马兰;桂琦;陈静思;宋家美
患者女,70岁,扭伤致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乏力12 d入院.现病史:患者12 d前扭伤致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乏力,曾于外院服药、理疗等保守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症状似有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住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稍疲倦,诉腰骶部疼痛,双下肢乏力,双侧臀部麻木,双足后跟感觉迟钝,颈部无不适,双手震颤,小便频数,点滴不尽,有时咳嗽、打喷嚏出现排尿无法控制,无尿痛,大便未解.查体:腰椎生理弯曲变直,腰肌紧张,骶尾部压痛(+),叩击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巴氏征(-),双侧臀部麻木,双大腿、小腿浅感觉无异常,双侧足跟、足趾感觉麻木,温觉减退,痛觉尚可.骨盆CT(图1)示:骶1椎体及双侧骶岬粉碎性骨折,骨皮质断裂,骶2及以远椎体向后上方移位,与骶1相错并重叠约3.5 cm ,并合并相应椎管狭窄.入院诊断:骶1椎体粉碎性骨折(DenisⅢ型骨折).
作者:叶国柱;刘文刚;卢超;吴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干槽症发病与拔牙方式的可能关联性及其确切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自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共6012例,分为锤击拔牙组2793例及涡轮机拔牙组3219例,分别实施锤击骨凿的方式拔牙或涡轮手机切割的方式拔牙,观察两组干槽症发病率的不同.统计学分析干槽症发病与年龄、性别、阻生程度、阻生类性、手术时间以及局部骨质炎症性病理改变等之间可能存在的规律.结果 涡轮机组没有发现符合干槽症的病例.锤击组共出现有119例符合术后干槽症定义的病例,干槽症发病率为4.26%.干槽症发病随阻生程度加重而增高,并且在26.3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达到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槽症与手术时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5.在局部骨质存在局限性骨髓炎等炎症性病理改变时,发病率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槽症发病与性别、阻生类型、冠周炎、龋蚀以及吸烟的关联性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槽症与锤击拔牙方式有关,可能是一种医源性、急性、震荡压缩性骨挫伤.
作者:许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短期临床观察评价早期穿刺人工血管(GORE?AcusealTM)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应用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建立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建立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均可成功完成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速度可达230 mL/min,手术成功率100%,90%患者术后2周内成功首次穿刺.术后随访3.9个月,3个月初级通畅率为79%,3个月辅助初级通畅率为84%.血清肿和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5%.感染发生率为4例次(21.1%).结论 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可于术后2周内穿刺,具有减少术后肿胀手发生率等优势,而且不增加并发症及降低通畅率.
作者:黄德绪;胡波;李佛兰;尹良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小儿输尿管管腔内息肉是一类比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疾病,以往常因引起患侧上尿路梗阻导致梗阻部位以上出现积水,患侧肾功能部分下降,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才能诊断为此类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运用合理的检查方式,为了能早期作出诊断,以便能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漏诊,误诊,误治,减轻患儿的病痛和创伤.在2009年10月到2015年10月,共收集57个患肾,均为术前高度怀疑诊断为小儿输尿管息肉,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小儿输尿管内息肉并导致患侧梗阻性肾积水的病例.
作者:杨金龙;周云;耿红全;林厚维;谢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71例,对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等进行调查,完成Fried衰弱量表评分,记录随访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人数1年.结果 371例研究对象中,衰弱发生率为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NYHA分级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1年内老年心力衰竭伴衰弱的患者发生再入院或死亡的终点事件是非衰弱患者1.54(1.02~2.31)倍(P=0.038).Fried量表中步速测试阳性患者发生再入院或死亡的终点事件增加了1.52(1.07~2.15)倍(P=0.019).结论 衰弱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
作者:卓裕丰;段跃兴;郑栋;伍金雷;程颖;黄冰生;林桂雄;吴钰燕;冯燕玲;张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的33例直肠癌根治术,15例使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另外18例未使用,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和近期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切除长度和下切缘距肿瘤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术后饮水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检出(18.5±2.3)枚淋巴结多于对照组(16.3±1.6)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4,P=0.047).观察组微小淋巴结检出数(6.9±1.2)枚高于对照组(4.1±1.3)枚(t=2.053,P=0.029).术后随访1.8个月暂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有利于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
作者:郭雄波;黄彬;刘宝华;李春穴;叶景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配偶HIV感染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配偶间经性传播HI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百色市2006-2015年1658例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每6个月对HIV/AIDS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对HIV阴性的配偶进行HIV检测,运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配偶HIV阳转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进行趋势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配偶间HIV传播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658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980例(59.11%),平均年龄(40.59±13.57)岁,以壮族、农民及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配偶HIV阳性率为34.08%,阴性配偶HIV阳转率1.77/(100人·年),HIV/AIDS患者确诊后1~6年的阴性配偶HIV阳转率分别为1.53/(100人·年)、2.29/(100人·年)、2.19/(100人·年)、1.23/(100人·年)、1.73/(100人·年)和0.93/(100人·年),经Joinpoint回归分析,阴性配偶HIV阳转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70,下降趋势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603).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安全性行为状况与配偶间HIV传播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安全性教育和健康干预需贯穿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健康管理的始终,可减少配偶间HIV经性途径传播的风险.
作者:陈坚;廖建英;农慧桃;梁旭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静脉镇痛泵中添加右美托咪定(DEX)是否可降低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方法 纳入了115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57例)和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58例),两组患者术后都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ontrol组患者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SUF)2μg/kg+氟比洛芬酯(FLA)2 mg/kg+帕洛诺司琼(PAL)10μg/kg;DEX组配方为:DEX 4μg/kg+SUF 2μg/kg+FLA 2 mg/kg+PAL 10μg/kg.两组背景剂量均为2 mL/h,患者单次按压注药量为2 mL,两次按压间隔时间不短于15 min,注药速度不超过12 mL/h,镇痛泵内含药液的总体积均为120 mL.观察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疼痛评分、PONV的严重程度、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泵内药液消耗量.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患者PONV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患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和镇痛泵内药物消耗量显著减少(P<0.05),而镇痛水平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结论 DEX可显著缓解剖宫产手术患者的PONV,并可降低镇痛药物的消耗.
作者:张西龙;韩勇;栾翰林;冯子铭;屠伟峰;贾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明确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低代谢的致痫区定侧价值.方法 收集2013-2015年行致痫灶切除、随访1年以上、疗效达到EngelⅠ级的癫痫患者术前PET/CT,目测法与半定量法检测小脑代谢并分析其与致痫灶的侧别关系,致痫灶定侧以手术切除病灶侧为准.结果 共入组44例患者,致痫灶对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同侧更低者17例(38.6%).如以一侧小脑低代谢为定侧依据,则其敏感性为38.6%.38例示致痫灶同侧大脑半球低代谢,即本研究中PET/CT的定侧价值为86.4%,另外6例示双侧大脑半球低代谢,其中3例致痫灶对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同侧更低.如果加上小脑的定侧,则PET/CT总致痫灶定侧价值由86.4%提高至93.2%.半定量法显示致痫灶同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对侧高(x>0),双侧小脑半球代谢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不对称性低代谢往往提示致痫灶位于对侧大脑半球.
作者:高曲文;黎振声;王欣璐;林健;郭晓绯;欧阳习;齐自娟;彭凯润;王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H19/miR-29b/LOX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qRT-PCR、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19、LOX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增殖转移能力.通过荧光素酶实验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H19/miR-29b/LOX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19、LOX在胶质瘤中随着转移程度异常表达量越高,正向调控细胞的转移增殖能力.H19能够结合miR-29b,而且miR-29b能够潜在靶向LOX基因,同时H19可以负向调控miR-29b.结论 H19/miR-29b/LOX在胶质瘤细胞中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增殖及迁移.
作者:李城;李昌熙;王大新;戴燕;金世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右美托咪定-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近年来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还有抗炎作用,并且对缺血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右美托咪定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刘娇;张双霜;樊晓娜;胡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对比105例肝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的IFITM3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资料分析预后.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观察肝癌细胞株中IFITM3的表达,选取IFITM3表达较高和较低的细胞株进行沉默和过表达,检测EMT标记物的表达,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 IFITM3在肝癌中的高表达.IFITM3的高表达与卫星灶、包膜、血管侵袭和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IFITM3高表达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都要更低(P<0.001).在体外试验中,IFITM3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以及上皮细胞间质化水平正相关.结论 IFITM3可以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促进肝癌侵袭转移.
作者:闵家祺;邬林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心脏的形态学的详细可视化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可以使用多种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成像方式,但3D结构在二维屏幕上缺乏深度感知和其他空间信息.对患者心脏进行3D打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可增强、可视化的描述个体心脏的结构和特征的技术.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董柱;刘莹;曹一秋;王晓武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实验,选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8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QLⅡ)和对照组(LI组).QLⅡ组患者术后30 min内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LⅡ阻滞);LI组术毕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无效按压PCA次数;术后6、1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QLⅡ组与LI组相比较,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无效按压PCA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获得更长时间镇痛(术后48 h),并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余高锋;金尚怡;李会仁;汪自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因子1(NRG1)对老年C57BL/6J小鼠的听皮层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8周及42.44周C57BL/6J小鼠各10只,使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了听皮层上NRG1的表达.接着随机选择42.44周C57BL/6J小鼠30只分为m-NGF组、NRG1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采用腹腔注射鼠神经营养因子(m-NGF)、NRG1以及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个月.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听皮层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听皮层NRG1的表达改变.结果 RTPCR结果显示42.44周组C57BL/6J小鼠听皮层上NRG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6.8周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透射电镜显示NRG1组和m-NGF组对听皮层超微结构的保护较好,免疫组化显示NRG1组的听皮层NRG1的免疫反应光密度值高,m-NGF组次之,生理盐水组低.结论 NRG1在C57BL/6J小鼠的听皮层上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补充NRG1和m-NGF后对老年小鼠的听皮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振栋;张云美;于亚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FET)影响临床结局的年龄界限值,并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本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急剧下降.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TET临床结局,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刘杰;郑洁;雷亚兰;文晓凤;夏敏;孙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继发性脑梗死(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DCI)是脑动脉瘤开颅手术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瘤开颅术后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预防DCI的发生是改善脑动脉瘤开颅术后疗效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选择了2004年7月至2016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夹闭的307例颅内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其中2010年后使用术中诱发电位(EP)及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99例(监测组),2010年前未使用208例(未监测组),监测组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监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鑫;郇林春;宋启民;于建军;孙爱刚;孟凡国;李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分析不同移植次数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FSH、LH、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无差异.结果 1次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不孕年限短,治疗方案以长方案为主,2、3次组以短方案为主.1次组FSH、LH、E2值偏低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2、3次组,2次组低于3次组.3次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1次组(P<0.01).1次组A型内膜、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Ⅱ型、Ⅲ型所占百分比高于2、3次组,2次组高于3次组.结论 年龄是影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IVF-ET成功的因素之一;首次IVF-ET患者倾向于长方案治疗,而2、3次IVF-ET患者则更容易采用短方案治疗;治疗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FSH、LH、E2分泌不足和子宫内膜容受障碍.
作者:马兰;桂琦;陈静思;宋家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主观全面评估(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结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行择期手术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 根据PG-SGA评分,存在营养风险41例(PG-SGA≥4分)和无营养风险(PG-SGA<4分)69例;共31例(28.18%)出现术后并发症,PG-SGA评分<4分组术后并发症为15例(21.73%),明显低于PG-SGA评分≥4组的并发症16例(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4组中营养支持者与未营养支持者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29.17%vs.52.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SA分级、分化程度和PG-SGA评分是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可有效预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指导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刘力婕;武雪亮;王玉佳;郭飞;屈明;薛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化处理后精液孵育至授精(精子体外获能)时间对精液质量参数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方法 收集在本中心就诊的400例男性的精液,其中正常精子、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男性各10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马上置5%CO2、37℃、95%湿度培养箱孵育,分别记录20、40、80和120 min时的精液参数.结果 弱精子症组精液在孵育20 min后,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率、PR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PR+NP%)和活动精子总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和P=0.000),正常精子组、少精子症组和畸形精子症组精液在孵育40 min后,PR%、PR精子总数、PR+NP%和活动精子总数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和P=0.000).结论 精液优化处理后的孵育时间与精液质量参数均呈负相关,优化处理后精液孵育至授精时间应控制在40 min内.
作者:梁嘉颖;郑毅春;李子涛;汪李虎;刘风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