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屈景辉;贺佳蓓;张琦;李山晨;陈殿超;杨向东

关键词:保留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摘要:目的 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IP1/RIP3通路在大鼠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1/RIP3)通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通过Zea longa 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鉴定模型的成功)、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步骤同急性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和5-(1H-吲哚-3-基甲基)-3-甲基-2-硫酮-4-咪唑烷酮(Nec-1)组(在急性脑梗死模型建立后,按0.6 mg/kg腹腔注射RIP1特异性抑制剂Nec-1溶液,连续注射7 d).所有大鼠均在7 d后断头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RIP1和RIP3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中海马RIP1/RIP3表达明显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增加(P<0.05);Nec-1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组海马RIP1和RIP3表达,抑制TNF-α、IL-6分泌,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1/RIP3通路参与调控急性脑梗死,其抑制剂Nec-1可通过下调RIP1/RIP3通路,抑制炎症,减轻神经元损伤.

    作者:钟春荣;符传艺;杨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脑血流调节检测研究进展

    脑血流供应稳定与否以及其能否与神经元活动相协调关乎脑组织的健康,这一领域规律的揭示将会是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的一个突破口.脑血流有赖于脑血流自动调节、脑血管反应性和神经血管耦联等内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高血压、糖尿病、增龄、脑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卒中以及神经变性疾病均可影响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影像检测技术如经颅多普勒、功能磁共振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快速进展为在体研究脑血流调节提供了可能,必将有力推动该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侯清华;洪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心脉隆注射液对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IE)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2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质指数18~30 kg/㎡,ASA分级Ⅱ-Ⅳ级,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C组,n=46)、心脉隆加常规治疗的心脉隆组(X组,n=46).患者术后直接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ICU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X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为2次/d,共10 d.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结束后、手术结束即刻(T1)、心脉隆使用5 d后(T2)、心脉隆使用10 d后(T3)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心指数(CI);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的浓度.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和术后60 d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与C组比较,X组的CVP值较低,LVEF、CI值较高,CRP及NT_proBNP浓度明显降低(P<0.05);X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缩短,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严重肺水肿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作者:吴卞梁;黄义洲;刘月;袁林芳;赵文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OSTC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C)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404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利用公式计算OSTC得分.将OSTC分值与DXA测定的不同部位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 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各组间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DXA在腰椎(L1~4)、股骨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2.5%、21.8%.OSTC有危险组中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比例为21.5%.以股骨颈为检测部位,OSTC识别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P=0.000).OSTC诊断腰椎(L1~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佳截点均为-25.5,敏感度分别为63.7%、86.4%,特异度分别为48.9%、42.7%.结论 OSTC可用于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佳截点是-25.5.

    作者:刘帅;唐杰龙;舒毅;古炎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作者:屈景辉;贺佳蓓;张琦;李山晨;陈殿超;杨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胸外烧伤科收治的144例Ⅱ度的烧/烫伤儿童,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2例,随访观察2周~2个月.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对照组单用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过敏发热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情况,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治疗7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过敏反应情况(局部瘙痒、红肿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尽快减少疼痛,减少瘢痕,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费用低廉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天庆;梁国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淫羊藿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IL-10、MMP-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IL-10、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ICA组.造模成功后BMSCs组和BMSCs+ICA组关节腔内分别注射BMSCs和BMSCs+ICA;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治疗前关节液中IL-1、TNF-α、MMP-3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与模型组相比,BMSCs及BMSCs+ICA组关节液中IL-1、TNF-α、MMP-3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且BMSCs+ICA组改善幅度优于BMSCs组.结论 淫羊藿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关节腔注射能降低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MMP-3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

    作者:秦丰伟;黄荷;焦锋;唐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新进展

    亚低温的应用从初的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到心肺脑复苏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方式,已有实验及临床数据支持亚低温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急性呼吸窘迫、有效提高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主要机制与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及糖正负平衡、降低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细胞凋亡等有关.亚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此外,亚低温的运用也会引起并发症产生.

    作者:马兰兰;汤展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线粒体转录因子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mRNA表达量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入选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可疑CHD患者92例,根据造影结果 将入选者分为CHD组(56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组外周血TFAM mRNA水平,数据应用目的基因Ct值与管家基因Ct值的比值作为每个标本TFAM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TFAM mRNA表达量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FAM mRNA的Ct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FAM mRNA的Ct比值与冠心病呈正相关(r=0.227,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8,95%CI 1.003~1.115,P=0.038)及TFAM mRNA的Ct比值(OR=2.358,95%CI 1.166~4.765,P=0.017)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FAM与CHD密切相关.

    作者:严亚琪;李硕;董文超;刘超;王鹏飞;侯维娜;侯瑞田;丁振江;王瑞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羟考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可行性

    目的 观察羟考酮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SF组),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组(O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患者记录麻醉前(T0),宫腔镜检查开始前即刻(T1),扩张宫颈时(T2),宫内操作时(T3),宫腔镜检查结束时(T4)的基本生命体征(MAP、HR、SpO2),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宫腔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记录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T1时3组患者MAP、HR均明显降低(P<0.05),P组及SF组SpO2下降幅度大(P<0.05);SF组、O组苏醒时间短于P组,丙泊酚用量少于P组(P<0.05).O组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少于SF组(P<0.05);O组、SF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P组(P<0.05),O组术后腹痛、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P组、SF组(P<0.05).结论 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麻醉效果好,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汪雪锋;柴小青;魏昕;邵春晓;胡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5-氮杂胞苷对肺癌细胞株功能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A549和H358细胞株经表观治疗后,对其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氮杂胞苷处理A549和H358细胞株24和48 h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赫斯特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后DNMT1、RASSFA和APC基因在肺癌、BEAS-2B细胞株中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 两细胞株中DNMT1在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较BEAS-2B细胞株高;治疗后,RASSFA和APC基因活性增加,DN-MT1基因活性则受抑制,A549和H358细胞株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减弱,凋亡增加,且与处理时间呈正比关系.结论 5-氮杂胞苷可以通过抑制DNMT1活性而使肺癌细胞功能减弱甚至丧失,RASSFA和APC基因去甲基化可能参与其中.

    作者:许银辉;赖麒;张小影;陈强;唐亮;刘栋;杜振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浆Spetin9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作用

    目的 研究血浆Septin9甲基化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作用.方法 收集入组结直肠癌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浆Septin9甲基化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分析血浆Septin9甲基化与血清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阳性率、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以及两者与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35例结直肠癌病例和30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Septin9甲基化阳性率为74.3%,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01);经过手术切除或化疗后,血浆Septin9甲基化转阴率分别为75.0%、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血浆Septin9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TNM分期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均P>0.05).血浆Septin9甲基化与CE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9%,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血清CEA水平(P=0.034).结论 血浆Septin9甲基化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监测的潜在指标,联合检测Septin9甲基化和血清CEA水平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阳性率.

    作者:余南荣;黄志良;吴成杰;鲁伟群;杨国华;徐厚巍;刘海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科对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绕行急诊,分为绕行组(n=378)和非绕行组(12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门球时间(D-to-B)及<90 min达标率、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S-to-B)、院内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Killip分级、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to-FMC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7±167.0)min vs.(177.8±233.3)min,P=0.273].绕行组患者D-to-B时间显著低于非绕行组[(48.5±19.7)min vs.(86.2±61.9)min,P<0.001],D-to-B达标率显著高于非绕行组(95%vs.73.8%,P<0.001).绕行组患者S-to-B时间明显低于非绕行组[(326.3±274.1)min vs.(461.5±351.2)min,P<0.001],病死率亦显著低于非绕行组(1.6%vs.5.7%,P=0.029).结论 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机制可以显著缩短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D-to-B时间,提高D-to-B达标率,并缩短患者的S-to-B时间(总缺血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应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大众对急性胸痛的警觉意识、鼓励大众发病后尽早就诊,缩短S-to-FMC时间;同时对于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应当尽可能实行绕行急诊科,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孔冉冉;向定成;易绍东;宋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呋噻米与18F-FDG同时注射对PET/CT诊断泌尿系统及盆腔病变显示率的影响

    目的 采取将同时注射法(即注射18F-FDG后即静脉注射呋噻米的方法 )与常规分次注射法(即先静脉注射18F-FDG 1.5 h后再静脉注射呋噻米)进行对照,探究两种方法PET/CT对泌尿系统及盆腔病变显示的影响,总结出达到佳诊断效能的呋噻米注射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行呋噻米介入的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依据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泌尿系统及盆腔病灶图像上的差异,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两组方法对病变促排有效率均为100%;为达到诊断目的,同时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进行常规、双时项、三时项显像者分别占59.4%、37.5%、3.1%和0、92.1%、7.9%;同时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患者平均检查总时长分别为2.8和4.6 h.两组患者膀胱及周围组织病灶(包括子宫及附件、直肠、输尿管)SUVmax与尿液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静脉注射的方法较常规分次注射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简化检查的流程,减少机位占用、患者检查以及工作人员受放射性照射时间,减少患者CT辐射剂量.18F-FDG与呋噻米同时注射的方法比常规分次注射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和用更大病例样本的验证.

    作者:李林娟;尹吉林;赵菁;周文彬;王瑞敏;全江涛;张俊;王欣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RGD肽修饰量子点介导光动力治疗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目的 旨在探讨量子点-RGD-PDT对胰腺癌细胞SW1990侵袭能力的影响,为RGD肽修饰量子点在胰腺癌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 对体外胰腺癌细胞进行量子点-RGD-PDT处理,分为:Control组、量子点-RGD组、单纯光照组以及量子点-RGD-PDT组.利用Transwell、Western-Blot及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及相关侵袭分子改变;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上述分组行量子点-RGD-PDT,免疫组化检测肿瘤侵袭相关侵袭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量子点-RGD-PDT组体外侵袭能力及MMP2、MMP9表达显著上调(P<0.05),量子点-RGD组及单纯光照组未见显著改变;体内实验提示,与Control组相比,量子点-RGD-PDT组MMP2、MMP9表达显著上调(P<0.05),量子点-RGD组及单纯光照组未见显著改变.结论 量子点-RGD-PDT治疗后残存SW1990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量子点-RGD可能通过改变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促进PDT治疗后残存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蔡筱蕾;沈玉洁;曹佳;徐雷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于ICU科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患者静脉血样,80例患者中37例脓毒症患者,4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其中休克患者有11例).收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细胞的比值进行检测,并按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23例,采集血标本(统计存活21 d内),存活组57例,对患者存活与死亡患者中的血清HMGB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严重其HMGBl水平也随之升高,脓毒症患者HMGB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表达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HMGB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脓毒症病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病人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直接关系,脓毒症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提升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明显的影响.

    作者:安曙光;覃炳军;卢广轩;范彦琦;贾伯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二苯乙烯苷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CCK8检测二苯乙烯苷对细胞增殖及顺铂化疗增敏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二苯乙烯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二苯乙烯苷处理细胞后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THSG可抑制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其对细胞的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THSG与顺铂联合运用可增加HCT116和SW48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THSG作用于HCT116和SW480细胞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呈剂量依赖递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HSG可上调PTEN的表达,下调P-AKT、P-IKKβ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THSG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通路从而抑制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作者:李品玉;刘其礼;张嫄怡;杨坚;郑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改良Borselino术矫治小儿隐匿阴茎

    隐匿阴茎(concealed penis)是一种阴茎体因缺乏恰当的皮肤鞘而埋藏于周围皮肤组织下方,致使外观上阴茎体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见的解剖异常[1].在青少年阴茎畸形中的发病率为0.68%,仅次于包茎和包皮过长[2].随着年龄增长,会严重影响阴茎发育,并会出现包皮龟头炎、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心理障碍等并发症,常可引起家长及患儿的焦虑,因此需行手术矫治[3].目前国内外隐匿阴茎治疗的手术方法 众多,但是对于小儿隐匿阴茎的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视野限制、包皮皮肤不足、包皮皮瓣转移修补后皮瓣坏死可能或术后美观不足.是否有足够的皮肤来覆盖补充其阴茎腹侧皮肤缺损的手术方式,直接影响隐匿阴茎术后的功能和美观[4].我院采用改良Borselino术[5]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患儿105例,取得了满意的外观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永志;项超美;郑茜茜;朱鹏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加强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无声音嘶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双腔气管插管组(D组)和加强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组(S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观察插管成功率及平均插管时间,插管前(T0)、人工气胸后30 min(T1)、1 h(T2)、1.5 h(T3)及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4)、1 h(T5)血气分析(pH、PET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术中单肺通气呼气道峰压(Ppeak),胸腔操作时术者满意度评分,随访术后声嘶和呛咳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胸腔注气前后HR、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和D组pH值在T1、T2、T3时点与T0(7.39±0.03/7.41±0.04)比较降低,但T5时点恢复至正常水平,S组和D组PETCO2值在T1、T2、T3时点较T0(40.88±4.45/39.89±3.10)时点升高,但两组之间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期间Ppeak值S组(27.33±1.75)低于D组(32.73±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者满意度评分S组(8.40±1.12)高于D组(5.93±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术后声嘶及呛咳例数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S组(43.13±6.19)短于D组(69.53±7.80),插管成功比例S组(30/30)高于D组(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用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稳定,插管简单成功率高,且在术野暴露、减少术后声嘶、呛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李伟靖;仝彤;王勇;郝晓光;邢玉英;徐红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经颅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参数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BB)主要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细胞附件紧密连接而成.BBB的完整性有利于阻止分子量>180 Da的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保护CNS不受有害物质的入侵,但同时也阻止大量有效药物的进入,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开放BBB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经颅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可以有效、无创地开放BBB,但是由于实验条件、聚焦超声参数、微泡种类、计量等不统一,并没有确定聚焦超声开放BBB的统一标准.本文将对经颅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BBB的研究进行归纳终结,以期为临床研究和运用提供支持.

    作者:张留影;陈茉弦;敖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