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脉隆注射液对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吴卞梁;黄义洲;刘月;袁林芳;赵文静

关键词:心脉隆, 体外循环, 心内膜炎, 心功能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脉隆注射液对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IE)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2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质指数18~30 kg/㎡,ASA分级Ⅱ-Ⅳ级,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C组,n=46)、心脉隆加常规治疗的心脉隆组(X组,n=46).患者术后直接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ICU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X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为2次/d,共10 d.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结束后、手术结束即刻(T1)、心脉隆使用5 d后(T2)、心脉隆使用10 d后(T3)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心指数(CI);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的浓度.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和术后60 d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与C组比较,X组的CVP值较低,LVEF、CI值较高,CRP及NT_proBNP浓度明显降低(P<0.05);X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缩短,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严重肺水肿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于ICU科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患者静脉血样,80例患者中37例脓毒症患者,4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其中休克患者有11例).收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细胞的比值进行检测,并按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23例,采集血标本(统计存活21 d内),存活组57例,对患者存活与死亡患者中的血清HMGB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严重其HMGBl水平也随之升高,脓毒症患者HMGB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表达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HMGB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脓毒症病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病人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直接关系,脓毒症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提升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明显的影响.

    作者:安曙光;覃炳军;卢广轩;范彦琦;贾伯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GC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 d(P<0.05),术后14 d实验组的GC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ng/L和(30.58±6.00)ng/L,都明显低于术前1 d的(76.84±7.11)ng/L和(77.00±8.12)ng/L(P<0.05),术后14 d实验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围手术期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32.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的Hunt-Hess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卓;郑秉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二苯乙烯苷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CCK8检测二苯乙烯苷对细胞增殖及顺铂化疗增敏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二苯乙烯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二苯乙烯苷处理细胞后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THSG可抑制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其对细胞的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THSG与顺铂联合运用可增加HCT116和SW48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THSG作用于HCT116和SW480细胞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呈剂量依赖递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HSG可上调PTEN的表达,下调P-AKT、P-IKKβ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THSG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通路从而抑制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作者:李品玉;刘其礼;张嫄怡;杨坚;郑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Lnc-ATB通过吸附miR-433促进宫颈癌侵袭及转移

    目的 检测Lnc-ATB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索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QPCR检测Lnc-ATB在宫颈癌细胞及正常宫颈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nc-ATB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ATB是否可结合miR-433,利用QPCR检测Lnc-ATB与miR-433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 QPCR结果显示Lnc-ATB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内皮细胞,沉默宫颈癌细胞Lnc-ATB的表达后,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受到抑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Lnc-ATB可吸附结合miR-433.QPCR实验结果显示沉默宫颈癌细胞Lnc-ATB的表达可促进miR-433的表达.结论 Lnc-ATB在宫颈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可通过吸附miR-433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及转移.

    作者:李柏森;文敏;易红梅;姜鹤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RIP1/RIP3通路在大鼠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1/RIP3)通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通过Zea longa 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鉴定模型的成功)、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步骤同急性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和5-(1H-吲哚-3-基甲基)-3-甲基-2-硫酮-4-咪唑烷酮(Nec-1)组(在急性脑梗死模型建立后,按0.6 mg/kg腹腔注射RIP1特异性抑制剂Nec-1溶液,连续注射7 d).所有大鼠均在7 d后断头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RIP1和RIP3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中海马RIP1/RIP3表达明显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增加(P<0.05);Nec-1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组海马RIP1和RIP3表达,抑制TNF-α、IL-6分泌,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1/RIP3通路参与调控急性脑梗死,其抑制剂Nec-1可通过下调RIP1/RIP3通路,抑制炎症,减轻神经元损伤.

    作者:钟春荣;符传艺;杨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RANK/RANKL/OPG在角化囊性瘤、含牙囊肿、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囊壁上皮层表达的比较

    目的 检测RANK、RANKL、OPG蛋白在含牙囊肿、角化囊性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囊壁上皮层的表达,并比较目标蛋白表达水平在三组疾病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口腔黏膜、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囊壁上皮层中RANK、RANKL及OPG的表达.结果 三组疾病样本中RANKL表达强度高于黏膜(P<0.05)但疾病组之间不存在差异;OPG表达强度依次为:正常黏膜>角化囊性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RANK表达强度在各实验组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实验样本上皮层中均能检测到OPG、RANK、RANKL的表达;含牙囊肿、角化囊性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颌骨吸收过程与RANKL高表达和OPG低表达密切相关,三组疾病骨吸收的差异可能与OPG的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陈凯瑞;罗春媛;裴婧;贾云香;谭艳林;杨莉;张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高压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高压病情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CHD-PH)患儿71例为实验组,同时收集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CHD)无肺高压患儿76例为对照组,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组患儿进行预后随访,并对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HD-PH组RDW高于CHD(P=0.038).RDW>13.45%为界值预测CHD患儿发生肺高压的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50%,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05(95%CI 0.512~0.698,P<0.05).实验组随访后患儿死亡9例.统计分析后,死亡患儿中RDW高于存活患儿(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DW值升高是CHD-PH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61,95%CI:0.445~0.953,P=0.043).RDW>14.8%为界值预测CHD-PH患儿发生死亡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 0.535~0.913,P<0.05).结论 RDW可作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洪萍;于亚梅;周霖;蔡斌;白元;陈若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及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现状及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内分泌治疗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学因素与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的关系,为今后制定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徐蕾;金锋;刘诗盈;王爱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487例,评价肺部感染的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5.65%)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对上述因素进行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ASA分级、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手术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结论 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术中出血量大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谭淑芳;赵祎莉;黄林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羟考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可行性

    目的 观察羟考酮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SF组),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组(O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患者记录麻醉前(T0),宫腔镜检查开始前即刻(T1),扩张宫颈时(T2),宫内操作时(T3),宫腔镜检查结束时(T4)的基本生命体征(MAP、HR、SpO2),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宫腔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记录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T1时3组患者MAP、HR均明显降低(P<0.05),P组及SF组SpO2下降幅度大(P<0.05);SF组、O组苏醒时间短于P组,丙泊酚用量少于P组(P<0.05).O组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少于SF组(P<0.05);O组、SF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P组(P<0.05),O组术后腹痛、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P组、SF组(P<0.05).结论 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麻醉效果好,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汪雪锋;柴小青;魏昕;邵春晓;胡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清窍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机制

    目的 探讨清窍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HIF-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本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组1给予头孢克洛胶囊;组2采用口服清窍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电测听、声阻抗测试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ELISA法检测清窍胶囊治疗前后病人中耳积液中HIF-1a、VEGF的表达水平的浓度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同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头孢克洛胶囊)和治疗组(清窍胶囊),均采用卵清蛋白致敏作用建立小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用ELISA法检测小鼠中耳积液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适量的头孢克洛胶囊和清窍胶囊治疗,安慰剂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小鼠中耳积液中HIF-1a、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组2在电测听和声阻抗检测结果方面均优于组1(P<0.05);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组1(P<0.05).3组小鼠造模后中耳积液中HIF-1a、VEGF的表达水平的浓度明显高于造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3组小鼠上述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以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且组1和组2在治疗前后上述因子的水平变化同小鼠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清窍胶囊可能通过影响HIF-VEGF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且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克洛胶囊,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钟伦坤;周兴玮;何娴;朱佳丽;黄秀丽;何腾;孙永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经颅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参数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BB)主要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细胞附件紧密连接而成.BBB的完整性有利于阻止分子量>180 Da的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保护CNS不受有害物质的入侵,但同时也阻止大量有效药物的进入,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开放BBB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经颅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可以有效、无创地开放BBB,但是由于实验条件、聚焦超声参数、微泡种类、计量等不统一,并没有确定聚焦超声开放BBB的统一标准.本文将对经颅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BBB的研究进行归纳终结,以期为临床研究和运用提供支持.

    作者:张留影;陈茉弦;敖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颈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颈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将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90例患者分为3组:0.375%罗哌卡因20 mL(R组)、0.375%罗哌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0.5μg/kg(D1组)、0.375%罗哌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0.75μg/kg(D2组).记录麻醉前(T1)、颈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2)、手术开始(T3)、分离甲状腺上极(T4)、手术结束(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T2、T3、T4和T5时,D1、D2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R组、心率慢于R组(P<0.05).在T2、T3、T4和T5时,D1、D2组的Ramsay评分大于R组(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D1、D2组短于R组,D2组短于D1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D1、D2组长于R组,D2组长于D1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D1、D2组长于R组,D2组长于D1组(P<0.05).结论 0.7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明显改善颈丛神经阻滞效果,安全性好.

    作者:刘艾竹;彭洪;盛崴宣;关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5-氮杂胞苷对肺癌细胞株功能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A549和H358细胞株经表观治疗后,对其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氮杂胞苷处理A549和H358细胞株24和48 h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赫斯特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后DNMT1、RASSFA和APC基因在肺癌、BEAS-2B细胞株中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 两细胞株中DNMT1在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较BEAS-2B细胞株高;治疗后,RASSFA和APC基因活性增加,DN-MT1基因活性则受抑制,A549和H358细胞株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减弱,凋亡增加,且与处理时间呈正比关系.结论 5-氮杂胞苷可以通过抑制DNMT1活性而使肺癌细胞功能减弱甚至丧失,RASSFA和APC基因去甲基化可能参与其中.

    作者:许银辉;赖麒;张小影;陈强;唐亮;刘栋;杜振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马鞭草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研究

    目的 探讨马鞭草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n)组、模型(Mod)组、马鞭草苷低(VL)、中(VM)、高(VH)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哮喘模型,各组大鼠于致敏次日开始灌胃相应药物,末次激发2 h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IL-4、IL-5、TNF-α水平,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Mod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数、IL-4、IL-5、TNF-α水平增高,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增加,β-catenin表达升高,GSK-3β表达减少(P<0.05);与Mod组相比,VM、VH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数、IL-4、IL-5、TNF-α水平降低,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减小,β-catenin表达减少,GSK-3β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鞭草苷对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朱颖涛;郭燕;乔岩岩;韩江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作者:屈景辉;贺佳蓓;张琦;李山晨;陈殿超;杨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胸外烧伤科收治的144例Ⅱ度的烧/烫伤儿童,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2例,随访观察2周~2个月.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对照组单用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过敏发热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情况,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治疗7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过敏反应情况(局部瘙痒、红肿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尽快减少疼痛,减少瘢痕,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费用低廉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天庆;梁国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淫羊藿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IL-10、MMP-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IL-10、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ICA组.造模成功后BMSCs组和BMSCs+ICA组关节腔内分别注射BMSCs和BMSCs+ICA;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治疗前关节液中IL-1、TNF-α、MMP-3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与模型组相比,BMSCs及BMSCs+ICA组关节液中IL-1、TNF-α、MMP-3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且BMSCs+ICA组改善幅度优于BMSCs组.结论 淫羊藿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关节腔注射能降低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MMP-3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

    作者:秦丰伟;黄荷;焦锋;唐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Endophilin A2通过调节PTEN/Akt通路对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endophilin A2(EndoA2)对大鼠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TEN/Akt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转染EndoA2干扰链或过表达腺病毒沉默或过表达EndoA2,再给予氧糖剥夺(OGD)处理,建立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及PTEN/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和Annexin V-FITC/PI双染结果显示,过表达EndoA2抑制OGD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沉默EndoA2则进一步促进OGD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EndoA2明显抑制OGD诱导的Caspase-3活化,激活PTEN/Akt通路,沉默EndoA2则发挥相反的作用.结论 EndoA2对H9C2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TEN/Akt通路有关.

    作者:沈焕嘉;莫沁杏;陈玉柳;刘芸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Force 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婴幼儿非金属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Force CT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 对50例经纤支镜确诊的婴幼儿(年龄≤3岁)气道非金属异物的CT扫描数据进行各种后处理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积重组透明法(VR)、仿真内镜(CTVE),观察各重建技术对显示非金属气道异物、气道狭窄以及肺部并发症的优缺点.结果 MPR联合CPR可清晰显示异物和任何气道狭窄,Min IP显示支气管树连续性好,但过估气道狭窄程度,VR三维立体感强,但对小气道异物显示效果差,CTVE可反复操作,可透过异物观察支气管远端情况,其息肉透镜有助于鉴别异物和息肉,但无法明确气道外病变.结论 Force CT超快速、低剂量的扫描方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高,各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

    作者:李栋学;王玉权;王荣品;唐雷;蔡登华;曾宪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