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聪伟;李娜;杨艳艳;王蓓;闫萍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十分重要,低钠血症定义为血清钠离子<135 mmol/L,其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高,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低钠血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远期将发展为痴呆或导致死亡,但是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降低海马细胞ATP的产生等,可能是低钠血症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认识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加强前期的预防及诊断,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帮助.
作者:秦雪荣;陶利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二尖瓣综合成形术(COMVAR)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二尖瓣手术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行二尖瓣综合成形术的患者为瓣膜成形组(n=30),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为瓣膜置换组(n=30).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脏彩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瓣膜成形组优于瓣膜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瓣膜成形组短期随访情况优于瓣膜置换组(P<0.05).结论 二尖瓣综合成形术(COMVAR)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忠义;王喜明;卯甜甜;马祥云;法宪恩;赵根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型对比剂对肾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患者共210例,按对比剂剂量分为3组,即A组(对比剂剂量≤100 mL)、B组(100 mL<对比剂剂量≤200 mL)、C组(对比剂剂量>200 mL).记录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及术前、术后24、48、72 h肾功能(肌酐、胱抑制素C)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C组患者术后24及48 h全血黏度低切(5.00)及中切(30.0)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术前和术后24、48、72 h肌酐、胱抑制素C的比较:与B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48 h肌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肌酐C组较A组及B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制素C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24及48 h,全血黏度低切(5.0)及全血黏度中切(30.0),C组及B组较A组增高,C组较B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黏度高切(200.0)、红细胞聚集指素、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水化治疗情况下对比剂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使用>200 mL对比剂可致术后48 h内全血黏度增高.
作者:李晓薇;夏洪远;井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中医补肾和西医干预对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及受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妇科及中医门诊就诊且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备孕女性109例,按照孕前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补肾调冲法联合西药)和对照组56例(单纯西药),分析两组在相同备孕措施及药物干预后性激素水平和受孕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其月经第2天血清FSH、FSH/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AMH水平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3个月经周期后继续随访6个月中24例获得妊娠,受孕率45.2%(24/53),对照组16例获得妊娠,受孕率28.6%(16/56),两组受孕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调冲法结合健康生活指导及西医基础备孕可改善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受孕率.
作者:易丹妮;何耀娟;刘晓青;陈粮;钟毅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应用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骨二科、二沙骨科2017年1-12月诊断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83例,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腹部一般按摩护理,观察组予以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3d肠鸣音次数、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PAC-SYM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采用四子散热敷腹部穴位的方法预防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创且舒适,并且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晓捷;郑沐欣;柳思露;傅秀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儿的血清酶学与基因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对118例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儿进行血清酶学(ALT、AST、LDH、CK、CK-MB、MB、HBDH)与基因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的血清酶学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均P<0.001),学龄前患儿的CK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学龄期患儿(均P<0.01);118例患儿中DMD基因检测阳性结果91例,阴性结果患儿中8例接受基因测序检查,其中6例检出突变;CK、CK-MB及两者联合应用时预测患儿基因诊断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9和0.79.结论 血清酶学检测对DMD/BMD筛查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可行、依从性好的优点,CK和CK-MB可作为基因诊断预测的指标;而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与未来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彩芝;张聪;李爱国;莫丽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炎症因子在肾损伤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够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炎症反应,同时ACE2-Ang-(1-7)-Mas轴能够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从而减轻肾损伤,延缓肾疾病进程.本文就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Ang-(1-7)-Mas轴在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各类慢性炎症性肾损伤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霁;张剑锋;喻莉;李帅;卢俊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膀胱癌中yes相关蛋白(YAP)表达情况,并研究YAP对膀胱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及膀胱癌细胞YAP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应用慢病毒过表达T24细胞YAP表达,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系干细胞标志物CD133、Nanog和Oct-4变化;应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膀胱癌克隆形成能力改变.结果 膀胱癌细胞相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YAP高表达(P<0.05);成功构建YAP过表达膀胱癌细胞系;YAP过表达膀胱癌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D133、Nanog和Oct-4表达上调,YAP过表达后平板克隆体积增大、数量增多(P<0.05),干细胞特性增强.结论 YAP在膀胱癌中高表达,且YAP高表达增强膀胱癌干细胞特性.
作者:杨勇;姜睿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继发于带状疱疹的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疱疹区皮损愈合后可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个月甚至长达数年,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目前PHN的治疗以药物和局部治疗为主,但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疗效差异性很大[3-4].研究证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敏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的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广泛地抑制谷氨酸能突触的生理功能,进而治疗各种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6].硫酸镁作为NMDA受体拮抗剂和生理性钙通道拮抗剂,可作用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的NMDA受体和钙离子通道,消除中枢及外周敏化,产生镇痛作用[7].本研究通过对比静脉泵注氯胺酮和硫酸镁治疗PHN的临床疗效,探讨硫酸镁治疗PHN的效果.
作者:程浩;陆伟萍;高献忠;徐晨婕;管华;鲍红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B-I式、B-II式、RY吻合、uncut Roux-en-Y(uncut RY)吻合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1例,根据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式组35例,B-II式组29例,RY组25例,uncut RY组32例.全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其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ncut RY组在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较B-II式及RY组缩短,术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减少,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较RY组下降.结论 uncut Roux-en-Y吻合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作者:熊建波;李正荣;罗贤施;曹毅;张国阳;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成人急性全小肠是指一段肠管甚至几乎全部小肠及其系膜沿系膜轴扭转180°以上,伴有肠系膜血管扭转,肠道血液循环不同程度障碍,相应区域肠管很快出现坏死,感染性休克,属于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凶险,一旦处理不当,对患者将是一场灾难.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文献及其病例例数均较少,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劲林;凌志东;莫湘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探讨GDF-15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正常对照组31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GDF-15及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等指标.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5及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随着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血清GDF-15及BNP水平逐层增高,但GDF-15在NYHAⅢ级与Ⅳ级间无统计学差异,BNP在NYHAⅡ级与Ⅲ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DF-15水平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r=-0.597,r=-0.593,均P<0.01),与LVEDD、LAD呈正相关(r=0.472,r=0.465,均P<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GDF-15水平能较好地评估中重度的心力衰竭,与BNP及超声心动图左室重构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徐烨华;李继东;马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顺铂联合他莫昔芬对卵巢癌A2780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卵巢癌患者提供新的辅助治疗方案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IC50和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顺铂及他莫昔芬能抑制细胞增殖,顺铂IC50为:2.8μg/mL;他莫昔芬IC50为:12.69μg/mL;(2)顺铂和他莫昔芬对卵巢癌A2780细胞表现出凋亡作用(P<0.01);(3)顺铂及他莫昔芬均使人卵巢癌A2780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P<0.05,P<0.01).结论 顺铂联合他莫昔芬可诱导A2780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A2780细胞生长.
作者:王成双;佐满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导致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可累计全身脏器引起不可逆的损伤.肺间质病变是系统性硬化症重要的死亡原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虽取得稍许进展但因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用药,本文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新型标志物、TLR-4受体等多方面对SSc-IL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治疗方向和临床思路,以期为推进该病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亚飞;蒋亚男;谢璠;石宇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沉默FBI-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hRNA干扰技术沉默MCF-7细胞中FBI-1基因的表达,q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FBI-1基因的沉默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53和p21表达.结果 经shRNA干扰后FBI-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FBI-1基因沉默后,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53和p2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沉默FBI-1基因表达可诱导细胞G1/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p53和p21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茂剑;王丽;杨伟萍;覃庆洪;谭启杏;练斌;韦长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麻醉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麻醉深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清中丙泊酚、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量表评分.结果 浅麻醉组术中各时间点外周血丙泊酚水平均低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变化趋势一致.术中2 h内深麻醉组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 h以后深麻醉组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低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浅麻醉组患者外周血NSE水平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深麻醉组患者MSE量表评分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深麻醉方案可减轻动脉瘤夹闭术中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三亮;石海红;许海静;闫军美;陈华永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鼻咽癌的放射损伤及疗效.方法 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把105例鼻咽癌患者分成全程常规分割适形放疗组(对照组)和前程常规分割后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研究组),观察放射损伤、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等.结果 两组急性放射损伤、远期放射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研究组(88.5%)与对照组(67.9%)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471,P<0.05),5年生存率研究组(78.8%)、对照组(60.4%)亦有明显优势(χ2=4.225,P<0.05).结论 前程常规分割联合后程大分割适形放疗用于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较好,且放射损伤反应与全程常规分割适形放疗并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较好.
作者:龙斌;周光华;苏加利;刘利民;杨新辉;施晓焱;龙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 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
作者:谢经丰;范基元;袁晟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烟雾吸入后大鼠肺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趋势,明确氧化应激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8周龄SD雄性SPF级大鼠50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实验组(n=40),实验组按烟雾吸入后不同时间点分为烟雾吸入后1、6、12 h以及24 h组.实验组大鼠暴露于充满烟雾的烟雾箱中吸入烟雾25 min,对照组大鼠吸入空气,随后按各自时间节点对大鼠进行解剖,留取动脉血、肺组织,对各组大鼠进行动脉血气、湿干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衔接蛋白(P66Shc)的检测并制作HE染色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吸入后实验组各组大鼠PaO2明显下降(P<0.05),烟雾吸入后1 h组降至低(58.4±7.4)mmHg,随后逐渐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烟雾吸入后W/D明显上升(P<0.05),在吸入后1 h组达到高峰(6.77±0.40);烟雾吸入后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在吸入后12 h组达到高峰(1.67±0.08)nmol/mgprot;而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下降(P<0.05),在烟雾吸入后12 h达到低值(62.38±8.08)U/mgprot;与对照组相比,烟雾吸入后P66Shc及磷酸化P66Shc表达量相对增高,灰度值分析磷酸化P66Shc与P66Shc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光镜下,烟雾吸入组大鼠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厚,肺泡间隙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粉红色渗出物出现,以烟雾吸入后12 h损伤为严重.结论 氧化应激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氧化应激在烟雾吸入后12 h到达高峰.
作者:程浩;宋立成;陈旭昕;奂剑波;陈丽娜;樊重阳;于丹丹;孟激光;韩志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RhoA/ROCK1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为对照组,46例MM患者骨髓为实验组,并根据骨质破坏程度分为轻度组(1、2级)和严重组(3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髓上清液中RhoA、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RhoA、ROCK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M患者RhoA、ROCK1与临床参数间关系.结果 实验组的RhoA、ROCK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级的RhoA的蛋白与mRNA水平高于1、2级(P<0.05).3级中ROCK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1、2级(P<0.0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oA与αCa、骨质损害分级、β2-mg、ISS分期、D-S分期呈正相关,与Hb呈负相关;ROCK1与αCa、骨质损害分级、β2-mg呈正相关,与Hb呈负相关.结论 RhoA/ROCK1表达水平在MM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与MM骨质破坏进展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为骨髓瘤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线索.
作者:吴春叶;罗友红;蒋端凤;何玉婵;高彤彤;黄勃;王晓桃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