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金;赵文驱;彭显如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将80名研究对象分为单纯鼾症组(18例),轻度OSA组(17例),中度OSA组(19例),重度OSA组(26例).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VEGF、IL-10的浓度.结果 OSAHS病情越重,血浆VEGF浓度越高,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SAHS病情越重,血浆IL-10浓度越低,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浓度与低SaO2呈负相关关系,与ESS评分呈正相关(P<0.01);IL-10浓度与低SaO2呈正相关,与年龄、AHI呈负相关(P<0.01).结论 OSAHS病情越严重,患者夜间缺氧越明显,上调VEGF表达,抑制IL-10表达,易导致异常血管形成,加重机体炎症反应,使心血管疾病越容易发生.
作者:刘远灵;高兴林;李东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心脏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均于背部植入胶囊渗透压泵,A组10只予以生理盐水,B组10只予以AngⅡ,C组10只给予AngⅡ+利拉鲁肽,D组10只给予AngⅡ+艾塞那肽,对比分析4组小鼠心脏结构.结果 B、C、D组小鼠心功能指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B组规整,但相较于A组细胞体积增大、间隙缩小,C、D两组小鼠心肌细胞间隙中的蓝色胶原纤维少于B组;B组小鼠心肌中I、ⅡI型胶原水平较A组、C组、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均可降低其血压,并改善心脏纤维化.
作者:郭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彭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年龄>60岁的HFmrEF(LVEF 40% ~50%)住院患者226例,按照BMI值分为正常组(18.5 kg/m2
作者:王昌明;周鹏;刘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卫生问题,变应原的识别是过敏性疾病诊断的重点.目前常用的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是皮肤测试和IgE检测.随着越来越多的变应原分子结构的发现,诊断工作逐渐向分子水平接近,IgE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使过敏性疾病分子诊断更加高效和精确.本文描述了过敏性疾病诊断的背景、变应原提取物的发展、特异性IgE检测新的工具以及变应原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并阐述了IgE生物芯片检测的特点,为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分子诊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作者:卢兵;万君;姜文锋;崔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彩超联合血管CT成像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1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静脉瘘成形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组,各组67例.彩超组在术前术后仅行彩超检查,血管CT成像组仅行血管CT成像检查,联合组行彩超与血管CT成像检查,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与通畅率、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与血管CT成像联合应用内瘘成功率与通畅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查(P<0.05);各组术后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均显著高于术前,且彩超与血管CT成像联合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查(P<0.05);彩超与血管CT成像联合应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指标检查(P<0.05);联合检查组中有26例患者表现正常,其中9例为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11例为单纯流出静脉狭窄,6例为单纯流入动脉狭窄,5例为吻合口狭窄,8例为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2例为窃血.结论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中联合应用彩超与血管CT成像可促使内瘘成熟,逐步恢复血管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动静脉瘘成形术提供准确信息,,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晓玲;宣之东;郭卫东;王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但也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现有的治疗疗法也很难防止COPD病情的恶化,还需要探索其他的参与COPD发病的机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一种晚期炎症细胞因子,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从HMGB1与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在COPD发病中的机制,及其可能成为COPD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此来评估HMGB1在COPD中的临床作用及意义.
作者:游泳;刘升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气道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健康受试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和痰液,检测IRF8的表达并分析IRF8表达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实验分为4组:Control组(健康受试者HBEC),COPD组(COPD患者HBEC),NC组(COPD+IRF8-NC),IRF8-siRNA组(COPD+IRF8-siRNA).分析培养上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HBEC增殖能力,及p65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测定IRF8的靶向调控microRNA.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OPD患者的HBEC和诱导痰中IRF8均显著升高.COPD患者IRF8表达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IRF8-siRNA组IL-6,IL-8和TNF-α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miR-218靶向调控IRF8的表达.结论 IRF8基因敲除能够抑制COPD患者HBEC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且miR-218靶向调控IRF8的表达.
作者:周淼;焦莉;孙俊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硫酸右旋糖酐(DS)对人胃癌细胞(AGS、BGC-823、MGC-803、SGC-7901)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DS对人胃癌细胞(BGC-823)LOX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低氧条件下,培养5种细胞(AGS、BGC-823、GES-1、MGC-803、SGC-7901),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用PBS和DS进行处理,通过CCK8实验方法检测5种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比较DS对5种细胞侵袭和迁移过程的影响;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LOX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实验结果:24 h以后实验组AGS细胞明显比对照组减少;SGC-7901、BGC-823细胞在36 h,DS明显减小了细胞的数量;MGC-803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每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S明显减少了5种细胞穿膜细胞数.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DS明显减少了穿膜细胞数,且对BGC-823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明显.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结果: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LOX蛋白表达量呈增加的趋势,实验组DS能够显著降低LOX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8 h(P<0.05),12、24 h(P<0.01),但2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LOX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而DS能够显著降低LOX的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2、24 h,P<0.05;2 h P>0.05).结论 (1)DS对细胞AGS、BGC-823、SGC-7901、GES-1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可能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2)DS对5种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DS能降低人胃癌细胞(BGC-823)LOX蛋白的表达.
作者:高文卫;金秀;田润玲;黄允宁;徐远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MACC1在77例CRC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同转移潜能CRC细胞株的MACC1表达.结果 MACC1在CRC的阳性率为76.62%,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的11.69%(χ2=65.83,P=0.00).对无淋巴结和有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分析,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MACC1表达、神经侵犯和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MACC1表达、神经侵犯、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免疫细胞化学示MACC1在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620中高表达,在低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480中低表达.结论 MACC1的异常高表达参与了CRC的恶性进展,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邱丽浈;吴共发;刘钰君;黄绮亭;曾宇婷;李海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激素依赖性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存质量.目前EM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激素类药物治疗,但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求更安全、更有效、依从性更好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EMs药物新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待未来有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梨;夏良斌;龙佑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近年来检出率逐渐提高[1],SMT病理类型以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比例高.GIST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GIST,但花费高,创伤大,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2].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 ESD)日趋成熟[3].在ESD的基础上,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 ness resection,EFR)逐步开展.与外科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小等优点[4].目前国内外有关GIST行EFR针对性治疗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我院内镜中心已行EFR治疗GIST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星杰;刘亮;齐明;朱靖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黄连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黄连素干预小鼠分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25和50 mg/kg黄连素灌胃3 d,每天1次;3 d后,黄连素干预组和LPS组给予单次腹腔注射终浓度为25 mg/kg的LPS建立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生存率,于LPS注射后0、2、6和24 h取外周血检测血小板参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8的表达情况,LPS注射后24 h取肺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脏中血小板的滞留情况.结果 黄连素能够改善LPS诱导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和生存率;可抑制LPS诱发的血小板减少及抑制LPS引发的TNF-α、IL-1β和IL-18水平的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黄连素可减少LPS诱发的小鼠肺脏中血小板的滞留量.结论 黄连素可通过抑制LPS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在肺脏中的滞留对LP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董亮;王淼;许华;王兵;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其特点是直肠出血、持续的血性腹泻和腹部绞痛,临床过程典型的特点是无症状性缓解期.近年,继症状缓解之后,黏膜愈合(MH)逐渐被纳入了UC的疗效评估,与MH有关的生物标志物也成了研究热潮.笔者搜索了PubMed网站以及知网近几年关于UC中MH生物标志物作出以下综述.
作者:胡艺丽;李媛媛;杨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预后差.COPD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慢性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等,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细胞炎症、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部分lncRNA在COPD中异常表达,与CO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有望成为COPD发生、发展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罗瑜;张剑青;赵芝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终病情无进展的有88例,将其随机分为TKI药物组(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或者厄洛替尼150 mg,每日1次),或安慰剂组.维持治疗时间为1年,但如果维持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或严重不良反应则停药.结果 TKI药物组、安慰剂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1.8%、61.4%(P=0.033).两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3.6、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I药物组中位生存时间34.5个月较安慰剂组30.3个月明显延长(P=0.029).TKI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疲劳、肝功能损害等,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TKI药物用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郑礼平;全文;谢云;彭东旭;梁翠微;龚五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笔者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FD中枢响应特征的国内外发表文献,基于fMRI、PET技术,从FD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针刺治疗FD中枢响应特征等3个角度切入,探索针刺治疗FD的可行性以及其中枢响应特征,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赵映;王亚楠;龙涛;张璞玥;胡幼平;陈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腹膜纤维化大鼠分为3周模型组(B组)、6周模型组(C组)、大黄素治疗组(D组),每组10只,选取10只未造模大鼠为空白对照组(A组).观察各组大鼠超滤量、血糖转运量、PⅢNP水平及腹膜厚度.比较模型大鼠与治疗组大鼠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B组、C组大鼠的超滤量低于A组,血糖转运量、PⅢNP水平及腹膜厚度明显升高(P<0.05);D组与C组相比,超滤量明显升高,血糖转运量、PⅢNP水平及腹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C组大鼠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D组大鼠(P<0.05).结论 大黄素治疗能明显增加腹膜纤维化大鼠超滤量,降低腹膜间胶原沉积,抑制腹膜增厚,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通路信号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程锦绣;郝军荣;刘翠兰;王琳琳;卫志锋;刘圣君;刘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及白介素(IL)-34的水平在CD患者骨代谢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3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OPG、RANKL及IL-34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骨密度(BMD),分析上述指标的关系及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34例CD患者中16例(47.1%)骨量正常,13例(38.2%)骨量减少,5例(14.7%)骨质疏松.CD患者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80±1.04)vs(0.17±1.02)、(-0.74±1.02)vs(0.20±1.01),P<0.01].CD患者外周血OPG、RANKL及IL-34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D骨质疏松组中OPG、RANKL及IL-34水平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OPG及IL-34水平较骨量减少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水平仅高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D患者中IL-34与RANKL呈正相关,IL-34及RANKL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OPG与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CD患者较正常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IL-34在CD合并骨疏松患者中明显升高,与OPG、RANKL系统可能参与CD骨量丢失的过程.
作者:严淑;苗鲁杰;汪良芝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不同剂量选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CRRT剂量不同将70例重症肺炎合并AKI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对照组置换液剂量为50 mL/(kg·h),观察组置换液剂量为100 mL/(kg·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MN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RP、SCr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阴影吸收良好率和4周出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CRRT治疗重症肺炎合并AKI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在清除肌酐、改善免疫功能、增强PMN吞噬功能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谢媛;刘子梦;郑粉双;许宗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的情况.方法 收集确诊为COPD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作为年龄-疾病对照组,两组均完善头颅MRI及认知功能评分,评估两组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脑白质疏松部位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疏松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认知功能损害明显(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损害以空间执行功能、言语能力、记忆力损害为主(P<0.05);观察组中深部白质损害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侧脑室周围白质损害与对照组相差不明显(P>0.05).结论 COPD患者脑白质疏松及深部白质损害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执行功能、言语能力及记忆力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作者:闫俊;朱葛敏;屈晓一;柴旭兵;刘立平;叶楠;杨莹;曹团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