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腹泻中的诊断价值

胡萍;王芳;周星

关键词:腹泻, 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C-反应蛋白,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腹泻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80例,分为细菌腹泻组和非细菌腹泻组,选取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粪便特征,ELISA法测定3组C反应蛋白(CRP)、sTREM-1浓度,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测定比较sTREM-1和CRP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细菌腹泻组sTREM-1较非细菌腹泻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26.37±16.82)ng/mL vs.(7.23±6.42)ng/mL vs.(6.74±5.65)ng/mL,P<0.05],细菌腹泻组CRP较非细菌腹泻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104.50±25.60)mg/L vs.(29.57±20.35)mg/L vs.(3.64±1.18)mg/L,P<0.05].ROC曲线示,sTREM-1截断值为14.5 ng/mL时,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0.33%,AUC为0.943;CRP的截断值为46 mg/L时,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87%,AUC为0.920.结论 sTREM-1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效能,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标志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清补地龟汤治疗气虚湿热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清补地龟汤治疗气虚湿热型慢性肾脏病(CKD)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气虚湿热型CKD 3期患者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清补地龟汤口服;比较6个月后两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SC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eGFR、24 h UP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有效率90%,对照组6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补地龟汤能够延缓气虚湿热型CKD 3期患者肾脏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孟元;王悦芬;陈东;王雨;赵文景;张炳厚;吕翠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和糖稳态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对db/db小鼠发生2型糖尿病(T2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周龄的db/db小鼠均衡随机分组为:db/db组、RG组和BDMC组,以C57BL/6为WT对照组.于每周检测空腹血糖,6周末置于监测其呼吸交换率和能量消耗变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脂含量,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指数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Western blot检测肝脏G6Pase、PEPCK和骨骼肌p-AMPK、AMPK、PM-GLUT4、GLUT4、pAS160、AS16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DMC明显下调db/db小鼠升高的体质量、饮食、饮水量和空腹血糖,上调db/db小鼠降低的呼吸交换比率和能量消耗量,且比RG作用更明显;BDMC对db/db小鼠升高的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作用,但RG组下调含量;BDMC上调db/db小鼠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调db/db小鼠升高的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指数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BDMC下调db/db小鼠升高的TG、TC、LDL-C、HDL-C和FFA;BDMC下调db/db小鼠肝脏高表达的G6Pase和PEPCK蛋白,且优于RG;BDMC上调db/db小鼠骨骼肌低表达的p-AMPK、PM-GLUT4和pAS160蛋白,与RG效应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BDMC可明显上调骨骼肌AMPK-AS160-GLUT4信号通路及下调肝脏G6Pase和PEPCK减低糖再生,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减慢,且优于罗格列酮.

    作者:胡淑芳;杨丽;徐子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全反式维甲酸通过TGF-β1/SMAD4信号通路对宫腔粘连细胞模型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宫腔粘连细胞模型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ICC法鉴定细胞;用0、2.5、5、10和20 ng/mL TGF-β1诱导HESCs 48 h,qRT-PCR检测COL1A1、α-SMA的表达;以10 ng/mL TGF-β1诱导HESCs 48 h,继而0、0.1、1和10μmol/mL ATRA作用48 h,qRT-PCR、WB检测COL1A1、α-SMA、及SMAD4的表达.结果 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阳性,上皮细胞标志物CK-18阴性;与0 ng/mL TGF-β1组相比,其他组COL1A1和α-SMA的表达升高,以10 ng/mL组表达高(P<0.01);与0μmol/mL ATRA组相比,1、10μmol/mL ATRA组COL1A1、α-SMA和SMAD4的表达下降,以1μmol/mL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TGF-β1诱导HESCs发生肌成纤维细胞样改变,构建宫腔粘连细胞模型,ATRA通过TGF-β1/SMAD4信号通路改善其纤维化.

    作者:刘丽敏;史文娟;何芳;胡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改良结膜瓣转位术(下方)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和探讨改良结膜瓣转位术(下方)和羊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喀什地区94例(9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羊膜移植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共47例(47眼),结膜瓣转位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改良结膜瓣转位术(下方)共47例(47眼).结果 分别在术后1d、1周、1、3、6个月观察刺激症状(畏光流泪、疼痛、异物感)、复发率及并发症(感染、眼球运动受限、睑球粘连、巩膜溶解坏死、结膜囊肿)的发生率,完成随访94例(94眼).早期随访(术后1 d、1周)羊膜移植组患者自觉刺激症状明显比结膜瓣转位组严重,后期随访(术后1、3、6个月)羊膜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19.15%,出现3例并发症(1例巩膜溶解坏死、2例结膜囊肿),并发症发生率为6.38%;结膜瓣转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6.38%,无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汉族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未出现复发病例,维族患者复发12例,出现3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下方)保留了上方球结膜,为日后的其他眼科手术留下了宝贵的手术空间,操作简便,无需增加羊膜等材料,经济适用,在基层医院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在相同手术条件下,汉族和维族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作者:曹淑娟;姜爱新;项道满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猪体外循环(CPB)期间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择五指山小型猪20头,随机分为4组(n=5):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DY组),育亨宾组(Y组),对照组(C组).D组和DY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DY组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前给予育亨宾l mg/kg;Y组和C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育亨宾1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在CPB前(T0)、CPB后1(T1)及2 h(T2)、停CPB后1(T3)及2 h(T4),采集血标本检测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TLR4、5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血浆中TNF-α浓度.结果 与D组比较,C组和DY组在T1-4时点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TLR4、5和NF-κB阳性表达率,血浆中TNF-α浓度均增高.结论 右美托咪定通过兴奋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TLR-4,5/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罗琳;魏晓;陈梅珠;李美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手术+胆道镜+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Ⅱ型肝胆管结石病

    目的 探讨多手段联合应用治疗对Ⅱ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影响.方法 把Ⅱ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成A、B、C 3个治疗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手术+胆道镜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3组患者术后胆道镜次数、治疗后结石取净率、1年内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及疗效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及随访,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3组术后胆道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石取净率、1年内结石复发率、再手术例数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手段联合应用治疗Ⅱ型肝胆管结石病有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增加治疗量,进一步观察总结.

    作者:潘孟;俞渊;李敏朋;许斌;廖轲;范芳;潘壮;朱继业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木犀草素对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A375和B16F10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A375和B16F10细胞各分为4组:对照组、木犀草素20、40、60μmol/L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ax、Bcl-2、VEGF、p-Akt、Akt、p-mTOR和mTOR的蛋白水平;RT-PCR检测VEGF的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木犀草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375和B16F10细胞增殖;而且木犀草素组的细胞侵袭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降低,而Bax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此外,木犀草素组的p-Akt和p-mTOR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木犀草素能够抑制A375和B16F1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付银锋;康文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MDR1基因、CD269基因在老年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MDR1基因、CD269基因在老年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定量PCR法对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髓瘤患者体内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进行检查,并分析表达结果 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4例老年骨髓瘤患者血清及骨髓液样本中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体内中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现肿瘤复发、Charlson指数(CCI)评分较高、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体内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越高的患者CCI评分≥5、生存时间越短、越易出现肿瘤复发.MDR1基因与CD269基因表达量与CCI评分呈正相关(r=0.786,P<0.001;r=0.825,P<0.001).结论 MDR1基因、CD269基因参与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影响骨髓瘤疾病预后,有望成为骨髓瘤未来诊断以及治疗的潜在靶标.

    作者:姜方毅;陈桂明;瞿玉兴;夏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浆硬化蛋白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中硬化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98名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Ⅱ期10例、Ⅲ期38例、Ⅳ期50例)和96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硬化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ARCO分期、病因、塌陷前后之间的硬化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 (1)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浆硬化蛋白水平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2)激素性、酒精性、创伤性及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病例之间无显著差异(P=0.359).(3)不同ARCO分期的患者之间的硬化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39).(4)ROC曲线分析提示硬化蛋白水平在诊断股骨头坏死塌陷时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09%,90.00%).结论 血浆硬化蛋白与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哓俊;黄俊远;陈镇秋;周迎春;何伟;魏秋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腹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腹泻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80例,分为细菌腹泻组和非细菌腹泻组,选取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粪便特征,ELISA法测定3组C反应蛋白(CRP)、sTREM-1浓度,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测定比较sTREM-1和CRP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细菌腹泻组sTREM-1较非细菌腹泻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26.37±16.82)ng/mL vs.(7.23±6.42)ng/mL vs.(6.74±5.65)ng/mL,P<0.05],细菌腹泻组CRP较非细菌腹泻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104.50±25.60)mg/L vs.(29.57±20.35)mg/L vs.(3.64±1.18)mg/L,P<0.05].ROC曲线示,sTREM-1截断值为14.5 ng/mL时,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0.33%,AUC为0.943;CRP的截断值为46 mg/L时,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87%,AUC为0.920.结论 sTREM-1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效能,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标志物.

    作者:胡萍;王芳;周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不同干预措施在高龄和(或)体弱胶质母细胞瘤中应用的网状meta分析

    目的 探索在新诊断的高龄和(或)体弱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何种干预措施更加合理、有效.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CBM各数据库;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13.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7种不同干预措施,其干预效果排序从优到差分别为:大分割放疗结合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大分割放疗和短期放疗方案、单独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大分割放疗结合贝伐单抗治疗方案、标准放疗方案、支持治疗;其中优治疗方案为大分割放疗结合替莫唑胺治疗方案.结论 本研究分析揭示:在具有较好性能状态的新诊断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大分割放疗结合替莫唑胺治疗方案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另外,在老年和(或)体弱的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选择大分割/短期放疗方案和单独替莫唑胺治疗方案更加合理.

    作者:李梅;郝术红;李金明;郭振忠;韩仟;张卫红;付爱军;朱军;陈通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中的作用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周围神经组织病变.许多研究表明它发生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前,其受累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等发生损伤和死亡,是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DR已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oNGF)能与其凋亡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结合,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介导细胞凋亡.研究证实,proNGF在DR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文现就proNGF及其受体p75NTR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周琳琳;杨晓春;梅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micro RNA-98干扰肺癌患者外周血B细胞IL-10的表达

    目的 验证miR-98可抑制肺癌患者B10细胞IL-10的表达.方法 收集肺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各10例,分离培养CD19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检测B10细胞数,RT-PCR检测B10细胞miR-98和IL-10mRNA的表达,制备miR-98脂质体及建立肺癌小鼠模型,观察miR-98脂质体对小鼠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肺癌组外周血B10细胞miR-98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10细胞miR-98与IL-10 mRNA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在miR-98高表达的环境下,B淋巴细胞IL-10表达降低,对荷瘤小鼠应用脂质体包埋miR-98能减慢肺癌生长.

    作者:何锦园;陈雪霞;胡柳;黄邵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TK1、TPOAb和TgA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32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14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TK1、TPOAb及TgAb水平,比较在各组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三者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TK1、TPOAb和TgAb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单项检测TK1、TPOAb和TgAb的Cut-off值分别为2.65 pmol/L、28.63 IU/mL和96.12 IU/mL;TK1的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曲线下面积(AUC)高于TPOAb和TgAb(P<0.05).联检阳性预期值Y的Cut-off值为0.683,在灵敏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和AUC上均高于各单项(P<0.05).结论 单项TK1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优于TPOAb和TgAb;三者联检可提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

    作者:程田;唐振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超声对椎动脉颅外段与颅内段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研究伴有椎动脉闭塞的神经科住院患者,探讨其患侧与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纳入脑血管造影(DSA)显示单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者48例(颅外组)、颅内段闭塞者39例(颅内组),取同年龄组DSA阴性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采用TCD及CDFI检测,记录双侧椎动脉管径、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或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 颅内组、颅外组患侧椎动脉管径、PSV低于健侧,也低于正常组(P<0.05);颅内组患侧椎动脉PI高于健侧、正常组及颅外组(P<0.05),颅外组低.颅内组、颅外组健侧椎动脉PSV大于正常组(P<0.05),颅外组高.结论 通过CDFI与TCD的联合诊断可以客观评价椎动脉颅外段或颅内段闭塞患者患侧和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性变化,从而快速有效地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证据,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张莹;刘红英;徐洁;刘卫彬;高庆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活化素B促进皮肤伤口部位血管的再生

    目的 探讨活化素B(Activin B)在活体水平上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全层皮肤切除模型,Activin B组创面注射Activin B,PBS组用PBS处理后,观察其伤口愈合,测定创面愈合率,观察肉芽组织形成,免疫组化分析血管再生,血流分析仪器检测伤口部位肉芽组织血流量.结果 Activin B处理后,创面愈合速率加快,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再生数量增多,肉芽组织平均血流量较高.结论 Activin B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的再生,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作者:武薇;曾惠昆;张敏;张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清中尿酸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5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256例非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酸、hs-CRP、LVEF、LAD、年龄及应用β-blocke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年龄、LVEF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尿酸是直接参与了心房的重构过程,或者只是代表了氧化应激或炎症反应过程的一个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高达;周建庆;林海燕;徐光泽;王自成;王圣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浆miR-118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R-118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及68例结直肠癌患者、15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中miR-1183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浆miR-118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iR-1183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P=0.0025),在结直肠癌患者和瘤变者血浆中均高于健康者,且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高于瘤变者(均P<0.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miR-1183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表达显著相关(均P<0.05).血浆miR-1183作为诊断标记物,鉴别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8231~0.9569,P<0.0001),鉴别瘤变的AUC为0.8453(95%CI:0.7134~0.9773,P=0.0003).血浆miR-1183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0.0310),血浆miR-1183表达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iR-118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浆表达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刘学娟;徐远东;祝梓原;吴小兵;黎淑玲;甘海宁;徐学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至2018年3月以来139例成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药敏资料、治疗情况.结果 139例患者中,检出产ESBLs菌株共27例,且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其中对于青霉素类、氨曲南耐药率为100%,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耐药率>85%.单因素分析显示,实体瘤、近3个月内留置深静脉导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及近3个月留置尿管的患者在产ESBLs组中的比例高于非产ESBLs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近3个月留置深静脉导管或PICC,以及留置尿管是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经验性治疗选用碳青霉烯、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率较高.对于产ESBLs菌株,第三、四代头孢或喹诺酮类临床疗效较差.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峻,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尿管是产ESBLs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碳青霉烯及酶抑制复合剂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有效选择.

    作者:巴俊慧;李文娟;王艳红;石云锋;罗进梅;吴本权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新活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活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氧疗、原发病治疗、强心、利尿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持续静脉泵入.两组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T);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功能指标(TLC、FVC、FEV1/FVC);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血管生成素-Ⅱ(Ang-Ⅱ)、和肽素、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PASP、MPAP、TLC、FVC、FEV1/FVC、NT-proBNP、Ang-Ⅱ、和肽素、5-HT及6-MW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SP、MPAP、肺功能指标、NT-proBNP、Ang-Ⅱ、和肽素、5-HT及6-MWT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CPHD病情程度与血浆和肽素、5-H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CPHD患者病情越重,血浆和肽素、5-HT水平越高.结论 新活素能有效降低5-羟色胺、和肽素水平,降低肺动脉高压,迅速缓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状况.

    作者:刘雪莲;刘艳洁;白洁;李敬;扈晓霞;郑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