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友;孙振宇;顾敏威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0例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主要终点事件是脑卒中。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的病死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590例透析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5个月。其中血液透析组有285例,腹膜透析组305例;总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为49.2/1000人年,血透组的脑卒中发病率为74.0/1000人年,腹透组的脑卒中发病率为31.8/1000人年。相对于腹膜透析组,血透组累积脑卒中发病率明显更高(HR=2.4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R=1.05;95%CI:1.02~1.09;P=0.003)、糖尿病(HR=1.98;95%CI:1.31~3.46;P=0.001)、心血管疾病(HR=2.06;95%CI:1.62~3.05;P<0.001)、高甘油三酯(HR=1.20;95%CI:1.08~1.58;P=0.034)及血液透析(HR=2.03;95%CI:1.46~3.89;P=0.005)是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及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透析患者应积极控制以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透析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
作者:罗正茂;刘曼仪;何凤;童若宇;申萌;李浪;张虹;张建林;童俊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颞叶癫痫(TLE)鼠中的抗癫痫和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及对颞叶皮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建立TLE模型,干预组大鼠同时接受白藜芦醇灌胃给药,15 mg/(kg·d),连续7 d。模型点燃成功后观察动物行为,进行Racine评分。模型点燃成功及白藜芦醇给药第7天West?ern blot检测颞叶皮层CREB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结果:白藜芦醇干预显著降低了癫痫大鼠的Racine评分。癫痫大鼠颞叶皮层CREB蛋白表达水平虽无明显增加,但CREB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白藜芦醇给药显著抑制了颞叶皮层的CREB磷酸化。癫痫大鼠第4、5、6天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则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干预组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结论:TLE大鼠中,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癫痫发作和改善认知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CREB磷酸化发挥其抗癫痫效应。
作者:黄效东;杨新华;卢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夫妻肾移植所具有的临床效果,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家庭、社会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夫妻肾移植病例资料,排除供肾影响因素,选取同期供肾为女性、供受者年龄接近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活体肾移植兄弟姐妹组,收集两组受者术后恢复情况,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肾功能恢复有无差异。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在供肾尤其短缺的情况下,分析夫妻活体肾移植所具有的临床、社会及家庭意义。结果:夫妻组12例、兄弟姐妹组8例,供受者年龄相差分别为(0.33±0.98)岁、(2.29±7.23)岁,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夫妻组配合均小于3个,兄弟姐妹组均大于或等于3个。两组受者血肌酐、尿素氮下降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4、P=0.79)。结论:夫妻供肾在供肾质量、器官来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大的社会、家庭意义。
作者:杨先雷;丰贵文;杨万雷;尚文俊;庞新路;李金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薏苡仁(Semen Coicis),又称薏苡、薏仁米等,属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滋补保健食品,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1]。薏苡仁油为薏苡仁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化学成分为中性油脂,主要组份为甘油三酯,其中含薏苡仁酯、薏苡内酯等多种酯类[2]。薏苡仁油功效作用广泛,特别是其中的薏苡仁酯作为公认的抗各系统肿瘤有效物质已被多方研究和证实,成为薏苡仁油重要的功能,且其为天然化学产物,副作用小,对于药物研发,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薏苡仁油在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进行了相关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且研发了相关临床应用药品制剂。薏苡仁油作为一种新兴的、效果较好的药物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薏苡仁油在抗各类消化系统肿瘤活性功效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梁欣妍;丁筑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苦马豆素对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CSCs)N?糖链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小鼠骨肉瘤细胞株LM8,经磁珠细胞分选技术选得CD133及CD44双阳性LM8细胞,使用不同剂量的N糖基化抑制剂苦马豆素处理分选得到的骨肉瘤CSCs,通过凝集素结合实验(L?PHA)检测细胞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无血清培养初步分离后再进行磁珠分选得到的细胞中CD133和CD44双阳性细胞比例为(96.5±1.2)%,骨肉瘤CSCs与L?PHA结合率达(90.3±2.1)%,高于LM8细胞的结合率(54.3±3.1)%(P<0.05)。用1 mg/mL的苦马豆素处理骨肉瘤CSCs后,细胞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阳性率为90%,用5 mg/mL的苦马豆素处理骨肉瘤CSCs后,细胞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阳性率为21%。结论:N糖基化抑制剂苦马豆素能抑制骨肉瘤CSCs表面β1,6分支N?糖链的表达。
作者:张思胜;赵红卫;陈海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对60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效应。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D0组为不用Dex对照组, D1、D2和D3组分别于椎管内麻醉后按0.5、0.75和1.0μg/(kg·h)静脉输注Dex,并于术前、术中及术毕时抽血检测TNF?α、IL?10、NSE、S100b,以及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结果:4组患者的IL?10水平在术中及术毕时逐渐升高,其中D3组的增高比其他3组显著,4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血浆NSE和S100β水平在术中及术后时均较术前逐渐升高,其中D0组的增高较D2和D3组更为显著(P<0.05)。D3组于术后第1、7天的MoCA评分高,4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患者椎管内麻醉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静脉输注Dex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中以1.0μg/(kg·h)静脉输注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邓金和;贺繁荣;招伟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在介导乳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两株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5?Fu和T47D/5?Fu,MTS实验检测药物敏感性, 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活性变化,ELISA检测FGF2蛋白含量。结果:Akt抑制剂、mTOR抑制剂和FGFR抑制剂能明显逆转耐药细胞对5?Fu和Paclitaxel的耐药性,而ERK1/2抑制剂对耐药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无明显影响。耐药细胞中p?Akt、和p?S6K(即mTOR活性)水平高于亲本细胞,耐药细胞中FGF2 mRNA和培养上清中FGF2蛋白含量高于相应的亲本敏感细胞。FGF2重组蛋白可增加亲本细胞对5?Fu和Paclitaxel的耐药性,同时活化Akt?mTOR信号通路。结论:FGF2?FGFR?Akt?mTOR信号活化促进乳腺癌化疗耐受。
作者:谷依学;贾小婷;罗利云;郑国沛;贺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pine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性疾病之一[1],目前仍没有理想治疗方法[1?3]。采用干细胞移植修复SCI,是目前研究较热的治疗策略之一。研究所采用的干细胞主要是成体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许旺氏细胞、神经嗅鞘细胞等。本文将对干细胞移植促进SCI后神经再生的新研究进展予以评述。
作者:杨瑞瑞;邓宇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第二、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设有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调查研究、中医中药、循证医学、临床护理、综述、医院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等栏目。其中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及专题报道栏目稿件为约稿,其他栏目为自由投稿。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主动脉瓣狭窄(AS)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有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患者,如果未经治疗,两年内的病死率可高达50%[1?2]。过去,改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唯一治疗方法是心脏直视手术[3],该术式需要正中劈胸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患者往往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恢复过程。一些高龄、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常常因难以承受开胸手术的打击,预后不良。正是这种矛盾催生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TAVI手术,即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其正式的定义是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 TAVR)。近年来,国际上已趋向于把该技术称为TAVR[4]。人类第一例TAVI手术于2002年由CRIBIER等[5]在法国完成,2007年TAVI手术被欧盟认证用于临床[6]。经过十几年的发展,TAVI技术已日趋成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率,尤其适用于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手术的麻醉方式有很多种,各有优点和不足,但目前为止,什么是TAVI手术时佳的麻醉方式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本文将对TAVI手术的麻醉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丹凤;栾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完整的肿瘤切除是根治肝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对于晚期巨大肝癌,未来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是限制肝肿瘤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因素。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可以在短期内促进FLR快速增长,为既往认为不能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1]。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肝硬化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所占比例极高,原发性肝癌肿瘤进展快,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医时,肝肿瘤已进展至晚期,瘤体巨大,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预后极差。ALPPS作为一项新技术,可提高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但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较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应用风险较高。本文将对ALPPS在国内外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其利弊,述其改进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促其临床应用。
作者:邓宏哲;杜成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用FACT?B中文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50例进行问卷调查,采集临床资料。结果:(1)FACT?B总分(93.32±14.45)分,百分制标化(64.80±10.03)分。社会/家庭状况标化分高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而情感状况标化分又低于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P=0.000)。(2)不同年龄、TNM分期、术后时间、手术方式和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患者的FACT?B评分存在差异(P<0.05)。FACT?B总分与社会支持评分(SSRS)正相关,R=0.383(P=0.000)。(3)手术方式、SSRS、TNM分期、健康教育、年龄和术后时间入选以FACT?B评分为应变量的线性模型。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QOL较低,尤以情感问题更加突出。手术方式、社会支持、TNM分期、健康教育、年龄和术后时间是影响QOL的独立因素。
作者:郜娜娜;马馨;陈瑞霞;贺新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血液及其它血制品含有多种复杂的免疫成分,其输注安全性一直是临床输血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提高和输血前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已鲜有发生,而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迟发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却时有发生。不规则抗体包含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两种类型,了解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和特异性,对保证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10年来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汇总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菊;蒋学兵;张立萍;张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贯穿导丝技术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22例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介入治疗,使用贯穿导丝技术,成功的进行了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开通及支架治疗。结果: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主要是指分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和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本组患者22例,其中累计左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的16例,累计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的6例,均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患者均选用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贯穿导丝技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8%。术后全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贯穿导丝技术能够提高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开通率。
作者:武欣;李学锋;焦强;王清霖;曹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室壁运动积分(WM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效力。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11月我科CCU住院的AMI患者,发病48 h内检测WMS及LVEF。随访12个月,记录其发生HF情况。结果:共入选127例AMI患者,发生HF组20例。HF组WMS (23.55±3.73)高于非HF组(20.11±3.13)(P <0.01);LVEF低于非HF组(分别为48.77±8.08、56.99±5.17,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S(OR =1.22,95% CI:0.91~1.63,P <0.05)与LVEF (OR=0.84,95%CI:0.74~0.97,P<0.05)均是AMI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WMS预测AMI患者6个月发生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1~0.92,截点为21.50,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5%,P<0.01),LVEF预测面积为0.76(95%CI:0.62~0.90,截点为50%,敏感度为40%,特异度为80%,P<0.05),两者联合情况下预测面积为0.82(95%CI:0.71~0.94,敏感度为70%,特异性为88%,P<0.01)。结论:WMS和LVEF均是AMI患者12个月发生HF的独立预测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预测效力。
作者:江建良;项丽;李晖;徐卫亭;陈建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im?3和PD?1在胃癌(GC)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首次入住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54例GC患者的全血标本及其中8例Ⅲ期G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流式法检测Tim?3和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Tim?3、PD?1和Tim?3+PD?1+在G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2.8%vs.2.1%,P=0.0418(Tim?3);19.1%vs.12.3%,P<0.0001(PD?1);1.44%vs.0.85%,P=0.0060(Tim?3+PD?1+)]。Tim?3、PD?1和Tim?3+PD?1+在肿瘤组织中CD4+细胞上的表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Tim?3+PD?1+在Ⅲ/Ⅳ期G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GC患者及对照组。结论:G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上抑制性受体Tim?3和PD?1的表达升高,可能与CD4+T细胞功能耗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促进GC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徐本玲;袁龙;袁鹏;陈广玉;秦鹏;王振雷;高全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2年,CHOI在《Science》杂志上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from 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GERAGHTY在《Lancet》杂志首次明确提出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这一新名词,2003年ZERHOUNI在《Science》杂志全面阐述转化医学这一概念的含义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宋尔卫;龚畅;金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研究慢性高原病(CMS)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21例CMS患者为病例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行常规头颅MR及DK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大脑灰白质各感兴趣区(ROI)内的平均峰度(MK)值、径向峰度(RK)值及峰度各向异性(KA)值,分别统计各组同一部位左右两侧ROI参数,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两组间同侧同一部位ROI参数,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同组比较,CMS组两侧内囊前肢KA值及两侧尾状核头、丘脑MK值、RK值存在侧别差;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MK值、KA值及丘脑MK值、RK值存在侧别差;两组的右侧内囊前肢的KA值较对侧减低,右侧丘脑MK及RK值较对侧增高。两组间对比,胼胝体膝部RK值有显著性,CMS组低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KA值、左侧内囊前肢MK值、左侧内囊后肢RK值、右侧尾状核头MK值、双侧豆状核MK值及右侧丘脑MK值、KA值差异有显著性,CMS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高海拔地区正常人及CMS患者左右大脑半球微结构并非完全对称,部分脑区存在差异。CMS患者脑组织对高原低氧环境敏感性及反应性不一,胼胝体、基底节区及丘脑与正常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性。
作者:孙艳秋;国静静;张永海;邓文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脂氧素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分别用脂氧素A4(LXA4)和(或)脂多糖(LPS)刺激HK2细胞,观察两者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LXA4和(或)LPS对HK2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的影响,RT?PCR检测LXA4和(或)LPS对HK2细胞Nrf2及下游二期酶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促使细胞崩解、坏死,而LXA4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免疫荧光显示,LPS能明显降低Nrf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其向胞浆转位,而LXA4能增加Nrf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其向核转位;RT?PCR显示,LPS能明显降低Nrf2及下游二期酶mRNA的表达,而LXA4能逆转这种效应。结论:LXA4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通路实现。
作者:徐芬;郝华;戴华;李里香;曾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VLU)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应用VLU?QoL问卷调查南通市2家三甲医院189例VLU患者生命质量,通过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VLU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69.24±17.12),日常生活得分差(27.01±8.24)。多元回归显示:疼痛程度、溃疡直径、工作状况、溃疡复发和性别依次为主要影响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58.5%(P<0.01)。结论:VLU患者生命质量现状不乐观,日常生活受损严重。疼痛程度、溃疡直径和预防复发等作为可控因素,应纳入早期临床干预以改善VLU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夏玲;顾保娣;秦淑君;袁宝芳;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