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邓建超;黄守国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8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其CT和MRI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CT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影,周围骨质常有破坏,常侵犯腔外的软组织,如眼眶、颅内;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强化.MRI多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CT、MRI对恶性肿瘤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与MRI联合应用,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P<0.05).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对于复杂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建议增强CT和增强MRI联合应用,共同确定肿瘤性质、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
作者:肖玲;陈璐;王媛媛;刘杰;沈暘;柯霞;黄江菊;胡国华;李咏梅;杨玉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明确乌榄叶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术,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5 min,分别复灌10 min和50 min制备不同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乌榄叶水提物制备灌流液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并观察:(1)乌榄叶水提物预处理对正常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2)乌榄叶水提物预处理10 min后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1)左心室功能及冠脉流量;(2)室颤或室速发生率;(3)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4)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乌榄叶水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正常左心室功能,且可有效降低不同程度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左室LVEDP及+dp/dtmax的变化,提高心脏顺应性,降低室颤或室速的发生率,并抑制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病变.结论:乌榄叶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郑凌云;岑柏宏;梁燕玲;吕竹芬;董艳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入路组(n=30)、经皮组(n=29).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矢状位Cobb's角度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肌间隙组和经皮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3种手术方式均恢复脊柱后凸畸形,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冯晶;杜世阳;黄觅;倪欢;夏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温、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炎严重指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咳痰黄稠、大便秘结、尿黄等症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作者:吕军影;李凯;黄李平;谢爱泽;郑雪嘉;梁娟;刘双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 IU/m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列.同时收集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和HBeAg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均可发生突变,由碱基G变成A,且均与e抗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G1896A和G1899A均能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G1899A的转化率高于G1896A的转化率.G1899A与HBV相关疾病进展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5),尤其是HCC的发生.结论: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
作者:杨华文;朱燕;姚亚超;李亚红;李楠;曹东林;张智;胡亮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力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5例,HFOV+PS组25例,CMV+PS组30例,CMV组20例,前两组应用PS 70 mg/kg一次,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12、24、48、72 h的PaO2、PaCO2、PaO2/Fi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HFOV+PS组在机械通气12、24、48 h比较PaO2均高于CMV+PS、CMV组,PaCO2均低于CMV+PS、CMV组(P<0.05);在机械通气12、24、48、72 h比较PaO2/FiO2均高于CMV+PS、CMV组,OI、RI均低于CMV+PS、CMV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均低于CMV+PS、CMV组(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RDS可及时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作者:常明;卢红艳;相虹;兰厚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中过度通气策略对患者颈静脉球压力(JBP)和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RALRP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过度通气,记录插管后5 min(T0)、Trendelenburg体位后15 min(T1)、建立气腹30、60、90 min(T2、T3、T4)和停气腹平卧后15 min(T5)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IP)、JBP和ONSD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T5时间点JBP升高(P<0.05).过度通气期间T1~T5的ETCO2和PaCO2较T0降低(P<0.05).Trendelenburg体位和气腹建立后,PIP值T1~T4较T0升高(P<0.05),但ONSD在T3~T5各较T1~T2升高(P<0.05).结论:RALRP中采用过度通气,建立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JBP和PIP增高,ONSD逐渐增宽.
作者:徐广民;兰志勋;罗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患者男,30岁,出现头疼、头晕6 d,于当地医院行CT示双侧脑室占位.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我院查MRI示:双侧侧脑室体部间见团块状稍长T1混杂稍长T2信号,内见点片状短T1稍短T2信号(图1A、1B),FLAIR上呈混杂高信号,DWI上部分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图1C),病变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双侧侧脑室体部、胼胝体体部受压变形.静脉注入Gd-DTPA后增强扫描:双侧侧脑室体部间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D),边界清楚,大小约为4.6 cm × 4.5 cm × 3.9 cm(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汪卫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调控miR-200b表达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硬膜外瘢痕组织中提取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MMC处理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00b表达变化,TUNEL染色分析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Bax、Bcl-2表达的变化,亚硫酸氢盐(BSP)法测定miR-200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的改变.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MC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中miR-200b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结果表明MMC能够显著地诱导人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MC能够升高cleaved-PARP、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MMC处理后miR-200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发生了变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甲基化程度不断增加.结论:MMC通过下调miR-200b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进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实现的.
作者:王暑光;王静成;孙钰;颜连启;李小磊;戴纪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脑电图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IEDs)与发作性事件,在癫痫的诊治中有重要意义.而IEDs、发作性事件的检出率与脑电图监测时间有关.一般来说,监测时间越长,脑电图的临床指导作用越大.对于短程脑电图(常规脑电图),指南规定监测时间不应少于20 ~ 30 min.然而,出于资源限制和经济考虑,大多数癫痫中心采用10 ~ 12 min的监测时间[1].另一方面,对于长程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指南未规定监测时间的下限.不同的癫痫中心,监测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2].因此,探讨脑电图上IEDs与发作性事件的潜伏期有助于制定低限度的监测时间,以及评估某段监测时间下脑电图结论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刘先;杨博文;余巨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异质性.方法:收集本院165例NSCLC患者有成对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ARMS-PCR技术进行EGFR突变分析,并统计EGFR突变异质性情况.结果:165例成对的NSCLC标本中,女性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异质性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情况和异质性组别的异质性率均无差异(P>0.05);病例的总异质性率为20.0%(33/165),多发肺部结节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发生率高(26.8%,19/71);EGFR突变异质性病例以腺癌居多,69.7%的病例出现一个部位样本为EGFR突变阳性,另一部位为EGFR突变野生型的现象.结论:NSCLC患者中存在EGFR基因突变异质性,多发性肺结节患者的异质性比例明显较高.
作者:李志阳;张志杰;谭小军;徐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法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对照组给予氧疗、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在集束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晁老通腑方汤剂口服,每天1剂,共5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天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因为重症肺炎导致的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5天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预后更佳(P<0.05).结论:宣肺通腑法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氧合,协助抗炎、抗感染作用,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留住ICU时间,可以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广平;张燕;赖芳;韩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5(Stat5)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9例甲状腺石蜡标本(包括甲状腺癌126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中Stat5、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并结合主要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tat5、Viment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1%、77.78%,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阳性率26.09%、8.70%(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为25.40%,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阳性率86.96%(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相关(P<0.05);Stat5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5,P=0.000),Stat5与Vim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8,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Stat5高表达及EMT,提示Stat5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EMT过程,从而促进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薛云;李道明;张静;黄培;尹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RET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患者预后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的蜡块切片中检测RET蛋白在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和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和RET蛋白表达进行预后分析.结果:RET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率较其他组织更高.宫颈鳞癌组织中RET蛋白高表达与FIGO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表明:宫颈鳞癌组织中RET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后分析发现,RET蛋白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RET蛋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华英;邓建超;黄守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上提舌根手法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在舌体肥大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Ⅲ级舌体肥大的喉罩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观察组采用徒手上提舌根手法辅助喉罩置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方法置入喉罩.记录喉罩置入时间、首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总成功率,记录胃管置入成功率,记录喉罩拔除后24 h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喉罩置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提高(P<0.05),胃管置入成功率提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徒手上提舌根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用于舌体肥大患者简单快速,成功率高,对位良好,并发症少,其效果优于常规标准方法.
作者:卢军杰;凌刚;吴雪;赵本坤;赵礼;乔国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冠脉造影的ACS患者221例,以及同期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RDW水平,比较其差异;将ACS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UA)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比较两组RDW水平的差异;将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221例病例按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并根据积分分为3组:≤30分组、31~60分组、>60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RDW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ACS组患者的RDW水平(13.02±0.68)明显高于冠脉结果正常组(12.6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RDW水平(13.12±0.66)相较于UA组RDW水平(12.84±0.68)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升高,除对照组与≤30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组及AMI的RDW水平是明显升高的,提示RDW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潜在指标;RDW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红玲;曹朋沙;于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B7-H4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B7-H4(sB7-H4)、白介素(IL)-4、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7-H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的IL-10、sB7-H4水平和B7-H4 mRNA表达量均较术前升高,其中强化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IL-4、IFN-γ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强化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促进B7-H4表达,调节炎性因子IL-4、IFN-γ水平,从而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免疫炎症.
作者:吕静;徐戈;黄琛;雷敏;张晶晶;马冰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将含利福平为对照组,同时含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0.5、1、2 h后的RFP血药浓度,痰涂片及随访时间为治疗2、5、8、9月末;从而分析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患者在服药0.5、1、2 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利福平血药浓度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痰涂阳性逐渐降低,而且治疗2、5、8、9月末两组患者的痰涂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稳定和治疗中的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不存在拮抗作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可以联合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作者:梁冰;梁启德;张凤玲;江坤洪;黎意芬;曹满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96例,其中保守治疗60例,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36例.随访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患者腰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学会治疗评分(JOA),12个月随访腰椎改良MacNab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VAS、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后期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12个月改良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33.33%).结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关节突源性腰痛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杨;肖勇;吴邦耀;周续祥;李长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关系;明确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搜集了两年来的OPCAB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KIDGO标准诊断AKI.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三个模型,确定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介于39~40 g/L之间.结论:对于接受OPCAB术的患者,术前白蛋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为减少OPCAB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应维持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于40 g/L.
作者:孔昊;王东信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