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对125I内照射裸鼠A549肺癌细胞AQP5及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

张金山;邓咏梅;温戈;李园;安薇;姚红霞

关键词:A549肿瘤, 碘-125粒子, 水孔蛋白5, 存活素
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125I放射性粒子内照射A549肺癌细胞AQP5及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共25只A549肺腺癌皮下种植BALB/c-nu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3),实验组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地塞米松(鼠尾静脉注射),对照组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7 d后处死裸鼠行AQP5及survivi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的AQP5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和53.8%,P=0.046),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3%和76.9%,P=0.036).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上调AQP5的表达进而增加A549肺癌细胞对125I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与survivin表达抑制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血脂水平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D)患者血清铁蛋白及血脂水平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LDD的诊断标准,选取490例LDD患者作为LDD组,另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相匹配的4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铁蛋白及血脂水平,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D组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D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D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62,P<0.05),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345,P<0.05),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结论:LDD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其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红;张国荣;柳霞;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冠脉造影的ACS患者221例,以及同期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RDW水平,比较其差异;将ACS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UA)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比较两组RDW水平的差异;将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221例病例按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并根据积分分为3组:≤30分组、31~60分组、>60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RDW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ACS组患者的RDW水平(13.02±0.68)明显高于冠脉结果正常组(12.6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RDW水平(13.12±0.66)相较于UA组RDW水平(12.84±0.68)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升高,除对照组与≤30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组及AMI的RDW水平是明显升高的,提示RDW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潜在指标;RDW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红玲;曹朋沙;于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关系;明确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搜集了两年来的OPCAB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KIDGO标准诊断AKI.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三个模型,确定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介于39~40 g/L之间.结论:对于接受OPCAB术的患者,术前白蛋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为减少OPCAB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应维持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于40 g/L.

    作者:孔昊;王东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iR-25靶向抑制KLF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microRNA-25(miR-25)是否靶向抑制KLF4基因调控胃癌细胞生长,阐明miR-25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qRT-PCR技术检测3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iR-25及KLF4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5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5是否靶向抑制KLF4.分别下调miR-25及干扰和过表达KLF4后采用MTT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挽救实验验证KLF4是否能减弱miR-25的生物学功能.结果:miR-2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KLF4呈低表达.抑制miR-25能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上调miR-25的表达结果则相反.miR-25负调控KLF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而过表达KLF4能明显减弱miR-25的促增殖效应.结论:miR-25靶向抑制KLF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作者:丁小丽;夏宇;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电图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与发作性事件潜伏期的研究进展

    脑电图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IEDs)与发作性事件,在癫痫的诊治中有重要意义.而IEDs、发作性事件的检出率与脑电图监测时间有关.一般来说,监测时间越长,脑电图的临床指导作用越大.对于短程脑电图(常规脑电图),指南规定监测时间不应少于20 ~ 30 min.然而,出于资源限制和经济考虑,大多数癫痫中心采用10 ~ 12 min的监测时间[1].另一方面,对于长程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指南未规定监测时间的下限.不同的癫痫中心,监测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2].因此,探讨脑电图上IEDs与发作性事件的潜伏期有助于制定低限度的监测时间,以及评估某段监测时间下脑电图结论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刘先;杨博文;余巨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和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青光眼99眼,分为ECP组50眼(A组)和青光眼阀植入组49眼(B组).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1)眼压:两组后复诊眼压下降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t=2.51,P<0.05).除术后2 d及7 d外,余时间点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t=0.89、t=0.95,P>0.05).(2)视力:末次随访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5,P>0.05).(3)并发症:A组早期并发症:前房反应性渗出、短期高眼压、前房积血.B组早期并发症:浅前房、前房积血、阀口阻塞性高眼压、迟发型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中期并发症:引流盘纤维包裹性高眼压;远期并发症:引流管排斥、暴露和移位、感染性眼内炎、结膜增殖性病变.结论: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均能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眼压.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楠叶;游志鹏;李国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ChAT+神经元促进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ChAT+)神经元的活性变化及其对脑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阿托品组.采用电凝法夹闭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死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表达VEGFR2和5-溴脱氧尿嘧啶(BrdU)/CD31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脑梗术后14 d,脑梗死组SVZ区ChAT/AChE较假手术组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鼠的梗死周围区VEGF、VEGFR2、pERK表达量以及VEGFR2、BrdU/CD3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阿托品组的上述指标含量减少(P<0.05).结论:脑梗死后,SVZ区ChAT+神经元活性相对增强,胆碱能系统效应增强,其可通过上调VEGF-VEGFR2信号通路促进脑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作者:王建平;鲁争芳;付晓杰;张帝;余列;高宇峰;殷椿茂;柯俊吉;刘贤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乌榄叶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明确乌榄叶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术,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5 min,分别复灌10 min和50 min制备不同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乌榄叶水提物制备灌流液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并观察:(1)乌榄叶水提物预处理对正常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2)乌榄叶水提物预处理10 min后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1)左心室功能及冠脉流量;(2)室颤或室速发生率;(3)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4)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乌榄叶水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正常左心室功能,且可有效降低不同程度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左室LVEDP及+dp/dtmax的变化,提高心脏顺应性,降低室颤或室速的发生率,并抑制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病变.结论:乌榄叶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郑凌云;岑柏宏;梁燕玲;吕竹芬;董艳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与阴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诊治并符合2015年IPND制定的诊断标准的NMOSD患者58例,根据AQP4抗体血清学或脑脊液结果分为AQP4抗体阳性组与AQP4抗体阴性组,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复发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结果:AQP4抗体阳性组和AQP4抗体阴性组在年发作次数、同时累及颈胸髓、脊髓受累≥6节段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QP4抗体阳性(P=0.000,OR=0.137,95%CI=0.087~0.215)、脊髓受累≥6节段(P=0.000,OR=2.369,95%CI=1.899~2.955)与NMOSD发病1年内复发相关;前驱感染(P=0.013,OR=0.438,95%CI=0.347~0.553)、AQP4抗体阳性(P=0.000,OR=2.103,95%CI=1.648~2.683)、脊髓受累≥6节段(P=0.002,OR=2.620,95%CI=2.090~3.284)与NMOSD发病3年内复发相关.结论: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年发作次数及脊髓受累≥6节段较阴性患者多,而AQP4抗体阴性患者更易同时累及颈胸髓.AQP4抗体阳性及脊髓受累≥6个节段、前驱感染为预测NMOS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超;张刚;秦新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B7-H4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B7-H4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B7-H4(sB7-H4)、白介素(IL)-4、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7-H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的IL-10、sB7-H4水平和B7-H4 mRNA表达量均较术前升高,其中强化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IL-4、IFN-γ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强化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促进B7-H4表达,调节炎性因子IL-4、IFN-γ水平,从而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免疫炎症.

    作者:吕静;徐戈;黄琛;雷敏;张晶晶;马冰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将含利福平为对照组,同时含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0.5、1、2 h后的RFP血药浓度,痰涂片及随访时间为治疗2、5、8、9月末;从而分析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患者在服药0.5、1、2 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利福平血药浓度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痰涂阳性逐渐降低,而且治疗2、5、8、9月末两组患者的痰涂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稳定和治疗中的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不存在拮抗作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可以联合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作者:梁冰;梁启德;张凤玲;江坤洪;黎意芬;曹满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居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阶段渐进性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对居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参与自我用药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04例居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分为干预组(n=51)和对照组(n=53),干预组接受分阶段渐进性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方案,共12周;对照组前3周健康教育同干预组,其余周次进行常规随访.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用药差错、合理服药自我效能及患者积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分阶段渐进性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可降低居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服药自我效能及患者积极度.

    作者:张慧玲;梅永霞;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腺癌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与转移及放疗的关系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与转移及放疗的关系.方法:收集71例肺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并以非肺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血CD4+CD29+T细胞及其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IL-1)的含量差异;比较转移与未转移、放疗前后肺腺癌患者上述指标及整合素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肺腺癌及非肺腺癌患者均显著高于COPD及健康组,且肺腺癌组显著高于非肺腺癌组(P<0.05);肺腺癌转移患者的整合素β1、VEGF及CD4+CD29+T细胞、TNF-α及IL-1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放疗后肺腺癌患者CD4+CD29+T细胞、TNF-α及IL-1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CD4+CD29+T细胞、TNF-α及IL-1三者均与整合素β1及VEGF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肺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加,且与转移及放疗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姝君;吴艳霞;陈华林;刘美莲;吴爱兵;杨志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 IU/m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列.同时收集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和HBeAg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均可发生突变,由碱基G变成A,且均与e抗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G1896A和G1899A均能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G1899A的转化率高于G1896A的转化率.G1899A与HBV相关疾病进展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5),尤其是HCC的发生.结论: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

    作者:杨华文;朱燕;姚亚超;李亚红;李楠;曹东林;张智;胡亮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托西班对反复着床失败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时使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RIF,再次行冻融胚胎囊胚移植(bTET)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于移植前0.5 h单剂量静脉推注小剂量阿托西班(6.75 mg/0.9 mL),对照组(168例)未使用阿托西班.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57.41%)、胚胎着床率(38.41%)、活产率(46.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2%、28.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流产率(14.82%)稍高于对照组(13.04%),多胎妊娠率(16.67%)和宫外孕率(3.70%)均稍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39%、5.7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F患者FET日在囊胚移植前给予小剂量阿托西班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刘杰;郑洁;雷亚兰;文晓凤;夏敏;孙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6月2796例中582例糖尿病患者肾结石(糖尿病组)在X线引导下行F18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年龄为26~82岁,男279例,女303例,其中肾盂结石174例,多发性结石255例,鹿角状结石153例,空腹血糖5.4~20.3 mmol/L,餐后2 h血糖9.1~28.9 mmol/L,术前均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免疫糖尿病2项等检查,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结石标本均行红外线光谱自动分析仪器测定结石成分.剩下的2214例非糖尿病肾结石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进行评估.结果:糖尿病患者组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组的结石成分相比,尿酸结石的发病率更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形成尿酸结石的风险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结石复发率高的特点,提醒泌尿外科医师对糖尿病人群进行结石预防的重要性.

    作者:李天;孙祥宙;李逊;何永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ECFCs-CM)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CFCs)并鉴定;采用抗体芯片检测ECFCs-CM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将ECFCs-CM作用于HDFs,EBM-2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细胞符合ECFCs的特征;ECFCs-CM相对高表达PDGF-BB、EGF等细胞因子;实验组HDF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在血清饥饿环境下实验组HDFs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ECFCs-CM可促进HDFs增殖和迁移,并可抑制其在血清饥饿环境下的凋亡.

    作者:王布霖;吴燕虹;王玉芝;郭晓瑞;李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预处理可减轻氧糖剥夺诱导的GES-1细胞损伤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氧糖剥夺(OGD)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GES-1细胞株进行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N组)、氧糖剥夺组(O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N组不做任何处理,O组和U组通过三气培养箱和无糖培养基共同作用造成细胞氧糖剥夺损伤,U组在损伤前12 h预先加入乌司他丁处理.损伤处理6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O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TRPV1 mRNA表达降低(P<0.05);乌司他丁预处理能显著抑制上述O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减轻OGD诱导的GES-1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以及调控TRPV1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瑶;郄文斌;吴友平;贾济;屠伟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单纯抗凝与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单纯抗凝与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评价深静脉置管溶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例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单纯抗凝组(A组,22例)和深静脉置管溶栓组(B组,11例),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上肢周径治疗前后平均减小值及主观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上肢周径治疗前后平均减小值,B组为(1.2±0.3)cm,好于A组(0.5±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症状评分A组3.5±1.2;B组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导管直接溶栓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患肢肿痛症状改善更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晔青;杜晓龙;李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静脉泵入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的短期疗效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症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将心脏指数CI<2.2 L/(min·m2)需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的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米力农联合爱络组两组,每组37例.常规治疗组为A组(多巴酚丁胺组),B组(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组).治疗期间比较两组PiCCO及超声相关参数,并检测心肌酶(CK、CK-MB、MYO、cTnI)及ProBNP水平.结果:(1)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3 d CI、GEF明显增高.(2)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3 d左心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比值(E/A)、舒张期右室内径(RVD)差异均有显著性.(3)与A相比较,B组治疗后3 d CK-MB、cTnI、ProB-NP均下降更为显著.结论:联合应用米力农及艾司洛尔,可使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心率减慢,射血分数增加,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肌损害,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及优化血流动力的作用.

    作者:牛素平;陈炜;臧学峰;赵磊;盛博;甄洁;边伟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