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强;凌莉;李楚翘;马文斌;尹义臣
目的:比较成人心房纤颤(AF)是否比非AF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有较高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74例AF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F组),随机选取同期500例非AF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 1.73 m2)]是否有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F组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374例,肾功能不全114例(30.5%);非AF组500例,肾功能不全75例(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比值比(OR)为2.485,AF组与非AF组的eGFR分别为(77.75±39.89) mL/(min· 1.73 m2)和(96.93±39.14) mL/(min·1.73 m2).回归分析发现AF组中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不全(OR=2.057)、高血压病(OR=1.826)、糖尿病(OR=1.897)、高尿酸血症(OR=3.161).结论:成年AF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者明显高于非AF急性脑梗死者,该组患者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作者:陈兴东;罗伟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随机就诊者的静脉血197例作为前瞻性样本;随机选择临床确诊样本200例作为既往样本.同时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和PCR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前瞻性样本中,PCR技术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共22例,其中β-突变18例,β-突变3例,oα合并β-突变1例;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除检出以上基因位点外,另发现罕见型地中海贫血6例.既往样本共200例,其中d-突变118例,β-突变65例,α合并β-突变17例,采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另发现突变位点1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CR技术与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总符合率为98.5%,Kappa=0.97(≥0.8).结论: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不仅能够覆盖PCR技术能检测到的所有位点,而且可检测到地中海贫血的罕见基因突变位点,且检测成本低,仪器价格低廉,有利于地中海贫血的普查.
作者:杨茜;娄季武;赵颖;付有晴;巫静帆;何怡;吴春求;周光纪;刘彦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ATF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载体转染技术转染ATF5 pcDNA3.1质粒、ATF5 siRNA空质粒,构建ATF5蛋白高、中、低表达水平的AGS细胞组.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GS细胞中ATF5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AGS细胞对紫杉醇、顺铂药物敏感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探讨AGS细胞集落形成差异,分析ATF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TF5蛋白过表达组AGS细胞在紫杉醇、顺铂影响后存活率较对照组高,均P< 0.05,ICso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均P=0.00;而低表达组存活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IC50值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顺=0.00,P紫=0.002.过表达组细胞在药物影响后克隆形成数较对照组高,而低表达组克隆形成集落较对照组低,均P< 0.05.结论:ATF5蛋白的过表达能降低胃癌AGS细胞对紫杉醇、顺铂的药物敏感性,而ATF5蛋白的低表达则能增加胃癌AGS细胞对紫杉醇、顺铂的药物敏感性,提示胃癌AGS细胞药敏水平可能与ATF5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刘洁;赵亚刚;朱鸿武;李立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小剂量地塞米松在脑梗死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组(急性期组)、脑梗死亚急性期治疗组(亚急性期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安慰剂组则为常规治疗+1 mL生理盐水(安慰剂),急性期组为常规治疗+1mL(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入院后第1~3天),亚急性期组为常规治疗+1 mL(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入院后第4~6天),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的第7天行血常规及血沉检查,于治疗后的第1及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及修改后的Rankin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急性期组的血沉较亚急性期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明显减慢,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亚急性期组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根据Barthel指数及修改后的Rankin量表评定结果,急性期组的神经功能较亚急性期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亚急性期组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在脑梗死急性期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杨直堂;苏进营;王静;刘志军;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试验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两组切除双侧卵巢.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1 mL/(100 g·d)的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组给予ω-3 PUFA 150 mg/(kg·d).干预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雌激素水平.分离右侧整段股骨应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结果:雌二醇在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模型组水平低,而假手术组水平高.试验组松质骨骨密度、BV/TV、Tb.Th和Tb.N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试验组皮质骨骨密度、BV/TV和Cr.T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孔隙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ω-3 PUFA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冯晓燕;陈良敬;李竞宇;王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疗效、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UTI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UT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生命体征、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ICU内死亡率.结果:治疗7d后,UTI组患者的生命体征(RF、HR、MAP)、炎症因子(TNF-α、IL-6、IL-8、PCT、CRP、WBC)、肝功能(AST、ALT)、肾功能(BUN、Cr)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氧合指数(PaO2/FiO2)及细胞免疫(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UTI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UTI组患者的ICU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用于ARDS能更有效地改善氧代谢和生命体征,改善肝肾功能,降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降低ICU内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UTI清除体内炎症因子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徐彦立;王明强;胡振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以及各生理指标.再灌注24、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再灌注48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颈内动脉灌注15℃生理盐水可使脑温在10 min时到达33~34℃,停止灌注60 min后回升至灌注前水平.正常大鼠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后神经行为学及组织学未见明显异常,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灌注前后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低温组其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梗死组(P<0.05).而局部常温组及静脉低温组各指标与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选择性低温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宋玮;吴永明;姬仲;冀雅彬;潘速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iR-146a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98例一般脓毒症患者、69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检测miR-146a的表达,ROC曲线分析miR-146a在脓毒症中的诊断意义.结果:miR-146a在健康组、一般脓毒症组与重症脓毒症组中的表达依次降低,ROC曲线分析表明miR-146a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83,当miR-146a为0.805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67和0.940;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94和0.744.miR-146a诊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miR-146a为0.530诊断脓毒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96和0.986;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73和0.987.结论:miR-146a的表达可以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以及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旭辉;王韧;张献玲;叶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目前心衰的发病率继续增长,好多心衰患者终发展成顽固难治性心衰,需要血液透析滤过技术渡过难关,但生活质量非常差[1].治疗心衰的医疗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高的,尤其是心衰恶化到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阶段,虽然效果显著,但成本极高[2],临床上心衰患者病情变化极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影响,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低温恶化心衰概念[3],而我中心之前的研究[4],也发现对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进行有效的温控,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化勇;肖明;李洪远;常方圆;马娜娜;刘跃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股神经旁置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后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复合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根据坐骨神经阻滞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DEX+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PCA按压的次数、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等.结果:D组患者术后8、12、24、36、48 h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R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12h高于R组(P<0.05),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的次数减少,术后1d、2d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大于R组(P<0.05).结论:在TKA术后股神经置管镇痛中,右美托咪定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长,且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
作者:王美容;李志鹏;蒋群锰;龚文魁;陈太新;柳垂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ICU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调查ICU患者1 225例,发生医院感染182例,医院感染率为14.86%;ICU病原学标本送检率95.22%;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69.16%、18.22%、12.62%;感染部位中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分别占70.43%、11.30%、4.78%.结论:我院ICU医院感染率与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持平,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符合国家标准,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作者:钟瑶;陆芳芳;罗玉英;由天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且视力、滤过泡及术后1周、1、3、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作者:周林;李芳芳;冯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 (siRNA)技术干扰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基因在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的表达,观察ACAT1基因表达下降对于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了解ACAT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HiperFect将ACAT1 siRNA转染至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干扰ACAT1基因的表达,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ACAT1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ACAT1基因干扰前后的HT29细胞,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T2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ACAT1 siRNA转染HT29细胞后ACAT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ACAT1 siRNA转染后的HT29细胞与转染前比较,增殖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AT1基因干扰使HT29细胞的增殖减慢,侵袭迁移能力降低,为结肠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陈心;梁慧玲;徐细明;张一桥;陈能;林丹丹;冯翎;郑勇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a相关蛋白1(LA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ARP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析LARP1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ARP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19±0.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7±0.12)和正常组织(0.01±0.03)(P<0.01).随着TNM分期增加,胃癌组织中的LARP1表达量明显增加(Ⅰ期vs..Ⅱ期vs..Ⅲ+Ⅳ期=0.06±0.07vs..0.20±0.12vs.0.30±0.08,P=0.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ARP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22±0.12 vs.0.11±0.14,P=0.038),低分化癌中的LARP1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0.24±0.12 vs.0.12±0.12,P=0.022);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的患者中LARP1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RP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在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鑫;黄宗声;郭先文;张法灿;农兵;张国;梁列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免疫耐受功能异常,T、B、NK细胞功能障碍及细胞炎症因子异常激活,造成体内多系统多器官自身免疫反应,出现大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难以被清除.目前SLE确切病因不明,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感染等有关,发病多是一系列基因变异导致.
作者:王子威;陈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 (LECT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37例,其中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50例、单纯T2DM患者47例及正常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ECT2水平,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及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浆LECT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32.95±10.11 vs.29.08±7.54)ng/mL,P<0.01],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38±4.40) ng/mL,P<0.01].血浆LECT2水平与体质指数、血糖、胰岛素、C肽、HbA1c、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三酰甘油、HOMA-I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β呈负相关(均P<0.01).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血浆LECT2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浆LECT2水平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提示LECT2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
作者:曾惠娴;张振;林江虹;胡颖辉;陈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miR-150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心梗大鼠,通过过表达miR-150的慢病毒上调miR-150,用RT-PCR及Western bloting检测梗死边缘区col1α1与d-SMA的表达及Masson染色检测纤维化,研究miR-150在心梗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分离及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慢病毒及c-Myb的siRNA验证miR-150与c-Myb的关系.结果:体内实验表明miR-150在心梗后第2周及第4周心肌表达下调(P< 0.001,P<0.05),而上调miR-150明显改善心肌纤维化(P< 0.001),抑制col1α1及α-SMA的表达(P< 0.01,P<0.05).体外实验表明c-Myb是miR-150的靶基因且miR-150可通过c-Myb抑制col1α1及α-SMA的表达.结论:miR-150在心肌梗死边缘区表达下降,且可通过靶基因c-Myb改善心肌纤维化.
作者:周小翠;汪涛;李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一起丙型肝炎病毒(HCV)“暴发流行”事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来了解此次事件的起源时间和传播源头.方法:首先对“暴发流行”事件调查中的192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组进行基因分型,得到2a亚型和6a亚型,选取相应基因亚型的对照组样本,采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构建的时间尺度树推断此次HCV可能的起源时间及传播源头.结果:此次“暴发流行”事件的192例患者中,66例为2a亚型,119例为6a亚型,未发现其它的基因亚型.对2a亚型数据集以及6a数据集分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提示两者都主要起源于2~5年前,均符合医源性感染的特点.结论:此次广东省HCV“暴发流行”事件中HCV主要基因型为2a和6a,主要起源于2~5年前,符合医源性传播特点,随着时间的延长积累了众多病例导致“暴发”.
作者:邹霁;胡建兰;安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液中IP-10在ATG治疗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时剂量及疗程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病理确诊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IP-10组(n=20)和Scr组(n=20),测定此时两组患者尿IP-10和Scr水平,之后给予ATG治疗,并分别将IP-10和Scr水平变化作为ATG剂量调整依据及停药标准,观察IP-10组和Scr组ATG疗程、人均日剂量、人均总剂量、严重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再发生率、1年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平均用药时间IP-10组(5.35±1.93)d,Scr组(6.70±1.75)d;人均ATG日剂量IP-10组(2.50±0.57) mg/(kg·d),Scr组(2.77±0.74) mg/(kg·d);人均ATG总剂量IP-10组(13.40±6.59) mg/kg,Scr组(18.25±7.35) mg/kg.三项指标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严重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再发生率以及1年内感染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IP-10检测法能够有效、可靠指导肾移植术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患者ATG使用,降低ATG治疗费用.
作者:刘相端;曲青山;梁韶峰;蒋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预处理对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状态下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拟择期在俯卧位下行右侧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 7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和磷酸肌酸组(P组),每组20例.P组将磷酸肌酸钠以30 m~kg溶入50 mL的生理盐水中于麻醉诱导前30 min以100 mL/h速度持续泵注,N组于同时间点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俯卧位前1 min(T0)、俯卧位后1 min(T1)、3 min(T2)、5 min (T3)、10 min(T4)时记录患者的HR、MAP、CO、SV、CVP、脉压差变异率(PPV)及体循环外周阻力(SVR).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T0相比,N组患者T1时HR明显升高(P<0.05),T1~T3时MAP、CO、SV明显降低,PPV、CVP、SVR明显增加(P<0.05);与N组相比,P组T1~T2时MAP、CO、SV明显升高,PPV、CVP、SVR明显降低(P<0.05),俯卧位后血管活性药物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CP预先给药能有效改善老年全麻患者俯卧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体位改变引起的循环功能代偿不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辉;疏树华;王迪;谢春林;柴小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