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癌与HPV、EBV感染阳性表达的相关性

张玉;陈晓平;李霞;李璨;鲁丹;马瑞霞;张燚;薛晓成;范静平;胡安

关键词:喉肿瘤, 声带息肉, 人乳头状瘤病毒, Epstein-Barr病毒
摘要:目的 探讨喉癌与HPV、EBV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1例喉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和EBV定量检测,以43例声带息肉标本为对照.结果 喉癌组HPV阳性率13.86%,对照组HPV阳性率9.3%,HPV在喉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EBV阳性率63.37%,对照组EBV阳性率13.95%,EBV在喉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分化程度喉癌组织中EBV阳性率的比较,EBV在高分化型与中分化型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在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中分化型与低分化型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喉癌患者中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病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与HPV可能有关,HPV高危亚型感染在诱发喉癌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与EBV感染无明显关系.本研究将为喉癌的病毒学致病机制及临床上防治喉癌提供一定的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费用和疗效

    目的 比较空心钉内固定(IF)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总体费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岁以上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5例,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IF组和HA组,其中IF组患者40例,HA组45例.根据我院病案科资料、电话随访及标准费用法收集患者1年内因骨折产生的总体费用,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和EQ-5D指数评估患者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费用结果显示IF组患者首次治疗费用低、出院后费用高,1年内两组患者总体费用分别为44556.1元和72198.0元,HA组的费用约为IF组的1.6倍.末次随访时IF组和HA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71.1±12.1)和(74.3±10.3),EQ-5D指数分别为(0.74±0.15)和(0.76±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案,内固定的总体费用明显偏低,更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作者:李基新;姜云虎;杨建磊;魏增伯;吴宏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西药诱导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 观察中西药诱导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之异同.方法 2015年1-12月期间181例行肝穿术且因果关系评分>3分确诊DILI住院患者中,中药组75例,西药组66例,中西药组4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在年龄、临床分型和急慢性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差是各组中常见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疸在中药组中发生率高,发热在西药组中发生率高,各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组凝血功能、白蛋白均正常,且均出现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在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血清铁水平上更高(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中西药导致的药物性肝炎在年龄、临床分型、急慢性病程、转氨酶水平等方面类似,但西药易导致过敏性反应,中药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吴欣;郭杨志;张良登;杜霄壤;吴孟晋;朱云;冯兴中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缝隙连接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是目前认为细胞之间唯一能直接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通道,这种物质和信息交流称为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研究表明,缝隙连接在肾脏组织中分布广泛,且对维持正常的肾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很多肾脏疾病的发生与缝隙连接重构或功能异常有关,GJIC的异常可能加速了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展.同时,又有研究发现一些缝隙连接干预剂可能成为防治多种肾脏疾病的有效药物.但目前为止,缝隙连接在肾脏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无定论,相关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仍缺乏相关综述.本文就肾脏组织缝隙连接的组成与功能、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相关药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潮金;姚伟锋;黑子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22例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是因淋巴液从破损的胸导管或胸导管分支进入胸腔所形成,相关报道其发生率多为0.6% ~ 4.0%[1].大量乳糜液在胸腔潴留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导致循环功能紊乱.乳糜液自身可引起水分,营养物质,淋巴细胞的大量丢失,致免疫力严重低下,全身代谢及营养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全身消耗衰竭致死亡,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2].故将我院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治疗经验总结如下,旨在探讨有效科学的术后综合诊治方法.

    作者:窦光华;王可兵;史冬森;吴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益气血法对超排卵小鼠卵巢颗粒细胞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后增殖方对超排卵小鼠卵巢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中药益气血法对超排卵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卵泡质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超排卵小鼠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药治疗组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0.895 vs 1.779,0.674 vs 2.066,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1.11 vs 1.26,0.89 vs 0.79,0.67 vs 0.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0.62 vs 0.41,0.79 vs 1.06,0.49 vs 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0.62 vs 0.64,0.79 vs 0.73,0.49 vs 0.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增殖方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抑制超排卵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至接近自然排卵小鼠的水平,提高超排卵小鼠卵泡质量.

    作者:杨贞;郭新宇;李海霞;刘佳子;邓伟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混合痔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223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用不同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进行止血处理,观察术后止血效果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54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各对照组,且无二次出血现象,对照组的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次出血现象;治疗组的54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各对照组.结论 生物纸可有效减少混合痔术后切口渗出及出血量,有效减少混合痔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加速切口愈合.

    作者:陈域;石秦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身持续性高孕酮水平与女性生殖功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孕酮( progesterone)在女性的生殖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大量研究表明孕酮过高会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1],孕酮异常升高引发的高孕酮血症(high progesterone hyperlipidemia)是在临床诊治时发现的与孕酮功能失常有关的、在具有排卵障碍、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发育欠佳、外生殖器发育不良的患者中出现与排卵无关的、持续或反复出现的血孕酮高于生理水平的一种疾病,可伴有高血压、低血钾、失盐等表现,对女性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生殖功能包含受孕能力和生殖力两个方面,高孕酮水平可通过影响这两个方面导致女性生殖能力下降.高孕酮血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中可出现,而临床中也不乏自身持续性高孕酮水平导致的高孕酮血症患者,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晰,且如何降低自身引起的高孕酮水平仍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因此由自身性高孕酮水平导致的不孕及不良妊娠结局一直引起生殖界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回顾性整理相关研究成果,针对自身持续性高孕酮水平与女性生殖功能相关性及解决办法作一综述.

    作者:王天琪;孙振高;苑丽华;姜华颖;肖继梅;撒元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应激状态和脂质水平研究

    目的 探索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总氧化状态和总抗氧化状态及脂质水平.方法 测量并对比分析51例COPD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氧化状态(TOS)、总抗氧化状态(TAS)、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血脂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COPD组血清I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94±0.31 vs.0.62±0.25,P<0.001),COPD组血清TOS显著高于对照组(6.51±4.85 vs.4.53±3.81m,P<0.05),COPD组血清ox-L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5.91±3.61 vs.4.51±2.05,P<0.05).COPD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6.49±9.60 vs.44.1±0.14,P<0.001).COPD组与对照组在TAS、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患者血清中IMA,ox-LDL和TOS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加,而HDL浓度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中IMA和ox-LDL增加可能与其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所致机体TOS和TAS失衡相关.

    作者:陈贝贝;李振华;胡红玲;胡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频彩超在诊断儿童腹内疝的价值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腹内疝超声影像特征及误诊病例回顾,探讨高频彩超在儿童腹内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腹部高频彩超诊断为腹内疝,并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35例(部分切除物行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腹平片及CT结果、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 30例经手术确诊为腹内疝.结论 高频彩超对儿童腹内疝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多数在出现肠梗阻后诊断.

    作者:杜妍妍;张向向;王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他汀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57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他汀组27例,对照组30例.观察他汀组患者尿、血淀粉酶(AMY)、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治疗前后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MY、BUN、Cr、TC、TG、LDL及H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除了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Y、BUN、Cr、TC及LDL均显著下降以及HD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对AMY、BUN、Cr的降低作用在治疗后的7和14 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TC及LDL的降低作用以及HDL的升高作用在治疗后的14 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清除氧自由基等有关.

    作者:王首江;邢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NAFLD患者120例,将其平均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T2DM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DPP-4抑制剂治疗,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检测脂代谢指标、肝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C肽,计算其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脂肪肝总有效率(88.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糖尿病患者FPG、2 h PG及HbA1c水平、HOMA-IR、脂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PP-4治疗T2DM合并NAFLD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血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患者血糖控制及脂代谢调节具有较佳效果.

    作者:张叶丽;陆雷群;马晓英;沈莹;高平;顾玺;杜晓岚;陈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霉素及mTOR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霉素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以ALDH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的百分比.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p-p70s6、p-s6等的表达变化.盐霉素结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DU145细胞,利用流式细仪检测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百分比.结果 盐霉素显著性抑制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抑制率为77.78%),是紫杉醇的2倍(抑制率为38.64%).盐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TOR、p-70s6k、p-p70s6、p-s6等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盐霉素结合雷帕霉素能够抑制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比例(抑制率为77.95%).结论 盐霉素可能通过抑制mTOR通路信号来发挥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蒋鸿涛;吴涛;章运生;刘罗根;蒋茂林;彭潋;张弘;周明澍;王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NAFLD)全球发病率逐年增加,是慢性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西方国家总人口的20%~30%患有NAFLD[1],我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也高达15%左右[2].NAFLD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酒精性肝硬化.NAFL可发展成NASH,而NASH可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终肝相关疾病死亡[3].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肝脏表现,NAFLD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中心性肥胖、葡萄糖耐受性降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动脉高血压及甘油三酯增高相关[4].目前对于NAFLD尚无满意的统一治疗方法.同时,NAFLD的治疗研究也是近年慢性肝病领域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NAFL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付丽娜;张秋瓒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喉癌与HPV、EBV感染阳性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喉癌与HPV、EBV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1例喉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和EBV定量检测,以43例声带息肉标本为对照.结果 喉癌组HPV阳性率13.86%,对照组HPV阳性率9.3%,HPV在喉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EBV阳性率63.37%,对照组EBV阳性率13.95%,EBV在喉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分化程度喉癌组织中EBV阳性率的比较,EBV在高分化型与中分化型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在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中分化型与低分化型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喉癌患者中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病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与HPV可能有关,HPV高危亚型感染在诱发喉癌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与EBV感染无明显关系.本研究将为喉癌的病毒学致病机制及临床上防治喉癌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玉;陈晓平;李霞;李璨;鲁丹;马瑞霞;张燚;薛晓成;范静平;胡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1,25-(OH)2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血管生成素样蛋4(Angptl4)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每组各30例.将60例DN患者按性别、年龄配对再随机分为接受1,25-(OH)2D3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检测所有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Angptl4,血1,25-(OH)2D3、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Angptl4,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12周,并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与A组患者相比,B组和C组患者ACR、尿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1,25-(OH)2D3、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ACR、尿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1,25-(OH)2D3、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CR和尿Angptl4水平下降(P<0.05),血1,25-(OH)2D3、血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Angptl4水平与血1,25(OH)2D3的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5),与尿Angptl4水平呈负相关(r=-0.656,P<0.05),与尿ACR水平呈负相关(r=-0.621,P<0.05).结论 DN患者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尿Angptl4水平明显上升,而补充活性维生素D3后,DN患者的血Angptl4水平有所提升,且蛋白尿减少.

    作者:吴欣;黄健;刘畅;杨静;黄匀;李晓颖;闵亚丽;于黔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是一种具有特殊细胞遗传学特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特殊的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特征[1].特异性染色体t (15;17)(q22;q11-12)间的易位成为该种疾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这样就形成了白血病基因(PML)和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的融合,PML-RARA融合基因不但阻断了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这种基因还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砷剂靶向治疗APL的靶点[2].化疗获得缓解的患者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仅为11~25个月,复发率高,5年无病生存率仅35%左右[3].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随着APL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以及新药的不断发现,对于提高APL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APL患者治疗早期病死率及高危患者复发率仍较高,基层医院治疗缺乏统一,该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如何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总结.与此同时,miRNA作为肿瘤靶向治疗分子,为APL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评估目前临床常用的APL的靶向治疗方案并对可能存在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APL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冯玉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上皮-间质转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相关的研究进展

    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占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肺癌方面的手段有很多进展,但是在NSCLC患者中5年生存率(约16.6%)却未得到明显提高[1].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对于提高无手术适应证的NSCLC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放疗抗拒是目前制约NSCLC放疗疗效的重要原因.新近的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与NSCLC放疗抵抗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EMT与NSCLC放疗敏感性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志浩;张为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姜黄素对人食管癌耐药细胞Eca-109/VCR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对人食管癌耐药细胞Eca-109/VCR的体内外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测定Cur对Eca-109/VCR细胞的抑制作用.FCM检测Eca-109/VCR细胞凋亡率.建立Eca-109/VCR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Cur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比较各组瘤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及血清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 Cur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Eca-109/VCR细胞增殖.Cur可诱导Eca-109/VCR细胞凋亡.Cur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Cur组内可见大量坏死灶.Cur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和升高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随着Cur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 Cur能显著抑制食管癌耐药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其作用可能与上调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诱导耐药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张朋飞;孙剑经;刘华;罗强;张晓丽;张林西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斜卧截石联合体位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比较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斜卧截石联合体位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组,52例;微创经皮肾镜组,45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结石大小无明显差异.结果 微创经皮肾镜组和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组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78.2±14.1)min vs.(53.3±12.4)min(P<0.05),手术成功率为97.8%vs.94.2%(P>0.05),结石清除率为100%vs.91.8%(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4%vs.3.9%(P>0.05),住院时间(9.1±3.2)d vs.(5.5±1.4)d(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性休克,无输尿管损伤、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和斜卧截石联合体位微创经皮肾镜均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体术式的选择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医生的手术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林毅锋;何强;黄典东;陈智林;万沛;赖德辉;姚史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免钉合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免钉合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免钉合器组接受免钉合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就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总量、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的总费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活动的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术后手术区积液、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免钉合器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钉合器组术后手术区积液、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钉合器组患者住院的总费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活动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免钉合器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的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免钉合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等均相似,但免钉合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可减少治疗费用,且美容效果满意,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国增;陈荫曾;李旺;陈少琴;蒋幸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