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筠;吴靦;朱毅;王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223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用不同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进行止血处理,观察术后止血效果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54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各对照组,且无二次出血现象,对照组的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次出血现象;治疗组的54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各对照组.结论 生物纸可有效减少混合痔术后切口渗出及出血量,有效减少混合痔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加速切口愈合.
作者:陈域;石秦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近年来普遍发生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肝胆管系统疾病,在我国普通地区,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占所有入院就诊患者的5%,其中肝胆管结石约占肝胆管系统疾病的4/5[1].以往多采用开腹手术,但对患者机体损害较大,术后易患切口感染、结石残余等多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大力发展,腹腔镜、纤维镜、硬质胆道镜等辅助技术得到明显提高,采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已被大量研究通过实验证实[3],但采取纤维胆道镜与硬质胆道镜治疗该病的报道与研究相对较少.我院现将3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将单一纤维胆道镜与软硬镜联合进行取石手术的结果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其优劣,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生;陈烈欢;朱应昌;梁伟潮;梁雄;熊海波;叶泉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估长期静脉铁剂治疗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伴铁缺乏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取61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伴铁缺乏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铁剂(FCM)治疗组(n=31)和安慰剂对照组(n=29)进行为期24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首要观察终点为24周时6MWT的显著变化,次要观察终点为NYHA心功能分级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HRQoL)的变化,同时检测NT-proBNP变化情况.结果 铁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16周和24周的6MWT、R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铁剂治疗组6MWT更长,HRQoL更高(P<0.05).16周NT-pro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24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FpEF患者进行补铁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南清;郑学鸥;周聪;华先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明确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病理学检查和肝功能血生化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α-SMA、TGF-β和collagen I表达观察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激活水平;流式细胞实验、ELISA、RT-PCR等衡量1,25(OH)2D3对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1,25(OH)2D3治疗组肝细胞状态明显恢复.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collagenI、TGF-β和α-SMA表达明显增多(P<0.05),1,25(OH)2D3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P<0.05).1,25(OH)2D3治疗后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5)、Th2细胞比例增加(P<0.05).1,25(OH)2D3治疗组小鼠的IFNγ、IL-17A和IL-22因子浓度水平较肝纤维化小鼠明显降低,IL-4浓度升高(P<0.01);RORγt和T-bet表达量降低,GATA3表达升高(P<0.01).结论 1,25(OH)2D3通过降低肝星状细胞激活水平以及调控肝纤维化中Th细胞的分化减轻肝纤维化.
作者:许春杰;顾磊;蒋春晖;孙隆慈;刘晔;周鸿;徐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髓系来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乙肝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3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流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SCs及其亚型的比例,分析MDSCs与肝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乙肝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中位数为2.6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70%)和慢性乙肝组(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中,MDSCs两种亚型gMDSCs和mMDSCs比例均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在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DSCs比例与肝癌病理特征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等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MDSCs及其亚型可在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升高,可作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朱雪莲;邓小燕;吴晓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是因淋巴液从破损的胸导管或胸导管分支进入胸腔所形成,相关报道其发生率多为0.6% ~ 4.0%[1].大量乳糜液在胸腔潴留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导致循环功能紊乱.乳糜液自身可引起水分,营养物质,淋巴细胞的大量丢失,致免疫力严重低下,全身代谢及营养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全身消耗衰竭致死亡,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2].故将我院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治疗经验总结如下,旨在探讨有效科学的术后综合诊治方法.
作者:窦光华;王可兵;史冬森;吴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是一种具有特殊细胞遗传学特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特殊的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特征[1].特异性染色体t (15;17)(q22;q11-12)间的易位成为该种疾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这样就形成了白血病基因(PML)和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的融合,PML-RARA融合基因不但阻断了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这种基因还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砷剂靶向治疗APL的靶点[2].化疗获得缓解的患者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仅为11~25个月,复发率高,5年无病生存率仅35%左右[3].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随着APL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以及新药的不断发现,对于提高APL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APL患者治疗早期病死率及高危患者复发率仍较高,基层医院治疗缺乏统一,该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如何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总结.与此同时,miRNA作为肿瘤靶向治疗分子,为APL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评估目前临床常用的APL的靶向治疗方案并对可能存在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APL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冯玉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al scars)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1],它是一种为人类所特有,真皮组织异常过度增生的纤维化病变(fibrotic disease)[2],主要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异常增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沉积及胶原蛋白合成、降解失衡为特征[3].创伤、烧伤及手术切口等均可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其可引起疼痛、瘙痒等症状,影响体表美观,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作为生命科学后基因组领域的前沿性研究之一[5],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即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表达水平和翻译后的修饰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6].它能绘制出基因动态调节蛋白质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所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剖析出疾病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7],因此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至关重要.
作者:彭颖;陈斌;汪虹;解英;赵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肝血管周上皮细胞瘤的多种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血管周上皮细胞瘤的多种影像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后再行PET/CT检查,病例资料完整.结果 11例患者均为肝脏单发病灶,10例病灶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大者直径约13.5 cm,小者直径约1.8 cm,平均5.7 cm.CT平扫示肝内圆形或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界清楚,较小病灶密度均匀,较大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呈向心性不均匀强化,较大病灶内可见分隔,延迟期病灶强化明显减退呈等或稍低密度影.MRI平扫示病灶T1WI呈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较大病灶信号不均匀,病灶T2WI呈稍高信号,D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特征与CT类似.PET/CT检查所见,直径>3.0 cm病灶均可见放射性摄取异常浓聚或不均匀浓聚,SUV值大为12.2,小为3.6,平均值为5.7;直径<3.0 cm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摄取轻度浓聚,SUV值高为4.7,平均为2.9;仅1例直径约1.8 cm的病灶表现为无明显放射性浓聚,与正常肝组织放射性摄取相同;延迟1 h PET/CT显像示,所有病灶的SUV值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肝血管周上皮细胞瘤PET/CT显像检查具有特征性,与常规影像检查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邓慧媛;丁莹莹;孙华;廖承德;徐唯;赵升;汪春;谢燃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呼吸道异物的218例儿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确诊呼吸道异物218例,其中男140例,女78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19.2个月.全部病例均行常规胸部正位、喉气道侧位照片和透视检查.34例行64排螺旋CT检查.异物位于喉、声门下29例,气管55例,支气管134例(右侧79例,左侧55例).按照异物的性质分类:金属异物5例,骨块29例,花生93例,瓜子59例,果蔬类22例,其他10例.34例显示异物的直接征象,177例仅显示间接征象.34例CT诊断可以直接显示支气管异物,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X线照片及透视是儿童呼吸道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为常规检查阴性儿童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鹿连伟;吴慧莹;徐文彪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对人食管癌耐药细胞Eca-109/VCR的体内外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测定Cur对Eca-109/VCR细胞的抑制作用.FCM检测Eca-109/VCR细胞凋亡率.建立Eca-109/VCR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Cur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比较各组瘤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及血清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 Cur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Eca-109/VCR细胞增殖.Cur可诱导Eca-109/VCR细胞凋亡.Cur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Cur组内可见大量坏死灶.Cur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和升高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随着Cur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 Cur能显著抑制食管癌耐药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其作用可能与上调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诱导耐药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张朋飞;孙剑经;刘华;罗强;张晓丽;张林西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类泛素缀和酶9(UBC9)在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UBC9在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下的肝星状细胞LX-2中的表达情况;构建UBC9质粒干扰片段(UBC9-sh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LX-2,同时设置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UBC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BC9在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下调UBC9对α-SMA、Collagen I及磷酸化的Smad3表达的影响.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UBC9在TGF-β1因子刺激下的肝星状细胞LX-2表达增加,一定剂量下呈浓度依赖性.转染干扰片段UBC9-shRNA后,激活的LX-2细胞增殖减弱,α-SMA和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减少,而且下调UBC9也能抑制磷酸化的Smad3的表达.结论 下调UBC9可以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肝星状细胞LX-2的激活,这些都提示UBC9在肝纤维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方素芬;郭武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1,25-(OH)2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血管生成素样蛋4(Angptl4)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每组各30例.将60例DN患者按性别、年龄配对再随机分为接受1,25-(OH)2D3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检测所有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Angptl4,血1,25-(OH)2D3、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Angptl4,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12周,并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与A组患者相比,B组和C组患者ACR、尿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1,25-(OH)2D3、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ACR、尿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1,25-(OH)2D3、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CR和尿Angptl4水平下降(P<0.05),血1,25-(OH)2D3、血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Angptl4水平与血1,25(OH)2D3的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5),与尿Angptl4水平呈负相关(r=-0.656,P<0.05),与尿ACR水平呈负相关(r=-0.621,P<0.05).结论 DN患者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尿Angptl4水平明显上升,而补充活性维生素D3后,DN患者的血Angptl4水平有所提升,且蛋白尿减少.
作者:吴欣;黄健;刘畅;杨静;黄匀;李晓颖;闵亚丽;于黔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及血液透析患者酰基ghrelin(AG)、去酰基ghrelin(DG)水平,并分析其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46例CKD1-5期患者以及15例血液透析患者.检测测各组身高、体质量、血红蛋白、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以及空腹及餐后、透析后3 h的AG、DG水平,评估食欲及摄食,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CKD各期患者BMI及SGA评分无差异,各期患者的食欲、摄食以及营养情况无差异.eGFR随CKD分期的升高而下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与CKD1~2期患者比较,CKD3~5期患者的空腹及餐后D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KD各期餐前比较,CKD各期餐后的DG水平明显下降(P<0.01);CKD分期与空腹DG(r=0.31,P<0.05)、餐后DG(r=0.34,P<0.05)、空腹及餐后DG的比例呈正相关(r=0.61,P<0.01;r=0.55,P<0.01),与TNF-α(r=0.33,P<0.05)、IL-6(r=0.40,P<0.05)、瘦素(r=0.34,P<0.05)、年龄(r=0.4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部分相关分析显示,CKD分期与空腹及餐后DG的比例独立相关(r=0.55,P<0.01;r=0.43,P<0.01);血液透析患者空腹、餐后透前及透析后A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透析患者DG水平餐后透前轻度下降,透析后明显下降(P<0.01),低于CKD1~2期患者的餐后水平.多元相关分析显示,空腹及餐后DG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64,P<0.05;r=-0.59,P<0.05),而AG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无相关性.结论 eGFR下降与DG水平负相关;CKD和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餐后ghrelin水平抑制受损;血液透析可使DG水平降至正常.
作者:胡志娟;王利军;史亚男;高占红;牛凯;刘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斜卧截石联合体位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组,52例;微创经皮肾镜组,45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结石大小无明显差异.结果 微创经皮肾镜组和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组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78.2±14.1)min vs.(53.3±12.4)min(P<0.05),手术成功率为97.8%vs.94.2%(P>0.05),结石清除率为100%vs.91.8%(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4%vs.3.9%(P>0.05),住院时间(9.1±3.2)d vs.(5.5±1.4)d(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性休克,无输尿管损伤、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和斜卧截石联合体位微创经皮肾镜均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体术式的选择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医生的手术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林毅锋;何强;黄典东;陈智林;万沛;赖德辉;姚史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肝卵圆细胞(HOCs)在2-乙酰氨基芴+2/3肝切除(2-AAF/PHx)大鼠肝损伤模型中的增殖、分化情况,并且对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在HO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构建2-AAF/PHx大鼠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对大鼠肝脏组织中HOCs增殖、分化情况和Cyr6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研究分析HOCs株WB-F344被诱导分化的过程中,Cyr6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2-AAF/PHx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Cyr61的表达在HOCs活化增殖的过程中明显升高,HOCs分化为正常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后又恢复正常水平;体外实验中,Cyr6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在WB-F344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明显增高.结论 Cyr61可以促进HOCs的增殖和分化,并且可能和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作者:丁伟;谭洪波;李雪梅;姜昌丽;蔡第心;张悦;潘兴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喉癌与HPV、EBV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1例喉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和EBV定量检测,以43例声带息肉标本为对照.结果 喉癌组HPV阳性率13.86%,对照组HPV阳性率9.3%,HPV在喉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EBV阳性率63.37%,对照组EBV阳性率13.95%,EBV在喉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分化程度喉癌组织中EBV阳性率的比较,EBV在高分化型与中分化型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在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中分化型与低分化型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喉癌患者中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病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与HPV可能有关,HPV高危亚型感染在诱发喉癌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与EBV感染无明显关系.本研究将为喉癌的病毒学致病机制及临床上防治喉癌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玉;陈晓平;李霞;李璨;鲁丹;马瑞霞;张燚;薛晓成;范静平;胡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autotaxin(AT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构建重组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和重组ATX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ATX,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HBx对ATX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的HepG2.HBx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Bx对AT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转染检测显示,pcDNA3.1(+)-HBx和pGL3-ATX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是空载体pcDNA3.1(+)和pGL3-ATX共转染组的1.47倍(P<0.00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AT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为HepG2细胞的1.75倍(P<0.05).结论 HBx可激活ATX基因启动子,上调ATX的表达,提示HBV感染可增强ATX/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
作者:肖雅伦;苏何玲;谭燕莲;梁斌;谷云艳;莫之婧;黄红丽;刘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ScvO2和ABL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深麻醉组D组(BIS40-49)27例和浅麻醉组S组(BIS50-59)28例.在监测指标SVV一定时,结合CVP进行液体管理,监测HR,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乳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D组丙泊酚用量与S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vO2在S组内,T3~T5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T3时间段S组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L组内与组间各时间段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浅麻醉更能改善组织氧合,减少麻醉药用量.
作者:马伟;高岩;白净;周进国;刘铁军;张树波;高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是目前认为细胞之间唯一能直接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通道,这种物质和信息交流称为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研究表明,缝隙连接在肾脏组织中分布广泛,且对维持正常的肾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很多肾脏疾病的发生与缝隙连接重构或功能异常有关,GJIC的异常可能加速了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展.同时,又有研究发现一些缝隙连接干预剂可能成为防治多种肾脏疾病的有效药物.但目前为止,缝隙连接在肾脏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无定论,相关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仍缺乏相关综述.本文就肾脏组织缝隙连接的组成与功能、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相关药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潮金;姚伟锋;黑子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