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李荣春;谭建明

关键词: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分化、增殖及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MSCs能被招募至受损的组织,诱导器官再生,并不是通过转分化机制分化为目的细胞来替代损伤细胞而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而是通过旁分泌作用向受损的组织周围释放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微泡刺激原始组织细胞进行修复及组织功能特性恢复[1-2].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肝癌根治术前先行射频消融保守治疗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大肝癌患者根治术前先行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以近期我院肿瘤内科行射频消融保守治疗和大肝癌根治术的继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射频消融组(n=27)和手术治疗组(n=3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免疫细胞、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无复发3年生存率等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7 d,射频消融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TB)和免疫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NK、B、Treg)均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P<0.05).射频消融组无复发3年生存率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前先行射频消融保守治疗方案,虽然并不能有效提升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但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较少,且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大肝癌根治术前保守治疗方案.

    作者:张敏;陈威;刘俊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单节段脊柱结核椎间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融合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后路椎间自体颗粒植骨与自体髂骨块植骨两种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柱结核的融合效果.方法 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脊柱结核患者35例,均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其中颗粒植骨16例,髂骨块植骨19例,按JOA、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后凸畸形Cobb角、融合时间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椎间植骨均融合良好,未发现螺钉失效及植骨块脱入椎管.(1)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颗粒植骨少于髂骨块植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后矫正后凸畸形角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段对比Cobb角度丢失,颗粒植骨组大于髂骨块植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融合方式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融合时间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颗粒植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优于髂骨块组,但颗粒植骨随访中更容易丢失Coob角度,两种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脊柱结核手术中均是有效的植骨方式,除严重脊柱失稳、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患者外均可采取颗粒植骨.

    作者:车晓明;陈华;仇志学;孔占平;吴雪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疗效

    目的 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伴骨转移患者4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组111例、云克治疗组130例和联合治疗组16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癌痛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单用89SrCl2或云克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癌痛和骨转移缓解效果明显改善,其有效率分别是91.25%和98.75%;出现疼痛闪耀(11.7%)、白细胞(10.8%)和血小板减少(6.3%)比例降低.单独应用89SrCl2或云克治疗组患者的癌痛、骨转移缓解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云克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和缓解肿瘤骨转移.

    作者:黄宇;荆忍;潘灵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朱文元向菲杨洪芬梁英梅丁玥唐贵文张正君王莉

    目的 探讨贵阳市观山湖区不同孕期孕妇特异性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观山湖区碧海和金华园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院创办)行孕期检查的常住该区健康单胎初产妇34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TgAb水平.结果 341例孕妇中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为13.20%,特异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2.61%,主要分布于孕早、中期.其中,妊娠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甲亢)及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0.59%、7.92%、3.23%、0.88%及0.59%.妊娠血清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TgAb(10.85%vs.4.99%,P<0.01),甲状腺功能异常的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POAb阳性率(44.44%vs.5.74%,P<0.01).孕早、中期TPOAb阳性孕妇TSH水平高于TPOAb阴性孕妇(P<0.05,P<0.01);甲状腺功能异常TPOAb阳性孕妇TSH水平较TPOAb阴性孕妇和甲状腺功能正常TPOAb阳性孕妇显著增高(均P<0.01).孕早、中期TPOAb阳性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率(58.33%、46.15%)均显著高于TPOAb阴性孕妇(均P<0.01),尤其孕早期TPOAb阳性孕妇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临床甲减的患病率(29.17%、20.83%、8.33%)均明显高于TPOAb阴性孕妇(均P<0.01).结论 妊娠期TPOAb和TgAb阳性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妊娠期TSH、FT3、FT4的检测并不能完全反应甲状腺功能状态,应在妊娠早、中期增加TPOAb和TgAb的筛查,加强对妊娠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的监测,以利于妊娠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治.

    作者:朱文元;向菲;杨洪芬;梁英梅;丁玥;唐贵文;张正君;王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系统化呼吸训练在开胸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系统化呼吸训练在开胸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干预组165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系统化呼吸训练的方法,具体包括:系统的健康教育、呼吸训练器辅导下的深吸气运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及深吸气预测值表的使用、系统的登记记录及责任护士的系统管理.对对照组167例开胸手术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呼吸训练方法.通过历史对照的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较高(P<0.005);(2)干预组较对照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P<0.005),留置胸管时间较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1).结论 系统化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李梅;董文;文双;吴秋慧;郭青苗;曹赛;曾凯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

    目的 阐述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患者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门诊诊治的90例CP/CP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体外热疗治疗,试验组予ESWT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收集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液中IL-8、TNF-α、IL-1β、卵磷脂小体含量变化及尿液中IL-8、TNF-α、IL-6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2个疗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91.11%vs.66.67%,P<0.05);NIH-CPSI(13.12±1.71 vs.18.16±1.33,P<0.05)和IPSS(8.03±1.78 vs.13.04±1.89,P<0.05)评分明显降低.在炎症影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含量明显升高,前列腺液和尿液中炎性因子IL-8、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与体外热疗相比,ESWT治疗ⅢB型CP/CPPS是安全有效的,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降低前列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郭江;陈本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皮肤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皮肤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情况.方法 以HIS数据库中7 d内至少检查过2次血肌酐的4710例皮肤科住院患者为对象.根据KDIGO标准判断AKI.结果 AKI发生率6.3%.全身反应性银屑病、红皮病、药疹和SLE的AKI发生率为14.8%、12.8%、12.6%和12.5%,显著高于总体发生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这4类疾病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70(2.047~4.310)、1.932(1.005~3.717)、2.446(1.752~3.415)和2.254(1.287~3.946).AKI和非AKI患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1%和0.1%(P<0.001).AKI和住院死亡相关,OR值为24.630(95%可信区间7.385~82.149).结论 AKI在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常见,与患者住院医疗负担相关,需重视.

    作者:谢震;陈源汉;熊玮;陈诗歆;王敏;李灵;吴燕华;梁馨苓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艾司洛尔联合右美托咪定救治心室电风暴6例

    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2次,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紧急电转复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另外,还有临床常见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 ICD)电风暴:特指植入ICD的患者,在24 h内出现≥ 3次需ICD干预的非连续性室速/室颤(间隔≥ 5 min),其中ICD干预指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低能量和高能量电击[2].电风暴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是心血管内科中的急危重症.本文就我科2014-2016年收治的6例电风暴病例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丹红;李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2岁,性别不限,体质指数<25.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对插管过程的耐受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术后对插管过程的不良记忆情况.结果 两组T1的HR比T0时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1-2时的MAP和HR及T3时HR比T0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T1-2时的MAP和HR,T3时H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M组降低,气管插管舒适度和配合程度评分较M组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了插管的安全性.

    作者:杜雪芳;赵阳;陈蕾;樊跃伟;郭琼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间的关系,以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临床支持.方法 筛选已经明确诊断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患者101例,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分为行痹24例、痛痹39例、着痹38例.观察患者冷水复温试验5 min复温率、10 min复温率和神经肌电图检查末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和平均波幅各参数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分布的异同.结果 冷水复温试验5、10 min复温率在行痹、痛痹、着痹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肌电图检查方面,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在行痹、痛痹、着痹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着痹组与痛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895),着痹组与行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P=0.023),痛痹组与行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P=0.030).而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和传导速度及尺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波幅和传导速度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和平均波幅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认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的波幅在行痹、痛痹、着痹3组间的分布有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行痹组与其他两组上,认为行痹组的波幅高于痛痹、着痹组,考虑行痹组正中神经轴索较痛痹、着痹组损伤轻.

    作者:刘庆凤;梁晓阳;郭集军;黄伟欣;黄丽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CAR-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生存期从数月到15年以上不等[1],其特点是浆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广泛浸润,并终引起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贫血和骨骼破坏.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伴随着硼替佐米、卡非唑米以及Ixazomib等新药在MM中的应用,使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约已经延长到了6年[2].然而,大多数MM患者在接受在初有效的治疗后终将面临致命性复发的危险,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的应用上.

    作者:赵长明;李文倩;冯建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与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某区4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SDF-1等指标检测.研究共纳入756例研究对象,包括T2DM患者267例及非T2DM患者489例,并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将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81例和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86例,进而分析T2DM与血清SD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组间比较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SDF-1水平高于非患者组(P=0.019).进一步对比单纯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结果显示单纯T2DM患者SDF-1水平高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和BMI后,单纯T2DM患者SDF-1水平仍高于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P=0.049).结论 单纯T2DM患者SDF-1水平高于非T2DM患者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提示SDF-1可能与T2DM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殷琼洲;孙可欣;刘志科;隽娟;项骁;李劲;吴涛;陈大方;胡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大剂量CTX冲击治疗RNS患儿10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56例,部分缓解21例,总体有效率为7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不同临床分型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大剂量CTX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峋;苏海霞;覃远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精液优选对精子DNA碎片的影响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评估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改善精子DNA碎片(sperm DNA fragmentation)的效率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份处理前后的精液,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碎片,评估其对100个新鲜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优选后,男性不育组精子DNA碎片率(SDFI)由22.75(14.44,30.25)降至11.5(5.60,22.79),对照组则由20.86(15.00,26.81)降至7.5(3.63,15.44);妊娠组精子DNA碎片明显低于非妊娠组,ROC曲线下面积是0.667;高水平组(DFI≥20%)的妊娠率和出生率低于低水平组(DFI<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可减少精子DNA碎片;优选后DNA碎片对IVF-ET妊娠结局具有预测价值,一旦超过阈值,虽可正常受精,但妊娠率和出生率下降.

    作者:冯娜;陈欣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累及桥隔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讨急性胰腺炎(AP)时肾周间隙内桥隔(BSPS)受累的CT表现及其与胰腺外炎症CT(EPI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6例行全腹CT扫描的AP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研究双侧BSPS的改变,并记录相应AP患者的EPICT的分值.结果 (1)39例患者的EPICT评分的分值为0~3,67例为4~7分.所有患者均有一侧和/或两侧BSPS受累.左侧BSPS增厚102例,BSPS积液47例;右侧BSPS增厚98例,BSPS积液38例;(2)BSPS增厚表现为走行紊乱的呈稍高密度的条索影,其边缘模糊;BSPS积液表现为与增厚的BSPS走行相一致的边缘模糊的液性密度影;(3)急性胰腺炎所致的BSPS改变与其EPICT评分呈现相关性(r=0.703,P<0.01).结论 CT可充分显示急性胰腺炎侵犯BSPS的情况;其表现可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严重程度.

    作者:涂颖珊;王倩倩;王雅琴;杨春波;董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为预防ISR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300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脉造影,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植入支架数量及支架长度、心肌桥及分叉病变发生率高于无ISR组(P<0.05);ISR组支架直径明显小于无ISR组(2.58±0.52 vs.2.98±0.48,P<0.001).ISR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使用率高于非ISR组(P<0.05).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心肌桥、分叉病变等是ISR的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拜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服用率与ISR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心肌桥、分叉病变等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大直径支架、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是ISR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蔡振东;胡凯;刘宗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外周血炎症介质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外周血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随机血糖值分为3组,分别为A组(<7.8 mmol/L),B组[(7.8~11.0)mmol/L],C组(>11.0 mmol/L),记录各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随血糖水平的升高,3组患者多支病变及闭塞病变发生率逐渐上升,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逐渐升高,而淋巴细胞(L)则逐渐降低,且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糖水平与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574,P<0.01),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89,P<0.01),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856,P<0.01),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42,P<0.01),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r=-0.847,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明显相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徐莉;李国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透析Kt/V urea的相关性

    心血管疾病(CVD)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1],腹膜透析(PD)患者的CVD患病率高达50%,30%以上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疾患[2-3].氧化应激和炎症是PD患者高CVD发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4].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是反映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标志物,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5].对于维持性PD患者,残余肾功能和充分的PD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治疗指南建议应积极保护PD患者残余肾功能,保证腹膜透析尿素清除指数(Kt/V urea)≥1.7,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患发生率,延长生存期.在有残余肾功能的维持性PD患者中,反映尿毒症氧化应激标志物AOPP与反映腹膜透析溶质充分性指标Kt/V urea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队列研究,观察不同腹透Kt/V urea患者的血AOPP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胡丽萍;蒋建平;杨小兵;龚妮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和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己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措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死亡风险高,预后差,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干预罪犯血管,患者临床获益大,但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的应用使造影剂相关并发症随之增多,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CIN不仅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及住院期间病死率,还与远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透析、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相关,影响PCI手术的近、远期效果.目前CIN只能通过透析治疗且预后差.CIN重在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包括应用等渗或低渗造影剂、减少造影剂用量以及水化治疗.研究[1-2]证实他汀类药物对CIN有预防作用.前列地尔可通过扩血管、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CIN[3].本研究通过对NST-ACS患者CAG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肌酐、尿素、Ccr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应用前列地尔对CIN的预防作用,旨在为CIN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沈桂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研究.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患者327例,临界病变指冠脉造影50%<冠脉直径狭窄<70%,64排冠脉CT检测易损斑块.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组(支架组)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组(药物组),随访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心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支架组成功随访160例,5例出现MACE;药物组成功随访160例,16例出现MACE,支架组较药物组MACE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3%vs.10%,log-rank检验χ2=6.62,P=0.01);支架组较药物组死亡、心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5%vs.5.63%,log-rank检验χ2=4.61,P=0.03).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的处理策略,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较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可以减少MACE.

    作者:朱汉华;阳维德;郑萍;黄晓明;布桂林;苗颖;马小燕;罗秀峰;陈锋;谈礼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