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杜雪芳;赵阳;陈蕾;樊跃伟;郭琼梅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清醒镇静, 插管法, 气管内, 口腔肿瘤
摘要: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2岁,性别不限,体质指数<25.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对插管过程的耐受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术后对插管过程的不良记忆情况.结果 两组T1的HR比T0时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1-2时的MAP和HR及T3时HR比T0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T1-2时的MAP和HR,T3时H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M组降低,气管插管舒适度和配合程度评分较M组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了插管的安全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节段脊柱结核椎间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融合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后路椎间自体颗粒植骨与自体髂骨块植骨两种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柱结核的融合效果.方法 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脊柱结核患者35例,均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其中颗粒植骨16例,髂骨块植骨19例,按JOA、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后凸畸形Cobb角、融合时间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椎间植骨均融合良好,未发现螺钉失效及植骨块脱入椎管.(1)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颗粒植骨少于髂骨块植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后矫正后凸畸形角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段对比Cobb角度丢失,颗粒植骨组大于髂骨块植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融合方式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融合时间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颗粒植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优于髂骨块组,但颗粒植骨随访中更容易丢失Coob角度,两种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脊柱结核手术中均是有效的植骨方式,除严重脊柱失稳、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患者外均可采取颗粒植骨.

    作者:车晓明;陈华;仇志学;孔占平;吴雪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外周血炎症介质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外周血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随机血糖值分为3组,分别为A组(<7.8 mmol/L),B组[(7.8~11.0)mmol/L],C组(>11.0 mmol/L),记录各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随血糖水平的升高,3组患者多支病变及闭塞病变发生率逐渐上升,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逐渐升高,而淋巴细胞(L)则逐渐降低,且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糖水平与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574,P<0.01),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89,P<0.01),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856,P<0.01),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42,P<0.01),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r=-0.847,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明显相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徐莉;李国庆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磁共振弹力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程度分级的对比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弹力成像(MR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BH)纤维化程度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CBH患者93例,均行肝穿刺活检,按照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0-S4级;同期收集肝功能正常的健康查体者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分级与弹性值、ADC值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肝弹性值、ADC值诊断纤维化程度分级的效能.结果 患者组弹性值与纤维化程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962,P<0.01),患者组ADC值与纤维化程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23,P<0.01);MRE/ADC检测肝脏≥S1、≥S2、≥S3、S4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3/0.868、0.995/0.947、0.998/0.948、0.996/0.889,它们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E和DW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分级均有较高的价值,MRE诊断效能优于DWI.

    作者:彭令荣;孟占鳌;王劲;陈健宁;刘卫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精准频率反转恢复及水激发两种压脂方式在乳腺iShim-IVIM成像中的对比

    目的 探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和水激发(WE)两种压脂技术在乳腺iShim-IVIM成像中的优缺点.方法 随机选取20例乳腺肿物患者,分别使用SPAIR技术和WE技术对乳腺行iShim-IVIM扫描及DCE-MRI扫描,计算SPAIR-iShim和WE-iShim图像的SNR值、CNR值及ADC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WE技术图像的SNR值及CNR值均显著高于SPAIR技术(均P<0.05).采用WE技术与SPAIR技术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E技术与SPAIR技术图像肿物中心区域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Shim-IVIM成像中采用WE压脂技术较SPAIR压脂技术图像质量明显提高,但SPAIR技术与WE技术均可满足诊断的需求,且ADC值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强;高琪敏;邹雪雪;马德晶;张虎;秦东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老年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并进一步研究AAD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AAD的老年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572例中发生AAD患者有114例,发生率19.93%;其中AAD患者中≥80岁占62.28%(n=114).发生AAD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及频率排序为第三代头孢菌素(37.3%)、加酶抑制剂青霉素类(28.6%)、碳青霉烯类(19.2%)、第二代头孢菌素(14.9%).结论 老年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发生AAD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高龄、基础疾病严重程度、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联合用药品种、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是否有侵袭性操作.在临床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控制老年危重症患者AAD发生的关键.药学监护能更好地帮助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控制减少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陈晨;伍三兰;韩勇;刘易慧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联合EBNA和Bamh1-W的实时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EB病毒EBNA基因设计引物的实时PCR在EB病毒DNA检测中的应用以及联合常用方法(Bamh1-W片段)检测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两种方法对234例血液标本(包括66例鼻咽癌患者标本)进行EB病毒DNA定量检测,每例样本对细胞内及细胞外分别测定,比较两种方法以及联合检测在各组中的阳性率,观察EBNA法联合Bamh1-W法在鼻咽癌患者中对EB病毒检出率有无提高,方法学的验证采用回归分析及t检验.结果 EBNA法的阳性率(所有样本53.42%,鼻咽癌样本51.52%)低于Bamh1-W法(所有样本69.23%,鼻咽癌样本71.21%),但联合两种方法检测可提高阳性率(所有样本70.94%,鼻咽癌样本72.73%)且在鼻咽癌患者中得到了更大的提高,EBNA法与Bamh1-W法检测标本的相关性R2为0.577,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鼻咽癌样本中R2为0.828,相关性较好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EBNA法和Bamh1-W法检测EB病毒DNA可提高阳性率且在鼻咽癌患者的检测中阳性率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对EB病毒DNA定量和鼻咽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晖;魏修奇;杨坤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大肝癌根治术前先行射频消融保守治疗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大肝癌患者根治术前先行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以近期我院肿瘤内科行射频消融保守治疗和大肝癌根治术的继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射频消融组(n=27)和手术治疗组(n=3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免疫细胞、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无复发3年生存率等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7 d,射频消融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TB)和免疫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NK、B、Treg)均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P<0.05).射频消融组无复发3年生存率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前先行射频消融保守治疗方案,虽然并不能有效提升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但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较少,且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大肝癌根治术前保守治疗方案.

    作者:张敏;陈威;刘俊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与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某区4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SDF-1等指标检测.研究共纳入756例研究对象,包括T2DM患者267例及非T2DM患者489例,并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将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81例和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86例,进而分析T2DM与血清SD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组间比较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SDF-1水平高于非患者组(P=0.019).进一步对比单纯T2DM组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结果显示单纯T2DM患者SDF-1水平高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和BMI后,单纯T2DM患者SDF-1水平仍高于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P=0.049).结论 单纯T2DM患者SDF-1水平高于非T2DM患者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提示SDF-1可能与T2DM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殷琼洲;孙可欣;刘志科;隽娟;项骁;李劲;吴涛;陈大方;胡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6年9-12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达克罗宁+丙泊酚组(DP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检查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丙泊酚用量,检查及苏醒时间.结果 DP组与FP组在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体动的发生率,以及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P组(P<0.05),FP组和P组在呼吸抑制发生率、检查及苏醒时间显著高于DP组(P<0.01),DP组和P组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FP组(P<0.05).结论 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降低了检查时心血管反应、呛咳、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了丙泊酚用量,缩短了检查和苏醒时间.因此,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案.

    作者:王从辉;刘雅芳;盛福庭;丘秋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2岁,性别不限,体质指数<25.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对插管过程的耐受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术后对插管过程的不良记忆情况.结果 两组T1的HR比T0时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1-2时的MAP和HR及T3时HR比T0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T1-2时的MAP和HR,T3时H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M组降低,气管插管舒适度和配合程度评分较M组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了插管的安全性.

    作者:杜雪芳;赵阳;陈蕾;樊跃伟;郭琼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疗效

    目的 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伴骨转移患者4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组111例、云克治疗组130例和联合治疗组16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癌痛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单用89SrCl2或云克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癌痛和骨转移缓解效果明显改善,其有效率分别是91.25%和98.75%;出现疼痛闪耀(11.7%)、白细胞(10.8%)和血小板减少(6.3%)比例降低.单独应用89SrCl2或云克治疗组患者的癌痛、骨转移缓解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云克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和缓解肿瘤骨转移.

    作者:黄宇;荆忍;潘灵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精液优选对精子DNA碎片的影响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评估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改善精子DNA碎片(sperm DNA fragmentation)的效率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份处理前后的精液,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碎片,评估其对100个新鲜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优选后,男性不育组精子DNA碎片率(SDFI)由22.75(14.44,30.25)降至11.5(5.60,22.79),对照组则由20.86(15.00,26.81)降至7.5(3.63,15.44);妊娠组精子DNA碎片明显低于非妊娠组,ROC曲线下面积是0.667;高水平组(DFI≥20%)的妊娠率和出生率低于低水平组(DFI<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可减少精子DNA碎片;优选后DNA碎片对IVF-ET妊娠结局具有预测价值,一旦超过阈值,虽可正常受精,但妊娠率和出生率下降.

    作者:冯娜;陈欣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间的关系,以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临床支持.方法 筛选已经明确诊断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患者101例,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分为行痹24例、痛痹39例、着痹38例.观察患者冷水复温试验5 min复温率、10 min复温率和神经肌电图检查末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和平均波幅各参数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分布的异同.结果 冷水复温试验5、10 min复温率在行痹、痛痹、着痹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肌电图检查方面,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在行痹、痛痹、着痹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着痹组与痛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895),着痹组与行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P=0.023),痛痹组与行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P=0.030).而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和传导速度及尺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波幅和传导速度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和平均波幅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认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的波幅在行痹、痛痹、着痹3组间的分布有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行痹组与其他两组上,认为行痹组的波幅高于痛痹、着痹组,考虑行痹组正中神经轴索较痛痹、着痹组损伤轻.

    作者:刘庆凤;梁晓阳;郭集军;黄伟欣;黄丽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CAR-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生存期从数月到15年以上不等[1],其特点是浆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广泛浸润,并终引起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贫血和骨骼破坏.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伴随着硼替佐米、卡非唑米以及Ixazomib等新药在MM中的应用,使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约已经延长到了6年[2].然而,大多数MM患者在接受在初有效的治疗后终将面临致命性复发的危险,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的应用上.

    作者:赵长明;李文倩;冯建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一种组织胶改良注射方法联合食管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组织胶改良注射方法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组织胶改良三明治注射法治疗组(A组)60例(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与内镜下单纯组织胶注射治疗组(B组)60例(碘油-组织胶-碘油).对于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同步行套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胃曲张静脉改善率、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32%与9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曲张静脉改善率高于B组患者(94.83%vs 82.50%,P<0.05).两组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分别为86.67%、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织胶用量少于B组[(2.47±0.79)mL vs.(3.02±0.68)mL,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热、菌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术后胸腹痛发生率高于B组(70.00%vs 53.33%,P<0.05).B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位肺栓塞,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结论 内镜下改良组织胶注射方法联合套扎治疗可以发挥组织胶与聚桂醇各自优势而改善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峰;林海;陈兴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miRNA-199a-3p调控MAP3K4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胃癌中MIRNA-199A-3P调控候选基因MAP3K4的表达.方法 收集3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茎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99A-3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3K4表达;细胞转染法检测MIR-199A-3P调控MAP3K4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验证MIR-199A-3P结合MAP3K4的3'UTR的靶位点.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MIR-199A-3P高表达,且其候选基因MAP3K4低表达;MIR-199A-3P MIMICS转染抑制MAP3K4表达;MAP3K4是MIR-199A-3P作用的靶基因.结论 MIR-199A-3P是胃癌的一个癌基因,MAP3K4是受其调控的靶基因.

    作者:闵小春;伍婷婷;曾吉;张晓雪;刘晓明;景小鹏;金策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抽象颜色偏好差异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与正常成人的颜色偏好差异.方法 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95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和1005例正常成人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试验研究.结果 (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蓝(4.72分)、绿(4.67分)、红(4.52分)、黄(4.46分)、橙(4.38分)、紫(3.92分)、灰(3.56分)、白(3.43分)、黑(2.96分).(2)精神疾病患者和正常成人在紫色(Z=2.934,P=0.003)、黑色(Z=3.730,P=0.000)、橙色(Z=-2.113,P=0.035)、黄色(Z=-2.093,P=0.036)、白色(Z=-2.499,P=0.012)、灰色(Z=-3.204,P=0.001)的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患者在黑色(χ2=22.409,P<0.001)、灰色(χ2=134.086,P<0.001)的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偏好蓝色,心境障碍患者偏好红色,神经症患者偏好绿色.结论 (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颜色偏好与正常成人不同;(2)不同精神疾病患者的颜色偏好存在差异.

    作者:程雪;蒋国庆;谭小林;杨辉;符巍;史战明;袁刚;聂文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行使肺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行使急性肺损伤肺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C组:正常对照组;A组:ALI组;G组给予Dex 5μg/kg;I1组:ALI+PDTC(200 mg/kg);I2组:ALI+STA-21(100 mg/kg).造模后12 h处死,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运用ELISA检测TNF-α、IL-6、IL-1β、IL-4的浓度;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A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被严重破坏,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漏出;G组、I1组和I2组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无明显病变.A组TNF-α、IL-6、IL-1β、IL-4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G组、I1组和I2组4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NF-κB、p-STAT-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分别与G组、I1组和I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能通过抑制ALI引起的NF-κB、STAT-3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终发挥肺保护作用.

    作者:赵津津;吴敬彰;史双友;张义;王忠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和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己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措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死亡风险高,预后差,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干预罪犯血管,患者临床获益大,但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的应用使造影剂相关并发症随之增多,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CIN不仅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及住院期间病死率,还与远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透析、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相关,影响PCI手术的近、远期效果.目前CIN只能通过透析治疗且预后差.CIN重在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包括应用等渗或低渗造影剂、减少造影剂用量以及水化治疗.研究[1-2]证实他汀类药物对CIN有预防作用.前列地尔可通过扩血管、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CIN[3].本研究通过对NST-ACS患者CAG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肌酐、尿素、Ccr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应用前列地尔对CIN的预防作用,旨在为CIN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沈桂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直肠癌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直肠癌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n=53)及开腹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远切缘长度、近切缘长度、获取淋巴结个数、切缘残癌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远切缘长度、近切缘长度、获取淋巴结个数及切缘残癌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等优点;并可取得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样效果.

    作者:周才进;许庆文;欧雯婷;徐飞鹏;林琳;黄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