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TBNP、DTDP促进INS-1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潘明麟;居来提·赛买提;刘田;郭嫣嫣

关键词: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INS-1细胞, 巯基氧化还原试剂
摘要:目的:探讨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影响,进而揭示其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INS-l细胞经传代培养3~4 d后在KRBH液中,37℃培养箱孵育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巯基氧化还原试剂的KRBH液中培养60 min.然后留取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结果:(1)INS-1细胞在2.5、5、10、15、20 mmol/L葡萄糖浓度范围内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G5、G10、G15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G10组相比,G10+DTBNP、G10+DTDP组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且该效应可以被DTT所消除.(3)DTBNP、DTDP均能增加NIF处理组胰岛素分泌,但其增加幅度低于非NIF处理组(P<0.05);(4)与非DIA组相比,G10+DIA+DTBNP、G10+DIA+DTDP组胰岛素分泌增加幅度显著减低(P<0.05);(5)同G10组比较,G10+DIA+NIF+DTBNP、G10+DIA+NIF+DTDP组胰岛素分泌值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GSIS产生调节作用.DTDP、DTBNP可能通过对KATP、L型CaV通道及IP3受体活性的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组织恶性浸润的评价作用

    目的:分析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组织恶性浸润(BMI)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的48例肿瘤或疑为肿瘤患者,以骨髓穿刺活检(BMB)或64排CT或随访3~8个月作为BMI参考标准.结合目测法与半定量分析(大浓层面的感性热区T,与肝脏相同面积的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即T/N).阳性组:T/N>1,阴性组:T/N≤1.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良恶性病变构成比及T/N的差异;使用ROC曲线确定T/N值的佳阈值.结果:(1)阳性组28例和阴性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1,P=0.003);(2)局灶性浓集39例,弥漫性浓集9例,前者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良恶性T/N值分别为0.97±0.37与2.5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00)(4)T/N的佳阈值为1.34.结论:淋巴瘤或血液系统疾病BMI主要表现为放射性弥漫性浓集.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半定量指标T/N值﹥1高度提示骨恶性浸润可能,佳阈值以1.34为佳.

    作者:姚红霞;张金山;麦家杰;黎康弟;邓咏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对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7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OAD组)根据现行指南接受口服降糖药(OAD)治疗,实验组(EXE组)接受EXE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以及肝脏CT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脂、肝功能以及脂肪肝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EXE改善血脂、肝功能和脂肪肝严重程度的效应较OAD更显著(P<0.01).结论:EXE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血脂、肝功能和脂肪肝等级的疗效显著,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朱雨霏;黄滨;郭南京;李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腺病毒对原代枯否细胞转染效率及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腺病毒对原代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的转染效率和增殖活性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肝KC,并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以不同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转染KC;24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评估腺病毒的转染效率,以CCK-8比色法检测腺病毒对KC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当病毒MOI值分别为0、100、300、500、700、900时,荧光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术测得不同组间GFP表达阳性细胞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均P<0.05).经CCK8比色法发现,当MOI为300、500、700、900时各组间细胞增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当MOI为0、100、300时各组间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腺病毒能够有效转染大鼠肝脏KC细胞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且随着病毒MOI值的增加,腺病毒转染效率逐渐增加.大剂量的病毒对KC增殖活性存在不良影响.

    作者:朱彤;涂文娟;谈志丽;刘亮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s-CRP与PCT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为败血症组、76例新生儿局部感染患者为局部感染组,健康对照组为78例健康新生儿.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和固相免疫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及PCT水平.进行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和危重评分(PCIS).结果:败血症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而局部感染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CRP与PCT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分别为95.76%、71.32%、83.50%;PCT与SOFA及PCIS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Hs-CRP和PCT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朱丽坤;温洁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锁骨上靶区剂量学研究

    目的:比较三维适型放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乳腺癌术后锁骨上靶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间的24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在Pinnacle 8.0计划系统设计3D-CRT计划,在Monaco计划系统设计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调强(VMAT)计划.计划靶体积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用来比较各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3D-CRT的剂量靶区覆盖较IMRT明显不足(P=0.00),180°双弧VMAT及240°双弧VMAT覆盖更佳,sIMRT之间及VMAT之间对靶区覆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腋窝区IMRT受量低,其中240°单弧VMRT V40小(P<0.05);同侧肺高剂量3D-CRT受量高.结论:IMRT较3D-CRT有更佳的靶区覆盖,同时手术区腋窝及肺的受量更低,180°及240°VMAT、4F-IMRT值得推荐.

    作者:黄淑晶;王希成;黄晓波;张广顺;吴慕云;刘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青霉胺治疗Wilson病致症状加重相关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青霉胺(PCA)治疗Wilson病(W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与PCA治疗后症状加重可能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观察并随访74例接受PCA或同时服用葡萄糖酸锌的WD患者,采用Burke-Fahn-Marsde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神经症状的严重程度等级评分判断症状是否加重.根据治疗后症状是否加重被分成加重组和未加重组,比较两组患者PCA治疗前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及头颅MRI结果,评估与症状加重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74例患者随访了6个月,其中18例(24.32%)患者症状加重,11例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内加重,6例在1~3个月内,1例在3个月后.停用了PCA并继续予以锌剂治疗,9例病情在1个月左右渐改善,6例病情稳定,3例仍加重,直到停用PCA 3个月后才渐改善.单变量分析显示,症状加重组流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与未加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参数并非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结论:流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不能作为预测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但存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的患者在接受PCA治疗后出现症状加重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危智盛;黄叶青;洪铭范;刁胜朋;刘爱群;余青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DTBNP、DTDP促进INS-1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目的:探讨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影响,进而揭示其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INS-l细胞经传代培养3~4 d后在KRBH液中,37℃培养箱孵育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巯基氧化还原试剂的KRBH液中培养60 min.然后留取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结果:(1)INS-1细胞在2.5、5、10、15、20 mmol/L葡萄糖浓度范围内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G5、G10、G15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G10组相比,G10+DTBNP、G10+DTDP组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且该效应可以被DTT所消除.(3)DTBNP、DTDP均能增加NIF处理组胰岛素分泌,但其增加幅度低于非NIF处理组(P<0.05);(4)与非DIA组相比,G10+DIA+DTBNP、G10+DIA+DTDP组胰岛素分泌增加幅度显著减低(P<0.05);(5)同G10组比较,G10+DIA+NIF+DTBNP、G10+DIA+NIF+DTDP组胰岛素分泌值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GSIS产生调节作用.DTDP、DTBNP可能通过对KATP、L型CaV通道及IP3受体活性的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

    作者:潘明麟;居来提·赛买提;刘田;郭嫣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倒L法内眦成形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美学观察

    目的:研究术前术后眼外形及相关眉眼比例关系变化,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受术者60例共120只眼,采用倒L法内眦成形联合切开法重睑术,术后2个月开始随访,测量并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双侧睑裂宽度、容貌睑裂长度、内眦间距、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的变化,同时对眉眼间距、容貌睑裂长度及内眦间距间相关比例关系进行描述.结果:术后内眦角暴露良好,3个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双侧睑裂增大、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增加,经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经内眦点的垂线和水平线、眉峰点的水平线及容貌外眦点的垂线,可构成一正方形结构.结论:经倒L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切开法重睑术后内眦及重睑形态良好,新的眉眼比例关系更自然、和谐,增加眼部美感,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云;赵李平;王明刚;杜晓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婴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26例

    目的:总结婴幼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DCD)来源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婴幼儿DCD供肾用于成人单侧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术后血肌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移植肾长径的变化情况;1年内人/肾存活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婴幼儿供者年龄为8个月~5岁,并获取的26个肾脏均以单肾移植入成人受者体内,术后1年内eGFR由(27.80±15.27)[mL/(min·1.73 m2)]增高至(67.76±10.48)[mL/(min·1.73 m2)];术后1年内肾脏长径由(7.52±0.39)cm增长至(11.17±1.12)cm;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92.3%.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5例(19.23%);术后发生移植肾动脉瘤1例(3.85%),予介入动脉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无效予以切除肾脏;尿漏1例(3.85%),保守治疗无效予开腹探查并放置双J管后治愈;肺部感染4例(15.38%),1例为细菌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例为真菌感染,但未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均予抗真菌治疗后好转;其余受者至今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婴幼儿是DCD的重要潜在捐赠者,通过严格维护供体及器官的质量,结合良好的手术技巧与完善的术后管理等,是可以实现婴幼儿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的.

    作者:胡国杰;王斌;刘丁;刘永光;范礼佩;李留洋;岳良升;李民;赵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430例儿童眼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儿童眼病的病种、好发年龄段、性别比例等问题,为儿童眼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1993-2014年收治的0~14岁儿童眼病患者2430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患儿2430例,男女比例2.14:1.眼外伤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7:1,8~11岁为发病高峰期.0~7岁儿童先天性眼病发病率较高,以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多见.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及眼底病主要集中在7~14岁年龄段,并以间歇性外斜视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主.眼部肿瘤中以角膜皮样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主,好发年龄为1~6岁.结论:重视儿童眼病,定期行儿童眼科检查,及早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年龄段,预防儿童眼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视功能的发育.

    作者:刘金花;张颖;彭广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频率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气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膈神经刺激频率(10、30 Hz)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respirator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aining with biofeedback,RESTB)对COPD患者耗氧量和通气效率的影响.方法:募集15名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在同一周内分别随机进行10 Hz和30 Hz的RESTB(10 Hz-RESTB和30 Hz-RESTB).在训练第15分钟检测耗氧量、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心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和Borg呼吸困难水平等指标,并和平静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两种频率的RESTB均可以降低COPD患者耗氧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和心率,提高潮气量、分钟通气量,以及减轻Brog呼吸困难水平,30 Hz-RESTB的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降低COPD患者的耗氧量、提高通气效率,30 Hz的膈神经电刺激频率效果更佳.

    作者:刘亚康;曾斌;李新平;刘霜纯;白利明;张鸣生;许伟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5~80岁)60例,ASAⅡ~Ⅲ级,男38例,女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目标导向组(n=30).对照组行常规外科补液法,依据MAP、CVP、尿量补液;目标导向组采用微截流(Vigileo)监测系统,根据SVV、CI、SVR、CVP、MAP将SVV<13%作为目标指导补液,观察两组术中和术后血流动力学、肠道内环境、营养代谢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目标导向组围术期和术后组织灌注、组织氧供、组织营养代谢及肠道甘丙肽、神经营养因子-3(N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导向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补液和失液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利于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术后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于临床麻醉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文珊;李宝永;张小平;张树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感染指标在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细菌感染组63例,单纯病毒感染组63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儿童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酶联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收集相应WBC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检测单纯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IL-6、IL-10、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WBC水平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IL-6、IL-10、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IL-6、IL-10、WBC、CRP、PCT水平均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与单纯病毒感染组比较,血清WBC、CRP、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水平在手足口病早期明显升高,但在合并细菌感染和单纯细菌感染鉴别方面临床价值不显著;WBC、CRP、PCT水平对于鉴别手足口病早期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雪;程江;左维泽;马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47例孕期就诊患者的血液标本,首先进行地中海贫血初步筛查并进一步做基因分型;然后检测其B19-DNA的阳性率并同时测定Hb、MCV、ALT、AST、GGT等各项检验指标.结果:1247例孕妇血液中,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9.46%;B19感染阳性率为13.07%;地中海贫血患者与B19合并感染阳性率为8.10%,B19感染合并地中海贫血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进一步对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进行以上各项指标检测分析,两者合并感染组,分别与单独B19感染组或单独地中海贫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存在着B19合并感染情况,并很有可能与地中海贫血的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必管;钟昌宝;李永莉;王丹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下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近中期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心内直视手术下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近、中期效果,探索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房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房颤患者共50例,根据消融时心脏搏动状态的不同分为不停跳组(n=25)和停跳组(n=25),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和3年随访,对比研究各项指标,评价窦性心律恢复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前一般临床资料,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停跳组比较,不停跳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90.31±16.53)min vs.(107.25±17.01)min,P<0.05;(38.23±12.52)min vs.(66.58±19.79)min,P<0.05];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时间和并发症等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窦性心律恢复率在出院时和术后3年明显增高(96%vs.68%,P<0.05;88%vs.60%,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在近、中期窦性心律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停跳下射频消融迷宫术.

    作者:蒋伟;林辉;李香伟;温昭科;龙小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血管压迫关系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由神经血管压迫关系(NVC)所引起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及其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单侧PTN患者40例(PTN组)及正常志愿者40例(正常对照组),并行MR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扫描,测量三叉神经(TGN)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1)PTN组患侧的平均FA值(0.330±0.056)显著低于健侧(0.408±0.054)以及正常对照组双侧(0.423±0.057);PTN组患侧的ADC值[(2.052±0.473)×10-3 mm2/s]则显著高于健侧[(1.541±0.266)×10-3mm2/s]以及正常对照组双侧[(1.431±0.308)×10-3 mm2/s].(2)FA值的降低与ADC的增高呈负相关.结论:DTI技术可以显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神经萎缩及脱髓鞘改变,可以进一步指导PTN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仲夏;李宗芳;张振光;黄建强;田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水泥型自锁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改良设计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特点,为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改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有限元模型,模拟锁定螺钉在假体上不同位点下的固定状态,分析股骨、自锁式髋关节假体、螺钉、骨水泥在不同固定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筛选出股骨-骨水泥-假体-螺钉匹配条件下的应力和位移总和均处于小的佳组合状态.实验设计分A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B组(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于Minics系统下生成3D模型,优化假体,在Solidworks软件中与股骨重新定位及装配,导入Ansys进一步Ansys分析3组的应力及位移分布.结果: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应力和位移分布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假体中A、F、J3点的应力和位移总和小,故认为A-F-J组是佳组合组.结论:骨水泥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上螺钉的佳位点应选择应力和位移总和小的A、F、J三点,该假体的设计和研发具有可行性.

    作者:郭新辉;杨俊;范积平;于士龙;郝健;宋飞;秦文;陈大军;凌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SP-D、PARC/CCL18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肺部和活化控制趋因子(PARC/CCL18)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COPD患者95例(急性加重期组30例和稳定期组6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30例.根据COPD全球倡议(GOLD)将稳定期COPD组分为低风险组(n=31)和高风险组(n=3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入组当天血清SP-D、PARC/CCL18水平,及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BODE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SP-D、PARC/CCL18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及健康对照组.COPD高风险组血清SP-D、PARC/CCL18水平显著高于COPD低风险组.血清SP-D、PARC/CCL18水平分别与COPD稳定期患者BODE、mMRC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而与FEV1呈负相关.结论:血清SP-D、PARC/CCL18水平可以有效评估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是提示COPD急性加重及稳定期严重程度评估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郭海燕;林淑芳;梁彩霞;丘新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87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的87例SAP患者资料,包括腹腔镜腹腔灌洗(LPLD)组46例和内科综合治疗组(非LPLD组)41例.LPLD组于发病1~2周内进行LPLD,余同非LPLD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以及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LPLD组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少于非LPLD组,LPLD组的治愈率优于非LP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脓毒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灌洗治疗SAP短期获益更显著,是治疗SAP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兴;方兆山;陶海粟;黄海;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联合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静脉导管及脐带附着方式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NT)、静脉导管(DV)及脐带附着方式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测46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NT、DV及脐带附着方式,比较NT、DV、脐带附着方式正常者和异常者TTTS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多指标联合检查在预测TTTS中的价值.结果:NT、DV及脐带附着方式3项指标联合检查时预测TTT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00%、97.22%、87.50%,均优于任意1项指标单独检查或2项指标联合检查(P<0.05);任意2项指标联合检查时阳性预测值优于任意1项指标单独检查(P<0.05).结论:联合检查NT、DV及脐带附着方式可提高预测TTTS的准确性.

    作者:廖森成;杨春波;何敏仪;黄惠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