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刘韦成;江从庆;钱群;龚治林;周启昌;于杰;黄淑娟;郗昌磊;曹龙磊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即产瘫,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患儿头肩受到过度的分离作用导致的一侧或两侧臂丛神经损伤。目前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0.15‰~3‰之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体重指数及巨大儿数量逐渐增加,发生率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由于神经损伤的程度不同,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继发畸形,因此很难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国际上对不能自行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均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3],但对其手术方法却有不同的主张,且对手术后的效果鲜有报道。我院自2004年至2013年对126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行神经移植和神经转位术,其中72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董延召;刘福云;郭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深入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和广州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结核病生物样本库资料对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结果:6年间共有615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男女性别总体构成比为1.70,且在2010-2015年期间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40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的性别构成则相差较大,构成比接近2︰1;以35~年龄组为分界线,无论男女均在25~年龄组呈现一个小高峰、在50~年龄组均呈现出一个高峰。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在50~60岁之间。
作者:刘玉美;刘志辉;宋涛;李笑颜;刘国标;梁志强;周惠贤;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早期给予二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有转移病灶,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或)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2例。根据是否给予二线治疗分为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主要观察自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至影像学出现疾病进展时间(PFSmarker)。结果: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后,血CEA 及CA-153仍呈下降趋势,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CEA和(或)CA-153升高时给予二线治疗可以使其再次下降,而观察组则持续升高直至影像学出现肿瘤进展。治疗组PFSmarker为13.65(6~24)个月,观察组为8.18(3~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长于观察组。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效后,随诊中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早期给予二线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
作者:蔡雅虹;姚广裕;陈路嘉;胡晓磊;叶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伴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14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14例和血尿酸升高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指标及病理情况。结果:144例IgAN 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0.8%,青壮年男性易发。两组患者的年龄、24 h 尿蛋白定量、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牛津病理分型表明,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病变、球性缺血硬化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 <0.05),而两组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生、新月体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AN 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肾脏牛津病理分型显示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更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N 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樊星;韩鸿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BPS)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AngⅡ诱导凋亡,以不同浓度BPS(1、2、5μmol/L)及GSK0660(PPARδ特异阻滞剂)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RT-PCR 测定 Bcl-2、Bax 及 PPARδ mRNA 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表达显著升高,Bcl-2、PPARδ mRNA 表达显著下降(P<0.05);BPS 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显著低于 AngⅡ组,Bcl-2表达显著上升(P <0.05),PPARδmRNA 表达有升高趋势;阻滞 PPARδ后,凋亡率及 Bax mRNA 表达较 BPS 组升高,Bcl-2 mRNA 表达下降。结论:贝前列素钠可能通过激活PPARδ、上调Bcl-2/Bax 减少Ang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作者:林影;钱毅;薛耀明;张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传统外科的基础上,有国外学者[1]提出了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技术并应用到了临床,并且在国外相关文献研究[2]中,首次报道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较好的疗效,使得此方法被广泛应用。当前大多腹部外科手术,都是在腹腔镜监控下实施,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开腹手术。然而在近几年,机器人外科的应用打开了微创外科新篇章。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且位于腹膜后,有较为复杂的血管毗邻关系,手术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术后较为复杂的并发症,导致胰腺疾病治疗的微创理念较为落后[3]。但近年来,仍有一些基本外科医生勇于探索,认真学习后掌握了此手术方法,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诊疗方面得到了延伸[4]。
作者:刘宇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进展性脑梗死( PCI )占急性脑梗死的20%~40%[1],常常发生在6 h ~7 d[2],临床上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既往对 PCI 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多,对血尿酸水平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与 PCI相关性的报道甚少。故笔者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陈亚伦;宋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1-2],1952年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案例[3]。之后在一些非洲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4]。寨卡病毒自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小范围传播,直到2007年在雅浦岛发生爆发流行[1]。2014年开始寨卡病毒向东传播,2015年到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时期。巴西是这次寨卡病毒流行的重灾区,同时巴西境内出现大量小头畸形胎儿[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6-9]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流行地区正是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伊蚊分布的地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性极大,加速了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我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2016年8月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且巴西8月份的气候适合伊蚊的生长繁殖,这将更不利于寨卡病毒疫情的防控。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上市,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主要依赖实验室诊断。
作者:吴丹;彭永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对奥敏清牙齿脱敏剂、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63颗离体牙人工脱矿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1.1 g/L 含氟牙膏、去离子水进行再矿化处理8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釉质切片并定量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果:CLSM 数据显示奥敏清处理组及含氟牙膏处理组荧光面积(A)分别为(3.19±0.19)×104、(3.61±0.26)×104μm2,总荧光量(TF)分别为(0.61±0.09)×106、(0.89±0.15)×106,平均荧光量(AF)分别为(18.98±1.56)、(24.65±2.39),均低于空白对照组[A=(4.89±0.24)×104μm2,TF =(1.78±0.21)×106,AF =36.29±2.57](P <0.01);奥敏清处理组的各参数值低于含氟牙膏处理组(P <0.05)。SEM观察奥敏清处理组釉质表面形态平整,含氟牙膏处理组次之,空白对照组为粗糙。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奥敏清牙齿脱敏剂及1.1 g/L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均有再矿化作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的作用更强。
作者:刘子晗;郑红;徐疾;李静;周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宁夏银川市永丰、锦绣苑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且符合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结果:本研究实际完成全过程干预患者为124例,其中干预组64例,对照组60例。干预前2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2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提高自我效能为基础的家庭访视护理可以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游书秋;杜茜倩;李胜玲;刘国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破裂的鞍区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癫痫3例及视力视野障碍3例等;经额下-翼点入路3例,单纯翼点入路15例,额下入路1例,19例均近全切;术后并发头痛2例、癫痫1例、发热4例、多尿2例、皮下积液1例、视物重影1例、脑积水3例等,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或痊愈;8例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1例,无早起死亡病例。结论:鞍区皮样囊肿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多以头痛、癫痫及视力视野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应根据病变具体生长方向个性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操作须轻柔,注意对周边动静脉及脑组织加强保护,待病变取出后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瘤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亮为止;患者术后反应重,须加强护理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李天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过去的数十年里,它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肝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当肝内的脂肪堆积超过5%,并同时伴有炎症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FH),它是 NAFLD 中严重的组织学特征。肥胖是NAFLD 主要的相关因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 NAFLD 发病机制的关键。本病多为无症状,可长期存在,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2]。近年来,中国的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约为6.3%~27.0%。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肝病之一[3-6]。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可以治疗NAFH/NAFLD。因此,探索治疗其机制成为了重点的研究方向。
作者:谢璐帆;蔡艳阳;计雷来;朱星瑜;窦晓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豚鼠体内预处理川芎嗪能否减轻内毒素血症及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白色健康雄性豚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在脂多糖注射前30 min分别给予川芎嗪(3、6 mg/kg)及生理盐水(NS)静脉给药预处理,然后在豚鼠背部皮肤上分别给予脂多糖(100、300、1000μg,0.1 mL/部位)和NS(0.1 mL/部位)皮内给药。通过测量皮内注射LPS (100~1000μg/部位)后豚鼠背部皮肤上伊万斯蓝(EB)染料渗出面积及其在610 nm 处的吸光度(OD610)来评估血管通透性的大小。结果:LPS皮内注射5 min 内 EB 染料开始渗出,2 h 后豚鼠皮肤上的EB染料渗出显著增加。与NS 组比较,川芎嗪(3、6 mg/kg)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染料渗出面积(F =5.77,P <0.05)及渗出染料的OD610(F =7.736,P <0.05)。结论: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有保护作用,抑制Rho/Rho 激酶信号通路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何菊香;张永;李言;胡俊锋;孙雨美;胡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与肌钙蛋白 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RDW水平在预测AMI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AMI患者并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其中70例AMI不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AMI1组,70例 AMI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 AMI 2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 RDW 水平及其与cTnI和hs-CRP水平的关系。同时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评估AMI患者中RDW预测心力衰竭发生的价值。结果:在对照组、AMI1组和AMI 2组的比较中,RDW、cTnI、hs-CRP水平均呈现递增趋势(P <0.01)。在AMI患者中,RDW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s-CRP水平无线性相关。RDW≥14.55%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4.55%可作为AMI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梁雁;尹俊皓;郭军;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活动跟环境表现出明显不协调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在青壮年中多发,发病后可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盐酸哌罗匹隆属于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国内外相关研究[1-2]均证实其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盐酸哌罗匹隆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拮抗多巴胺-2、5-HT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促进血清系统和多巴胺所致异常行为的纠正和改善。为了探讨盐酸哌罗匹隆确切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的表达。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 =32),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或生理盐水共4次,每次注射间隔15 min。注射前1 d和注射后1、2、3、4 h及1~7 d对大鼠进行压尾机械伤害阈值(TFT)和足底热伤害潜时(PWL)测试。注射前1 d和注射后4 h及1、3、5、7 d每组选取4只大鼠处死,取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及DRG中促炎因子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注射后1~4 h TFT及PWL值升高,1~3 d降低;DRG促炎因子在注射后1、3、5、7 d表达升高。结论:大剂量芬太尼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及DRG促炎因子升高。促炎因子表达峰值延迟于痛觉过敏的表现,且持续更长时间,和痛觉过敏无直接相关。
作者:常路;叶芳;舒海华;杨琳;黄文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RCHF)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RCHF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酐(Scr)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 LVEF、eGFR 增加、NT-proBNP、Scr 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t=7.9185,6.1251,4.2279,4.0754,均 P <0.01),也优于治疗前(t =14.952,12.906,5.849,5.506,均 P <0.01)。对照组患者的LVEF增加、NT-proBNP减少均方面优于治疗前(t =5.9183,6.3869,均P <0.01),而Scr、eGFR无明显变化(t =0.8223,0.1798,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4.3197,P <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高鹏;寇广亚;武延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aprhy,18F-FDG PET-CT)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在可切除肺部肿物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肺部肿物患者在术前PET-CT诊断和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对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部肿物性质、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PET-CT与术后病理在肺肿物良恶性判断符合率为87.3%,一致性中等(κ=0.401,P <0.001),说明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部肿物性质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 检验结果 P =0.508);术前 PET-CT 与术后病理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85.9%,一致性中等(κ=0.697,P <0.001),两种诊断方法在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 检验结果 P =0.754);术前 PET-CT 与术后病理在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7.4%,一致性中等(κ=0.523,P <0.001),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检验结果P =0.454)。结论:术前PET-CT与组织病理学在肺部肿物诊断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术式的选择提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依据。
作者:刘曦光;闫琰;冯思阳;蔡开灿;吴华;蔡瑞君;刁定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定量检测GOLPH3在60例前列腺癌患者、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群血液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定量检测了GOLPH3在4例前列腺癌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qRT-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 GOLPH3在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 <0.05)。此外,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 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TNM分期相关(P <0.05)。结论:GOLPH3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段堃;李岩岩;赵艳;夏伟;吴凡;葛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疼痛科就诊的48例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鹏程;潘略韬;刘剑芬;陈文伟;丁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