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李天豪

关键词:皮样囊肿, 破裂, 鞍区, 翼点入路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破裂的鞍区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癫痫3例及视力视野障碍3例等;经额下-翼点入路3例,单纯翼点入路15例,额下入路1例,19例均近全切;术后并发头痛2例、癫痫1例、发热4例、多尿2例、皮下积液1例、视物重影1例、脑积水3例等,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或痊愈;8例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1例,无早起死亡病例。结论:鞍区皮样囊肿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多以头痛、癫痫及视力视野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应根据病变具体生长方向个性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操作须轻柔,注意对周边动静脉及脑组织加强保护,待病变取出后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瘤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亮为止;患者术后反应重,须加强护理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探讨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破裂的鞍区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癫痫3例及视力视野障碍3例等;经额下-翼点入路3例,单纯翼点入路15例,额下入路1例,19例均近全切;术后并发头痛2例、癫痫1例、发热4例、多尿2例、皮下积液1例、视物重影1例、脑积水3例等,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或痊愈;8例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1例,无早起死亡病例。结论:鞍区皮样囊肿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多以头痛、癫痫及视力视野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应根据病变具体生长方向个性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操作须轻柔,注意对周边动静脉及脑组织加强保护,待病变取出后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瘤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亮为止;患者术后反应重,须加强护理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李天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测男性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预测男性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列线图模型,以期能通过常用、无创的临床指标准确地、个体化评估患者有无BOO。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 LUTS/BPH 患者其压力-流率测定相关参数及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带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剩余尿量(PVR)等指标,从中确定BOO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筛选159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PV、TZV、TZI、PSA、Qmax、PVR 诊断 BOO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7、0.698、0.775、0.742、0.641。终选定Qmax、PV、PSA作为BOO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Logistic 回归方程:Log(p)=0.3324-0.2018*Qmax +0.0266*PV +1.1351*PSA。 R 软件绘制得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显示其一致性指数(C-index)达0.854。结论:该预测模型诊断BOO有较高的准确性(85.4%),简单、无创且能个体化预测患病风险,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斌;汤平;姜少军;韦兴华;杨文俊;伍穗珊;谢克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下调Slit/Robo通路抑制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

    目的:探讨下调Slit/Robo 通路对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成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高脂饲养,除空白组外均制作髂动脉内皮剥脱血管狭窄模型。普通喂养4周后在血管狭窄部位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制作再狭窄模型。随后予R5抗体进行腹腔注射。继续喂养4周后再次血管造影检查,用图像工作站对血管造影结果行血管狭窄分析,并测定血清中Slit2、Robo1浓度,取髂动脉行HE 染色。结果:成功建立兔髂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及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Slit2、Robo1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P <0.01),但实验组经R5抗体干预后,Slit2、Robo1血清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经血管造影证实髂动脉血管面积狭窄率及直径狭窄率均降低(P <0.05)。结论:兔血管再狭窄模型 Slit2/Robo1的表达显著增高,R5抗体可有效抑制 Slit2/Robo1的表达,下调Slit2/Robo1信号通路可治疗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作者:曾智桓;张仁丹;赵艳群;郑坚奕;周万兴;张卫;朱桂平;李博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1]。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2]。患者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主体,在促进自身用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4-5]。患者参与是指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治护过程中以避免伤害或不良事件的活动[6]。即患者理解自己在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作用,拥有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并能运用它们管理健康的过程和行为[7]。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各种干预策略中,患者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及探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的适宜方式及有效干预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患者参与患者用药安全的干预研究,降低用药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张慧玲;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在照顾脑瘫患儿时所感受的积极体验水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脑瘫康复病房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脑瘫患儿的父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接受调查的105例患儿父母的积极体验得分为(30.82±5.26)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6.71±3.06)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14.10±2.8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照顾不同月龄、性别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积极体验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 =0.214,P =0.029)、其他社会支持(r =0.227,P =0.02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值得关注。领悟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其感受到的积极体验越多。

    作者:周彩峰;李雅楠;武恒双;周志南;谢俊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LC 患者60例,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体重46~85 kg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5 min开启PCIA泵行术后镇痛:羟考酮20 mg(Q组)或舒芬太尼100μg(S组)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量10 mL,持续量2 mL/h,PCA量5 mL/次。记录术后1、6、24 h静态和动态NRS疼痛评分,24 h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NRS评分、24 h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Q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 <0.05),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22)。结论:羟考酮可以安全有效用于LC后PCIA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头晕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宇;崔宇;刘国奕;高志勇;贺静;王虹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颅内血管狭窄和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进展性脑梗死( PCI )占急性脑梗死的20%~40%[1],常常发生在6 h ~7 d[2],临床上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既往对 PCI 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多,对血尿酸水平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与 PCI相关性的报道甚少。故笔者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陈亚伦;宋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RCHF)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RCHF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酐(Scr)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 LVEF、eGFR 增加、NT-proBNP、Scr 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t=7.9185,6.1251,4.2279,4.0754,均 P <0.01),也优于治疗前(t =14.952,12.906,5.849,5.506,均 P <0.01)。对照组患者的LVEF增加、NT-proBNP减少均方面优于治疗前(t =5.9183,6.3869,均P <0.01),而Scr、eGFR无明显变化(t =0.8223,0.1798,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4.3197,P <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高鹏;寇广亚;武延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皮片固定法腋臭根治术280例

    目的:探讨腋臭根治术的佳手术方式。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顺腋窝皱褶作3~5 cm 小切口,沿皮下组织水肿带锐性剥离腋毛区及其周缘1 cm 范围,翻转皮瓣,直视下剪除附着于真皮基底的所有皮下组织,形成全厚皮片,彻底止血,缝合切口,数层纱布加压腋毛区中间皮片,以褥式缝合线固定,再以松软纱布填塞腋窝,宽胶布固定,“8”字绷带加压包扎。结果:临床应用280例,进行3~1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无皮下血肿及皮片坏死,140例获1年以上随访无复发,无明显瘢痕,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3.6%,并发症发生率为7.2%。结论:改良皮片固定法腋臭根治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盛华;陈志鹏;陈滔;丁祖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即产瘫,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患儿头肩受到过度的分离作用导致的一侧或两侧臂丛神经损伤。目前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0.15‰~3‰之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体重指数及巨大儿数量逐渐增加,发生率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由于神经损伤的程度不同,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继发畸形,因此很难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国际上对不能自行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均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3],但对其手术方法却有不同的主张,且对手术后的效果鲜有报道。我院自2004年至2013年对126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行神经移植和神经转位术,其中72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董延召;刘福云;郭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切除对于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对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收治的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分为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试验组)23例和未行手术切除患者(对照组)23例。首先使用倾向评分匹配两组病例,然后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其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1年和2年生存率进行检验,Cox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PFS 和 OS 高于对照组(P <0.05)。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可根治性手术的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

    作者:闫琰;刘曦光;蔡开灿;吴华;蔡瑞君;刁定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卵巢癌细胞生长微环境诱导生成的CD8+Treg的表型及功能

    目的:体外Transwell共培养实验研究卵巢癌细胞生长微环境中CD8+Treg的诱导及其功能。方法:建立SK-OV-3与外周血CD8+T细胞体外Transwell共培养系统。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CD8+T细胞中CD25、Foxp3、CTLA-4、CD28及GITR的表达率。将两组CD8+T细胞和na?ve CD4+T细胞进行共培养,液体闪烁仪检测CPM值。结果:与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CD8+T细胞中Foxp3,CTLA-4的表达率增高,CD28的表达率降低(P <0.001)。共培养组CD8+T细胞能抑制na?ve CD4+T细胞的增殖,而单独培养组CD8+T细胞不能抑制na?ve CD4+T细胞的增殖。结论:卵巢癌细胞生长微环境能够诱导具有抑制作用的CD8+Treg的生成,这不仅为更加深入地研究CD8+Treg提供了可能,也为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淑平;吴梦;柯星;娄鉴芳;黄蕾;黄珮珺;孙瑞红;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深入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和广州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结核病生物样本库资料对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结果:6年间共有615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男女性别总体构成比为1.70,且在2010-2015年期间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40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的性别构成则相差较大,构成比接近2︰1;以35~年龄组为分界线,无论男女均在25~年龄组呈现一个小高峰、在50~年龄组均呈现出一个高峰。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在50~60岁之间。

    作者:刘玉美;刘志辉;宋涛;李笑颜;刘国标;梁志强;周惠贤;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索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方法:比较低水平SHBG组(115例PCOS 患者)、正常水平SHBG组(195例PCOS患者)和对照组(95例)之间临床生化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低水平SHBG组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P <0.05);(2)低水平SHBG组DHEAS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P <0.05);(3)低水平SHBG组FINS 、HOMA-IR、TG、TC/HDL、TG/HDL、LDL/HDL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其 HDL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SHBG 组(P <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 SHBG 与 HDL 呈正相关,与 FPG、FINS、HOMA-IR、TG、TC/HDL、TG/HDL、LDL/HDL呈负相关。结论:低水平SHBG状态下,PCOS患者具有较高的DHEAS ,并易发生MS、IR及血脂紊乱。

    作者:刘颖华;侯丽辉;徐芳;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异己手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异己手综合征(AH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近十年国内外AHS相关病例及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AH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例AHS 影像学显示均以胼胝体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常手、异己手、手间冲突并可伴随情绪及认知改变。经对症治疗后2例好转。结论:AHS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病诊断有指导作用,病因治疗可能有效。

    作者:李晴;秦琴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贝前列素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BPS)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AngⅡ诱导凋亡,以不同浓度BPS(1、2、5μmol/L)及GSK0660(PPARδ特异阻滞剂)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RT-PCR 测定 Bcl-2、Bax 及 PPARδ mRNA 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表达显著升高,Bcl-2、PPARδ mRNA 表达显著下降(P<0.05);BPS 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显著低于 AngⅡ组,Bcl-2表达显著上升(P <0.05),PPARδmRNA 表达有升高趋势;阻滞 PPARδ后,凋亡率及 Bax mRNA 表达较 BPS 组升高,Bcl-2 mRNA 表达下降。结论:贝前列素钠可能通过激活PPARδ、上调Bcl-2/Bax 减少Ang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作者:林影;钱毅;薛耀明;张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豚鼠体内预处理川芎嗪能否减轻内毒素血症及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白色健康雄性豚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在脂多糖注射前30 min分别给予川芎嗪(3、6 mg/kg)及生理盐水(NS)静脉给药预处理,然后在豚鼠背部皮肤上分别给予脂多糖(100、300、1000μg,0.1 mL/部位)和NS(0.1 mL/部位)皮内给药。通过测量皮内注射LPS (100~1000μg/部位)后豚鼠背部皮肤上伊万斯蓝(EB)染料渗出面积及其在610 nm 处的吸光度(OD610)来评估血管通透性的大小。结果:LPS皮内注射5 min 内 EB 染料开始渗出,2 h 后豚鼠皮肤上的EB染料渗出显著增加。与NS 组比较,川芎嗪(3、6 mg/kg)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染料渗出面积(F =5.77,P <0.05)及渗出染料的OD610(F =7.736,P <0.05)。结论: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有保护作用,抑制Rho/Rho 激酶信号通路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何菊香;张永;李言;胡俊锋;孙雨美;胡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吡嗪酰胺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含吡嗪酰胺(PZA)抗结核方案与肺结核并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治肺结核并HBV-DNA 阳性199例为观察组,103例无合并症初治肺结核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抗结核联合抗病毒122例,64例予HRZE方案(A组),58例予HRE方案(B组);抗结核未联合抗病毒77例,41例予HRZE 方案(C组),36例予HRE方案(D组);对照组103例予HRZE方案(E组)。2个月后观察各组肝损伤情况。结果:(1)A组肝损伤发生率为34.38%,高于 B 组的20.69%(P >0.05);(2) C 组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 D 组(73.17% vs.30.56%)(P <0.05)。(3)B组较D组肝损伤发生率低(20.69% vs.30.56%)(P >0.05)。(4)A组较C组的肝损伤发生率低(34.38% vs.73.17%)(P <0.05);(5)A 组较 E 组肝损伤发生率高(34.38% vs.17.48%)(P <0.05);B组与E组肝损伤发生率相近(20.69% vs.17.48%)(P >0.05)。结论:PZA对肺结核并HBV-DNA 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肝损伤发生率及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有较大影响,联合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该类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及减轻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大程度避免肝损伤的发生,临床上应权衡利弊,必要时更改使用含PZA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肝损伤发生。

    作者:覃红娟;谭守勇;邝浩斌;陈燕珍;张宏;黄盛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的变化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的变化。方法:取60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对照组)空腹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改良亚甲基蓝法测定其硫化氢产率,并与心房颤动特有的相关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房颤组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比对照组高92.5%[10.63(8.21~14.37)μmol·min-1·g·protein-1 vs.5.52(4.42~8.50)μmol·min-1·g·protein-1]。并且硫化氢产率与左房横径显著相关(r =0.276, P <0.01),而硫化氢产率与左室舒张末径、左房长径、C-反应蛋白等无显著相关。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上调。

    作者:韩霖;石慧丽;钟光珍;徐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脏剪切波速度(VTQ 值)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27例T2DM合并NAFLD 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 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测量肝实质VTQ值,记录性别、年龄、病程,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分析 T2DM 合并 NAFLD 患者肝实质 VTQ 值与脂肪肝严重度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女的VTQ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00)。单因素线性分析,重度脂肪肝VTQ 值显著高于轻、中度;肝实质VTQ值与和脂肪肝程度、HbA1c、AST呈直线正相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INS、HDL-C呈直线负相关。结论:肝实质VTQ值对于T2DM合并NAFLD患者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作者:魏华;岑欢;卢颖;张建兴;陈冰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