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峰;李雅楠;武恒双;周志南;谢俊房
目的:探讨诺舒手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功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号随机分组,为患者实施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电切组,n =35)或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诺舒组,n =33)。患者术后1、3、6个月门诊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腹痛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期间的月经改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诺舒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腹痛发生率也显著低于电切组,两组患者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复诊随访,两组手术疗效相当(P >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有效性、安全性与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相当,但手术更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淑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伴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14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14例和血尿酸升高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指标及病理情况。结果:144例IgAN 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0.8%,青壮年男性易发。两组患者的年龄、24 h 尿蛋白定量、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牛津病理分型表明,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病变、球性缺血硬化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 <0.05),而两组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生、新月体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AN 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肾脏牛津病理分型显示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更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N 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樊星;韩鸿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CUEDC2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组织炎症反应及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Balb/c 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CUEDC2治疗组。 HE 及Masson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UEDC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UEDC2、纤连蛋白(Fibronectin)、钙黏蛋白(E-cadherin)、胶原蛋白I型(Collagen I)表达。结果:术后7、14 d,CUEDC2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炎症因子 ICAM1、MCP1、IL-1、IL-8表达及 Fibronectin、Collagen I 表达均较 UUO 组明显减少(P <0.05),E-cadherin 表达明显增加(P <0.05)。结论: CUEDC2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因子表达,减少间质胶原沉积,减轻肾脏纤维化。
作者:申萌;罗正茂;张虹;黄远航;李浪;何凤;童俊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进展性脑梗死( PCI )占急性脑梗死的20%~40%[1],常常发生在6 h ~7 d[2],临床上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既往对 PCI 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多,对血尿酸水平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与 PCI相关性的报道甚少。故笔者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陈亚伦;宋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方法:比较低水平SHBG组(115例PCOS 患者)、正常水平SHBG组(195例PCOS患者)和对照组(95例)之间临床生化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低水平SHBG组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P <0.05);(2)低水平SHBG组DHEAS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P <0.05);(3)低水平SHBG组FINS 、HOMA-IR、TG、TC/HDL、TG/HDL、LDL/HDL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其 HDL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SHBG 组(P <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 SHBG 与 HDL 呈正相关,与 FPG、FINS、HOMA-IR、TG、TC/HDL、TG/HDL、LDL/HDL呈负相关。结论:低水平SHBG状态下,PCOS患者具有较高的DHEAS ,并易发生MS、IR及血脂紊乱。
作者:刘颖华;侯丽辉;徐芳;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在照顾脑瘫患儿时所感受的积极体验水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脑瘫康复病房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脑瘫患儿的父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接受调查的105例患儿父母的积极体验得分为(30.82±5.26)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6.71±3.06)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14.10±2.8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照顾不同月龄、性别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积极体验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 =0.214,P =0.029)、其他社会支持(r =0.227,P =0.02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值得关注。领悟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其感受到的积极体验越多。
作者:周彩峰;李雅楠;武恒双;周志南;谢俊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定量检测GOLPH3在60例前列腺癌患者、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群血液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定量检测了GOLPH3在4例前列腺癌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qRT-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 GOLPH3在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 <0.05)。此外,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 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TNM分期相关(P <0.05)。结论:GOLPH3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段堃;李岩岩;赵艳;夏伟;吴凡;葛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常合并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24%~71%[1-2]。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对COPD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并改善其预后尤为重要,但部分COPD患者对营养支持无反应,成为难治性营养不良,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萎缩、体重减轻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有关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研究主要有能量代谢、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缺氧等,其中,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其转导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阐明COPD患者难治性营养不良的信号转导机制,对开展营养干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延长其生存期和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其通路在 COPD 患者发生难治性营养不良的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容敏贤;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脏剪切波速度(VTQ 值)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27例T2DM合并NAFLD 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 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测量肝实质VTQ值,记录性别、年龄、病程,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分析 T2DM 合并 NAFLD 患者肝实质 VTQ 值与脂肪肝严重度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女的VTQ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00)。单因素线性分析,重度脂肪肝VTQ 值显著高于轻、中度;肝实质VTQ值与和脂肪肝程度、HbA1c、AST呈直线正相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INS、HDL-C呈直线负相关。结论:肝实质VTQ值对于T2DM合并NAFLD患者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作者:魏华;岑欢;卢颖;张建兴;陈冰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过去的数十年里,它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肝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当肝内的脂肪堆积超过5%,并同时伴有炎症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FH),它是 NAFLD 中严重的组织学特征。肥胖是NAFLD 主要的相关因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 NAFLD 发病机制的关键。本病多为无症状,可长期存在,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2]。近年来,中国的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约为6.3%~27.0%。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肝病之一[3-6]。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可以治疗NAFH/NAFLD。因此,探索治疗其机制成为了重点的研究方向。
作者:谢璐帆;蔡艳阳;计雷来;朱星瑜;窦晓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早期给予二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有转移病灶,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或)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2例。根据是否给予二线治疗分为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主要观察自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至影像学出现疾病进展时间(PFSmarker)。结果: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后,血CEA 及CA-153仍呈下降趋势,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CEA和(或)CA-153升高时给予二线治疗可以使其再次下降,而观察组则持续升高直至影像学出现肿瘤进展。治疗组PFSmarker为13.65(6~24)个月,观察组为8.18(3~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长于观察组。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效后,随诊中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早期给予二线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
作者:蔡雅虹;姚广裕;陈路嘉;胡晓磊;叶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1]。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2]。患者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主体,在促进自身用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4-5]。患者参与是指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治护过程中以避免伤害或不良事件的活动[6]。即患者理解自己在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作用,拥有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并能运用它们管理健康的过程和行为[7]。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各种干预策略中,患者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及探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的适宜方式及有效干预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患者参与患者用药安全的干预研究,降低用药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张慧玲;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腋臭根治术的佳手术方式。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顺腋窝皱褶作3~5 cm 小切口,沿皮下组织水肿带锐性剥离腋毛区及其周缘1 cm 范围,翻转皮瓣,直视下剪除附着于真皮基底的所有皮下组织,形成全厚皮片,彻底止血,缝合切口,数层纱布加压腋毛区中间皮片,以褥式缝合线固定,再以松软纱布填塞腋窝,宽胶布固定,“8”字绷带加压包扎。结果:临床应用280例,进行3~1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无皮下血肿及皮片坏死,140例获1年以上随访无复发,无明显瘢痕,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3.6%,并发症发生率为7.2%。结论:改良皮片固定法腋臭根治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盛华;陈志鹏;陈滔;丁祖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的变化。方法:取60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对照组)空腹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改良亚甲基蓝法测定其硫化氢产率,并与心房颤动特有的相关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房颤组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比对照组高92.5%[10.63(8.21~14.37)μmol·min-1·g·protein-1 vs.5.52(4.42~8.50)μmol·min-1·g·protein-1]。并且硫化氢产率与左房横径显著相关(r =0.276, P <0.01),而硫化氢产率与左室舒张末径、左房长径、C-反应蛋白等无显著相关。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上调。
作者:韩霖;石慧丽;钟光珍;徐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外生殖器解剖异常的关系。方法:2010年 l 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尿道下裂患者。根据尿道下裂解剖异常综合评分表进行评分入组,留取清晨空腹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性激素6项(FSH、LH、P、PRL、E2、T)分析,比较性激素水平与尿道下裂解剖异常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尿道下裂组与正常组比较,FSH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尿道下裂尿道开口异常的阴茎阴囊型与阴茎型比较,FSH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阴茎下曲的B组(下曲角度>10°-≤30°)与 C 组(下曲角度>30°)比较,T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解剖变异的严重程度分组比较,两组在LH、P、T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道下裂患儿FSH 升高可能间接反应睾丸基底细胞功能紊乱;尿道下裂解剖异常综合评分可以更好的指导预后和决定激素的补充。
作者:张世林;刘国庆;朵永福;王剑锋;李杰荣;李春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体内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分化为胸腺上皮细胞的方法,为iPS 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的iPS 细胞,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ICR 小鼠囊胚腔内,嵌合胚胎移植到代孕雌性小鼠子宫内,后代在出生后10 d 左右通过毛色判定嵌合情况。将嵌合率50%以上的小鼠胸腺移植到BALB/c 裸小鼠肾被膜下,4周后检测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的重建情况。结果:受孕的代孕母鼠在胚胎移植后第17天左右自然分娩,共获得13只嵌合小鼠,嵌合体获得率为23.2%。从小鼠的被毛颜色评估,iPS 来源的细胞在嵌合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从5%到90%不等。嵌合体的胸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移植后在受体体内能促进受体T淋巴细胞重建。结论:通过构建嵌合体的体内诱导方法可获得iPS来源的有功能的胸腺上皮细胞。
作者:吴翠玲;郭雯铃;梁惠;石明;张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改变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关系。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TCSS 评分,根据评分分为Ⅰ(0~5分)、Ⅱ(6~8分)、Ⅲ(9~11分)、Ⅳ(12~19分)组,对胫后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超声检查,记录超声表现,分析3条神经超声表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超声下各组异常率比较:Ⅳ组神经超声异常率高,其次为Ⅲ、Ⅱ、Ⅰ组(P <0.05),主要表现为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神经束筛网样结构消失,胫后神经、腓肠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的异常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隐神经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在Ⅱ、Ⅲ组明显较Ⅰ、Ⅳ组多(P <0.05);3条神经的超声下异常率由大到小为腓肠神经>胫后神经>隐神经。结论:超声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异常改变与TCSS评分相关,评分越高,超声异常改变越明显;腓肠神经超声异常率高。
作者:曾娇;何珊;吴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住院观察指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稍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短、下床时间早及恢复快的优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构建预测男性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列线图模型,以期能通过常用、无创的临床指标准确地、个体化评估患者有无BOO。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 LUTS/BPH 患者其压力-流率测定相关参数及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带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剩余尿量(PVR)等指标,从中确定BOO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筛选159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PV、TZV、TZI、PSA、Qmax、PVR 诊断 BOO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7、0.698、0.775、0.742、0.641。终选定Qmax、PV、PSA作为BOO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Logistic 回归方程:Log(p)=0.3324-0.2018*Qmax +0.0266*PV +1.1351*PSA。 R 软件绘制得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显示其一致性指数(C-index)达0.854。结论:该预测模型诊断BOO有较高的准确性(85.4%),简单、无创且能个体化预测患病风险,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斌;汤平;姜少军;韦兴华;杨文俊;伍穗珊;谢克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与肌钙蛋白 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RDW水平在预测AMI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AMI患者并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其中70例AMI不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AMI1组,70例 AMI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 AMI 2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 RDW 水平及其与cTnI和hs-CRP水平的关系。同时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评估AMI患者中RDW预测心力衰竭发生的价值。结果:在对照组、AMI1组和AMI 2组的比较中,RDW、cTnI、hs-CRP水平均呈现递增趋势(P <0.01)。在AMI患者中,RDW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s-CRP水平无线性相关。RDW≥14.55%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4.55%可作为AMI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梁雁;尹俊皓;郭军;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