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张慧玲;王盼盼;张振香

关键词:患者参, 用药安全, 患者安全, 干预策略, 健康, 安全管理, 用药差错, 医疗机构, 医护人员, 卫生保健, 危险因素, 适宜方式, 伤害, 控制过程, 干预研究, 大量阅读, 不良事件, 主动参, 知识, 照护
摘要: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1]。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2]。患者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主体,在促进自身用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4-5]。患者参与是指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治护过程中以避免伤害或不良事件的活动[6]。即患者理解自己在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作用,拥有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并能运用它们管理健康的过程和行为[7]。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各种干预策略中,患者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及探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的适宜方式及有效干预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患者参与患者用药安全的干预研究,降低用药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内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胸腺上皮细胞分化的方法

    目的:探讨体内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分化为胸腺上皮细胞的方法,为iPS 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的iPS 细胞,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ICR 小鼠囊胚腔内,嵌合胚胎移植到代孕雌性小鼠子宫内,后代在出生后10 d 左右通过毛色判定嵌合情况。将嵌合率50%以上的小鼠胸腺移植到BALB/c 裸小鼠肾被膜下,4周后检测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的重建情况。结果:受孕的代孕母鼠在胚胎移植后第17天左右自然分娩,共获得13只嵌合小鼠,嵌合体获得率为23.2%。从小鼠的被毛颜色评估,iPS 来源的细胞在嵌合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从5%到90%不等。嵌合体的胸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移植后在受体体内能促进受体T淋巴细胞重建。结论:通过构建嵌合体的体内诱导方法可获得iPS来源的有功能的胸腺上皮细胞。

    作者:吴翠玲;郭雯铃;梁惠;石明;张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脊髓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是许多病理生理情况下的并发症,如胸腹主动脉瘤以及脊椎手术[1]。在胸腹主动脉瘤及脊柱手术时为了减少术中出血,便于手术操作,常常需要阻断主动脉一段时间,再开放时往往会引起脊髓组织损伤,甚至导致截瘫。 SCIRI不仅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而且给其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缺血预处理、低温处理、药物干预等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SCIRI引发的截瘫仍对患者有着严重的威胁[2]。有效地防治SCIRI仍是临床上亟需解决问题。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对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3-4]发现BSCB在SCIRI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BSCB 的完整可以减轻 SCIRI 及其降低截瘫的发生,为防治SCIRI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余奇劲;解立杰;胡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贝前列素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BPS)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AngⅡ诱导凋亡,以不同浓度BPS(1、2、5μmol/L)及GSK0660(PPARδ特异阻滞剂)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RT-PCR 测定 Bcl-2、Bax 及 PPARδ mRNA 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表达显著升高,Bcl-2、PPARδ mRNA 表达显著下降(P<0.05);BPS 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显著低于 AngⅡ组,Bcl-2表达显著上升(P <0.05),PPARδmRNA 表达有升高趋势;阻滞 PPARδ后,凋亡率及 Bax mRNA 表达较 BPS 组升高,Bcl-2 mRNA 表达下降。结论:贝前列素钠可能通过激活PPARδ、上调Bcl-2/Bax 减少Ang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作者:林影;钱毅;薛耀明;张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难治性营养不良的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常合并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24%~71%[1-2]。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对COPD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并改善其预后尤为重要,但部分COPD患者对营养支持无反应,成为难治性营养不良,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萎缩、体重减轻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有关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研究主要有能量代谢、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缺氧等,其中,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其转导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阐明COPD患者难治性营养不良的信号转导机制,对开展营养干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延长其生存期和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其通路在 COPD 患者发生难治性营养不良的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容敏贤;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疼痛科就诊的48例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鹏程;潘略韬;刘剑芬;陈文伟;丁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炎性反应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7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 =37)与B组(n =36),A组行微创手术,B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A 组围手术期(0+Ⅰ)级疼痛患者占70.3%,高于B组44.4%(P <0.05)。手术72 h 后A组CRP、TNF-α、IL-6低于术前及 B 组,APN 高于术前及B组(均P <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7.0%、病死率5.4%,低于B组50.0%、22.2%(均P <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创伤轻,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作者:王仲;许卫东;滕步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与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比较

    目的:探讨诺舒手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功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号随机分组,为患者实施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电切组,n =35)或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诺舒组,n =33)。患者术后1、3、6个月门诊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腹痛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期间的月经改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诺舒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腹痛发生率也显著低于电切组,两组患者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复诊随访,两组手术疗效相当(P >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有效性、安全性与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相当,但手术更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淑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伴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14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14例和血尿酸升高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指标及病理情况。结果:144例IgAN 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0.8%,青壮年男性易发。两组患者的年龄、24 h 尿蛋白定量、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牛津病理分型表明,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病变、球性缺血硬化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 <0.05),而两组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生、新月体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AN 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肾脏牛津病理分型显示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更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N 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樊星;韩鸿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1-2],1952年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案例[3]。之后在一些非洲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4]。寨卡病毒自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小范围传播,直到2007年在雅浦岛发生爆发流行[1]。2014年开始寨卡病毒向东传播,2015年到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时期。巴西是这次寨卡病毒流行的重灾区,同时巴西境内出现大量小头畸形胎儿[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6-9]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流行地区正是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伊蚊分布的地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性极大,加速了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我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2016年8月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且巴西8月份的气候适合伊蚊的生长繁殖,这将更不利于寨卡病毒疫情的防控。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上市,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主要依赖实验室诊断。

    作者:吴丹;彭永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与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FSHR)307位点和680位点的相关性。方法:对202例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FSHR基因307位点和680位点的分型鉴定。结果:OHSS 组患者的680这个位点中基因型频率 AA,AG,GG 分别为51.1%,38.3%,10.6%,等位基因频率 A,G 分别为70.2%,2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与非 OHS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07这个位点上未有类似发现。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FSHR基因的Asn680Ser这个位点可能与OHSS发病相关, Thr307Ala这个位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沈亚;陈丽;谭小方;张晶晶;施蔚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住院观察指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稍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短、下床时间早及恢复快的优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宁夏银川市永丰、锦绣苑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且符合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结果:本研究实际完成全过程干预患者为124例,其中干预组64例,对照组60例。干预前2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2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提高自我效能为基础的家庭访视护理可以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游书秋;杜茜倩;李胜玲;刘国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波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 CSF 患者(CSF 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 CSF 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F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SF 组的 fQRS 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CSF组各支冠脉TIMI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在CSF组,合并心电图fQRS波患者比较无fQRS患者血管造影的 TIMI 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结果示,CSF 与fQRS波发生及Hcy水平有关(P <0.05)。结论:心电图fQRS波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Hcy 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帆;张静华;李平;唐琳;赵小建;赵洛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豚鼠体内预处理川芎嗪能否减轻内毒素血症及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白色健康雄性豚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在脂多糖注射前30 min分别给予川芎嗪(3、6 mg/kg)及生理盐水(NS)静脉给药预处理,然后在豚鼠背部皮肤上分别给予脂多糖(100、300、1000μg,0.1 mL/部位)和NS(0.1 mL/部位)皮内给药。通过测量皮内注射LPS (100~1000μg/部位)后豚鼠背部皮肤上伊万斯蓝(EB)染料渗出面积及其在610 nm 处的吸光度(OD610)来评估血管通透性的大小。结果:LPS皮内注射5 min 内 EB 染料开始渗出,2 h 后豚鼠皮肤上的EB染料渗出显著增加。与NS 组比较,川芎嗪(3、6 mg/kg)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染料渗出面积(F =5.77,P <0.05)及渗出染料的OD610(F =7.736,P <0.05)。结论: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有保护作用,抑制Rho/Rho 激酶信号通路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何菊香;张永;李言;胡俊锋;孙雨美;胡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表现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改变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关系。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TCSS 评分,根据评分分为Ⅰ(0~5分)、Ⅱ(6~8分)、Ⅲ(9~11分)、Ⅳ(12~19分)组,对胫后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超声检查,记录超声表现,分析3条神经超声表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超声下各组异常率比较:Ⅳ组神经超声异常率高,其次为Ⅲ、Ⅱ、Ⅰ组(P <0.05),主要表现为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神经束筛网样结构消失,胫后神经、腓肠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的异常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隐神经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在Ⅱ、Ⅲ组明显较Ⅰ、Ⅳ组多(P <0.05);3条神经的超声下异常率由大到小为腓肠神经>胫后神经>隐神经。结论:超声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异常改变与TCSS评分相关,评分越高,超声异常改变越明显;腓肠神经超声异常率高。

    作者:曾娇;何珊;吴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颅内血管狭窄和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进展性脑梗死( PCI )占急性脑梗死的20%~40%[1],常常发生在6 h ~7 d[2],临床上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既往对 PCI 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多,对血尿酸水平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与 PCI相关性的报道甚少。故笔者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陈亚伦;宋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索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方法:比较低水平SHBG组(115例PCOS 患者)、正常水平SHBG组(195例PCOS患者)和对照组(95例)之间临床生化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低水平SHBG组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P <0.05);(2)低水平SHBG组DHEAS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P <0.05);(3)低水平SHBG组FINS 、HOMA-IR、TG、TC/HDL、TG/HDL、LDL/HDL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其 HDL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SHBG 组(P <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 SHBG 与 HDL 呈正相关,与 FPG、FINS、HOMA-IR、TG、TC/HDL、TG/HDL、LDL/HDL呈负相关。结论:低水平SHBG状态下,PCOS患者具有较高的DHEAS ,并易发生MS、IR及血脂紊乱。

    作者:刘颖华;侯丽辉;徐芳;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晚期乳腺癌治疗后单纯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二线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早期给予二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有转移病灶,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或)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2例。根据是否给予二线治疗分为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主要观察自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至影像学出现疾病进展时间(PFSmarker)。结果: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后,血CEA 及CA-153仍呈下降趋势,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CEA和(或)CA-153升高时给予二线治疗可以使其再次下降,而观察组则持续升高直至影像学出现肿瘤进展。治疗组PFSmarker为13.65(6~24)个月,观察组为8.18(3~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长于观察组。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效后,随诊中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早期给予二线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

    作者:蔡雅虹;姚广裕;陈路嘉;胡晓磊;叶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探讨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破裂的鞍区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癫痫3例及视力视野障碍3例等;经额下-翼点入路3例,单纯翼点入路15例,额下入路1例,19例均近全切;术后并发头痛2例、癫痫1例、发热4例、多尿2例、皮下积液1例、视物重影1例、脑积水3例等,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或痊愈;8例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1例,无早起死亡病例。结论:鞍区皮样囊肿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多以头痛、癫痫及视力视野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应根据病变具体生长方向个性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操作须轻柔,注意对周边动静脉及脑组织加强保护,待病变取出后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瘤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亮为止;患者术后反应重,须加强护理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李天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牙齿脱敏剂对釉质再矿化的体外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对奥敏清牙齿脱敏剂、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63颗离体牙人工脱矿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1.1 g/L 含氟牙膏、去离子水进行再矿化处理8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釉质切片并定量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果:CLSM 数据显示奥敏清处理组及含氟牙膏处理组荧光面积(A)分别为(3.19±0.19)×104、(3.61±0.26)×104μm2,总荧光量(TF)分别为(0.61±0.09)×106、(0.89±0.15)×106,平均荧光量(AF)分别为(18.98±1.56)、(24.65±2.39),均低于空白对照组[A=(4.89±0.24)×104μm2,TF =(1.78±0.21)×106,AF =36.29±2.57](P <0.01);奥敏清处理组的各参数值低于含氟牙膏处理组(P <0.05)。SEM观察奥敏清处理组釉质表面形态平整,含氟牙膏处理组次之,空白对照组为粗糙。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奥敏清牙齿脱敏剂及1.1 g/L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均有再矿化作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的作用更强。

    作者:刘子晗;郑红;徐疾;李静;周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