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张静华;李平;唐琳;赵小建;赵洛沙
目的:观察合并有便秘患者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后应用乳果糖口服液对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的影响,为减少PP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寻找更多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20例同时合并有便秘的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各组患者术后30 d 之内出血、肛门部水肿、大便嵌顿及患者满意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出血23例,发生率为38.3%;肛门部水肿20例,发生率为33.3%;大便嵌顿8例,发生率为13.3%;满意49例,满意率为81.7%。试验组术后出血12例,发生率为20%;肛门部水肿8例,发生率为13.3%;大便嵌顿1例,发生率为1.7%;满意58例,满意率为96.7%。两组术后30 d 之内出血、肛门部水肿、大便嵌顿、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液可减少合并有便秘患者PPH术后的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率。对合并有便秘患者,PPH 术后常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辉;刘韦成;江从庆;钱群;龚治林;周启昌;于杰;黄淑娟;郗昌磊;曹龙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含吡嗪酰胺(PZA)抗结核方案与肺结核并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治肺结核并HBV-DNA 阳性199例为观察组,103例无合并症初治肺结核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抗结核联合抗病毒122例,64例予HRZE方案(A组),58例予HRE方案(B组);抗结核未联合抗病毒77例,41例予HRZE 方案(C组),36例予HRE方案(D组);对照组103例予HRZE方案(E组)。2个月后观察各组肝损伤情况。结果:(1)A组肝损伤发生率为34.38%,高于 B 组的20.69%(P >0.05);(2) C 组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 D 组(73.17% vs.30.56%)(P <0.05)。(3)B组较D组肝损伤发生率低(20.69% vs.30.56%)(P >0.05)。(4)A组较C组的肝损伤发生率低(34.38% vs.73.17%)(P <0.05);(5)A 组较 E 组肝损伤发生率高(34.38% vs.17.48%)(P <0.05);B组与E组肝损伤发生率相近(20.69% vs.17.48%)(P >0.05)。结论:PZA对肺结核并HBV-DNA 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肝损伤发生率及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有较大影响,联合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该类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及减轻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大程度避免肝损伤的发生,临床上应权衡利弊,必要时更改使用含PZA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肝损伤发生。
作者:覃红娟;谭守勇;邝浩斌;陈燕珍;张宏;黄盛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 CSF 患者(CSF 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 CSF 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F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SF 组的 fQRS 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CSF组各支冠脉TIMI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在CSF组,合并心电图fQRS波患者比较无fQRS患者血管造影的 TIMI 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结果示,CSF 与fQRS波发生及Hcy水平有关(P <0.05)。结论:心电图fQRS波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Hcy 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帆;张静华;李平;唐琳;赵小建;赵洛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与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LNM)、淋巴结转移数(PLN)及淋巴结转移率(LNR)与临床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0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NM阳性率低,为31.0%(13/42),与其他分子分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4例腋窝LNM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分子分型的LNR 及PLN 无明显差异(P >0.05)。 PLN 和LNR 均与E-cadherin 表达呈负相关(P <0.05),与肿瘤直径和 TNM 分期相关(P <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联合表型表达(分子分型)参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E-cadherin表达缺失和肿瘤直径增长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进展。
作者:邓淼;刘江波;张婷;刘德纯;邢鲁奇;陈登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定量检测GOLPH3在60例前列腺癌患者、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群血液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定量检测了GOLPH3在4例前列腺癌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qRT-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 GOLPH3在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 <0.05)。此外,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GOLPH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 GOLPH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TNM分期相关(P <0.05)。结论:GOLPH3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段堃;李岩岩;赵艳;夏伟;吴凡;葛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方法:比较低水平SHBG组(115例PCOS 患者)、正常水平SHBG组(195例PCOS患者)和对照组(95例)之间临床生化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低水平SHBG组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P <0.05);(2)低水平SHBG组DHEAS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P <0.05);(3)低水平SHBG组FINS 、HOMA-IR、TG、TC/HDL、TG/HDL、LDL/HDL明显高于正常水平SHBG组和对照组,其 HDL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SHBG 组(P <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 SHBG 与 HDL 呈正相关,与 FPG、FINS、HOMA-IR、TG、TC/HDL、TG/HDL、LDL/HDL呈负相关。结论:低水平SHBG状态下,PCOS患者具有较高的DHEAS ,并易发生MS、IR及血脂紊乱。
作者:刘颖华;侯丽辉;徐芳;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淋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组加服中药清热利湿通淋汤,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前列腺液镜检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1.43%(P <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前列腺液镜检中,WBC计数评分、卵磷脂小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热利湿通淋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治疗。
作者:周萍;肖金海;江琼;曾志华;罗华丽;周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改变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关系。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TCSS 评分,根据评分分为Ⅰ(0~5分)、Ⅱ(6~8分)、Ⅲ(9~11分)、Ⅳ(12~19分)组,对胫后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超声检查,记录超声表现,分析3条神经超声表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超声下各组异常率比较:Ⅳ组神经超声异常率高,其次为Ⅲ、Ⅱ、Ⅰ组(P <0.05),主要表现为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神经束筛网样结构消失,胫后神经、腓肠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的异常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隐神经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在Ⅱ、Ⅲ组明显较Ⅰ、Ⅳ组多(P <0.05);3条神经的超声下异常率由大到小为腓肠神经>胫后神经>隐神经。结论:超声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异常改变与TCSS评分相关,评分越高,超声异常改变越明显;腓肠神经超声异常率高。
作者:曾娇;何珊;吴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疼痛科就诊的48例颈部及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鹏程;潘略韬;刘剑芬;陈文伟;丁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在照顾脑瘫患儿时所感受的积极体验水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脑瘫康复病房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脑瘫患儿的父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接受调查的105例患儿父母的积极体验得分为(30.82±5.26)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6.71±3.06)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14.10±2.8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照顾不同月龄、性别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积极体验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 =0.214,P =0.029)、其他社会支持(r =0.227,P =0.02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值得关注。领悟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其感受到的积极体验越多。
作者:周彩峰;李雅楠;武恒双;周志南;谢俊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RCHF)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RCHF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酐(Scr)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 LVEF、eGFR 增加、NT-proBNP、Scr 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t=7.9185,6.1251,4.2279,4.0754,均 P <0.01),也优于治疗前(t =14.952,12.906,5.849,5.506,均 P <0.01)。对照组患者的LVEF增加、NT-proBNP减少均方面优于治疗前(t =5.9183,6.3869,均P <0.01),而Scr、eGFR无明显变化(t =0.8223,0.1798,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4.3197,P <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高鹏;寇广亚;武延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7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 =37)与B组(n =36),A组行微创手术,B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A 组围手术期(0+Ⅰ)级疼痛患者占70.3%,高于B组44.4%(P <0.05)。手术72 h 后A组CRP、TNF-α、IL-6低于术前及 B 组,APN 高于术前及B组(均P <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7.0%、病死率5.4%,低于B组50.0%、22.2%(均P <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创伤轻,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作者:王仲;许卫东;滕步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的表达。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 =32),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或生理盐水共4次,每次注射间隔15 min。注射前1 d和注射后1、2、3、4 h及1~7 d对大鼠进行压尾机械伤害阈值(TFT)和足底热伤害潜时(PWL)测试。注射前1 d和注射后4 h及1、3、5、7 d每组选取4只大鼠处死,取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及DRG中促炎因子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注射后1~4 h TFT及PWL值升高,1~3 d降低;DRG促炎因子在注射后1、3、5、7 d表达升高。结论:大剂量芬太尼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及DRG促炎因子升高。促炎因子表达峰值延迟于痛觉过敏的表现,且持续更长时间,和痛觉过敏无直接相关。
作者:常路;叶芳;舒海华;杨琳;黄文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构建预测男性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列线图模型,以期能通过常用、无创的临床指标准确地、个体化评估患者有无BOO。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 LUTS/BPH 患者其压力-流率测定相关参数及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带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剩余尿量(PVR)等指标,从中确定BOO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筛选159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PV、TZV、TZI、PSA、Qmax、PVR 诊断 BOO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7、0.698、0.775、0.742、0.641。终选定Qmax、PV、PSA作为BOO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Logistic 回归方程:Log(p)=0.3324-0.2018*Qmax +0.0266*PV +1.1351*PSA。 R 软件绘制得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显示其一致性指数(C-index)达0.854。结论:该预测模型诊断BOO有较高的准确性(85.4%),简单、无创且能个体化预测患病风险,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斌;汤平;姜少军;韦兴华;杨文俊;伍穗珊;谢克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手术治疗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病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7例,随机分为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LCBDE)治疗组(对照组)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组,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补液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相关并发症等,比较临床疗效。结果:LTCBDE组患者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2.1±0.5) d vs.(1.6±0.4) d,P <0.001],LTCBDE组手术出血量、术后补液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17.4±5.4)mL、(6550.4±1076.9) mL、(3.5±1.6) d、(4.1±1.7) d、(12243.5±2379.6)元、(11.3±3.5)d均小于LCBDE组的(22.1±7.5) mL、(8304.2±1394.8) mL、(32.9±10.4) d、(6.4±2.4) d、(14098.1±2897.3)元、(16.1±5.7)d(P 值分别为0.001、0.000、0.000、0.015、0.001、0.000);LTCBDE 组患者发生胆漏、急性腹膜炎的比例分别为1/46、1/46,均小于LCBDE 组的6/41、7/41(P 值分别为0.033、0.016)。结论:在一定的适应证情况下,LTCBD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花费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对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明明;张宝;杨壮杰;赵伟;窦春青;朱自满;王大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传统外科的基础上,有国外学者[1]提出了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技术并应用到了临床,并且在国外相关文献研究[2]中,首次报道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较好的疗效,使得此方法被广泛应用。当前大多腹部外科手术,都是在腹腔镜监控下实施,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开腹手术。然而在近几年,机器人外科的应用打开了微创外科新篇章。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且位于腹膜后,有较为复杂的血管毗邻关系,手术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术后较为复杂的并发症,导致胰腺疾病治疗的微创理念较为落后[3]。但近年来,仍有一些基本外科医生勇于探索,认真学习后掌握了此手术方法,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诊疗方面得到了延伸[4]。
作者:刘宇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1]。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2]。患者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主体,在促进自身用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4-5]。患者参与是指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治护过程中以避免伤害或不良事件的活动[6]。即患者理解自己在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作用,拥有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并能运用它们管理健康的过程和行为[7]。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各种干预策略中,患者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及探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的适宜方式及有效干预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患者参与患者用药安全的干预研究,降低用药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张慧玲;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与肌钙蛋白 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RDW水平在预测AMI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AMI患者并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其中70例AMI不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AMI1组,70例 AMI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 AMI 2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 RDW 水平及其与cTnI和hs-CRP水平的关系。同时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评估AMI患者中RDW预测心力衰竭发生的价值。结果:在对照组、AMI1组和AMI 2组的比较中,RDW、cTnI、hs-CRP水平均呈现递增趋势(P <0.01)。在AMI患者中,RDW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s-CRP水平无线性相关。RDW≥14.55%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4.55%可作为AMI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梁雁;尹俊皓;郭军;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调Slit/Robo 通路对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成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高脂饲养,除空白组外均制作髂动脉内皮剥脱血管狭窄模型。普通喂养4周后在血管狭窄部位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制作再狭窄模型。随后予R5抗体进行腹腔注射。继续喂养4周后再次血管造影检查,用图像工作站对血管造影结果行血管狭窄分析,并测定血清中Slit2、Robo1浓度,取髂动脉行HE 染色。结果:成功建立兔髂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及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Slit2、Robo1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P <0.01),但实验组经R5抗体干预后,Slit2、Robo1血清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经血管造影证实髂动脉血管面积狭窄率及直径狭窄率均降低(P <0.05)。结论:兔血管再狭窄模型 Slit2/Robo1的表达显著增高,R5抗体可有效抑制 Slit2/Robo1的表达,下调Slit2/Robo1信号通路可治疗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作者:曾智桓;张仁丹;赵艳群;郑坚奕;周万兴;张卫;朱桂平;李博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定义“团圆”皮瓣的概念,并探讨“团圆”皮瓣在鼻翼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把原本整体的皮瓣组织分为两个部分:A瓣和B瓣,A瓣用于修复鼻翼缺损,B瓣用于修复继发或剩余创面。创面修复后A、B皮瓣组织仍重新毗邻在一起,称之为“团圆”皮瓣。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共收治鼻翼部分缺损的患者8例。3例患者外伤致左侧鼻翼部分缺损,2例患者因鼻翼鼻唇沟处基底细胞癌,2例患者因鼻翼处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后部分鼻翼缺损,1例患者因左面部及左鼻翼处黑痣切除后鼻翼皮肤缺损。8例患者鼻翼缺损均通过“团圆”皮瓣进行鼻翼美学亚单位的修复。结果:8例患者“团圆”皮瓣均成活可,无皮瓣缺血、淤血等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良好。鼻翼缺损修复后A、B两瓣重新调整缝合,鼻翼处美学亚单位修复良好,与鼻部其他美学亚单位、面部美学单位分界清楚。结论:在鼻翼部分缺损的修复中,利用“团圆”皮瓣可以有效地维持鼻翼美学亚单位,与其他面部美学单位分界清楚,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冀晨阳;李瑞庭;张金明;梁伟强;陈宇宏;刘庭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