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波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杨帆;张静华;李平;唐琳;赵小建;赵洛沙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 碎裂QRS波, 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 CSF 患者(CSF 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 CSF 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F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SF 组的 fQRS 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CSF组各支冠脉TIMI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在CSF组,合并心电图fQRS波患者比较无fQRS患者血管造影的 TIMI 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结果示,CSF 与fQRS波发生及Hcy水平有关(P <0.05)。结论:心电图fQRS波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Hcy 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深入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和广州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结核病生物样本库资料对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结果:6年间共有615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男女性别总体构成比为1.70,且在2010-2015年期间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40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的性别构成则相差较大,构成比接近2︰1;以35~年龄组为分界线,无论男女均在25~年龄组呈现一个小高峰、在50~年龄组均呈现出一个高峰。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在50~60岁之间。

    作者:刘玉美;刘志辉;宋涛;李笑颜;刘国标;梁志强;周惠贤;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牙齿脱敏剂对釉质再矿化的体外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对奥敏清牙齿脱敏剂、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63颗离体牙人工脱矿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1.1 g/L 含氟牙膏、去离子水进行再矿化处理8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釉质切片并定量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果:CLSM 数据显示奥敏清处理组及含氟牙膏处理组荧光面积(A)分别为(3.19±0.19)×104、(3.61±0.26)×104μm2,总荧光量(TF)分别为(0.61±0.09)×106、(0.89±0.15)×106,平均荧光量(AF)分别为(18.98±1.56)、(24.65±2.39),均低于空白对照组[A=(4.89±0.24)×104μm2,TF =(1.78±0.21)×106,AF =36.29±2.57](P <0.01);奥敏清处理组的各参数值低于含氟牙膏处理组(P <0.05)。SEM观察奥敏清处理组釉质表面形态平整,含氟牙膏处理组次之,空白对照组为粗糙。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奥敏清牙齿脱敏剂及1.1 g/L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均有再矿化作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的作用更强。

    作者:刘子晗;郑红;徐疾;李静;周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与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与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LNM)、淋巴结转移数(PLN)及淋巴结转移率(LNR)与临床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0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NM阳性率低,为31.0%(13/42),与其他分子分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4例腋窝LNM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分子分型的LNR 及PLN 无明显差异(P >0.05)。 PLN 和LNR 均与E-cadherin 表达呈负相关(P <0.05),与肿瘤直径和 TNM 分期相关(P <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联合表型表达(分子分型)参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E-cadherin表达缺失和肿瘤直径增长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进展。

    作者:邓淼;刘江波;张婷;刘德纯;邢鲁奇;陈登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炎性反应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7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 =37)与B组(n =36),A组行微创手术,B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A 组围手术期(0+Ⅰ)级疼痛患者占70.3%,高于B组44.4%(P <0.05)。手术72 h 后A组CRP、TNF-α、IL-6低于术前及 B 组,APN 高于术前及B组(均P <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7.0%、病死率5.4%,低于B组50.0%、22.2%(均P <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创伤轻,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作者:王仲;许卫东;滕步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伴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14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14例和血尿酸升高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指标及病理情况。结果:144例IgAN 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0.8%,青壮年男性易发。两组患者的年龄、24 h 尿蛋白定量、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牛津病理分型表明,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病变、球性缺血硬化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 <0.05),而两组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生、新月体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AN 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肾脏牛津病理分型显示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更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N 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樊星;韩鸿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热利湿通淋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疗效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淋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组加服中药清热利湿通淋汤,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前列腺液镜检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1.43%(P <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前列腺液镜检中,WBC计数评分、卵磷脂小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热利湿通淋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治疗。

    作者:周萍;肖金海;江琼;曾志华;罗华丽;周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应重视肝胆胰腺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

    在传统外科的基础上,有国外学者[1]提出了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技术并应用到了临床,并且在国外相关文献研究[2]中,首次报道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较好的疗效,使得此方法被广泛应用。当前大多腹部外科手术,都是在腹腔镜监控下实施,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开腹手术。然而在近几年,机器人外科的应用打开了微创外科新篇章。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且位于腹膜后,有较为复杂的血管毗邻关系,手术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术后较为复杂的并发症,导致胰腺疾病治疗的微创理念较为落后[3]。但近年来,仍有一些基本外科医生勇于探索,认真学习后掌握了此手术方法,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诊疗方面得到了延伸[4]。

    作者:刘宇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脏风险评估系统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Goldman 、CARPREG与ZAHARA心脏风险评估系统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1992年1月至2015年6月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144例,分别统计其3种系统的评分及对应病死率或心脏事件发生率,计算 AUC 并进行 Hosmer-Lemeshow 检验,对比分析3种系统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在病死率评估上,CARPREG系统敏感性略高于Goldman评分(AUC分别为:0.874,0.889;P =0.568>0.05);在评估心脏事件发生率上,ZAHARA 系统的敏感性高于Goldman评分(AUC分别为:0.912,0.773;P =0.063>0.05)。结论:3种系统在评估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或病死率上均有较好的敏感性;ZAHARA 系统在预测评估心脏事件发生率上有较好的校准性,故我们推荐其作为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首选评估系统。

    作者:杨嘉琳;余碧琳;徐仲;贺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1]。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2]。患者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主体,在促进自身用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4-5]。患者参与是指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治护过程中以避免伤害或不良事件的活动[6]。即患者理解自己在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作用,拥有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并能运用它们管理健康的过程和行为[7]。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各种干预策略中,患者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及探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的适宜方式及有效干预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患者参与患者用药安全的干预研究,降低用药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张慧玲;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PET-CT与组织病理学在肺部肿物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aprhy,18F-FDG PET-CT)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在可切除肺部肿物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肺部肿物患者在术前PET-CT诊断和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对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部肿物性质、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PET-CT与术后病理在肺肿物良恶性判断符合率为87.3%,一致性中等(κ=0.401,P <0.001),说明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部肿物性质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 检验结果 P =0.508);术前 PET-CT 与术后病理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85.9%,一致性中等(κ=0.697,P <0.001),两种诊断方法在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 检验结果 P =0.754);术前 PET-CT 与术后病理在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7.4%,一致性中等(κ=0.523,P <0.001),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检验结果P =0.454)。结论:术前PET-CT与组织病理学在肺部肿物诊断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术式的选择提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依据。

    作者:刘曦光;闫琰;冯思阳;蔡开灿;吴华;蔡瑞君;刁定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icroRNA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过去的数十年里,它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肝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当肝内的脂肪堆积超过5%,并同时伴有炎症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FH),它是 NAFLD 中严重的组织学特征。肥胖是NAFLD 主要的相关因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 NAFLD 发病机制的关键。本病多为无症状,可长期存在,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2]。近年来,中国的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约为6.3%~27.0%。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肝病之一[3-6]。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可以治疗NAFH/NAFLD。因此,探索治疗其机制成为了重点的研究方向。

    作者:谢璐帆;蔡艳阳;计雷来;朱星瑜;窦晓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晚期乳腺癌治疗后单纯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二线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早期给予二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有转移病灶,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或)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2例。根据是否给予二线治疗分为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主要观察自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至影像学出现疾病进展时间(PFSmarker)。结果: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后,血CEA 及CA-153仍呈下降趋势,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CEA和(或)CA-153升高时给予二线治疗可以使其再次下降,而观察组则持续升高直至影像学出现肿瘤进展。治疗组PFSmarker为13.65(6~24)个月,观察组为8.18(3~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长于观察组。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效后,随诊中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早期给予二线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

    作者:蔡雅虹;姚广裕;陈路嘉;胡晓磊;叶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广东鼻咽癌早期发现与误诊现况临床定量研究

    目的:分析广东省鼻咽癌早期发现定量现况及误诊情况。方法:收集近期我院放疗科鼻咽癌病区收治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50例,分析患者主诉症征类别及从发现至鼻咽癌确诊的间隔时间,同时探讨患者首诊被误诊情况。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探讨症征发现时间与分期相关性及误诊医院与误诊率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症征持续时间与肿瘤分期间的关系。结果:Spearmans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征从发生到鼻咽癌确诊间隔时间(AT)与pTNM分期成正相关(P <0.05)。症征发生1个月内就诊患者平均分期为Ⅱ期,6个月内升至超过Ⅲ期,12个月后则至Ⅳ期。首诊被误诊总体概率为12%,误诊率与医院级别相关(P <0.05)。结论:广东鼻咽癌早期发现状况不容乐观,镇/村等基层医疗场所鼻咽癌首诊误诊现象较为严峻,鼻咽癌二级预防宣教并于基层医疗场所开展鼻咽癌诊疗相关培训为势在必行之举。

    作者:郑荣辉;孔彩琴;田允鸿;邱慧芝;史建军;张伟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宁夏银川市永丰、锦绣苑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且符合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结果:本研究实际完成全过程干预患者为124例,其中干预组64例,对照组60例。干预前2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2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提高自我效能为基础的家庭访视护理可以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游书秋;杜茜倩;李胜玲;刘国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住院观察指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稍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行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短、下床时间早及恢复快的优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探讨鞍区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破裂的鞍区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癫痫3例及视力视野障碍3例等;经额下-翼点入路3例,单纯翼点入路15例,额下入路1例,19例均近全切;术后并发头痛2例、癫痫1例、发热4例、多尿2例、皮下积液1例、视物重影1例、脑积水3例等,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或痊愈;8例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1例,无早起死亡病例。结论:鞍区皮样囊肿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多以头痛、癫痫及视力视野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应根据病变具体生长方向个性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操作须轻柔,注意对周边动静脉及脑组织加强保护,待病变取出后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瘤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亮为止;患者术后反应重,须加强护理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李天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性HBV感染对产后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HBV感染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主题词的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Wiley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CNKI、CBM、维普、万方,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8月,查找有关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相关研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文献21篇,包括4篇病例对照研究和17篇队列研究,纳入孕妇共19549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9.3%,而正常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97,95%CI 为2.25~3.92,P <0.01)。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孕妇与正常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8.1% vs.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56,95%CI为2.01~3.25,P <0.01)。肝功能异常的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3%,明显高于肝功正常的HBV感染孕妇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67,95%CI 为2.17~3.28,P <0.01)。结论: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发生风险高于正常孕妇,而肝功能异常的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发生风险进一步增高。

    作者:梁海英;黄启涛;周琳;马倩倩;佘秋敏;陈文倩;高云飞;余艳红;钟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表现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改变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关系。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TCSS 评分,根据评分分为Ⅰ(0~5分)、Ⅱ(6~8分)、Ⅲ(9~11分)、Ⅳ(12~19分)组,对胫后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超声检查,记录超声表现,分析3条神经超声表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超声下各组异常率比较:Ⅳ组神经超声异常率高,其次为Ⅲ、Ⅱ、Ⅰ组(P <0.05),主要表现为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神经束筛网样结构消失,胫后神经、腓肠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的异常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隐神经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在Ⅱ、Ⅲ组明显较Ⅰ、Ⅳ组多(P <0.05);3条神经的超声下异常率由大到小为腓肠神经>胫后神经>隐神经。结论:超声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异常改变与TCSS评分相关,评分越高,超声异常改变越明显;腓肠神经超声异常率高。

    作者:曾娇;何珊;吴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颅内血管狭窄和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进展性脑梗死( PCI )占急性脑梗死的20%~40%[1],常常发生在6 h ~7 d[2],临床上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既往对 PCI 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多,对血尿酸水平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与 PCI相关性的报道甚少。故笔者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陈亚伦;宋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测男性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预测男性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列线图模型,以期能通过常用、无创的临床指标准确地、个体化评估患者有无BOO。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 LUTS/BPH 患者其压力-流率测定相关参数及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带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剩余尿量(PVR)等指标,从中确定BOO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筛选159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PV、TZV、TZI、PSA、Qmax、PVR 诊断 BOO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7、0.698、0.775、0.742、0.641。终选定Qmax、PV、PSA作为BOO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Logistic 回归方程:Log(p)=0.3324-0.2018*Qmax +0.0266*PV +1.1351*PSA。 R 软件绘制得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显示其一致性指数(C-index)达0.854。结论:该预测模型诊断BOO有较高的准确性(85.4%),简单、无创且能个体化预测患病风险,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斌;汤平;姜少军;韦兴华;杨文俊;伍穗珊;谢克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