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CD64对新生儿感染早期判断的研究

张庭艳;关瑞莲;梁红;李志辉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CD64, 新生儿,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感染早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对疑诊感染性疾病患儿于起病24 h内查血培养、CRP、PCT、CD64等检查。依据临床诊断指南分为3组,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个细胞表面所携带CD64表面抗原的数量。结果:共纳入65例患儿,其中败血症组25例,一般感染组20例,对照组20例;败血症组CD64表达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 CD64与CRP呈显著相关性(r =0.401, P =0.001);PCT取截断值为0.25 mg/L,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7%,CRP 取截断值为50.55 mg/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和87.2%,CD64取截断值为73.1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和74.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5%和83.3%;ROC曲线分析显示PCT曲线下面积大(97.9%),CRP曲线下面积其次(94.5%),CD64曲线下面积小(81.4%)。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是判断新生儿早期感染的可靠生物学指标,但不能作为单一判断生化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定喘方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疗效

    目的:论证定喘方在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取诊断为反复喘息性疾病的住院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3组,均使用基础西药,中药组加用定喘方,激素吸入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总疗程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泡灌洗液的 IL-4、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中药和激素吸入组,咳喘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血 CD3+%、CD4+%、CD4+/CD8+上升, CD8+%下降,肺泡灌洗液 IL-4、IL-4/IFN-γ下降, IFN-γ升高,且中药组与激素吸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喘方在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上具有与吸入激素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免疫,纠正 CD4+/CD8+倒置、Th1/Th2紊乱有关,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洁敏;童志杰;童志雯;李蔷华;江文辉;黄建军;彭秋莹;赵明奇;温惠红;李慧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啶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尿道下裂是泌尿外科常见先天畸形,主要依靠手术修补,而阴茎勃起时会导致缝合处张力增大,患者会感到疼痛并且易出现缝线断裂影响切口愈合。右美托咪啶作为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抑制术中阴茎的勃起,降低手术难度和出血量[1-2],同时其作为镇痛剂在术后疼痛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安全性[2-3]。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旨在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剂是否比芬太尼或己烯雌酚等常规术后抑制阴茎勃起、镇痛药,在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疼痛管理中更加有效。

    作者:吴晓丹;蔡毅;李颖波;樊永智;叶军;董军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急性轻型卒中早期ABCD3-I评分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目的:观察 ABCD3-I 评分在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病情转归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 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标准对255例轻型卒中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异常信号等与各评分相关的因素,并观察患者预后和早期加重的情况。结果:255例患者中,90 d内转归不良的患者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与转归良好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 异常信号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预测轻型卒中转归不良的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0.7983、0.8279、0.9300和0.7359。不同严重程度 ABCD3-I 评分组转归不良和早期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D3-I评分法可以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的转归,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作者:倪健强;赵红如;王辉;胡小伟;徐敏;方琪;董万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型髌骨克氏针导向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改进一种新型髌骨导向器,并通过实验研究行对该导向器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力学实验方面,利用生物力学机对两代髌骨导向器进行拉力测试,分析在相同张力下二者间的形变差异;在尸体实验中,截取无病变新鲜冰冻尸体上膝关节20个,建立髌骨横行骨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2代导向器,对照组不用导向器,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实验研究中,相同张力下,一代髌骨骨折导向器位移大于二代髌骨骨折导向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置针位置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可以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且新一代改良髌骨导向器效果更佳。

    作者:刘子豪;赵文;申庆民;王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桂西壮族人群ACE、APOE和MTFH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桂西地区壮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载脂蛋白E(APOE)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试验组)和10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CE、APOE 及MTFHR 基因型,卡方检验各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同时用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检验遗传平衡性。结果:ACE基因分布:试验组Ⅱ基因型62例(对照组58例),DD基因型22例(对照组10例),ID 基因型为65例(对照组41例),卡方检验证实AC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P =0.138)。同时检测到试验组APOE基因型E2有17例(对照组18例),E3有87例(对照组72例),E4有45例(对照组19例)。卡方检验证实APOE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P =0.051)。此外,MTFHR 基因在试验组中有 CC 基因型87例(对照组80例),TT 基因型14例(对照组3例),CT基因型48例(对照组26例)。卡方检验证实MTFH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相关性(P =0.019)。结论:在桂西地区壮族人群中 MTFHR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 =0.019),而ACE、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

    作者:蒙兰青;黄俊芳;简崇东;李雪斌;黄瑞雅;袁胜山;陆婉杏;唐雄林;黄晓华;黄清;黄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性粒细胞CD64对新生儿感染早期判断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感染早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对疑诊感染性疾病患儿于起病24 h内查血培养、CRP、PCT、CD64等检查。依据临床诊断指南分为3组,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个细胞表面所携带CD64表面抗原的数量。结果:共纳入65例患儿,其中败血症组25例,一般感染组20例,对照组20例;败血症组CD64表达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 CD64与CRP呈显著相关性(r =0.401, P =0.001);PCT取截断值为0.25 mg/L,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7%,CRP 取截断值为50.55 mg/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和87.2%,CD64取截断值为73.1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和74.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5%和83.3%;ROC曲线分析显示PCT曲线下面积大(97.9%),CRP曲线下面积其次(94.5%),CD64曲线下面积小(81.4%)。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是判断新生儿早期感染的可靠生物学指标,但不能作为单一判断生化指标。

    作者:张庭艳;关瑞莲;梁红;李志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Reverdin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0例

    拇外翻畸形(hallax valgus,HV)是前足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不仅表现为拇趾外翻,拇囊炎形成,前足变宽,还表现为第1跖骨内收[1]。由于前足疼痛,常常因为穿鞋困难、影响行走而就诊。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2]。据文献报道,拇外翻的治疗方法多达200多种[3],通常分为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对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采用软组织手术不能达到矫正效果,多采用的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相结合。Reverdin截骨术是临床常用的有效的截骨矫形术,于1881年首次报道,后经过多次改良,但其对于矫正跖骨内翻效果较差,而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 Reverdin 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0例(32足),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胜;闫广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壬基酚负荷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在2型糖尿病和血糖正常人群中的负荷,分析其与血糖血脂关系。方法:按2013年WHO专家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2014年3-11月在本市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设为糖尿病组;同期在本市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血糖正常117例设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血糖、ER、NP含量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2组指标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糖、NP、ER表达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NP含量与血糖、ER、TG呈正相关(r =0.357,P <0.001; r =0.424, P <0.001; r =0.206,P <0.001),与HDL-C呈负相关(r =-0.503,P <0.001)。结论:当前人们已较普遍受到NP污染,糖尿病患者体内NP负荷较健康人群高,NP进入机体可能是直接损伤了胰腺功能,抑制了胰腺的调节作用,也可能是增加ER的表达,进而影响机体整个内分泌调节。

    作者:罗娅;郑国波;杨雪峰;俞捷;王德婧;杨雪松;杨静;许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差异性

    目的:通过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 动态血压情况及规律变化,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纳入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62例RVH患者的动态血压,并选取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与之相匹配的62例 EH 患者的24 h 动态血压进行比较。结果:(1)RVH 组患者24 h、白昼、夜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均比 EH 组患者升高(P <0.001);(2)RVH 组患者的24 h 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为56.12%和32.67%,而EH 组患者则为31.24%和2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EH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率分别为10.23%和13.56%,血压曲线以杓型为主;而RVH 组患者下降率为6.21%和8.70%,血压曲线以非杓型为主。结论: RVH 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脉压和血压负荷均比EH患者明显增加,而昼夜节律减弱。

    作者:于杨;张燕;陶卉;田晓芬;余永凯;陈世慧;李慧玲;吴群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种盖髓剂体内直接盖髓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观察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和氢氧化钙(CH)在体内前磨牙直接盖髓后的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30例志愿者因正畸需拔除的上颌前磨牙机械露髓后进行MTA直接盖髓,对侧同名牙采用CH直接盖髓作为对照,下颌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分为3组,分别在观察时点30、60、90 d拔除患牙,进行组织切片制作和HE染色,分析组织切片中牙髓细胞炎症以及硬组织修复情况,评价和比较随时间的变化牙髓组织的反应情况。结果:MTA诱导形成硬组织的能力要优于CH ,诱导形成的钙化桥更连续、致密,并且对牙髓炎症的控制要明显优于CH组(P <0.05)。结论: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诱导成骨性和控制炎症特点,是较理想的直接盖髓材料。

    作者:文静;洪席超;于世德;郜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FH )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 BFH 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中行 X 线检查14例,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见残存骨嵴,9例有增生硬化边,均未见软组织肿块;行 CT 检查2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为软组织密度,增强1例,有强化;行 MRI 检查9例,5例呈长 T1长 T2信号。1例囊性部分等 T1长 T2信号,实性部分等 T1等 T2信号。1例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受侵,呈等 T1长 T2信号。2例位于颈椎棘突,分别为长 T1短 T2及等 T1等T2信号。 6例病灶内T1、T2均见条索状低信号。 4例见长 T1短 T2硬化边。均行 Gd-DTPA 增强扫描,实质及条索状分隔有强化。结论:骨BFH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 X 线、CT 及 MRI 检查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

    作者:雷贞妮;严静东;陈涛;廖生武;陈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0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H 组)和对照组(C 组)(n =45)。全麻诱导前,H 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2 mg,C 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行PCIA,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注地佐辛0.1 mg/kg。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3 d(T4)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浓度;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补救用药情况。结果:与 C 组比较, H组术后血清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浓度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补救用药率均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氢吗啡酮2 mg 超前镇痛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王海涛;邵贵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不同入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经腹腔或腹膜外入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列腺癌59例,其中经腹膜外入路(A组,39例),经腹腔入路(B组,20例)。经术前B超、CT或MRI 和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为T1-T2c , N0M0。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液的免疫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 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依次为(133.8±68.6) min、(75.6±51.3) mL、(2.2±0.7) d、(14.7±3.6) d,B 组分别为(159.4±78.1) min、(102.2±70.8) mL、(2.9±1.1) d、(15.2±4.1) d;A组在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B组(P <0.05)。 A 组术后 IgG、IgA、C3、C4、CD3+、CD4+、CD4+/CD8+明显高于 B 组(P <0.05);两组术后 TPSA、FPSA、l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3例失访,随访患者无远期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与经腹腔入路相比,腹膜外入路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视野清晰,对腹腔器官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具有保护免疫功能的优势。

    作者:王炳卫;杨国胜;邱晓拂;王健富;钟瑞伦;刘百川;李高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联合检测血清S100A/B、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100A/B(钙卫蛋白)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按既定标准选取108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期检测患者血清 H-FABP、S100A/B水平。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不良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按照随访结果分为MACE 组与非MACE 组。结果:MACE 组血清H-FABP 高于非MAC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 组的血清S100A/B 高于非MACE 组(P <0.05),血浆 H-FABP 与 S100A/B 随访期间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A/B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相关。血浆H-FABP与S100A/B呈相关性。

    作者:许名东;杨溶海;梁建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Bougie弹性橡胶探条引导196例模拟困难气管插管

    弹性橡胶探条(gum elastic bougie, GEB )在声门暴露困难时易探查和通过声门,增加气管插管成功率[1]。本研究观察GEB在模拟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为临床解决困难插管提供参考。

    作者:吕瑞兆;严军;景桂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老年胰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对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老年人,82例60岁以上胰腺癌患者进行CTCs计数。分析CTCs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健康老年人外周血中未发现 CTCs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的检出率为60.0%,CTCs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且远处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有远处转移患者病理阳性的风险是没有远处转移患者的6.447倍。结论:老年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其有助于发现隐形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及指导患者术后的个体化治疗。 CTCs计数对其生存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朱国栋;刘丰;朱志刚;孙启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促排卵早期血清雌激素水平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评价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中,早期血清E2水平对预测IVF-ET 结局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11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长方案,按刺激第5天血清E2水平分为5组:A组(E2≤500 pmol/L)、B 组(500< E2≤1000 pmol/L)、C 组(1000< E2≤1500 pmol/L)、D 组(1500< E2≤2000 pmol/L)、E组(E2> 2000 pmol/L)。比较5组的基本资料、胚胎情况及治疗结局。结果:促排早期E2> 1000 pmol/L后,获卵数、受精数及胚胎资料均高于E2 < 1000 pmol/L;但随着E2水平的升高,周期取消率及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取消率也升高,当 E2水平 > 2000 pmol/L 时,种植率及妊娠率低。结论:促排卵早期E2水平在1000 ~ 1500 pmol/L 有好的妊娠结局及较低的周期取消率。

    作者:刘娟;周欢群;周文;陆杉;倪运萍;唐冬英;陈义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高迁移率蛋白1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脑梗死小鼠大脑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BMMNCs后植入模型;测定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测定梗死体积及相关蛋白表达量;观察HMGB1的迁移情况。结果:移植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较溶剂组减小;HMGB1表达高于溶剂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低于溶剂组;荧光显示小鼠HMGB1释放少于溶剂组。结论:移植BMMNCs抑制梗死小鼠神经元中HMGB1的释放。

    作者:崔晓冰;王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脂代谢异常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重症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代谢与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重症COPD患者134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正常组(n =61)和低水平组(n =73)。观察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和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正常组存活率为90.16%(55/61),低水平组为73.97%(54/73),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 =0.017)。与正常组治疗后相比,低水平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状态、精神/宗教/信仰和总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COPD 患者血浆TC、TG和LDL-C水平与1年存活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血浆HDL-C 水平与1年存活率则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重症COPD 患者脂代谢异常与预后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应重视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脂代谢异常调控,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作者:梅松涛;甘辞海;李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SAP患者的资料,χ2检验比较各种因素SAP发生MDR菌感染差异,再选P <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结果:35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183例,分离出病原菌247株,其中MDR菌193株(78.1%),MDR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MDR感染与住ICU时间大于7 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 d 4个因素有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DR发生率较高,住ICU时间大于7 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 d是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MDR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温德良;李智博;温艺超;刘卫江;熊旭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