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艳;关瑞莲;梁红;李志辉
目的:研究改进一种新型髌骨导向器,并通过实验研究行对该导向器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力学实验方面,利用生物力学机对两代髌骨导向器进行拉力测试,分析在相同张力下二者间的形变差异;在尸体实验中,截取无病变新鲜冰冻尸体上膝关节20个,建立髌骨横行骨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2代导向器,对照组不用导向器,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实验研究中,相同张力下,一代髌骨骨折导向器位移大于二代髌骨骨折导向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置针位置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可以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且新一代改良髌骨导向器效果更佳。
作者:刘子豪;赵文;申庆民;王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结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低 DNA浓度的产前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所抽取的羊水或绒毛样本经DNA提取后因DNA浓度较低行全基因组扩增,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结果:所检测的18例样本中,有3例异常,均提示为45,X0,其余芯片结果正常。随访15例正常aCGH结果的胎儿,有9例出生后正常。结论:应用WGA技术辅助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早孕期超声提示异常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是可行的,它不仅缩短了发报告的时间也保持了应用aCGH技术检测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作者:陈欣洁;宋艳琴;陈敦金;李南;王佳燕;罗凯;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HCC)患者接受经皮微波消融(PMVA)治疗后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105例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患者经皮热消融治疗,观察肿瘤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95.7%,并发症发生率3.8%,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1%、66.7%、46.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48.6%、31.4%。年龄>65岁和肿瘤大直径≥3 cm 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和肿瘤复发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手术不可行的早期HCC患者,PMWA是安全且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作为该类HCC患者的首选治疗。
作者:王能;沈强;许贇;钱国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原因,以期能提出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721例确诊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出院至本次电话随访时的时间、二级用药情况,并根据二级预防状况分为二级预防依从性好组和二级预防依从性差组,分析影响二级预防的因素。结果:二级预防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共416例(58%),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共305例(42%),出院后第12个月的患者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出院后第1 个月比例。影响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因素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未接受健康教育、无医保、未规律随访、MRS 评分较低,而与性别、出院时间、给药途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我院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形势仍严峻,应积极引起重视、识别预估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完善随访体系。
作者:黄林欢;黄楚明;林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治疗前采用细针穿刺的诊断措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措施,其中行细针穿刺技术的诊断措施,设为观察组;行超声诊断措施的则设为对照组。均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分析两种诊断措施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出62例为乳腺癌,22例为良性,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为71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8例。观察组诊断出69例乳腺癌,该69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另15例患者中 2例为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敏感性97.2%以及准确率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细针穿刺技术的检查手段可明显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田寅;胡少军;廉奇鑫;国玉芝;王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FH )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 BFH 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中行 X 线检查14例,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见残存骨嵴,9例有增生硬化边,均未见软组织肿块;行 CT 检查2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为软组织密度,增强1例,有强化;行 MRI 检查9例,5例呈长 T1长 T2信号。1例囊性部分等 T1长 T2信号,实性部分等 T1等 T2信号。1例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受侵,呈等 T1长 T2信号。2例位于颈椎棘突,分别为长 T1短 T2及等 T1等T2信号。 6例病灶内T1、T2均见条索状低信号。 4例见长 T1短 T2硬化边。均行 Gd-DTPA 增强扫描,实质及条索状分隔有强化。结论:骨BFH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 X 线、CT 及 MRI 检查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
作者:雷贞妮;严静东;陈涛;廖生武;陈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目前冠心病小血管病变越来越常见,然而相对于普通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药物洗脱球囊(DE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小血管病变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就DEB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 DEB 治疗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同时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纳入。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PICCOLETO研究、BELLO研究、PEPCAD I研究、The SeQuent Please Small Vessel‘PCB only’Registry 研究及The Spanish Multicenter Registry 研究等5项研究,它们采用 DEB 治疗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2.1%、4.4%(24个月随访时6.8%)、3.6%、11.9%、1.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别为35.7%、10.0%(24个月随访时14.8%)、4.7%、15.3%、2.9%。结论:DEB可作为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刘鑫;黄浙勇;王齐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患者男,81岁,因慢性肾脏病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2年(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于2012年7月因剧烈腰痛入我院骨科行针灸理疗。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2次/d 降压,血压波动于170~200/90~110 mmHg。因血压控制不佳,经我科会诊后加用培哚普利片4 mg,1次/d,同时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后血压波动于140~160/80~110 mmHg。发病当天即服用培哚普利第12天,表现为晨起恶心、呕吐,乏力,一直未进食,午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午后15:00左右出现头晕,胸闷,意识淡漠,后意识丧失,查血压:80/40 mmHg ,脉搏:40次/min 左右,呼吸:20次/min ,意识淡漠,反应迟钝,心音弱,心尖部可闻及大炮音,腱反射减弱。急检电解质:血清钾9.2 mmol/L,钠113 mmol/L,氯83 mmol/L ,肌酐871μmol/L ,尿素氮17.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7 mmol/L;心电图示:P 波低平,T 波高尖,窦性停搏,R-R 间距长达3.16 s,考虑为严重高钾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随时有心脏停搏的危险。立即予速尿40 mg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0 mL 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1 mg 兑入到5%葡萄糖250 mL 中以12~20μg/(kg·min)速度泵点,多巴胺注射液80 mg 兑入5%葡萄糖100 mL 中以3~8μg/(kg·min)的速度泵点。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约30 min,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率上升到80次/min ,律整,血压150/80 mmHg ,意识转清,逐渐降低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间羟胺的泵点速度并停用。此后停用培哚普利,于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未再发生高钾血症。
作者:王银萍;王宏安;窦莉莉;刘洪凯;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戒断组、NS 消退组、NS 点燃组、吗啡(Mor)戒断组、Mor 消退组、Mor 点燃组,前3组注射 NS,后3组皮下注射 Mor,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模型。分别于戒断48 h、消退和用吗啡点燃时,取大鼠的睾丸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RP78水平。结果:吗啡给药10 d并戒断48 h后,大鼠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528.0±81.0) s,显著高于 NS 对照组(P <0.001),经过17 d 自然戒断后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396.8±116.9) s,显著低于其戒断时的时间(P <0.001),用吗啡点燃后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530.7±91.9) s,显著高于消退时的时间(P <0.001),表明吗啡消退、点燃模型建立成功。 GRP78在戒断48 h时表达下调(P <0.05)、消退时表达增加且略高于NS消退组;在点燃时,GRP78水平急剧上调(P <0.01)。结论:睾丸内质网应激参与了吗啡成瘾,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男性生殖功能紊乱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吴明松;罗素元;郑翔;涂平;白威峰;刘兴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 动态血压情况及规律变化,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纳入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62例RVH患者的动态血压,并选取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与之相匹配的62例 EH 患者的24 h 动态血压进行比较。结果:(1)RVH 组患者24 h、白昼、夜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均比 EH 组患者升高(P <0.001);(2)RVH 组患者的24 h 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为56.12%和32.67%,而EH 组患者则为31.24%和2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EH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率分别为10.23%和13.56%,血压曲线以杓型为主;而RVH 组患者下降率为6.21%和8.70%,血压曲线以非杓型为主。结论: RVH 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脉压和血压负荷均比EH患者明显增加,而昼夜节律减弱。
作者:于杨;张燕;陶卉;田晓芬;余永凯;陈世慧;李慧玲;吴群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表观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细胞 DNMT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生物学作用。方法:NSCLC 细胞分组治疗,CCK-8、MTT 检测表观药物对 NSCLC 细胞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NSCLC细胞DNMT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和MTT结果显示,表观治疗可抑制 NSCLC 细胞的增殖及生长;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5-氮杂-2′-脱氧胞苷和 MS-275的表观治疗可降低 DNMT1蛋白的表达。结论:5-氮杂-2′-脱氧胞苷和 MS-275的表观治疗能有效抑制 NSCLC 细胞中 DNMT1蛋白的表达,并且对NSCLC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刘邦卿;栾加强;孙晓林;白剑;宋剑非;杜振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100A/B(钙卫蛋白)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按既定标准选取108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期检测患者血清 H-FABP、S100A/B水平。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不良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按照随访结果分为MACE 组与非MACE 组。结果:MACE 组血清H-FABP 高于非MAC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 组的血清S100A/B 高于非MACE 组(P <0.05),血浆 H-FABP 与 S100A/B 随访期间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A/B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相关。血浆H-FABP与S100A/B呈相关性。
作者:许名东;杨溶海;梁建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初治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 HSP90α浓度,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肺癌组血浆 HSP90α浓度[(190.338±105.861)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020±19.736) ng/mL,t =10.480,P <0.001];与 CEA、NSE、CYFRA21-1相比,HSP90α灵敏度更高,包括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内的五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HSP90α与STK1表达(χ2=3.914,P =0.048)、是否发生远处转移(χ2=4.656,P =0.031)有关。结论:HSP90α具有辅助诊断肺癌的作用,其联合肺癌三项及STK1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作者:江倩;金蒙蒙;黄锐;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论证定喘方在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取诊断为反复喘息性疾病的住院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3组,均使用基础西药,中药组加用定喘方,激素吸入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总疗程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泡灌洗液的 IL-4、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中药和激素吸入组,咳喘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血 CD3+%、CD4+%、CD4+/CD8+上升, CD8+%下降,肺泡灌洗液 IL-4、IL-4/IFN-γ下降, IFN-γ升高,且中药组与激素吸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喘方在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上具有与吸入激素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免疫,纠正 CD4+/CD8+倒置、Th1/Th2紊乱有关,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洁敏;童志杰;童志雯;李蔷华;江文辉;黄建军;彭秋莹;赵明奇;温惠红;李慧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老年胰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对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老年人,82例60岁以上胰腺癌患者进行CTCs计数。分析CTCs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健康老年人外周血中未发现 CTCs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的检出率为60.0%,CTCs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且远处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有远处转移患者病理阳性的风险是没有远处转移患者的6.447倍。结论:老年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其有助于发现隐形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及指导患者术后的个体化治疗。 CTCs计数对其生存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朱国栋;刘丰;朱志刚;孙启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分子量玻尿酸(HA)是否可以抑制膝骨关节炎(OA)滑膜细胞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木瓜酶诱导 OA 分离滑膜细胞,使用 IL-1进行炎性刺激(或不刺激),并用600~800 kDa分子量的HA进行干预,探讨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并观察应用CD44抗体阻滞后,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此外,应用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结果:HA降低了未刺激滑膜细胞中MMP-3、CX3CL1和CCL2的表达以及IL-1刺激滑膜细胞中TNF-α、MMP-3、CX3CL1和CCL2的表达。 CD44阻滞抑制了 HA下调这些因子的效应,HA可以促进滑膜细胞在炎症状态下凋亡。结论:HA可以抑制OA滑膜TNF-α、MMP-3、CX3CL1以及CCL2,具有潜在的抗炎效应,且能促进炎症状态下滑膜细胞的凋亡。这些效应可能通过HA与CD44交互作用而产生。
作者:叶永亮;王广伟;霍力为;叶勇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拇外翻畸形(hallax valgus,HV)是前足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不仅表现为拇趾外翻,拇囊炎形成,前足变宽,还表现为第1跖骨内收[1]。由于前足疼痛,常常因为穿鞋困难、影响行走而就诊。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2]。据文献报道,拇外翻的治疗方法多达200多种[3],通常分为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对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采用软组织手术不能达到矫正效果,多采用的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相结合。Reverdin截骨术是临床常用的有效的截骨矫形术,于1881年首次报道,后经过多次改良,但其对于矫正跖骨内翻效果较差,而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 Reverdin 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0例(32足),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胜;闫广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进展情况,选择其中6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32例。依据第3次健康体检时hs-CRP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比较两次baPWV的变化,对影响baPWV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次健康体检中,2型糖尿病患者hs-CRP <1 mg/L(n =166)、1 mg/L≤hs-CRP≤3 mg/L(n =172)、hs-CRP >3 mg/L(n =94)各组平均△baPWV 分别为86.14 cm/s,l23.63 cm/s,83.80 cm/s(P =0.855)(2)在校正影响△baPWV 后的多元线性分析中,hs-CRP 与 baPWV 进展无影响(P =0.979)。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hs-CRP 水平的升高与baPWV的进展无相关性,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baPWV进展无影响。
作者:刘晖;安洁;刘妍;陈朔华;李春慧;赵华灵;宋路;吴寿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康复花园的使用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16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安排到康复花园进行康复治疗训练,每天2次,每次60 min。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BI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 BBS、BI 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 评分均明显好转(P <0.01),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康复花园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志军;黄文柱;严文;梁维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中,早期血清E2水平对预测IVF-ET 结局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11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长方案,按刺激第5天血清E2水平分为5组:A组(E2≤500 pmol/L)、B 组(500< E2≤1000 pmol/L)、C 组(1000< E2≤1500 pmol/L)、D 组(1500< E2≤2000 pmol/L)、E组(E2> 2000 pmol/L)。比较5组的基本资料、胚胎情况及治疗结局。结果:促排早期E2> 1000 pmol/L后,获卵数、受精数及胚胎资料均高于E2 < 1000 pmol/L;但随着E2水平的升高,周期取消率及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取消率也升高,当 E2水平 > 2000 pmol/L 时,种植率及妊娠率低。结论:促排卵早期E2水平在1000 ~ 1500 pmol/L 有好的妊娠结局及较低的周期取消率。
作者:刘娟;周欢群;周文;陆杉;倪运萍;唐冬英;陈义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