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诊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伴右冠瓣脱垂的可行性

王树杰;谢兆丰;李珊;李渝芬;谢育梅;张智伟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影像学
摘要: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AVP)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对131例V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予心导管检查,根据AVP程度,两种检查各自分为4组:未脱垂组、轻度脱垂组、中度脱垂组、重度脱垂组。以心导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心动图诊断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的可行性。结果:13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未脱垂组87例、轻度脱垂组14例、中度脱垂组12例、重度脱垂组18例”,经心导管造影检查验证,超声未脱垂组阳性率:44.8%;超声轻度脱垂组阳性率42.86%;超声中度右冠瓣脱垂组阳性率58.3%;超声重度AVP组阳性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膜周部VSD伴重度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超声心动图对VSD伴轻度右冠瓣脱垂评价能力欠佳,需结合心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探讨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120例单支冠脉狭窄患者,依造影分为前降支组(A组)、回旋支组(B组)、右冠脉组(C 组),并分成轻、中、重度狭窄组;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D组);测量圆周应变(CS)、扭转峰值(Ptw)。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轻、中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均减低,组间变化有差异(P <0.05);A2、A3组间、B2、B3组间、C2、C3组间 CS 及 Ptw 变化有差异(P <0.05);A1、B1、C1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A2、B2、C2组间CS 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A3、B3、C3组间CS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结论:心肌应变及扭转峰值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单支冠脉狭窄程度。

    作者:王俊;卢环;叶军;宋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壬基酚负荷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在2型糖尿病和血糖正常人群中的负荷,分析其与血糖血脂关系。方法:按2013年WHO专家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2014年3-11月在本市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设为糖尿病组;同期在本市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血糖正常117例设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血糖、ER、NP含量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2组指标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糖、NP、ER表达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NP含量与血糖、ER、TG呈正相关(r =0.357,P <0.001; r =0.424, P <0.001; r =0.206,P <0.001),与HDL-C呈负相关(r =-0.503,P <0.001)。结论:当前人们已较普遍受到NP污染,糖尿病患者体内NP负荷较健康人群高,NP进入机体可能是直接损伤了胰腺功能,抑制了胰腺的调节作用,也可能是增加ER的表达,进而影响机体整个内分泌调节。

    作者:罗娅;郑国波;杨雪峰;俞捷;王德婧;杨雪松;杨静;许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IgG4相关性疾病腹部影像学表现

    目的: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累及腹部组织器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4-RD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例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局限性肿大,2例呈混合性肿大, MRI平扫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不均匀降低,后渐进性延迟强化。6例病灶周围见“胶囊样”包壳。12例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10例胆总管下段壁均匀增厚伴持续强化,2例肝门部胆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3例同时伴有胆囊壁增厚。2例肾脏受累,CT平扫为肾实质内小类圆形或楔形低密度结节,MRI平扫T2WI为稍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2例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轻度延迟强化的软组织影。1例腹主动脉管壁增厚,持续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根部片絮状高密度影。结论:IgG4-RD患者腹部组织器官病变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和 MRI表现,对于确诊IgG4-R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金梅;张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严重高钾血症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81岁,因慢性肾脏病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2年(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于2012年7月因剧烈腰痛入我院骨科行针灸理疗。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2次/d 降压,血压波动于170~200/90~110 mmHg。因血压控制不佳,经我科会诊后加用培哚普利片4 mg,1次/d,同时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后血压波动于140~160/80~110 mmHg。发病当天即服用培哚普利第12天,表现为晨起恶心、呕吐,乏力,一直未进食,午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午后15:00左右出现头晕,胸闷,意识淡漠,后意识丧失,查血压:80/40 mmHg ,脉搏:40次/min 左右,呼吸:20次/min ,意识淡漠,反应迟钝,心音弱,心尖部可闻及大炮音,腱反射减弱。急检电解质:血清钾9.2 mmol/L,钠113 mmol/L,氯83 mmol/L ,肌酐871μmol/L ,尿素氮17.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7 mmol/L;心电图示:P 波低平,T 波高尖,窦性停搏,R-R 间距长达3.16 s,考虑为严重高钾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随时有心脏停搏的危险。立即予速尿40 mg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0 mL 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1 mg 兑入到5%葡萄糖250 mL 中以12~20μg/(kg·min)速度泵点,多巴胺注射液80 mg 兑入5%葡萄糖100 mL 中以3~8μg/(kg·min)的速度泵点。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约30 min,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率上升到80次/min ,律整,血压150/80 mmHg ,意识转清,逐渐降低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间羟胺的泵点速度并停用。此后停用培哚普利,于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未再发生高钾血症。

    作者:王银萍;王宏安;窦莉莉;刘洪凯;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

    目的:筛选鉴定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的差异蛋白,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的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鉴定差异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鉴定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6种差异蛋白:分泌型IgA、血清白蛋白、IgM、唾液淀粉酶、碳酸酐酶6、锌α2糖蛋白。 OLP 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唾液中 IgA 表达量升高,血清白蛋白、IgM、碳酸酐酶6 和锌α2糖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唾液中存在差异蛋白,并可能在OL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铁军;张杨杨;刘健;张梅洁;许彦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FH )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 BFH 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中行 X 线检查14例,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见残存骨嵴,9例有增生硬化边,均未见软组织肿块;行 CT 检查2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为软组织密度,增强1例,有强化;行 MRI 检查9例,5例呈长 T1长 T2信号。1例囊性部分等 T1长 T2信号,实性部分等 T1等 T2信号。1例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受侵,呈等 T1长 T2信号。2例位于颈椎棘突,分别为长 T1短 T2及等 T1等T2信号。 6例病灶内T1、T2均见条索状低信号。 4例见长 T1短 T2硬化边。均行 Gd-DTPA 增强扫描,实质及条索状分隔有强化。结论:骨BFH 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 X 线、CT 及 MRI 检查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

    作者:雷贞妮;严静东;陈涛;廖生武;陈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啶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尿道下裂是泌尿外科常见先天畸形,主要依靠手术修补,而阴茎勃起时会导致缝合处张力增大,患者会感到疼痛并且易出现缝线断裂影响切口愈合。右美托咪啶作为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抑制术中阴茎的勃起,降低手术难度和出血量[1-2],同时其作为镇痛剂在术后疼痛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安全性[2-3]。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旨在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剂是否比芬太尼或己烯雌酚等常规术后抑制阴茎勃起、镇痛药,在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疼痛管理中更加有效。

    作者:吴晓丹;蔡毅;李颖波;樊永智;叶军;董军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联合检测血清S100A/B、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100A/B(钙卫蛋白)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按既定标准选取108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期检测患者血清 H-FABP、S100A/B水平。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不良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按照随访结果分为MACE 组与非MACE 组。结果:MACE 组血清H-FABP 高于非MAC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 组的血清S100A/B 高于非MACE 组(P <0.05),血浆 H-FABP 与 S100A/B 随访期间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A/B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相关。血浆H-FABP与S100A/B呈相关性。

    作者:许名东;杨溶海;梁建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结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低 DNA浓度的产前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所抽取的羊水或绒毛样本经DNA提取后因DNA浓度较低行全基因组扩增,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结果:所检测的18例样本中,有3例异常,均提示为45,X0,其余芯片结果正常。随访15例正常aCGH结果的胎儿,有9例出生后正常。结论:应用WGA技术辅助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早孕期超声提示异常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是可行的,它不仅缩短了发报告的时间也保持了应用aCGH技术检测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作者:陈欣洁;宋艳琴;陈敦金;李南;王佳燕;罗凯;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复发缺血性卒中(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药物依从性同检查指标、IS及TIA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既往患有IS或TIA的患者,了解其入院前用药情况,用8条目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评估药物依从性,并获得血压等入院检测指标,判断在用药期间是否有复发IS或TIA出现。结果:抗栓药、降脂药规律用药患者占所有患者的50.6%、40.9%,合并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规律用药患者占53.6%,49.9%。不同的药费、婚姻状态对依从性高低有显著影响。依从性高组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低。依从性越差,复发IS发生率越高。结论:缺血性脑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欠规范、依从性差有一定的普遍性,需引起重视。

    作者:徐洁;谭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siRNA对HepG2.2.15细胞的影响

    目的:利用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HepG2.2.15细胞,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细胞干扰模型,研究其在体外对HBV复制和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HepG2.2.15细胞干扰模型,于转染后24、48、72 h,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HBsAg、HBeAg, 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液HBxAg 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Bx mRNA 相对表达量,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HBx-siRNA 转染 HepG2.2.15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被抑制,细胞中HBx mRNA及上清液中HBxAg的表达量下降(P <0.05);并发现其能抑制细胞HBsAg、HBeAg表达,抑制高峰在72 h ,抑制率分别是66%和58%;荧光定量PCR证实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的表达量下降。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BV X基因的HepG2.2.15细胞干扰模型,在体外具有抑制HepG2.2.15细胞增殖和HBV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的作用。

    作者:朱锦宏;王春苗;吴红;林梅双;朱雪莲;吴茂锋;吴晓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分子量玻尿酸对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分子量玻尿酸(HA)是否可以抑制膝骨关节炎(OA)滑膜细胞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木瓜酶诱导 OA 分离滑膜细胞,使用 IL-1进行炎性刺激(或不刺激),并用600~800 kDa分子量的HA进行干预,探讨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并观察应用CD44抗体阻滞后,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此外,应用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结果:HA降低了未刺激滑膜细胞中MMP-3、CX3CL1和CCL2的表达以及IL-1刺激滑膜细胞中TNF-α、MMP-3、CX3CL1和CCL2的表达。 CD44阻滞抑制了 HA下调这些因子的效应,HA可以促进滑膜细胞在炎症状态下凋亡。结论:HA可以抑制OA滑膜TNF-α、MMP-3、CX3CL1以及CCL2,具有潜在的抗炎效应,且能促进炎症状态下滑膜细胞的凋亡。这些效应可能通过HA与CD44交互作用而产生。

    作者:叶永亮;王广伟;霍力为;叶勇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组、乌司他丁组、右美托咪定+乌司他丁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股静脉给药。取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的PaO2、pH、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 <0.05),BE、病理评分、MDA水平、ICAM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组的PaO2、pH、SOD活性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降低(P <0.05),且BE、病理评分、MDA 水平、ICAM水平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曾晶晶;任迪;陆俊福;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Reverdin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0例

    拇外翻畸形(hallax valgus,HV)是前足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不仅表现为拇趾外翻,拇囊炎形成,前足变宽,还表现为第1跖骨内收[1]。由于前足疼痛,常常因为穿鞋困难、影响行走而就诊。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2]。据文献报道,拇外翻的治疗方法多达200多种[3],通常分为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对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采用软组织手术不能达到矫正效果,多采用的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相结合。Reverdin截骨术是临床常用的有效的截骨矫形术,于1881年首次报道,后经过多次改良,但其对于矫正跖骨内翻效果较差,而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 Reverdin 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0例(32足),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胜;闫广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戒断组、NS 消退组、NS 点燃组、吗啡(Mor)戒断组、Mor 消退组、Mor 点燃组,前3组注射 NS,后3组皮下注射 Mor,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模型。分别于戒断48 h、消退和用吗啡点燃时,取大鼠的睾丸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RP78水平。结果:吗啡给药10 d并戒断48 h后,大鼠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528.0±81.0) s,显著高于 NS 对照组(P <0.001),经过17 d 自然戒断后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396.8±116.9) s,显著低于其戒断时的时间(P <0.001),用吗啡点燃后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530.7±91.9) s,显著高于消退时的时间(P <0.001),表明吗啡消退、点燃模型建立成功。 GRP78在戒断48 h时表达下调(P <0.05)、消退时表达增加且略高于NS消退组;在点燃时,GRP78水平急剧上调(P <0.01)。结论:睾丸内质网应激参与了吗啡成瘾,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男性生殖功能紊乱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吴明松;罗素元;郑翔;涂平;白威峰;刘兴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患者接受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的长期疗效

    目的:分析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HCC)患者接受经皮微波消融(PMVA)治疗后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105例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患者经皮热消融治疗,观察肿瘤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95.7%,并发症发生率3.8%,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1%、66.7%、46.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48.6%、31.4%。年龄>65岁和肿瘤大直径≥3 cm 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和肿瘤复发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手术不可行的早期HCC患者,PMWA是安全且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作为该类HCC患者的首选治疗。

    作者:王能;沈强;许贇;钱国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伴右冠瓣脱垂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AVP)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对131例V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予心导管检查,根据AVP程度,两种检查各自分为4组:未脱垂组、轻度脱垂组、中度脱垂组、重度脱垂组。以心导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心动图诊断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的可行性。结果:13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未脱垂组87例、轻度脱垂组14例、中度脱垂组12例、重度脱垂组18例”,经心导管造影检查验证,超声未脱垂组阳性率:44.8%;超声轻度脱垂组阳性率42.86%;超声中度右冠瓣脱垂组阳性率58.3%;超声重度AVP组阳性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膜周部VSD伴重度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超声心动图对VSD伴轻度右冠瓣脱垂评价能力欠佳,需结合心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王树杰;谢兆丰;李珊;李渝芬;谢育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脂代谢异常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重症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代谢与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重症COPD患者134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正常组(n =61)和低水平组(n =73)。观察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和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正常组存活率为90.16%(55/61),低水平组为73.97%(54/73),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 =0.017)。与正常组治疗后相比,低水平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状态、精神/宗教/信仰和总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COPD 患者血浆TC、TG和LDL-C水平与1年存活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血浆HDL-C 水平与1年存活率则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重症COPD 患者脂代谢异常与预后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应重视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脂代谢异常调控,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作者:梅松涛;甘辞海;李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环氧化酶2基因rs689466位点与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上的SNP位点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血小板聚集反应通过光透射法测定。血清学指标通过检测空腹静脉血得到。 COX-2基因上的4个SNP通过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50例患者中,60例被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者。临床指标中,阿司匹林抵抗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脑梗死复发频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反应组。在针对SNP的单变量分析中,rs20417、rs689465和rs689466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中,在矫正了其他SNP和临床因素后,rs20417和rs689466依然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结论:在矫正了rs20417的作用后,rs689466仍然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rs689466、rs20417和其他临床因素,能够更好地区分出阿司匹林抵抗者。

    作者:郭文洁;毛诗贤;张德炳;陈泽雯;冯占辉;楚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初治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 HSP90α浓度,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肺癌组血浆 HSP90α浓度[(190.338±105.861)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020±19.736) ng/mL,t =10.480,P <0.001];与 CEA、NSE、CYFRA21-1相比,HSP90α灵敏度更高,包括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内的五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HSP90α与STK1表达(χ2=3.914,P =0.048)、是否发生远处转移(χ2=4.656,P =0.031)有关。结论:HSP90α具有辅助诊断肺癌的作用,其联合肺癌三项及STK1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作者:江倩;金蒙蒙;黄锐;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