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

刘铁军;张杨杨;刘健;张梅洁;许彦枝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 唾液, 蛋白质组学,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摘要:目的:筛选鉴定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的差异蛋白,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的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鉴定差异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鉴定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6种差异蛋白:分泌型IgA、血清白蛋白、IgM、唾液淀粉酶、碳酸酐酶6、锌α2糖蛋白。 OLP 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唾液中 IgA 表达量升高,血清白蛋白、IgM、碳酸酐酶6 和锌α2糖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唾液中存在差异蛋白,并可能在OL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血清S100A/B、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100A/B(钙卫蛋白)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按既定标准选取108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期检测患者血清 H-FABP、S100A/B水平。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不良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按照随访结果分为MACE 组与非MACE 组。结果:MACE 组血清H-FABP 高于非MAC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 组的血清S100A/B 高于非MACE 组(P <0.05),血浆 H-FABP 与 S100A/B 随访期间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A/B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相关。血浆H-FABP与S100A/B呈相关性。

    作者:许名东;杨溶海;梁建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分辨率CT肺气肿定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定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症状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HRCT肺气肿定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患者78例,进行HRCT检查,测定肺气肿组织占全肺的比例(LAA%),分析LAA%与肺功能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反应性、mMRC 评分、CAT 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关系。结果: LAA%与 FEV1/FVC、DLCO%pred 负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759、-0.589(均 P <0.01)。 LAA%与 mMRC 评分正相关(r =0.342,P <0.01),与6MWD负相关(r =-0.365,P <0.01)。 LAA%与支气管舒张试验指标(⊿FVC、⊿FVC%、⊿FEV1、⊿FEV1%)不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 HRCT肺气肿定量指标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相关。结合HRCT早期识别肺气肿,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以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攀;于化鹏;樊慧珍;吴树瀚;刘洁露;方泽葵;阎超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差异性

    目的:通过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 动态血压情况及规律变化,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纳入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62例RVH患者的动态血压,并选取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与之相匹配的62例 EH 患者的24 h 动态血压进行比较。结果:(1)RVH 组患者24 h、白昼、夜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均比 EH 组患者升高(P <0.001);(2)RVH 组患者的24 h 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为56.12%和32.67%,而EH 组患者则为31.24%和2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EH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率分别为10.23%和13.56%,血压曲线以杓型为主;而RVH 组患者下降率为6.21%和8.70%,血压曲线以非杓型为主。结论: RVH 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脉压和血压负荷均比EH患者明显增加,而昼夜节律减弱。

    作者:于杨;张燕;陶卉;田晓芬;余永凯;陈世慧;李慧玲;吴群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组、乌司他丁组、右美托咪定+乌司他丁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股静脉给药。取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的PaO2、pH、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 <0.05),BE、病理评分、MDA水平、ICAM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组的PaO2、pH、SOD活性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降低(P <0.05),且BE、病理评分、MDA 水平、ICAM水平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曾晶晶;任迪;陆俊福;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高迁移率蛋白1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脑梗死小鼠大脑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BMMNCs后植入模型;测定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测定梗死体积及相关蛋白表达量;观察HMGB1的迁移情况。结果:移植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较溶剂组减小;HMGB1表达高于溶剂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低于溶剂组;荧光显示小鼠HMGB1释放少于溶剂组。结论:移植BMMNCs抑制梗死小鼠神经元中HMGB1的释放。

    作者:崔晓冰;王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型髌骨克氏针导向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改进一种新型髌骨导向器,并通过实验研究行对该导向器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力学实验方面,利用生物力学机对两代髌骨导向器进行拉力测试,分析在相同张力下二者间的形变差异;在尸体实验中,截取无病变新鲜冰冻尸体上膝关节20个,建立髌骨横行骨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2代导向器,对照组不用导向器,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实验研究中,相同张力下,一代髌骨骨折导向器位移大于二代髌骨骨折导向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置针位置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可以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且新一代改良髌骨导向器效果更佳。

    作者:刘子豪;赵文;申庆民;王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0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H 组)和对照组(C 组)(n =45)。全麻诱导前,H 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2 mg,C 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行PCIA,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注地佐辛0.1 mg/kg。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3 d(T4)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浓度;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补救用药情况。结果:与 C 组比较, H组术后血清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浓度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和地佐辛补救用药率均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氢吗啡酮2 mg 超前镇痛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王海涛;邵贵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的系统评价

    目的:目前冠心病小血管病变越来越常见,然而相对于普通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药物洗脱球囊(DE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小血管病变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就DEB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 DEB 治疗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同时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纳入。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PICCOLETO研究、BELLO研究、PEPCAD I研究、The SeQuent Please Small Vessel‘PCB only’Registry 研究及The Spanish Multicenter Registry 研究等5项研究,它们采用 DEB 治疗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2.1%、4.4%(24个月随访时6.8%)、3.6%、11.9%、1.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别为35.7%、10.0%(24个月随访时14.8%)、4.7%、15.3%、2.9%。结论:DEB可作为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刘鑫;黄浙勇;王齐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环氧化酶2基因rs689466位点与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上的SNP位点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血小板聚集反应通过光透射法测定。血清学指标通过检测空腹静脉血得到。 COX-2基因上的4个SNP通过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50例患者中,60例被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者。临床指标中,阿司匹林抵抗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脑梗死复发频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反应组。在针对SNP的单变量分析中,rs20417、rs689465和rs689466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中,在矫正了其他SNP和临床因素后,rs20417和rs689466依然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结论:在矫正了rs20417的作用后,rs689466仍然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rs689466、rs20417和其他临床因素,能够更好地区分出阿司匹林抵抗者。

    作者:郭文洁;毛诗贤;张德炳;陈泽雯;冯占辉;楚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Bougie弹性橡胶探条引导196例模拟困难气管插管

    弹性橡胶探条(gum elastic bougie, GEB )在声门暴露困难时易探查和通过声门,增加气管插管成功率[1]。本研究观察GEB在模拟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为临床解决困难插管提供参考。

    作者:吕瑞兆;严军;景桂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严重高钾血症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81岁,因慢性肾脏病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2年(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于2012年7月因剧烈腰痛入我院骨科行针灸理疗。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2次/d 降压,血压波动于170~200/90~110 mmHg。因血压控制不佳,经我科会诊后加用培哚普利片4 mg,1次/d,同时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后血压波动于140~160/80~110 mmHg。发病当天即服用培哚普利第12天,表现为晨起恶心、呕吐,乏力,一直未进食,午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午后15:00左右出现头晕,胸闷,意识淡漠,后意识丧失,查血压:80/40 mmHg ,脉搏:40次/min 左右,呼吸:20次/min ,意识淡漠,反应迟钝,心音弱,心尖部可闻及大炮音,腱反射减弱。急检电解质:血清钾9.2 mmol/L,钠113 mmol/L,氯83 mmol/L ,肌酐871μmol/L ,尿素氮17.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7 mmol/L;心电图示:P 波低平,T 波高尖,窦性停搏,R-R 间距长达3.16 s,考虑为严重高钾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随时有心脏停搏的危险。立即予速尿40 mg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0 mL 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1 mg 兑入到5%葡萄糖250 mL 中以12~20μg/(kg·min)速度泵点,多巴胺注射液80 mg 兑入5%葡萄糖100 mL 中以3~8μg/(kg·min)的速度泵点。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约30 min,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率上升到80次/min ,律整,血压150/80 mmHg ,意识转清,逐渐降低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间羟胺的泵点速度并停用。此后停用培哚普利,于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未再发生高钾血症。

    作者:王银萍;王宏安;窦莉莉;刘洪凯;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复发缺血性卒中(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药物依从性同检查指标、IS及TIA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既往患有IS或TIA的患者,了解其入院前用药情况,用8条目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评估药物依从性,并获得血压等入院检测指标,判断在用药期间是否有复发IS或TIA出现。结果:抗栓药、降脂药规律用药患者占所有患者的50.6%、40.9%,合并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规律用药患者占53.6%,49.9%。不同的药费、婚姻状态对依从性高低有显著影响。依从性高组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低。依从性越差,复发IS发生率越高。结论:缺血性脑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欠规范、依从性差有一定的普遍性,需引起重视。

    作者:徐洁;谭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结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低 DNA浓度的产前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所抽取的羊水或绒毛样本经DNA提取后因DNA浓度较低行全基因组扩增,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结果:所检测的18例样本中,有3例异常,均提示为45,X0,其余芯片结果正常。随访15例正常aCGH结果的胎儿,有9例出生后正常。结论:应用WGA技术辅助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早孕期超声提示异常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是可行的,它不仅缩短了发报告的时间也保持了应用aCGH技术检测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作者:陈欣洁;宋艳琴;陈敦金;李南;王佳燕;罗凯;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探讨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120例单支冠脉狭窄患者,依造影分为前降支组(A组)、回旋支组(B组)、右冠脉组(C 组),并分成轻、中、重度狭窄组;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D组);测量圆周应变(CS)、扭转峰值(Ptw)。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轻、中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均减低,组间变化有差异(P <0.05);A2、A3组间、B2、B3组间、C2、C3组间 CS 及 Ptw 变化有差异(P <0.05);A1、B1、C1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A2、B2、C2组间CS 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A3、B3、C3组间CS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结论:心肌应变及扭转峰值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单支冠脉狭窄程度。

    作者:王俊;卢环;叶军;宋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持续高血糖,胰岛功能衰竭,出现胰岛素抵抗(IR),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微炎症状态以及高甲状旁腺素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减少氧化应激,有效清除炎性因子和中大分子毒性物质,减少胰岛素抵抗,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通量透析方式后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鑫;于泽莺;阿丽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定喘方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疗效

    目的:论证定喘方在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取诊断为反复喘息性疾病的住院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3组,均使用基础西药,中药组加用定喘方,激素吸入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总疗程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泡灌洗液的 IL-4、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中药和激素吸入组,咳喘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血 CD3+%、CD4+%、CD4+/CD8+上升, CD8+%下降,肺泡灌洗液 IL-4、IL-4/IFN-γ下降, IFN-γ升高,且中药组与激素吸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喘方在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上具有与吸入激素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免疫,纠正 CD4+/CD8+倒置、Th1/Th2紊乱有关,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洁敏;童志杰;童志雯;李蔷华;江文辉;黄建军;彭秋莹;赵明奇;温惠红;李慧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完成诊治且随访2年的15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前PZA的药敏试验结果分为PZA敏感组(114例)和PZA耐药组(36例)。结果:(1)疗程结束时,敏感组和耐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25%和88.89%(P =0.044),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9.12%和94.44%(P =0.143),空洞缩小率分别为89.01%和70.37%(P =0.039)。(2)敏感组和耐药组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3.57%和6.25%(P =0.867)。结论: 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其耐药者与敏感者相比具有更低的空洞缩小率,但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尚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黄盛晶;饶运帷;谭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康复花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花园的使用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16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安排到康复花园进行康复治疗训练,每天2次,每次60 min。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BI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 BBS、BI 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 评分均明显好转(P <0.01),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康复花园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志军;黄文柱;严文;梁维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治疗前采用细针穿刺的诊断措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措施,其中行细针穿刺技术的诊断措施,设为观察组;行超声诊断措施的则设为对照组。均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分析两种诊断措施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出62例为乳腺癌,22例为良性,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为71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8例。观察组诊断出69例乳腺癌,该69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另15例患者中 2例为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敏感性97.2%以及准确率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细针穿刺技术的检查手段可明显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田寅;胡少军;廉奇鑫;国玉芝;王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I-gel 喉罩与 Supreme 喉罩均为一次性双管喉罩,防止返流误吸,安全性较高。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制作材质不同和有无充气套囊。目前均广泛用于成人腹腔镜手术中,国内关于这两种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小儿为一特殊群体,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要求较高。本研究旨在比较2号I-gel 喉罩与Supreme 喉罩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胡玲;康路;王瑞婷;柴小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