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洁敏;童志杰;童志雯;李蔷华;江文辉;黄建军;彭秋莹;赵明奇;温惠红;李慧琳
弹性橡胶探条(gum elastic bougie, GEB )在声门暴露困难时易探查和通过声门,增加气管插管成功率[1]。本研究观察GEB在模拟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为临床解决困难插管提供参考。
作者:吕瑞兆;严军;景桂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呼吸科重症患者临床上抢救以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通气为首要任务,但此类患者往往插管较为困难,影响了临床救治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逐渐被应用于呼吸科重症患者的抢救。本研究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气管插管的60例重症患者,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临床效果,道告如下。
作者:苏伟平;林凤华;洪原城;金润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目前冠心病小血管病变越来越常见,然而相对于普通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药物洗脱球囊(DE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小血管病变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就DEB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 DEB 治疗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同时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纳入。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PICCOLETO研究、BELLO研究、PEPCAD I研究、The SeQuent Please Small Vessel‘PCB only’Registry 研究及The Spanish Multicenter Registry 研究等5项研究,它们采用 DEB 治疗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2.1%、4.4%(24个月随访时6.8%)、3.6%、11.9%、1.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别为35.7%、10.0%(24个月随访时14.8%)、4.7%、15.3%、2.9%。结论:DEB可作为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刘鑫;黄浙勇;王齐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于手术治疗前采用细针穿刺的诊断措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措施,其中行细针穿刺技术的诊断措施,设为观察组;行超声诊断措施的则设为对照组。均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分析两种诊断措施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出62例为乳腺癌,22例为良性,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为71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8例。观察组诊断出69例乳腺癌,该69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另15例患者中 2例为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敏感性97.2%以及准确率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细针穿刺技术的检查手段可明显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田寅;胡少军;廉奇鑫;国玉芝;王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中,早期血清E2水平对预测IVF-ET 结局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11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长方案,按刺激第5天血清E2水平分为5组:A组(E2≤500 pmol/L)、B 组(500< E2≤1000 pmol/L)、C 组(1000< E2≤1500 pmol/L)、D 组(1500< E2≤2000 pmol/L)、E组(E2> 2000 pmol/L)。比较5组的基本资料、胚胎情况及治疗结局。结果:促排早期E2> 1000 pmol/L后,获卵数、受精数及胚胎资料均高于E2 < 1000 pmol/L;但随着E2水平的升高,周期取消率及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取消率也升高,当 E2水平 > 2000 pmol/L 时,种植率及妊娠率低。结论:促排卵早期E2水平在1000 ~ 1500 pmol/L 有好的妊娠结局及较低的周期取消率。
作者:刘娟;周欢群;周文;陆杉;倪运萍;唐冬英;陈义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上的SNP位点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血小板聚集反应通过光透射法测定。血清学指标通过检测空腹静脉血得到。 COX-2基因上的4个SNP通过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50例患者中,60例被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者。临床指标中,阿司匹林抵抗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脑梗死复发频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反应组。在针对SNP的单变量分析中,rs20417、rs689465和rs689466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中,在矫正了其他SNP和临床因素后,rs20417和rs689466依然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结论:在矫正了rs20417的作用后,rs689466仍然与阿司匹林抵抗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rs689466、rs20417和其他临床因素,能够更好地区分出阿司匹林抵抗者。
作者:郭文洁;毛诗贤;张德炳;陈泽雯;冯占辉;楚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持续高血糖,胰岛功能衰竭,出现胰岛素抵抗(IR),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微炎症状态以及高甲状旁腺素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减少氧化应激,有效清除炎性因子和中大分子毒性物质,减少胰岛素抵抗,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通量透析方式后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鑫;于泽莺;阿丽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原因,以期能提出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721例确诊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出院至本次电话随访时的时间、二级用药情况,并根据二级预防状况分为二级预防依从性好组和二级预防依从性差组,分析影响二级预防的因素。结果:二级预防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共416例(58%),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共305例(42%),出院后第12个月的患者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出院后第1 个月比例。影响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因素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未接受健康教育、无医保、未规律随访、MRS 评分较低,而与性别、出院时间、给药途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我院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形势仍严峻,应积极引起重视、识别预估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完善随访体系。
作者:黄林欢;黄楚明;林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患者男,81岁,因慢性肾脏病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2年(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于2012年7月因剧烈腰痛入我院骨科行针灸理疗。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联合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2次/d 降压,血压波动于170~200/90~110 mmHg。因血压控制不佳,经我科会诊后加用培哚普利片4 mg,1次/d,同时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1周后血压波动于140~160/80~110 mmHg。发病当天即服用培哚普利第12天,表现为晨起恶心、呕吐,乏力,一直未进食,午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午后15:00左右出现头晕,胸闷,意识淡漠,后意识丧失,查血压:80/40 mmHg ,脉搏:40次/min 左右,呼吸:20次/min ,意识淡漠,反应迟钝,心音弱,心尖部可闻及大炮音,腱反射减弱。急检电解质:血清钾9.2 mmol/L,钠113 mmol/L,氯83 mmol/L ,肌酐871μmol/L ,尿素氮17.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7 mmol/L;心电图示:P 波低平,T 波高尖,窦性停搏,R-R 间距长达3.16 s,考虑为严重高钾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随时有心脏停搏的危险。立即予速尿40 mg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0 mL 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1 mg 兑入到5%葡萄糖250 mL 中以12~20μg/(kg·min)速度泵点,多巴胺注射液80 mg 兑入5%葡萄糖100 mL 中以3~8μg/(kg·min)的速度泵点。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为2.0 mmol/L,约30 min,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率上升到80次/min ,律整,血压150/80 mmHg ,意识转清,逐渐降低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间羟胺的泵点速度并停用。此后停用培哚普利,于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未再发生高钾血症。
作者:王银萍;王宏安;窦莉莉;刘洪凯;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AVP)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对131例V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予心导管检查,根据AVP程度,两种检查各自分为4组:未脱垂组、轻度脱垂组、中度脱垂组、重度脱垂组。以心导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心动图诊断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的可行性。结果:13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未脱垂组87例、轻度脱垂组14例、中度脱垂组12例、重度脱垂组18例”,经心导管造影检查验证,超声未脱垂组阳性率:44.8%;超声轻度脱垂组阳性率42.86%;超声中度右冠瓣脱垂组阳性率58.3%;超声重度AVP组阳性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膜周部VSD伴重度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超声心动图对VSD伴轻度右冠瓣脱垂评价能力欠佳,需结合心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王树杰;谢兆丰;李珊;李渝芬;谢育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有输尿管反流的神经源性膀胱(NB)患儿有或没有逼尿肌过度活动(DO)时的尿动力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并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4~12岁,平均7.5岁。按照充盈期有无DO,将其分为DO组(n =32)与无DO组(n =78)。观察记录两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灌注量、逼尿肌压并计算发生反流时的膀胱顺应性;记录两组充盈结束时大膀胱测压容量、大逼尿肌压并计算充盈期膀胱顺应性,按照反流级别将其分为轻度反流(Ⅰ~Ⅱ度),重度反流(Ⅲ~Ⅴ度),分析两组的反流侧别及反流程度有无差异。结果:DO 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07.5±21.3) mL 和(5.6±1.8)mL/cmH2O,无DO 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24.7±35.6) mL、(6.7±2.3)mL/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逼尿肌压分别为(21.7±8.3) cmH2O、(19.6±9.2) 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 组充盈结束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98.7±36.5) mL、(5.8±1.9) mL/cmH2O,与无DO 组充盈结束时的膀胱容量(223.8±40.2) mL与顺应性(6.5±1.4) mL/cmH2O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束时逼尿肌压分别为(35.8±7.1) cmH2O、(36.3±8.5)cmH2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DO组单侧反流20例(63%),双侧返流12例(37%),无DO组单侧返流31例(40%),双侧返流47例(60%),两组的反流程度均较严重。结论:膀胱容量小,膀胱顺应性差是有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伴发DO时的尿动力学特征。
作者:何翔飞;建国;吴军卫;李云龙;冯锦锦;闫少华;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在2型糖尿病和血糖正常人群中的负荷,分析其与血糖血脂关系。方法:按2013年WHO专家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2014年3-11月在本市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设为糖尿病组;同期在本市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血糖正常117例设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血糖、ER、NP含量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2组指标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糖、NP、ER表达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NP含量与血糖、ER、TG呈正相关(r =0.357,P <0.001; r =0.424, P <0.001; r =0.206,P <0.001),与HDL-C呈负相关(r =-0.503,P <0.001)。结论:当前人们已较普遍受到NP污染,糖尿病患者体内NP负荷较健康人群高,NP进入机体可能是直接损伤了胰腺功能,抑制了胰腺的调节作用,也可能是增加ER的表达,进而影响机体整个内分泌调节。
作者:罗娅;郑国波;杨雪峰;俞捷;王德婧;杨雪松;杨静;许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敏感性诊断指标,早期诊断率较低。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发现一类微小RNA(miRNA)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且其在血液循环中稳定表达,显示出特异的 miRNA 表达谱。从而使外周血中miRNA有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循环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筛查、预后监测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芳腾;欧阳喜;张官平;罗洪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拇外翻畸形(hallax valgus,HV)是前足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不仅表现为拇趾外翻,拇囊炎形成,前足变宽,还表现为第1跖骨内收[1]。由于前足疼痛,常常因为穿鞋困难、影响行走而就诊。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2]。据文献报道,拇外翻的治疗方法多达200多种[3],通常分为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对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采用软组织手术不能达到矫正效果,多采用的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相结合。Reverdin截骨术是临床常用的有效的截骨矫形术,于1881年首次报道,后经过多次改良,但其对于矫正跖骨内翻效果较差,而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 Reverdin 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楔形植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0例(32足),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胜;闫广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初治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 HSP90α浓度,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肺癌组血浆 HSP90α浓度[(190.338±105.861)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020±19.736) ng/mL,t =10.480,P <0.001];与 CEA、NSE、CYFRA21-1相比,HSP90α灵敏度更高,包括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内的五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HSP90α与STK1表达(χ2=3.914,P =0.048)、是否发生远处转移(χ2=4.656,P =0.031)有关。结论:HSP90α具有辅助诊断肺癌的作用,其联合肺癌三项及STK1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作者:江倩;金蒙蒙;黄锐;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重症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脂代谢与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重症COPD患者134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正常组(n =61)和低水平组(n =73)。观察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和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正常组存活率为90.16%(55/61),低水平组为73.97%(54/73),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 =0.017)。与正常组治疗后相比,低水平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状态、精神/宗教/信仰和总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COPD 患者血浆TC、TG和LDL-C水平与1年存活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血浆HDL-C 水平与1年存活率则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重症COPD 患者脂代谢异常与预后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应重视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脂代谢异常调控,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作者:梅松涛;甘辞海;李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肌浆网Ca2+-ATP酶(SERCA2)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cells,HASMCs)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 HASMCs 并饥饿5 d 后进行分组,分别从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actin、SERCA2及ERK通路蛋白的变化、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 刺激后可诱导 HASMCs 收缩蛋白表达减少、增殖能力增加,TSG 可显著抑制其作用(P <0.01);PDGF 显著抑制 SERCA2并促进磷酸化 ERK 的表达(P <0.01),U0126显著抑制了上述效应(P <0.01)。结论:PDGF可能通过调节肌浆网Ca2+-ATP酶及ERK通路蛋白的表达诱导HASMCs表型转化。
作者:钟晓宏;程远雄;姚智慧;袁雅璐;曹静;赖文岩;蔡开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组、乌司他丁组、右美托咪定+乌司他丁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股静脉给药。取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的PaO2、pH、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 <0.05),BE、病理评分、MDA水平、ICAM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组的PaO2、pH、SOD活性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降低(P <0.05),且BE、病理评分、MDA 水平、ICAM水平较生理盐水组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曾晶晶;任迪;陆俊福;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进展情况,选择其中6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32例。依据第3次健康体检时hs-CRP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比较两次baPWV的变化,对影响baPWV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次健康体检中,2型糖尿病患者hs-CRP <1 mg/L(n =166)、1 mg/L≤hs-CRP≤3 mg/L(n =172)、hs-CRP >3 mg/L(n =94)各组平均△baPWV 分别为86.14 cm/s,l23.63 cm/s,83.80 cm/s(P =0.855)(2)在校正影响△baPWV 后的多元线性分析中,hs-CRP 与 baPWV 进展无影响(P =0.979)。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hs-CRP 水平的升高与baPWV的进展无相关性,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baPWV进展无影响。
作者:刘晖;安洁;刘妍;陈朔华;李春慧;赵华灵;宋路;吴寿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对不同糖代谢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46例中心性肥胖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0例、糖调节受损(IGR组)50例和T2DM组46例。并选取50例无中心性肥胖且正常糖耐量者为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分析中心性肥胖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NGT、IGR和DM 3组间△I30/△G30呈逐渐下降趋势(P <0.05),且NGT组△I30/△G30高于NC组(P <0.05)。4组间HOMA-IR呈逐渐上升趋势(P <0.05)。4组间FFA呈升高趋势,其中DM组明显高于NC组(P <0.05)。相关分析表明,腰围与HOMA-IR呈正相关(r =0.536, P <0.01)。结论:中心性肥胖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各不相同。在正常糖耐量阶段,中心性肥胖者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代偿性增加,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这种代偿功能逐渐降低。
作者:孟健;俞春芳;徐凌;顾庆;贾维娜;房静娴;胡雪;李静怡;葛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