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鸿;张俊清;刘林;武一鸣;刘佳;郭晓蕙
日前,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发布了2016版期刊排名(2016 version of Scholar Metrics)。《实用医学杂志》h5指数为25,h5中值为29,位列中文期刊排名前100种期刊之第69位。在这100种出版物中,医药卫生类期刊共24种,《实用医学杂志》居于第14位。本刊此次入选是继2014年入选Google 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之后的连续3年入选。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 VP2,并建立间接酶联免疫法,用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法从菌种模板WHL-1扩增出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到菌BL21(DE3),经过诱导产生融合蛋白,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并以该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人博卡病毒的间接酶联免疫法。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并可与人博卡病毒 Ig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 mg/mL ,血清的佳稀释倍数为1∶200,封闭以1%BSA封闭效果佳,酶标二抗的佳工作稀释度为1∶4000,工作时间佳为1 h,该检测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的间接 ELISA 方法 Cut-off 值为0.1,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98%,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VP2蛋白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为人博卡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允奇;何涛君;陆学东;张银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Aurora-A 激酶抑制剂 VX-680对未分化甲状腺癌8305C 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VX-680对8305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在药物作用下Aurora-A、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随药物浓度增加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 <0.05);随作用时间延长,药物的抑制作用也增强(P <0.05)。48 h 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400 nmoL浓度处理的8305C 细胞,Aurora-A激酶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Bax 蛋白量变化不明显(P >0.05)。结论:VX-680通过抑制Aurora-A 表达,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同时通过抑制Bcl-2表达,导致Bcl-2/Bax比例失衡,诱发细胞凋亡。 VX-680是未分化甲状腺癌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靶向抑制剂。
作者:何源哈达;陈霖;杨勇;杨宏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个周期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59例NSCLC患者化疗前及第1、2、3、4周期化疗后STK1浓度,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相关性。结果:4个周期化疗后,不同化疗方案间STK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化疗有效组,4个周期化疗后STK1水平较化疗前均显著下降;4个周期化疗后,有效组STK1均显著低于无效组;在有效组,第3、4周期化疗后STK1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前;化疗前及4个周期化疗后, STK1水平在肺鳞癌与肺腺癌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SCLC 患者化疗过程中监测STK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化疗疗效,并对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黄仁飞;江倩;金蒙蒙;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规律评估其对 ICU 院内感染重症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患者数据,以 RDW 指标分为正常组(<15%)和增高组(>15%),对比两组院内感染患者基础状况,生化指标,APACHEII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等是否存在差异性,评估两组患者28、90 d 生存率及死亡风险。结果:共有66例患者入选, RDW 增高组(31例)与 RDW 正常组(35例)相比28、90 d 死亡风险明显增高(P <0.05),COX 多因素风险结果显示RDW(OR =1.110,95%CI =1.011~1.219,P =0.029)为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ICU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且伴有RDW增高时提示远期死亡风险增加。
作者:王蔚;周愚;周丽;苏真娇;郑伟;赵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NAP[1159(563~2033)AB/c]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1862(1345~2382)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血浆中G-CSF、NE及IL-8[34.36(25.17~47.24) ng/L、397.56(324.63~563.84) pg/mL、585.34(403.61~866.54)pg/m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54.52(46.27~77.14) ng/L、689.74(496.78~899.14)pg/mL、832.36(625.17~998.2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外周血NAP的水平与血清中G-CSF水平呈正相关(r=0.621,P=0.007)。结论:AML外周血中NAP表达显著降低,同时伴随血浆中性粒细胞相关因子 G-CSF、NE 及 IL-8分泌减少,推测 AML 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秦继宝;薄维波;杨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左心房(left atrium, LA)在协调心脏整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在心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存功能、管道功能以及辅助泵功能[1-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 RT-3DE )可重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近年来应用其评价 LA 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就已出现LA大小和功能的改变[3],有效及准确地评价冠心病 LA 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治疗效果及估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RT-3DE 评价冠心病LA容量及功能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灵洁;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1]。自从1991年妇科医生REICH等[2]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肝脏边缘的良性肿瘤,揭开了腹腔镜肝切除(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 LH)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LH已经以传统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一直都是肝脏外科领域主要的治疗手段,这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尤显突出,但是肝脏复杂的管道分布和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肝切除术对术者的肝脏解剖技能和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颇高。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一种安全、简单、实用性强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以满足一般二级医院的临床需要,以期全面推广腹腔镜肝切除术,造福广大肝病患者。近几年来,笔者所在手术小组学习和实践“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超;曾仲;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因 TLR5 R392X(C > T)(rs5744168)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AAV)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来鉴定120例AAV患者和212例正常人的TLR5 R392X基因型,并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TT型均缺失,AAV 组 CC、CT 型频率分别为82.50%、17.70%,对照组分别为88.68%、11.32%,C 和T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AV组为91.25%、8.75%,对照组为94.34%、5.66%,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AAV组中两种基因型血沉、尿蛋白定量等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 型较高。(3)将单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LR5 R392X基因多态性对 AAV患病风险无关联,总胆固醇与AAV发病有关联。结论:TLR5 R392X基因可能与广西AAV 患者的遗传易感性不相关,可能与其血沉、尿蛋白定量等水平存在关联。
作者:何林檩;薛超;廖蕴华;韦素珍;龚爱媚;赖彦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数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观察羟脯氨酸表达。结果:(1)TGF-β1(0、2.5、5、10、20、40μg/L)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丹参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光密度值。(2)TGF-β1(10μg/L)干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48 h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上调,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未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下调。(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与TGF-β1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5)。(4)丹参注射液可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羟脯氨酸表达,与TGF-β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靶向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其凋亡、下调羟脯氨酸表达影响气道重塑。
作者:屈飞;刘海云;崔艳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尿毒清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大鼠组(DM)、尿毒清组(ND)、联合用药组(LH)。DM、ND、LH三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生化指标,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肾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与脂联素受体(AdipoR)形成二聚体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判断肾小管受损情况。结果:1. AdipoR1与AT1、AdipoR2与AT2可形成异源二聚体,DM 组受体间二聚体表达有上调,ND 组与LH 组表达明显下调;2. MCP-1与TGF-β在DM组大鼠肾脏中表达明显上调,ND组、LH组则明显下调。结论:尿毒清与替米沙坦联合用药显著下调DM大鼠肾脏组织内TGF-β与MCP-1的表达,其护肾机制可能与干预AdipoR与AT二聚体相关。
作者:吴屹哲;吴小燕;查冬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胎盘植入25例的临床特点,并按围术期处理分组为术前行输尿管置管组9例及无置管组16例;常规子宫切除组17例与经后路子宫切除组8例,比较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输血量、膀胱损伤或输尿管损伤率、转入ICU 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出现孕期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者占76%,分娩前出血者占56%。产前诊断17例(占68%)。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双侧输尿管逆行置管或经后路子宫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产后出血较少、减少输血量、无泌尿系损伤率、转入ICU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杂性胎盘植入要重视孕期的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提高产前诊断率。围术期处理是综合、有效、规范的多科参与,术前输尿管置管及经后路子宫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作者:钟柳英;陈敦金;苏春宏;贺芳;余琳;钟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骨桥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Klf4、Col1和Runx2 mRNA的表达,利用试剂盒检测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干性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干细胞按照1克隆:1细胞比例共培养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两者共培养后,干细胞CD44、CD166和骨桥蛋白均呈阳性表达,C-myc、Klf4、Runx2和Col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仍较强。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在体外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增强干细胞干性,但却不影响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
作者:于丽娜;张文轩;于洋;秦文光;罗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实施三镜联合会师技术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观察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将自制球囊套扎于鼻胆管,通过胆道镜置入的输尿管导管来引导鼻胆管经腹部置入,再用十二指肠镜将其经口取出,取出过程中,鼻胆管自带球囊对细径胆总管进行取石,然后留置鼻胆管引流,行腹腔镜下细径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59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T管引流,术后造影显示取净结石58例(98.3%),残余小结石1例(1.7%),残余小结石合并胆漏1例、胆漏1例(3.4%),胰腺炎2例(3.4%),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无胆道穿孔、十二指肠出血、肠穿孔、重症胰腺炎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会师技术及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
作者:刘进衡;张刚;王妍亭;陈安平;易斌;张胜龙;高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 AR在102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R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阳性率为75.5%;AR阳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Ki-67阳性率较低(P<0.05);AR 表达在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p53及 PCNA 是否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R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高;AR可能是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尼杰;沈立杰;霍俊杰;李曼;姜溪;要雪品;只向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次/2周,6~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术后给予重组牛bFGF凝胶外用,1次/d;对照组仅给予激光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粉刺、炎性皮损、皮肤油脂分泌情况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炎性皮损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69,P <0.05)。结论: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bFGF对寻常型痤疮治疗有效,对炎性皮损疗效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和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到武汉市普爱医院西院区就诊的发病72 h内NIHSS评分为0~21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00例,丁苯酞注射液组及丁苯酞胶囊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药物,观察疗程为14 d。对3组患者第15天的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14 d 后NIHSS评分和Barthel 指数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5天 NIHSS 评分:丁苯酞注射液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丁苯酞注射液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组。丁苯酞胶囊组不良反应事件少,3组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丁苯酞注射液较丁苯酞胶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俞小梅;王喜丰;张静;王文华;李俊;沈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持续泵注联合 SOX 方案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SOX方案治疗:奥沙利铂注射液130 mg/m2,d1;替吉奥胶囊80~120 mg/(m2·d),d1~14;恩度150 mg+生理盐水210 mL ,便携式微量泵2 mL/h 连续泵注120 h;每21天为1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收益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15.6%、46.9%、56.3%和58.3%;血清甲胎蛋白(AFP)反应率为19.4%。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疲乏,主要为Ⅰ~Ⅱ级,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 SOX 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苏进;许新华;史克志;易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人食管癌 ECA109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蟾毒灵抑制食管癌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蟾毒灵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蟾毒灵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后,NF-κBp65,ERK,P-ERK1/2及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Cleaved 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蟾毒灵对人食管癌ECAl09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蟾毒灵能诱导ECA109细胞凋亡;蟾毒灵能使 ECA109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3及 Cleaved PARP 蛋白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ERK1/2,NF-κBp65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蟾毒灵可显著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NF-κB通路有关。
作者:王晶晶;王巍东;康小红;寇小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 细胞的转录因子RORγt与Foxp3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白癜风患者8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RORγt和Foxp3 mRNA水平。结果: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 Foxp3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进展期外周血中RORγt mRNA的表达量及RORγt/Foxp3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期,而进展期Foxp3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低于稳定期。结论: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邱会芬;王雯;王忠永;胡海友;孙其乐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