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LR5rs5744168基因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相关性

何林檩;薛超;廖蕴华;韦素珍;龚爱媚;赖彦妃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TLR5, 单核苷酸多肽性, 基因
摘要:目的:探讨基因 TLR5 R392X(C > T)(rs5744168)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AAV)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来鉴定120例AAV患者和212例正常人的TLR5 R392X基因型,并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TT型均缺失,AAV 组 CC、CT 型频率分别为82.50%、17.70%,对照组分别为88.68%、11.32%,C 和T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AV组为91.25%、8.75%,对照组为94.34%、5.66%,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AAV组中两种基因型血沉、尿蛋白定量等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 型较高。(3)将单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LR5 R392X基因多态性对 AAV患病风险无关联,总胆固醇与AAV发病有关联。结论:TLR5 R392X基因可能与广西AAV 患者的遗传易感性不相关,可能与其血沉、尿蛋白定量等水平存在关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10件作品获第四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奖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脓毒症与胃肠道功能损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仍然是重症医学病死率居首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1]。它是指机体由于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常累及多个脏器,其中胃肠道尤为特殊,一方面它是脓毒症首先累及的器官,常引起胃肠道黏膜及上皮病变,甚至坏死,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2];另一方面,又有学者认为,肠道病变本身亦可加重或诱发脓毒症,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故胃肠道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殊[3]。本文就脓毒症以及胃肠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俊亮;曾其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87例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4.5μg 每吸,1吸/次,2次/d),联合治疗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4.5μg每吸,1吸/次,2次/d +阿奇霉素250 mg,1次/d。观察两组治疗3、6个月后 PEF、FEV1、FEV1/FVC、mMRC、6MWT,急性加重次数。结果:联合治疗组在3、6个月后的PEF、FEV1、FEV1/FVC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 <0.05);两组在3个月后的 mMRC、6MWT、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程度相仿(P >0.05),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 <0.05)。结论: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较单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的肺功能指标,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并降低急性加重次数。

    作者:韩利;张筠;张铁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C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食管鳞癌组织、33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6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 CDC6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CDC6在食管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1.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C6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肿瘤 TNM分期有关(P <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05)。CDC6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CDC6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DC6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樊丽娟;张健;林凡忠;李洪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麻醉方式在颈部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针刺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较少的毒副作用以及具有保留患者术中发音功能,使其在颈部短小手术麻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本文拟通过对针刺麻醉和颈丛麻醉的对比研究,判断针刺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曹强;王立勋;周良军;卫才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雄激素受体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 AR在102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R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阳性率为75.5%;AR阳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Ki-67阳性率较低(P<0.05);AR 表达在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p53及 PCNA 是否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R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高;AR可能是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尼杰;沈立杰;霍俊杰;李曼;姜溪;要雪品;只向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剂量CT定位穿刺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CT定位穿刺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泌尿外科就诊且确诊为上尿路复杂性结石需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 )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通过低剂量CT实时定位进行术前评估,引导肾穿刺,设计穿刺路径,进而对患者进行PCNL手术。对照组则通过常规剂量 CT 实时定位指导 PCNL手术对目标肾盏的穿刺。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扫描范围、DLP、CT有效辐射量等指标。结果:PCNL治疗后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肾结石清除率比较,实验组的清除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实验组的 CT 有效辐射量明显低于标准剂量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CT实时定位技术能够与标准剂量CT实时定位在结石分布、毗邻脏器位置关系以及穿刺深度和角度等的确定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而且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及医生的CT辐射量,可以作为常规首选的实时定位方法。

    作者:陈友华;高吴阳;张永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胎盘植入25例的临床特点,并按围术期处理分组为术前行输尿管置管组9例及无置管组16例;常规子宫切除组17例与经后路子宫切除组8例,比较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输血量、膀胱损伤或输尿管损伤率、转入ICU 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出现孕期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者占76%,分娩前出血者占56%。产前诊断17例(占68%)。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双侧输尿管逆行置管或经后路子宫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产后出血较少、减少输血量、无泌尿系损伤率、转入ICU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杂性胎盘植入要重视孕期的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提高产前诊断率。围术期处理是综合、有效、规范的多科参与,术前输尿管置管及经后路子宫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作者:钟柳英;陈敦金;苏春宏;贺芳;余琳;钟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外伤性枯草杆菌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性枯草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外伤科收治的枯草杆菌性眼内炎的22例(2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合并眼内异物存留15例,角膜浸润15例,眼眶蜂窝组织炎7例。接受伤口缝合眼内抗生素注射7例,单纯玻璃体手术7例,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8例。11例无光感,11例光感~0.05,3例眼内容剜除。22株枯草杆菌菌株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及氧氟沙星敏感。年龄、角膜浸润和眼内异物存留是枯草杆菌眼内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硅油填充是预后较好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以角膜伤口为中心的环状浸润,前房脓血样积液是枯草杆菌眼内炎的典型体征。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是治疗枯草杆菌眼内炎有效抗生素,及早进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挽救视功能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益文;黄文彬;李娉;陈凯佳;林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24 mimic 或inhibitor入鼻咽癌细胞株,划痕实验检测miR-124对鼻咽癌EMT 影响;细胞转染成功24 h 后 X 线照射,检测细胞株中 Caspase-3活性及凋亡细胞比例;EdU 方法检测放疗后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 miR-124能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 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提示,miR-124过表达细胞株接受放疗后 Caspase-3活性显著上升(P <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R-124能增加细胞株放疗后凋亡。EdU结果显示,miR-124能抑制放疗后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过表达 miR-124的细胞株接受放疗后,p-Akt 含量显著下降。结论:miR-124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增加其放疗敏感性。这为鼻咽放疗增敏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方向。

    作者:田允鸿;曾星;邱慧芝;史建军;谢国丰;黄东兰;王红梅;郑荣辉;张伟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前列腺液HPV6/11 DNA FQ-PCR检测在无症状男性生殖道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FQ-PCR检测前列腺液HPV6/11 DNA在无症状男性生殖道尖锐湿疣诊断与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符合条件的患者72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对照组患者22例,均病检确诊尖锐湿疣。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醋酸白实验,行前列腺液中HPV6/11 DNA FQ-PCR定量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诊断无症状的男性生殖道尖锐湿疣隐匿性感染中,FQ-PCR 方法优于醋酸白试验(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自前列腺液 HPV6/11病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 >0.05)。在治疗后3个月末HPV完全清除患者人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 FQ-PCR 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的HPV ,能早期发现男性生殖道无症状尖锐湿疣潜伏期或亚临床期感染,为尖锐湿疣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也能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王黎;钟文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 (发病3 h内)、6 h 时,对照组体检时检测心肌酶、H-FABP及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入院1 h,脓毒症患者H-FABP、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6 h 时 cTnI、H-FABP、NT-proBNP 和 APACHEⅡ评分高于1 h(P <0.05);死亡组在1 h和6 h 时 H-FABP、NT-proBNP 和 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 P <0.05);6 h 时死亡组 cTnI 高于存活组(P <0.05)。患者6 h时 H-FABP 和NT-proBNP 与cTnI 呈正相关(均 P <0.05)。6 h 时 H-FABP 对28 d 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优于NT-proBNP及APACHEⅡ评分(P <0.05)。结论:H-FABP和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洪娜;张建军;何佳起;王维展;李雅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EBP同源蛋白-10在缺血缺氧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在缺血缺氧时内质网应激蛋白 CHOP-10的表达与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将传代培养的T/G HA-VSMC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组又分为 CHOP-10基因沉默组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24 h 后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CHOP-10的表达;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 MMP-9及 MMP-2的浓度;Transwell 趋化小室测试细胞迁移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 CHOP-10表达明显升高(P <0.01),细胞培养液中 MMP-9及MMP-2的浓度明显增加(P <0.01),且细胞迁移率也显著增加(P <0.01)。而CHOP-10基因沉默或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及MMP-2的分泌减少,且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率(P <0.01)。结论:缺血缺氧可引起人VSMC内质网应激,通过上调CHOP-10的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促进细胞迁移;而下调CHOP-10或阿托伐他汀干预可能影响通过CHOP-10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迁移。

    作者:滕林;周飞;杨伟;姜玉蓉;曹春雨;杨简;王雅琴;陈勇;李松;丁家望;杨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21例质谱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希特林蛋白患儿血Met、Phe 、Tyr、Arg、Cit、Orn、Ser、Thr、C0、C2、C3、C14、C14∶1、C16、C16∶1、C18、C18∶1及尿气相质谱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的水平分布,探讨各指标在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筛查中心共确诊21例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串联质谱Met、Phe、Tyr 等指标及尿气相质谱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的水平,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较正常对照组,观察组血Met、Phe、Tyr等多种指标及尿气相质谱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检测结果偏高,Orn/Cit 结果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2和Cit/Arg检测结果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CCD患儿存在生化指标代谢异常,血串联质谱及尿气相质谱检测对患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旺;罗超;耿国兴;范歆;罗静思;玉晋武;陈少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TMSG-1和Cyclin D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及细胞周期素 D1(Cyclin D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1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 TMSG-1与 Cyclin D1在 ESCC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2%、65.4%,在正常食管黏膜中的阳性率则分别为100.00%、23.1%,差异具有显著性。(2)TMSG-1及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均与ESCC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3)TMSG-1及Cyclin D1在ESCC的表达呈负相关。(4)TMSG-1、Cyclin D1均是影响ESCC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TMSG-1与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博;吕洋;李坤;刘军超;李秀娟;孙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及进展

    左心房(left atrium, LA)在协调心脏整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在心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存功能、管道功能以及辅助泵功能[1-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 RT-3DE )可重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近年来应用其评价 LA 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就已出现LA大小和功能的改变[3],有效及准确地评价冠心病 LA 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治疗效果及估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RT-3DE 评价冠心病LA容量及功能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灵洁;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ELISA检测39例脓毒症患者、1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组。通过分析3种因子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与SIRS组中血清sTREM-1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RP只在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组中 sTREM-1、PCT 及 CRP 均明显高于 SIRS 组(P <0.05)。根据ROC 曲线分析,sTREM-1、PCT 及 CRP 对SIRS 和非 SIRS 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87和0.831。结论:血清sTREM-1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罗运山;刘易林;邓霞梅;张健;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非侵入性检查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价值

    目的:研究非侵入性检查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9月我院消化及感染科住院的乙肝及丙肝肝硬化患者132例,据胃镜结果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食管静脉曲张组,分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肝脏硬度、肝功能分级等在两组间的差异;再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比较上述指标在该两组间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Logistic 回归方程,并对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得到 Logistic 回归方程LogitP1=0.111×肝脏硬度+0.089×脾脏厚度-4.628,LogitP2=0.163×肝脏硬度-5.164(P1食管静脉曲张概率、P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概率),两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830。结论:脾脏厚度、肝脏硬度等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准确的评估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发生。

    作者:李文静;尚妍妍;王冰雪;李娅;徐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 OLETF 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 大鼠为实验组,同龄 LETO 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 OGTT 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 OLETF 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BG 和 TG 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 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 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 PEPCK 表达高于对照组,而 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 OLETF 大鼠肝脏 PGC-1、PEPCK 及 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 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念鸿;张俊清;刘林;武一鸣;刘佳;郭晓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胸苷激酶1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意义

    目的:探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个周期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59例NSCLC患者化疗前及第1、2、3、4周期化疗后STK1浓度,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间相关性。结果:4个周期化疗后,不同化疗方案间STK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化疗有效组,4个周期化疗后STK1水平较化疗前均显著下降;4个周期化疗后,有效组STK1均显著低于无效组;在有效组,第3、4周期化疗后STK1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前;化疗前及4个周期化疗后, STK1水平在肺鳞癌与肺腺癌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SCLC 患者化疗过程中监测STK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化疗疗效,并对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黄仁飞;江倩;金蒙蒙;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