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麻醉方式在颈部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曹强;王立勋;周良军;卫才权

关键词:麻醉方式, 颈部, 短小手术, 针刺麻醉, 应用的可行性, 应用价值, 麻醉临床, 颈丛麻醉, 发音功能, 对比研究, 毒副作用, 安全性能, 患者
摘要:针刺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较少的毒副作用以及具有保留患者术中发音功能,使其在颈部短小手术麻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本文拟通过对针刺麻醉和颈丛麻醉的对比研究,判断针刺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应激、自噬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 NHLs)是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的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规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经典化学疗法的效果及预后差强人意[1]。近年来与氧化应激、自噬相关的靶向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主要对NHL治疗中二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赵雅淇;赵建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PARγ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是病因各异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以肺泡持续性损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积,肺组织反复破坏、修复、终造成肺组织中大量胶原沉积为病理特点的一类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患病率逐年增加[1],死亡率高,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3~5年,并且至今病因仍未明确,并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肺系疑难疾病。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是一种核激素受体,既往在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的调节、肿瘤等的研究中发现起重要调节作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ARγ抗肺纤维化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这里本文就PPARγ的抗肺纤维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洪波;吴凯峰;王茜;唐洪焱;刘代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系统性硬化症并发肺动脉高压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系统性硬化症(SSc)继发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62例SSc 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继发PH分为两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软件完成。结果:与未继发PH组相比,继发PH组血尿酸(P <0.01)、肺动脉收缩压(P <0.01)、心电图异常(P <0.01)和甲襞微循环异常(P <0.01)均高于前者,血白蛋白(P <0.05)低于前者;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尿酸值(r =0.26,P <0.01)及血白蛋白值(r =-0.28,P <0.05)相关;血尿酸在心电图异常组(P <0.01)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P <0.01)均高于正常组。以血尿酸>374μmol/L 作为预测SSc继发PH的界点,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4.0%。结论:血尿酸值可作为预测SSc继发PH的有效指标。

    作者:岳露瑶;徐源;于菁菁;何成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Narcotrend脑电监测对活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Narcotrend脑电监测下意识分级在D2-E1级对活体肾移植受体和供体术中麻醉管理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受体和供体80对,年龄28~56岁,受体ASA Ⅲ~Ⅳ级,供体ASAⅠ~Ⅱ级,将受体和供体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受体 Narcotrend 脑电监测组(R-N 组)和临床经验组(R-C 组);供体Narcotrend脑电监测组(D-N组)和临床经验组(D-C 组)。分别记录4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诱导、手术、拔管、复苏室留观时间,异丙酚用量,多巴胺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R-N组丙泊酚总用量较R-C 组患者少(P <0.05),R-N组术后拔管时间和复苏室留观时间较R-C 组短(P <0.05);D-N和D-C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arcotrend脑电监测NI值在42.5±3.5能减少活体肾移植受体麻醉中异丙酚的用量,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对供体的影响不大。其意义在于目前国内医疗资源尚紧缺的情况下,既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节省患者开支,又可以保证危重患者的麻醉手术安全,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

    作者:邵欣欣;李坤河;陈祯;黄贤君;江楠;肖亮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Aurora-A 激酶抑制剂 VX-680对未分化甲状腺癌8305C 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VX-680对8305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在药物作用下Aurora-A、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随药物浓度增加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 <0.05);随作用时间延长,药物的抑制作用也增强(P <0.05)。48 h 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400 nmoL浓度处理的8305C 细胞,Aurora-A激酶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Bax 蛋白量变化不明显(P >0.05)。结论:VX-680通过抑制Aurora-A 表达,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同时通过抑制Bcl-2表达,导致Bcl-2/Bax比例失衡,诱发细胞凋亡。 VX-680是未分化甲状腺癌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靶向抑制剂。

    作者:何源哈达;陈霖;杨勇;杨宏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尿毒清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尿毒清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大鼠组(DM)、尿毒清组(ND)、联合用药组(LH)。DM、ND、LH三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生化指标,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肾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与脂联素受体(AdipoR)形成二聚体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判断肾小管受损情况。结果:1. AdipoR1与AT1、AdipoR2与AT2可形成异源二聚体,DM 组受体间二聚体表达有上调,ND 组与LH 组表达明显下调;2. MCP-1与TGF-β在DM组大鼠肾脏中表达明显上调,ND组、LH组则明显下调。结论:尿毒清与替米沙坦联合用药显著下调DM大鼠肾脏组织内TGF-β与MCP-1的表达,其护肾机制可能与干预AdipoR与AT二聚体相关。

    作者:吴屹哲;吴小燕;查冬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及进展

    左心房(left atrium, LA)在协调心脏整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在心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存功能、管道功能以及辅助泵功能[1-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 RT-3DE )可重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近年来应用其评价 LA 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就已出现LA大小和功能的改变[3],有效及准确地评价冠心病 LA 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治疗效果及估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RT-3DE 评价冠心病LA容量及功能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灵洁;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数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观察羟脯氨酸表达。结果:(1)TGF-β1(0、2.5、5、10、20、40μg/L)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丹参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光密度值。(2)TGF-β1(10μg/L)干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48 h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上调,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未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下调。(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与TGF-β1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5)。(4)丹参注射液可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羟脯氨酸表达,与TGF-β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靶向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其凋亡、下调羟脯氨酸表达影响气道重塑。

    作者:屈飞;刘海云;崔艳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C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食管鳞癌组织、33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6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 CDC6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CDC6在食管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1.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C6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肿瘤 TNM分期有关(P <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05)。CDC6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CDC6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DC6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樊丽娟;张健;林凡忠;李洪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寻常型痤疮

    目的:观察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次/2周,6~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术后给予重组牛bFGF凝胶外用,1次/d;对照组仅给予激光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粉刺、炎性皮损、皮肤油脂分泌情况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炎性皮损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69,P <0.05)。结论: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牛bFGF对寻常型痤疮治疗有效,对炎性皮损疗效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燕;马琼;段静娴;孙素姣;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三镜联合会师技术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59例

    目的:通过实施三镜联合会师技术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观察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将自制球囊套扎于鼻胆管,通过胆道镜置入的输尿管导管来引导鼻胆管经腹部置入,再用十二指肠镜将其经口取出,取出过程中,鼻胆管自带球囊对细径胆总管进行取石,然后留置鼻胆管引流,行腹腔镜下细径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59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T管引流,术后造影显示取净结石58例(98.3%),残余小结石1例(1.7%),残余小结石合并胆漏1例、胆漏1例(3.4%),胰腺炎2例(3.4%),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8%(4/59),无胆道穿孔、十二指肠出血、肠穿孔、重症胰腺炎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会师技术及经胆囊管入路行球囊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

    作者:刘进衡;张刚;王妍亭;陈安平;易斌;张胜龙;高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七步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1]。自从1991年妇科医生REICH等[2]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肝脏边缘的良性肿瘤,揭开了腹腔镜肝切除(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 LH)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LH已经以传统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一直都是肝脏外科领域主要的治疗手段,这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尤显突出,但是肝脏复杂的管道分布和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肝切除术对术者的肝脏解剖技能和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颇高。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一种安全、简单、实用性强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以满足一般二级医院的临床需要,以期全面推广腹腔镜肝切除术,造福广大肝病患者。近几年来,笔者所在手术小组学习和实践“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超;曾仲;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 OLETF 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 大鼠为实验组,同龄 LETO 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 OGTT 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 OLETF 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BG 和 TG 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 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 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 PEPCK 表达高于对照组,而 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 OLETF 大鼠肝脏 PGC-1、PEPCK 及 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 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念鸿;张俊清;刘林;武一鸣;刘佳;郭晓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论文优先审稿、发表的声明

    本刊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给予优先审稿、发表:(1)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2)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3)报道的内容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论文;(4)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论文;(5)针对本刊以往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进行延续讨论(即引用了本刊近两年刊出论文)的论文。其中第(1)、(2)项需及时补寄基金批文的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同时稿件需在首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且论文内容应与课题研究内容基本相符。第(3)、(4)项需提供省级及以上图书馆或医学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或提供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书面推荐意见。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七氟醚对产科全身麻醉母体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剖宫产术中不同时点产妇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浓度及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中 HSP70的表达,评估七氟醚或异丙酚全身麻醉下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变化,为安全有效地施行产科全身麻醉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选择足月产妇6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P 组)与七氟醚组(S 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各时点血中 HSP70浓度及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的 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P 组术毕时的 HSP70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 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娩出后,P 组胎盘组织 HSP70表达明显高于S 组(P <0.05)。结论:七氟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安全有效,能减少母血 HSP70的浓度及胎盘组织HSP70的表达。

    作者:李屹;贾杰;孙艺娟;苏丹晨;孙维国;李海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骨桥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Klf4、Col1和Runx2 mRNA的表达,利用试剂盒检测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分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干细胞干性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伴放线放线杆菌与干细胞按照1克隆:1细胞比例共培养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两者共培养后,干细胞CD44、CD166和骨桥蛋白均呈阳性表达,C-myc、Klf4、Runx2和Col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仍较强。结论:伴放线放线杆菌在体外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增强干细胞干性,但却不影响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

    作者:于丽娜;张文轩;于洋;秦文光;罗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 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 ×5.5 cm ~10.5 cm ×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 ,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作者:刘伟;杨康胜;麦海妙;夏坚祯;杨文娜;区广鹏;黄瑞良;余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病毒干扰TNF-α对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采用慢病毒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观察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Bax 在脊髓损伤大鼠损伤段的表达变化,探究在脊髓损伤中TNF-α与Caspase-3、Bcl-2、Bax 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Allen 法制备脊髓钝挫伤模型;GeneMANIA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NF-α与Bcl-2的关系。用慢病毒包装的RNA ,构建 TNF-α的 RNA 干扰模型;TNF-α的表达被抑制后,用 QRT-PCR 检测 Caspase-3和 Bcl-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和Bcl-2、Bax 蛋白质的定位分布,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钝挫伤后SD 大鼠双后肢截瘫,无法自行排便排尿。慢病毒干扰 TNF-α后 QRT-PCR 结果显示, Caspase-3表达显著减少(P <0.05),Bcl-2表达下降,但是没有显著变化(P >0.05)。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在脊髓白质和灰质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观察到 Caspase-3、Bcl-2、Bax 的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并与QRT-PCR变化结果相同。结论:在脊髓损伤后的大鼠体内TNF-α能有效调控Bcl-2和Bax 的比值,进而调节Caspase-3的表达,终可能影响凋亡而作用于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作者:王一枝;胡析;周秀雅;向虹雨;林娅;唐冰怡;唐婷婷;曾茜;张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腹部手术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n =35):七氟醚组(DS组)和异丙酚组(DP组)。于术前(T1)、术后24 h(T2)、48 h(T3)及1周(T4)进行以下测试:MMSE 评分;连线测验;词语记忆试验;Stroop色词测验。记录各项评分和数据。结果:与T1比较, T2时点两组患者及T3时点的糖尿病患者MMSE评分下降,T2-3时点两组患者连线测试A、B时间延长,T2时点两组患者Stroop 色词测验一、二、三时间延长和错误数增加,T3时点两组患者 Stroop 色词测验二、三时间方面延长,T2-3时点糖尿病患者词语记忆试验各项词语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组之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与异丙酚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48 h内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两者的影响无差异。

    作者:周桥灵;刘洪珍;廖美娟;杨承祥;王汉兵;梁桦;赖晓红;贺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脓毒症与胃肠道功能损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仍然是重症医学病死率居首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1]。它是指机体由于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常累及多个脏器,其中胃肠道尤为特殊,一方面它是脓毒症首先累及的器官,常引起胃肠道黏膜及上皮病变,甚至坏死,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2];另一方面,又有学者认为,肠道病变本身亦可加重或诱发脓毒症,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故胃肠道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殊[3]。本文就脓毒症以及胃肠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俊亮;曾其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