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田允鸿;曾星;邱慧芝;史建军;谢国丰;黄东兰;王红梅;郑荣辉;张伟军

关键词:miR-124, 鼻咽癌, 放疗敏感性, 上皮间充质转化
摘要:目的:研究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24 mimic 或inhibitor入鼻咽癌细胞株,划痕实验检测miR-124对鼻咽癌EMT 影响;细胞转染成功24 h 后 X 线照射,检测细胞株中 Caspase-3活性及凋亡细胞比例;EdU 方法检测放疗后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 miR-124能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 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提示,miR-124过表达细胞株接受放疗后 Caspase-3活性显著上升(P <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R-124能增加细胞株放疗后凋亡。EdU结果显示,miR-124能抑制放疗后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过表达 miR-124的细胞株接受放疗后,p-Akt 含量显著下降。结论:miR-124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增加其放疗敏感性。这为鼻咽放疗增敏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方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博卡病毒重组蛋白表达及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建立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 VP2,并建立间接酶联免疫法,用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法从菌种模板WHL-1扩增出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到菌BL21(DE3),经过诱导产生融合蛋白,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并以该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人博卡病毒的间接酶联免疫法。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并可与人博卡病毒 Ig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 mg/mL ,血清的佳稀释倍数为1∶200,封闭以1%BSA封闭效果佳,酶标二抗的佳工作稀释度为1∶4000,工作时间佳为1 h,该检测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的间接 ELISA 方法 Cut-off 值为0.1,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98%,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VP2蛋白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为人博卡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允奇;何涛君;陆学东;张银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NAP[1159(563~2033)AB/c]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1862(1345~2382)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血浆中G-CSF、NE及IL-8[34.36(25.17~47.24) ng/L、397.56(324.63~563.84) pg/mL、585.34(403.61~866.54)pg/m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54.52(46.27~77.14) ng/L、689.74(496.78~899.14)pg/mL、832.36(625.17~998.2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外周血NAP的水平与血清中G-CSF水平呈正相关(r=0.621,P=0.007)。结论:AML外周血中NAP表达显著降低,同时伴随血浆中性粒细胞相关因子 G-CSF、NE 及 IL-8分泌减少,推测 AML 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秦继宝;薄维波;杨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PARγ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是病因各异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以肺泡持续性损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积,肺组织反复破坏、修复、终造成肺组织中大量胶原沉积为病理特点的一类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患病率逐年增加[1],死亡率高,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3~5年,并且至今病因仍未明确,并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肺系疑难疾病。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是一种核激素受体,既往在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的调节、肿瘤等的研究中发现起重要调节作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ARγ抗肺纤维化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这里本文就PPARγ的抗肺纤维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洪波;吴凯峰;王茜;唐洪焱;刘代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87例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4.5μg 每吸,1吸/次,2次/d),联合治疗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4.5μg每吸,1吸/次,2次/d +阿奇霉素250 mg,1次/d。观察两组治疗3、6个月后 PEF、FEV1、FEV1/FVC、mMRC、6MWT,急性加重次数。结果:联合治疗组在3、6个月后的PEF、FEV1、FEV1/FVC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 <0.05);两组在3个月后的 mMRC、6MWT、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程度相仿(P >0.05),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 <0.05)。结论: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较单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的肺功能指标,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并降低急性加重次数。

    作者:韩利;张筠;张铁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复杂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胎盘植入25例的临床特点,并按围术期处理分组为术前行输尿管置管组9例及无置管组16例;常规子宫切除组17例与经后路子宫切除组8例,比较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输血量、膀胱损伤或输尿管损伤率、转入ICU 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出现孕期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者占76%,分娩前出血者占56%。产前诊断17例(占68%)。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双侧输尿管逆行置管或经后路子宫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产后出血较少、减少输血量、无泌尿系损伤率、转入ICU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杂性胎盘植入要重视孕期的反复的无痛性阴道流血,提高产前诊断率。围术期处理是综合、有效、规范的多科参与,术前输尿管置管及经后路子宫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母婴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作者:钟柳英;陈敦金;苏春宏;贺芳;余琳;钟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脓毒症与胃肠道功能损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仍然是重症医学病死率居首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1]。它是指机体由于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常累及多个脏器,其中胃肠道尤为特殊,一方面它是脓毒症首先累及的器官,常引起胃肠道黏膜及上皮病变,甚至坏死,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2];另一方面,又有学者认为,肠道病变本身亦可加重或诱发脓毒症,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故胃肠道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殊[3]。本文就脓毒症以及胃肠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俊亮;曾其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EBP同源蛋白-10在缺血缺氧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在缺血缺氧时内质网应激蛋白 CHOP-10的表达与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将传代培养的T/G HA-VSMC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组又分为 CHOP-10基因沉默组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24 h 后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CHOP-10的表达;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 MMP-9及 MMP-2的浓度;Transwell 趋化小室测试细胞迁移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 CHOP-10表达明显升高(P <0.01),细胞培养液中 MMP-9及MMP-2的浓度明显增加(P <0.01),且细胞迁移率也显著增加(P <0.01)。而CHOP-10基因沉默或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及MMP-2的分泌减少,且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率(P <0.01)。结论:缺血缺氧可引起人VSMC内质网应激,通过上调CHOP-10的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促进细胞迁移;而下调CHOP-10或阿托伐他汀干预可能影响通过CHOP-10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迁移。

    作者:滕林;周飞;杨伟;姜玉蓉;曹春雨;杨简;王雅琴;陈勇;李松;丁家望;杨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七氟醚对产科全身麻醉母体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剖宫产术中不同时点产妇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浓度及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中 HSP70的表达,评估七氟醚或异丙酚全身麻醉下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变化,为安全有效地施行产科全身麻醉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选择足月产妇6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P 组)与七氟醚组(S 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各时点血中 HSP70浓度及胎儿娩出后胎盘组织的 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P 组术毕时的 HSP70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 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娩出后,P 组胎盘组织 HSP70表达明显高于S 组(P <0.05)。结论:七氟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安全有效,能减少母血 HSP70的浓度及胎盘组织HSP70的表达。

    作者:李屹;贾杰;孙艺娟;苏丹晨;孙维国;李海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七步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它承担着糖类、脂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同时兼顾解毒、防御、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其所承担的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极易受到内外病因侵害的器官[1]。自从1991年妇科医生REICH等[2]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肝脏边缘的良性肿瘤,揭开了腹腔镜肝切除(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 LH)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LH已经以传统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一直都是肝脏外科领域主要的治疗手段,这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尤显突出,但是肝脏复杂的管道分布和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肝切除术对术者的肝脏解剖技能和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颇高。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一种安全、简单、实用性强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以满足一般二级医院的临床需要,以期全面推广腹腔镜肝切除术,造福广大肝病患者。近几年来,笔者所在手术小组学习和实践“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超;曾仲;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祝贺《实用医学杂志》连续3年进入谷歌学术中文期刊统计指标前100名

    日前,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发布了2016版期刊排名(2016 version of Scholar Metrics)。《实用医学杂志》h5指数为25,h5中值为29,位列中文期刊排名前100种期刊之第69位。在这100种出版物中,医药卫生类期刊共24种,《实用医学杂志》居于第14位。本刊此次入选是继2014年入选Google 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之后的连续3年入选。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robot assiste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RTME)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LTME)在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对比的中英文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利用 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计2044例,RTME组共930例,LTME组共111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RTME组较LTME组手术时间长(WMD =51.19,95%CI =18.95~83.43,P =0.002)、中转开腹率低(OR =0.19,95%CI =0.08~0.48,P =0.0004)、远端切缘距离略短(WMD =-0.16,95%CI =-0.31~-0.01,P =0.03)、术后3个月及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高(WMD =3.90,95%CI =2.27~5.53,P <0.00001),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获得淋巴结数目、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切口并发症、肠梗阻、尿潴留)、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RTME与LTME治疗直肠癌近期疗效近似,较为安全、可行。

    作者:雷伟琦;张东;刘莱蓬;严国强;胡小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 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 ×5.5 cm ~10.5 cm ×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 ,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作者:刘伟;杨康胜;麦海妙;夏坚祯;杨文娜;区广鹏;黄瑞良;余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及进展

    左心房(left atrium, LA)在协调心脏整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在心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存功能、管道功能以及辅助泵功能[1-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 RT-3DE )可重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近年来应用其评价 LA 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就已出现LA大小和功能的改变[3],有效及准确地评价冠心病 LA 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治疗效果及估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RT-3DE 评价冠心病LA容量及功能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灵洁;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论文优先审稿、发表的声明

    本刊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给予优先审稿、发表:(1)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2)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3)报道的内容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论文;(4)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论文;(5)针对本刊以往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进行延续讨论(即引用了本刊近两年刊出论文)的论文。其中第(1)、(2)项需及时补寄基金批文的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同时稿件需在首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且论文内容应与课题研究内容基本相符。第(3)、(4)项需提供省级及以上图书馆或医学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或提供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书面推荐意见。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miR-124对鼻咽癌细胞株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24 mimic 或inhibitor入鼻咽癌细胞株,划痕实验检测miR-124对鼻咽癌EMT 影响;细胞转染成功24 h 后 X 线照射,检测细胞株中 Caspase-3活性及凋亡细胞比例;EdU 方法检测放疗后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 miR-124能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 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提示,miR-124过表达细胞株接受放疗后 Caspase-3活性显著上升(P <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R-124能增加细胞株放疗后凋亡。EdU结果显示,miR-124能抑制放疗后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过表达 miR-124的细胞株接受放疗后,p-Akt 含量显著下降。结论:miR-124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株EMT,增加其放疗敏感性。这为鼻咽放疗增敏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方向。

    作者:田允鸿;曾星;邱慧芝;史建军;谢国丰;黄东兰;王红梅;郑荣辉;张伟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7天查血气,留血检测NSE 和GFAP。结果:两组第1天动脉血气分析PCO2、p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PCO2、p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第1、7天两组间NSE和GFA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NSE 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第1、7天 GFA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NSE及GFAP水平能较早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并为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作者:裘艳梅;侯洪涛;王炜;叶秀春;李月梅;马素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非侵入性检查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价值

    目的:研究非侵入性检查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9月我院消化及感染科住院的乙肝及丙肝肝硬化患者132例,据胃镜结果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食管静脉曲张组,分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肝脏硬度、肝功能分级等在两组间的差异;再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比较上述指标在该两组间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Logistic 回归方程,并对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得到 Logistic 回归方程LogitP1=0.111×肝脏硬度+0.089×脾脏厚度-4.628,LogitP2=0.163×肝脏硬度-5.164(P1食管静脉曲张概率、P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概率),两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830。结论:脾脏厚度、肝脏硬度等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准确的评估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发生。

    作者:李文静;尚妍妍;王冰雪;李娅;徐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 (发病3 h内)、6 h 时,对照组体检时检测心肌酶、H-FABP及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入院1 h,脓毒症患者H-FABP、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6 h 时 cTnI、H-FABP、NT-proBNP 和 APACHEⅡ评分高于1 h(P <0.05);死亡组在1 h和6 h 时 H-FABP、NT-proBNP 和 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 P <0.05);6 h 时死亡组 cTnI 高于存活组(P <0.05)。患者6 h时 H-FABP 和NT-proBNP 与cTnI 呈正相关(均 P <0.05)。6 h 时 H-FABP 对28 d 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优于NT-proBNP及APACHEⅡ评分(P <0.05)。结论:H-FABP和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洪娜;张建军;何佳起;王维展;李雅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丹参注射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数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观察羟脯氨酸表达。结果:(1)TGF-β1(0、2.5、5、10、20、40μg/L)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丹参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光密度值。(2)TGF-β1(10μg/L)干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48 h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上调,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未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下调。(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后,与TGF-β1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5)。(4)丹参注射液可下调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羟脯氨酸表达,与TGF-β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靶向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其凋亡、下调羟脯氨酸表达影响气道重塑。

    作者:屈飞;刘海云;崔艳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 OLETF 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 大鼠为实验组,同龄 LETO 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 OGTT 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 OLETF 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BG 和 TG 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 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 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 PEPCK 表达高于对照组,而 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 OLETF 大鼠肝脏 PGC-1、PEPCK 及 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 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念鸿;张俊清;刘林;武一鸣;刘佳;郭晓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