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水平

卢洪文;张银环;柳林;沈守祥;孟祥凤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其中伴大血管病变77例,无大血管病变71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73例,正常人群组75例.采用ELISA法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以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2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间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之间hsCRP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原因.

    作者:周爱红;王荫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清预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目的介绍一种时间短、花费少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预培养神经干细胞48h,换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干细胞球.血清诱导分化后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血清预培养48h后即可见神经干细胞聚球,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结论血清预培养可使神经干细胞聚球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作者:历俊华;郑淑荣;万虹;张绍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健康成人大脑中央前回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中国健康成人大脑中央前回脑组织代谢物的特点,为疾病研究提供正常参照.方法对9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双侧中央前回1H-MRS检测,对比分析其大脑中央前回脑组织的NAA/Cr、Cho/Cr和NAA/Cho值.结果不同侧别和不同性别之间的NAA/Cr、Cho/Cr和NAA/Cho值均无显著性差异;NAA/Cr与年龄低度负相关,Cho/Cr与年龄低度正相关,NAA/Cho与年龄呈中度负相关.结论建立了健康成人大脑中央前回脑组织代谢物的参照特点.

    作者:王惠芳;郎宁;宋红松;王力平;刘小璇;张俊;康德瑄;李选;樊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分析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卫生水平及其情绪症状的分布.方法通过对37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对照组)和56例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女性(病例组)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统计情绪障碍组的不同情绪症状的分布.结果病例组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躯体因子、强迫因子、抑郁焦虑因子等7个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女性闭绝经期表现为以抑郁、强迫、躯体化和焦虑为主的综合症候群.

    作者:罗有年;吴海珊;张晋碚;李国荣;关念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症状和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微栓子监测

    目的研究无症状和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微栓子出现频率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病程时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双通道四深度及M-Mode模式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60min,进行微栓子信号(MES)计数.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组(ICA组)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组(MCA组),每组又分为无症状组、既往缺血性卒中组(≥30d)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0d).结果共监测63例患者的74条狭窄动脉.ICA组:无症状、既往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MES阳性率分别为0(0/10)、0(0/7)、33%(6/18);在MCA狭窄组分别为14%(2/14)、14%(1/7)和39%(7/18).60min内的MES数目在ICA急性缺血性卒中组依次为3、9、8、10、1、40个,平均11.8个;在MCA无症状组为4、1个,既往缺血性卒中组为1个,急性缺血性卒中组为4、1、4、15、16、1、29个,平均10个.MES阳性率在ICA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无症状组之间(P=0.013)、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既往缺血性卒中组(P=0.03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MCA狭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无症状组(P=0.115)、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既往缺血性卒中组(P=0.21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脉性栓塞是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距卒中时间越近,MES的发生率越高,数目越多.TCD微栓子监测有助于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卒中发病机制,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孙葳;黄一宁;王荫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接受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43例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45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P<0.05);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血液粘稠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中风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邓彦;朱海清;邓国宝;谭诚;彭佩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缺血后的神经发生及其调节

    1992年,Reynolds 等运用无血清培养基从小鼠纹状体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并证明它能够分化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3类主要经胞,打破了成年CNS在损伤后不能修复的观点.

    作者:黄艳君;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和施捷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RSM)和施捷因(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0.5ml/kg,1次/d,施捷因20mg,1次/d,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和施捷因,可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英;傅万海;何依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外伤后综合征与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PTS)和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PTS组122例为A组,重型颅脑外伤组113例为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分别探测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PTS患者左右半球各动脉与重型颅脑外伤相比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以MCA、ACA、VA、BA更为明显.A组左半球MCA和VA血流缓慢比右半球明显,B组左右半球血管痉挛无差异.2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和RBC变形性降低.结论PTS存在器质性脑损伤,以左半球为主,TCD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PTS患者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作者:刘诗翔;刘波;梁燕;王文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妥泰引起严重认知障碍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服用妥泰出现严重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对3例服用妥泰后出现严重认知障碍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多表现为语言功能受损,尤其是语言流畅性受损,而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伴有严重记忆力、计算力障碍.

    作者:孙伟;王薇薇;吴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个月后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发生.

    作者:何希俊;王本国;詹桂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参乌胶囊对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β-淀粉样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参乌胶囊对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PP 695V717I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乌小剂量(0.4g/kgg/kg·d)组和大剂量(1.2·d)组,同月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各组老鼠从4月龄至10月龄灌胃给药或水,然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脑皮层匀浆中β-淀粉样肽(Aβ)的含量;用刚果红染色检测皮层淀粉样斑块的数目.结果模型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游泳时间和游泳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对新物体的探索相对时间缩短,皮层可溶性Aβ含量升高(P<0.05),脑内淀粉样斑块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乌胶囊大剂量组游泳时间缩短(P<0.05),对新物体的探索相对时间延长(P<0.05);大、小剂量组小鼠脑内可溶性Aβ含量和脑内淀粉样斑块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参乌胶囊可明显改善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脑内Aβ的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邢颖;张兰;李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脊髓功能核磁共振研究现状

    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spinal functional MRI,s-fMRI)检查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价和估计预后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作者:王方永;李建军;洪毅;徐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椎体骨赘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观察颈椎体骨赘的组织结构.方法在有颈椎骨质增生的尸体标本上,取7例增生的颈椎体骨赘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和结论骨赘经历了软骨化期、初钙化期、钙化期、初骨化期和骨化期.

    作者:孟庆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负压吸引对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负压吸引对兔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45s组和吸引3min组.实验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负压吸引各组先用负压发生器吸引眼角巩膜缘,持续45s及3min,分别于术后即刻、7d、14d、28d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兔眼视神经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视神经和视网膜结构无改变.负压吸引45s组各时间点视神经和视网膜细胞改变轻微;3min组术后即刻~14d神经纤维和视网膜视细胞结构明显异常,至术后28d时恢复正常.结论LASIK术中负压吸引引起的眼压急剧升高,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细胞的亚细胞结构改变,但这种改变为可逆的;负压吸引持续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作者:赵海霞;黄一飞;杨惠英;窦宏亮;张笑明;刘丽;沈向学;王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外,配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早期康复、出院指导等综合干预,经3年随访,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7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减少(P<0.01),复发率降低(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闫凤云;姜莉;李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游泳增强川芎嗪对慢性低氧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游泳锻炼对慢性低氧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8只豚鼠随机分成舱外正常对照组(A组,5只)与慢性低氧模型组(B).4周后,慢性低氧模型组又随机分为低氧对照组(B1组,5只)、低氧药物(川芎嗪)治疗组(B2组,8只)和低氧药物治疗配合游泳锻炼组(B3组,10只).豚鼠喂养8周后,用激光多普勒(LDF)统计耳蜗血流量(CBF),用螺旋韧带铺片光镜观察豚鼠血管纹毛细血管的形态及血管内红细胞计数.结果A组CBF为(98.075±5.08)%,B1组为(86.80±2.12)%(P<0.01);B2组CBF为(89.14±4.12)%,与B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3组CBF为(91.18±5.02)%,与B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B1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锻炼能促进川芎嗪改善慢性低氧环境下豚鼠耳蜗毛细血管的肿胀及红细胞淤滞现象.

    作者:史艳莉;黄元汛;魏劲波;段小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

    目的评价在医院进行的早期正规强化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半年后根据日本远城寺式乳幼儿分析的发育检查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早期在院内进行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作者:吴兆芳;姜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丙烯酰胺中毒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害

    目的探讨急性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方法报道2例青年男性工作中接触丙烯酰胺的患者.结果2例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均明显异常.神经活检显示有髓神经纤维轻度减少,在例1可以看到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轴索变性和出现个别巨大轴索.例2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轴索出现Wallerian变性和轴索内微丝聚集现象.两例患者均存在个别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变薄.小动脉内膜显著肥厚,毛细血管周细胞存在凋亡改变,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显著肥厚.结论丙烯酰胺中毒的周围神经损害为轴索性周围神经病伴随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损害.血管损害在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中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朝霞;张锦丽;石昕;孙相如;袁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性别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髓鞘脂质蛋白139-151(PLP139-151)免疫诱导建立EAE模型,观察雌雄小鼠病情的差异,采用MTT、ELISA法,检测外周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反应的性别差异.结果雌性小鼠的平均发病时间(15±2.1)d,早于雄性的(22±4.3)d,病程有复发-缓解的特点,而雄性则多呈一过性发病;EAE雌雄小鼠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γ-干扰素分泌无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明显高于雌性小鼠(P<0.01).结论PLP139-151诱发小鼠EAE性别差异可能与雄性小鼠外周淋巴细胞分泌IL-4水平较高,具有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邢广羽;张金涛;宋春杰;尹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