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

张永刚;刘希胜;王敏;许新堂;张秋妹;苗重昌

关键词:灌注加权成像, MRA, 缺血, 椎基底动脉, MTT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方法:回顾32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分析 PWI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资料,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血管狭窄,侧支血管,脑血流量(rCBF )、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指标。结果:病例组:至少有1支椎基底动脉狭窄>70%,椎动脉重度狭窄17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0例;小脑上动脉重度狭窄8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后交通动脉开放22例;软脑膜动脉的显示11例;微小动脉团显示12例。病例组ROI/额叶白质比值相对于对照组rCBF、rCBV 值均下降,MTT 值延长,两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PWI结合MRA能够有效地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以及侧支循环血流代偿情况,有效的评估缺血区血液动力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去神经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心脏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经腹肾脏去神经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脏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血压心脏肥厚的大鼠为研究对象,干预治疗4周,心脏超声探测左室壁厚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T-PCR )检测肥厚基因的表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和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病理改变。结果: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病理观察和超声探测显示心肌呈肥厚改变。干预治疗4周,病理观察发现,肾去神经治疗(renal denervation, RDN)和肾去神经联合氯沙坦(renal denervation combined with Losartan, R+L)治疗组病理性心肌肥厚有所改善,以后者更明显。左心室体重指数、局部心肌组织相对细胞表面积、相对肥厚基因的表达、左心室室壁厚度、炎症因子的表达与病理结果一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脏去神经可抑制高血压心肌肥厚,联用氯沙坦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作者:区德锦;林育辉;戴文军;伍金雷;谢文杰;黄炯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FNA和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47例采用PFNA及52例采用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随访超过1年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 X 线摄片次数、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结果:PFNA组显性出血量低于 THA 组,而PFNA 组的隐性出血量高于 THA 组,且 THA 组在住院时间、术中 X 线摄片次数、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均优于PFNA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THA是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效果显著优于PFNA内固定术。

    作者:单中书;仇志学;唐炜东;沈晓钟;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试验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床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记录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大小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3、6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两组基本接近。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早期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少,但创伤稍大。股骨近端髓内钉后期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基本相似,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出血少也可作为选择方案。

    作者:张松;张涛;杨建文;安敏;唐本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新型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即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已成为医院获得性 AKI 常见的原因之一[1],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5%~7%[2],当存在肾损害危险因素,如糖尿病[3],血肌酐(SCr)大于124、177μmol/L 时,发病率由9%~40%升至50%~95%,糖尿病已成为 CI-AKI 独立危险因素[4]。其次AKI 诊断及分级标准仍以尿量和SCr 为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了AKI 早期诊断、干预策略制定、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因此,寻找早期诊断和预测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5]、肾损伤份子1(KIM-1)[6]、白介素18(IL-18)[7]、胱抑素( Cystatin C)[8]、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9]及其与肌酐(Cr)比值等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新近发现的一些敏感的、有临床应用前景的CI-AKI 新型生物标志物。

    作者:王明秋;李香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54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PTCSL组):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开腹组):开腹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患者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PTCSL 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CSL 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胆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7.5%,疼痛缓解伴随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下降(P<0.05);平均起效时间为放疗后4.25 d。放疗前后疼痛 NRS 评分分别为(6.21±1.41)和(1.96±1.33)分(P <0.01)。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放疗后Frankle分级得到改善。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放射性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陈芳;苏晓明;任晔;单改仙;戴卓捷;崔迪;王宗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1例乳腺裂头蚴病治疗感悟

    患者女,56岁,农民,湖北省咸宁市崇阳镇人,以“发现右乳肿块2年余”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2012年6月自己触摸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约鹌鹑蛋大小包块,因无明显不适一直未处理,2014年10月20日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乳腺 B 超示:右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灶。后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甲乳外科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小约3.0 cm ×3.0 cm,质地稍硬,活动度可,无明显红肿、疼痛,无乳头内陷,无发热,无酒窝征,无橘皮痒改变,双侧腋窝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术前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7.75%,余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表面横行切口,长约5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乳房外上象限一大小约3.0 cm ×1.5 cm 肿块,色白,质硬,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提示:良性肿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下肿块包膜表面附有少许淡黄色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囊肿壁,切开囊壁后可见一白色活扁虫蠕动寄居。将标本送至湖北科技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活虫体长约25 cm ,白色,长带形,头部膨大,虫体不停伸缩蠕动,前端中央有一宽大的椭圆形凹陷,凹陷周围体壁有唇状突起,虫体前端无吸槽,体不分节但两侧体表有明显不规则横皱褶(图1),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赏鉴定为曼氏裂头蚴。术后石蜡病理切片提示:右乳寄生虫病伴组织隧道形成,其周边为纤维囊壁样结构,囊壁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术后颅脑CT及粪便化验均未见寄生虫感染,患者亦未行进一步驱虫治疗,2年来行回访患者亦无明显不适。

    作者:王娜;黄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左侧胸腔巨大肿物切除术麻醉苏醒期急性肺水肿1例

    患者男,20岁,1.65 m,51 kg,ASA 2级,诊断“左侧胸腔占位”,拟行左侧胸腔内肿物切除术。患者自诉发现左侧胸壁凸起约1年,2个月前自觉左侧胸壁疼痛呼吸困难,逐渐影响活动睡眠,近1个月呼吸困难加重并干咳,无法胜任日常活动。CT示左侧胸腔6 cm ×10 cm 肿物,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左侧肺完全性萎陷,左肺感染。查体患者呼吸浅快,左侧无法闻及呼吸音,右侧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白蛋白29 g/L,血红蛋白5.9 g/L,备红细胞悬液2 U ,血浆400 mL。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有创动脉压,以咪达唑仑4 mg ,舒芬太尼25μg ,顺苯磺阿曲库铵12 mg,依托咪酯20 mg诱导,顺利置入35号双腔气管导管,深度在30 cm时听诊双肺判断导管位置良好,纤支镜定位导管位置佳。顺利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开始后20 min 剥离肿物过程中突然急剧出血,估计总量约1280 mL ,血压急剧下降,心率130~140次/min。以间羟胺1 mg/次静注,并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0.1μg/(kg·min)维持血压,同时紧急要求取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因血制品库存紧张,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未能及时送达,考虑患者血容量严重不足,给予明胶扩容。术者成功切除肿物,随之引流出全部胸腔积液并嘱扩张患侧肺,术中可见左肺扩张完全。手术结束前70 min 开始输注红细胞悬液2 U。手术结束前20 min 患者血压下降,加大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至0.2μg/(kg· ;min ),血压波动大,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约500 mL ,呼吸频率为18~20次/min ,听诊左肺有少许湿啰音,吸引出淡黄色液体,予以手动膨肺。术毕转平卧位,患者睁眼,可点头回应问题,呼吸潮气量及频率大致同前,但明显不耐管,欲自行拔除导管。尝试拔管观察,患者血压90~100/50~60 mmHg,心率120~130次/min,SPO2为92%~97%,患者烦躁挣扎,观察10 min后送入PACU。手术历时4.5 h,术中共补充聚明胶肽2000 mL ,乳酸林格液1000 mL ,醋酸林格液1000 mL ,连同抗生素共200 mL ,总入量约为4200 mL。入PACU 15 min后,患者明显呼吸困难,SPO2开始下降,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听诊闻及双肺湿性啰音,以左侧显著,心率140~150次/min,怀疑患者发生肺水肿。患者 SPO2继续下降至<60%,紧急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PEEP 4 cmH2O,丙泊酚6 mg/(kg·h)静注,吗啡5 mg,地塞米松20 mg,速尿20 mg,5%白蛋白100 mL,氨茶碱250 mg,5%碳酸氢钠缓慢静滴,肾上腺素0.1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测中心静脉压19 mmHg ,再次给予速尿20 mg ,吗啡5 mg。气管导管中吸出大量白色泡沫样痰,予以70%酒精去泡。 SPO2100%。逐渐减小肾上腺素泵速为0.08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为0.05μg/(kg·min),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CVP 10 mmHg,尿量共800 mL。2 h 后减小镇静药,患者清醒可迅速回答问题,带管回重症监护病房。术后2d 随访患者已拔管,各项生命体征正常,转普通病房。

    作者:许静红;邓镇生;肖亮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引起,呈全球性分布。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分别引起人类罹患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包虫病是世界上致命性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既往,我国颁布了一些包虫病的防治措施,但由于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不同,实施难度较大。在该疾病的高发区接种疫苗被认为是保护居民免受包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近20年,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包虫病,在研制针对该种疾病的疫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尤其近5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更加深入,该方面的进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克隆和修饰等复杂程序构建的一种新型疫苗[2-4],对基因工程疫苗的开拓研究已成为当前疫苗领域的一个热点[5],本文就近年新研究发现的几种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刘文静;冀林华;崔森;马婕;李占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A 组)、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组(B组)。比较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组冠脉开通时间较B组缩短(P <0.05);B组血流达到TIMIⅢ级时间较A组缩短(P <0.05);B 组早期无复流发生率较A组低,早期血流达TIMIⅢ级比例较A组提高(P <0.05);B组较A组30 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血管开通时间及早期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改善冠脉灌注,不能降低30 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郑建发;汪和贵;周炳凤;柯永胜;班向阳;付敏敏;汪兵;许晴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啶对超声监测下脑血流及氧摄取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对超声监测下脑血流及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 =20),并均采用 Dex 镇静,B、C、D 组靶控浓度分别设为2、4、6 ng/mL,A 组泵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经超声检测双侧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计算脑血流(CBF),并通过经桡动脉、颈内静脉抽取血液行血气分析,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意识深度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结果:左侧脑血流量及椎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高于右侧(P <0.05)。动脉内径、血流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I值随Dex浓度增加而依次减少(P <0.05)。B、C、D 3组脑氧摄取率显著低于A组(P <0.05)。结论:Dex靶控输注浓度2 ng/mL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镇静时脑保护更有意义。

    作者:郭瑞;何婉雯;王立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RKO自噬调节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细胞增殖和自噬讨论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RKO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单药以及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TX)联合应用对 EGFR 过表达结肠癌细胞系RKO增殖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是否在RKO中成功表达,以及黄芪甲苷处理RKO后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0μg/mL的黄芪甲苷与120μg/mL 的CTX联合应用对有EGFR表达的RK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AST能够通过影响自噬通路P62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AST在结肠癌的治疗中能够通过抑制自噬增强CTX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庞歆桥;赵鹏飞;杨凡;刘莲;曹邦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宫颈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宫颈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用5-Aza-dC 处理4种宫颈癌细胞(HeLa、SiHa、C33A 和 CaSki)后,MSP 检测抑癌基因 P16和 MGMT的甲基化变化,并用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16和 MGMT 的表达情况,同时用 MTT 和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P16和MGMT在4种宫颈癌细胞中均存在甲基化。用5-Aza-dC处理细胞后,甲基化程度均被逆转。5-Aza-dC抑制P16和MGMT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5-Aza-dC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P16和MGMT虽在宫颈癌细胞中存在甲基化,但其表达程度仍然较高,推测P16和MGMT的表达调控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5-Aza-dC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5-Aza-dC虽然可以使宫颈癌细胞中P16和MGMT的甲基化程度得到逆转,但对P16和MGMT的表达却是抑制的,尚需更多实验验证并发掘其原因及机制。

    作者:陈观娣;范格英;游可理;钱德英;岑坚敏;舒焰红;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HPV E6/E7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4.41%;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6.36%。 E6/E7检查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67%,PPV和NPV分别为48.53%、92.49%。液基细胞学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75.28%,PPV和NPV分别为54.79%、87.01%。结论:E6/E7检查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高,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较高。 E6/E7检测NPV的意义大于液基细胞学。 E6/E7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而特异性相似。

    作者:夏作利;陈国荣;潘丹;林萍;金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利拉鲁肽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NF-κB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NF-κB、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高脂组(H)、利拉鲁肽干预低剂量组[Li-1:100μg/(kg·d)]、利拉鲁肽干预高剂量组[Li-2:200μg/(kg·d)]。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免疫比浊法测定24 h 尿微量白蛋白,用Elisa 法测定血清NF-κB、TNF-α及IL-6蛋白的浓度,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NF-κB、TNF-α及IL-6 mRNA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血清及肾组织 NF-κB、TNF-α及 IL-6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电镜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利拉鲁肽高剂量干预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利拉鲁肽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可能参与肾功能改善。

    作者:吴晓静;胡桂才;高宇;吴明昊;刘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对肺癌治疗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对于治疗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选择胸部CT扫描和MRI扫描,积极进行肿瘤靶区的勾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CT与MRI的扫描定位,CT难以鉴别肺癌造成的气肺组织病变,MRI成像显示肿瘤部分均呈高信号,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变得比较清晰。同时CT确诊为边界区分20例,而MRI确诊为边界区分25例;CT确诊为淋巴结转移36例,MRI确诊为淋巴结转移40例,为此CT与MRI肿瘤靶区的边界区分与淋巴结转移诊断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肺不张是CT与MRI肿瘤靶区勾画差异的影响因素(P <0.05),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不张为主要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相对于CT,肺癌放疗过程中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定位的精确性,有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肺不张的影响,确保放疗的精确性。

    作者:弋振营;徐志巧;李宁;高岭;张燕;田永魏;宋智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ZEB2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ZEB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40例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组织中 miR-200c 表达量,以及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株中miR-200c表达,检测其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细胞中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c表达量、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反义miR-200c转染组穿膜细胞数少于阴性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反义miR-200c转染组细胞中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结论: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ZEB2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苏纯;李巧云;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羟苯磺酸钙的干预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羟苯磺酸钙的干预作用。方法:T2DM患者分为实验组(IMT ≥0.90 mm)65例和对照组(IMT <0.90 mm)30例,前者随机分为A组(羟苯磺酸钙治疗)30例和B组(常规治疗)35例。20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Sfrp5、IL-10、TC、TG、FPG、HbA1c、IMT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组Sfrp5、IL-10低于正常组(P <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相关分析显示,Sfrp5、IL-10与各检测指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Sfrp5与IL-10呈正相关(P <0.05)。 A、B两组血糖、血脂、HbA1c及IMT较治疗前下降,A组Sfrp5、IL-10升高(P <0.01),B 组Sfrp5、IL-10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 >0.05)。 A 组 IMT 下降幅度高于 B 组(P <0.05)。结论:Sfrp5与大血管病变呈负相关,羟苯磺酸钙可升高Sfrp5、IL-10水平,延缓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作者:李兰芳;曾姣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228例泌乳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与泌乳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2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与泌乳素水平的关系,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探索影响疾病复发的因素。结果:泌乳素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并无明显关系,疾病治愈前后的泌乳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t =2.347,P =0.02)。在月经状况、乳头情况、合并疾病、病灶大小及泌乳素水平因素中,仅泌乳素水平与疾病的复发有一定的关联(P =0.038)。结论:疾病治愈后,泌乳素水平有显著的降低,泌乳素的升高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

    作者:陈莉颖;陆德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XpertMTB/RIF检测在肠结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 在肠结核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肠结核患者32例,非肠结核患者48例,以初次肠镜病变黏膜为标本,对肠黏膜研磨液行抗酸染色、快速培养及Xpert MTB/RIF检查,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每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计算Xpert MTB/RIF诊断肠结核的总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抗酸染色敏感度为12.5%,特异度为97.9%,培养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100%。Xpert MTB/RIF敏感度为59.4%,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8.7%,符合率为83.75%。 Xpert MTB/RIF诊断肠结核敏感性优于抗酸染色(P =0.00);等同于快速培养(P =0.614);3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pert MTB/RIF在肠结核的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敏感度等同于快速培养,高于抗酸染色。

    作者:梅玫;罗雁;刘会领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