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

关键词:复发肝胆管结石,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 硬质胆道镜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54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PTCSL组):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开腹组):开腹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患者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PTCSL 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CSL 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胆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死亡与心死亡后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脑死亡与心死亡后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脑死亡捐献肾移植(DBD 组)53例及心死亡肾移植(DCD组)28例,截止随访时间为2016年5月。结果:研究期间,随访时间为(17.26±10.85)个月,移植人存活率为100%,两组总体移植肾存活率 DBD 组为93.7%,DCD 组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体 DGF 发生率为28.4%,组间 DGF 发生率(χ2=4.402,P =0.036)、1年内感染率(χ2=4.507,P =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AR、术后1个月eGFR、1个月蛋白尿、外科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死亡器官捐献成人供受者单肾移植有较高的DGF及1年内感染发生率,心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焕文;刘丁;胡建敏;陈桦;李民;李留洋;郭颖;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完成的44例S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isher分级Ⅲ级11例,Ⅳ级33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动脉瘤位置及形态等多因素进行术前紧急评估,选择急诊栓塞后再手术或急诊开颅夹闭方案,随访时间6~12个月,按照 GOS及mRS评分标准对手术后3个月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GOS评分1~3分13例,4~5分31例。mRS评分0~2分30例,3~6分14例。本组临床资料预后良好率70.5%,病死率11.4%。结论:一站式复合手术在SASAH中的应用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魏入廷;杨华;向欣;徐学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的137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院内感染检出率和耐药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1-2],儿科患者易引起院内肺部感染[3]。痰培养检查是临床医生用来诊断肺部感染病原学常用方法,但痰液标本会受到下呼吸道正常定植菌的污染,分离得到细菌有可能不是感染致病菌。本研究通过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137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作者:曹黎明;周凯;谢国锦;王晓卫;徐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HBP与CD6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与 CD64表达水平,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97例,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223例,根据标本中下呼吸道细菌浓度>107 cfu/mL 作为细菌感染导致 AECOPD 的诊断标准,将 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11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115例),及26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换算成 CD64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P,同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评价 HBP 与 CD64对AECOPD 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 患者治疗前CD64指数、HBP、CRP、WBC及PCT水平均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ECOPD 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前 HBP、CD64、CRP、WBC及PCT水平都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后HBP、CD64、CRP、WBC 及 PCT 水平明显下降,与非细菌感染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64取截断值为4.0时,CD64诊断AECOD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86.2%。 HBP取截断值为49 ng/mL,诊断AECOD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92.3%,可作为检测细菌性感染AECOPD的敏感指标。结论:HBP、CD64在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前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但在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HBP与CD64诊断AECOD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HBP与CD64指数可以作为急性期COPD患者辅助诊断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贺端明;江雁琼;张春云;伍慧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ZEB2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ZEB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40例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组织中 miR-200c 表达量,以及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株中miR-200c表达,检测其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细胞中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c表达量、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反义miR-200c转染组穿膜细胞数少于阴性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反义miR-200c转染组细胞中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结论: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ZEB2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苏纯;李巧云;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外周血单核细胞F-肌动蛋白α亚基作为鼻咽癌标志物的探索

    目的:对比 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组)9例、健康人(对照组)9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PZA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情况。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 RT-PCR 的2-△△Ct值分别是0.78±0.11、0.77±0.14、0.99±0.28,各组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Western blot的OD值分别为0.68±0.09、0.92±0.09、1.30±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一组低于观察二组。结论:CAPZA1低表达可能是高癌家系鼻咽癌高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可作为鼻咽癌的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

    作者:陈舒华;张华宋;张继平;刘丹;陈艳琼;刘湘;胡学锋;黄泽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试验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床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记录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大小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3、6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两组基本接近。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早期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少,但创伤稍大。股骨近端髓内钉后期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基本相似,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出血少也可作为选择方案。

    作者:张松;张涛;杨建文;安敏;唐本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min拔除,C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h拔除,D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h拔除。比较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对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结果:4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组显著较短(P<0.05);4组术前、术后1dVIP、M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组VIP低于另外3组,随拔管时间延长,VIP呈上升趋势。术后3、7dMTL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减趋势,A组水平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GLU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A组水平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部不适以A组显著较低,与另3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他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不留置胃管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受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安全性。

    作者:樊晓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新型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即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已成为医院获得性 AKI 常见的原因之一[1],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5%~7%[2],当存在肾损害危险因素,如糖尿病[3],血肌酐(SCr)大于124、177μmol/L 时,发病率由9%~40%升至50%~95%,糖尿病已成为 CI-AKI 独立危险因素[4]。其次AKI 诊断及分级标准仍以尿量和SCr 为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了AKI 早期诊断、干预策略制定、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因此,寻找早期诊断和预测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5]、肾损伤份子1(KIM-1)[6]、白介素18(IL-18)[7]、胱抑素( Cystatin C)[8]、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9]及其与肌酐(Cr)比值等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新近发现的一些敏感的、有临床应用前景的CI-AKI 新型生物标志物。

    作者:王明秋;李香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危孕妇572例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572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羊水细胞培养一次性成功率为99.83%;在572例培养成功的羊水细胞中,异常核型20例,异常率为3.5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占85%,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占15%。以高龄为产前诊断指征的299例孕妇中,异常核型7例,异常率为2.34%;在273例非高龄孕妇中,异常核型13例,异常率为4.76%。结论:(1)唐氏或无创DNA筛查高危、高龄、超声异常及不良孕产史者有必要进一步行产前诊断。(2)羊水细胞核型分析是一种相对安全性高,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其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蕊;曾爱群;杜晶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1例乳腺裂头蚴病治疗感悟

    患者女,56岁,农民,湖北省咸宁市崇阳镇人,以“发现右乳肿块2年余”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2012年6月自己触摸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约鹌鹑蛋大小包块,因无明显不适一直未处理,2014年10月20日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乳腺 B 超示:右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灶。后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甲乳外科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小约3.0 cm ×3.0 cm,质地稍硬,活动度可,无明显红肿、疼痛,无乳头内陷,无发热,无酒窝征,无橘皮痒改变,双侧腋窝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术前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7.75%,余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表面横行切口,长约5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乳房外上象限一大小约3.0 cm ×1.5 cm 肿块,色白,质硬,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提示:良性肿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下肿块包膜表面附有少许淡黄色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囊肿壁,切开囊壁后可见一白色活扁虫蠕动寄居。将标本送至湖北科技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活虫体长约25 cm ,白色,长带形,头部膨大,虫体不停伸缩蠕动,前端中央有一宽大的椭圆形凹陷,凹陷周围体壁有唇状突起,虫体前端无吸槽,体不分节但两侧体表有明显不规则横皱褶(图1),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赏鉴定为曼氏裂头蚴。术后石蜡病理切片提示:右乳寄生虫病伴组织隧道形成,其周边为纤维囊壁样结构,囊壁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术后颅脑CT及粪便化验均未见寄生虫感染,患者亦未行进一步驱虫治疗,2年来行回访患者亦无明显不适。

    作者:王娜;黄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简体中文版进食行为量表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引进进食行为量表(eating behavior scale,EBS),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采用LEE等的翻译模式翻译形成简体中文版EBS ,便利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信效度。结果: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2,Guttman Spilt折半系数为0.865,重测信度为0.840;量表的表面效度良好,I-CVI 为1.00,S-CVI 也为1.00,与中文版爱丁堡痴呆进食评估量表(The Edinburgh Feeding Evaluation in Dementia scale, EdFED)呈负相关(r =0.727,P <0.01)。结论:简体中文版EBS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估我国大陆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进食能力。

    作者:马丽霞;陈颖;许梦雅;魏志华;谢舒棠;张桂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A 组)、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组(B组)。比较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组冠脉开通时间较B组缩短(P <0.05);B组血流达到TIMIⅢ级时间较A组缩短(P <0.05);B 组早期无复流发生率较A组低,早期血流达TIMIⅢ级比例较A组提高(P <0.05);B组较A组30 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血管开通时间及早期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改善冠脉灌注,不能降低30 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郑建发;汪和贵;周炳凤;柯永胜;班向阳;付敏敏;汪兵;许晴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N2O对SKVO3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和N2O单独或联合使用对SKVO3细胞的影响,研究HIFU联合N2O对SKVO3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SKOV3细胞分为4组并作以下处理: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N2O 组:鼓泡法通入 N2O(60 min);HIFU 组:使用 HIFU(250W,5 s)辐照;N2O联合HIFU组:鼓泡法通入 N2O(60 min)并使用 HIFU(250W,5s)辐照;处理后,用膜联蛋白 Annexin V-FITC/PI 流式方法检测细胞的死亡凋亡情况,用 western blot 检测 CytochromeC、Capase 3、Bax、Bcl-2和GAPDH表达情况。结果:N2O-HIFU组的细胞死亡和凋亡情况都显著高于其他任意组(P <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N2O-HIFU 组CytochromeC、Caspase 3和 Bax 显著增加,Bcl-2显著被抑制。结论:HIFU 联合N2O相较于二者单独使用能对SKVO3细胞产生更强的杀伤作用。

    作者:潘明园;田泽丹;刘芳;王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ATRX在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ATRX)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RX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脑膜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各种病变中的意义。结果:ATRX表达阳性率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为16%(4/25),而在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中为86%(18/21),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为90%(19/21),室管膜瘤组织中为95%(19/20),脑膜瘤组织中为100%(20/20)。结论:ATRX的表达缺失主要发生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可用来辅助诊断星形胶质细胞瘤病变。

    作者:褚明亮;张著学;张赟;杨迎春;沈和德;易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RKO自噬调节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细胞增殖和自噬讨论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RKO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单药以及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TX)联合应用对 EGFR 过表达结肠癌细胞系RKO增殖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是否在RKO中成功表达,以及黄芪甲苷处理RKO后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0μg/mL的黄芪甲苷与120μg/mL 的CTX联合应用对有EGFR表达的RK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AST能够通过影响自噬通路P62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AST在结肠癌的治疗中能够通过抑制自噬增强CTX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庞歆桥;赵鹏飞;杨凡;刘莲;曹邦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骨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骨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111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 BALP、ALP 及 iPTH、β-CTx、P1NP、N-MID osteocalcin、Vitamin D (25-OH),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比较透析患者与保守治疗患者的差异。结果:BALP与ALP、iPTH、β-CTx、P1NP、N-MID osteocalcin 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686、0.443、0.405、0.399、0.309,P <0.05);BALP与Vitamin D (25-OH)无相关性(P >0.05)。透析患者血清BALP、ALP、iPTH、β-CTx、P1NP、N-MID osteocalcin 均高于保守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透析患者血清Vitamin D (25-OH)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ALP测定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骨病诊断中有意义,是评估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非创伤性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黎;金娟;龚建光;何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7.5%,疼痛缓解伴随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下降(P<0.05);平均起效时间为放疗后4.25 d。放疗前后疼痛 NRS 评分分别为(6.21±1.41)和(1.96±1.33)分(P <0.01)。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放疗后Frankle分级得到改善。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放射性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陈芳;苏晓明;任晔;单改仙;戴卓捷;崔迪;王宗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自研椎体撑开复位植骨器械辅助下经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能量暴力及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经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在术中选取经伤椎植骨或者经伤椎置钉取决于术者的习惯及其理念,笔者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胸腰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雨辰;李云峰;马勇;俞伟忠;刘延辉;何建新;陆坚;刘百伟;徐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IVF/ICSI双胎妊娠新生儿结局及双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IVF/ICSI中单双胎妊娠后新生儿结局,并探讨影响双胎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治疗,单双胎妊娠共1026例纳入研究。结果:早期流产率,早期妊娠丢失率单胎组显著高于双胎组(16% vs 5.41%;16% vs 6.98%),晚期流产率单胎组显著低于双胎组(1.93% vs 7.12%),单双胎组整个孕期的总妊娠丢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双胎组早产率显著增加(9.19% vs 41.89%),足月抱婴率显著降低(56% vs 37.89%),但是总抱婴率双胎组显著高于单胎组;出生低体重儿双胎组显著增加(1.2% vs 14.8%),出生缺陷儿单双胎组无差异。女方年龄和移植胚胎数在单双胎妊娠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双胎妊娠显著增加晚期流产及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风险。女方年龄和移植胚胎数目是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寒艳;龙晓林;李磊;陈仕萍;刘见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