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

关键词:复发肝胆管结石,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 硬质胆道镜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54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PTCSL组):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开腹组):开腹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患者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PTCSL 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CSL 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胆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孕妇572例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572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羊水细胞培养一次性成功率为99.83%;在572例培养成功的羊水细胞中,异常核型20例,异常率为3.5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占85%,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占15%。以高龄为产前诊断指征的299例孕妇中,异常核型7例,异常率为2.34%;在273例非高龄孕妇中,异常核型13例,异常率为4.76%。结论:(1)唐氏或无创DNA筛查高危、高龄、超声异常及不良孕产史者有必要进一步行产前诊断。(2)羊水细胞核型分析是一种相对安全性高,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其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蕊;曾爱群;杜晶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N2O对SKVO3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和N2O单独或联合使用对SKVO3细胞的影响,研究HIFU联合N2O对SKVO3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SKOV3细胞分为4组并作以下处理: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N2O 组:鼓泡法通入 N2O(60 min);HIFU 组:使用 HIFU(250W,5 s)辐照;N2O联合HIFU组:鼓泡法通入 N2O(60 min)并使用 HIFU(250W,5s)辐照;处理后,用膜联蛋白 Annexin V-FITC/PI 流式方法检测细胞的死亡凋亡情况,用 western blot 检测 CytochromeC、Capase 3、Bax、Bcl-2和GAPDH表达情况。结果:N2O-HIFU组的细胞死亡和凋亡情况都显著高于其他任意组(P <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N2O-HIFU 组CytochromeC、Caspase 3和 Bax 显著增加,Bcl-2显著被抑制。结论:HIFU 联合N2O相较于二者单独使用能对SKVO3细胞产生更强的杀伤作用。

    作者:潘明园;田泽丹;刘芳;王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脑梗死患者99mTc-ECD SPECT/CT感兴趣区成像局部脑血流的特征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SPECT/CT病灶率,局部脑血流(rCBF)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部感兴趣区(ROI)rCBF变化特征。结果:67例患者观察ROI共804处,发现阳性251处,阳性率为31.2%。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38.1% vs.24.4%,χ2=17.522,P <0.01);正常组左侧rCBF 平均值与右侧比较,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侧顶叶 rCBF平均值较右侧低(P <0.01);异常组rCBF平均值较同侧正常组低(P <0.01);异常组rCBF指数平均值较同侧正常组高(P <0.01);正常组额叶、顶叶低,丘脑、基底节高(P <0.01),异常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rCBF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CBF指数≥0.7是异常ROI的临床标志。结论:CI 患者有30%的 ROI 有病灶,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和基底节在生理上的rCBF值有所差异,用rCBF指数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ROI 正常与否,rCBF指数≥0.7可成为临床定性异常ROI的标志。

    作者:罗章伟;李天资;李雪斌;黄俊芳;蒙兰青;李清锋;梁烨;李近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模型中Nrf2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16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CO中毒组(CO组)。采用改良式腹腔注射法制备 DEACMP 大鼠模型。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造模成功后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O组海马CA1区凋亡指数从第1天开始增多,第7天达峰值(20.20±1.78)后逐渐减少,第28天仍高于BC、AC组,且每个时间点其凋亡指数较 BC、AC 组均显著增高;CO 组大鼠 Nrf2表达从第1天开始增加,第3天达高峰(8.20±1.08),第28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每个时间点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结论:Nrf2与细胞凋亡呈线性相关,在DEACMP的发病机制中起双重作用,在染毒后3 d 内,Nrf2快速增高,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第7~28天其持续过量表达,很可能又促进了海马锥体细胞的凋亡,是 CO 中毒发展为 DEACMP 的助推因素。

    作者:何林;张奕雯;范星;张益梅;李经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利拉鲁肽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NF-κB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NF-κB、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高脂组(H)、利拉鲁肽干预低剂量组[Li-1:100μg/(kg·d)]、利拉鲁肽干预高剂量组[Li-2:200μg/(kg·d)]。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免疫比浊法测定24 h 尿微量白蛋白,用Elisa 法测定血清NF-κB、TNF-α及IL-6蛋白的浓度,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NF-κB、TNF-α及IL-6 mRNA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血清及肾组织 NF-κB、TNF-α及 IL-6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电镜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利拉鲁肽高剂量干预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利拉鲁肽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可能参与肾功能改善。

    作者:吴晓静;胡桂才;高宇;吴明昊;刘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CK-18 M30水平测定的意义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CK-18 M30)的水平,探讨其表达与NASH 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健康对照者、24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21例NASH 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 CK-18 M30及丙氨酸转氨(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并对所有NAFL、NASH 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对活检组织行 NAFLD 活动度积分(NAS),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组间的差异,Pearson 相关分析 NASH 患者血清 CK-18 M30与 NAS 及血清中 ALT、AST、GGT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NAFL组、NASH组血清中CK-18 M30的含量分别是(96.5572±41.2268)U/L、(104.3217±45.1673)U/L、(263.1255±61.5781)U/L,NASH 组血清中 CK-18 M30较健康对照组、NAFL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SH患者血清CK-18 M30与NAS及血清ALT成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15、0.4206。结论:NASH 患者血清中的CK-18 M30明显增高,检测血清 CK-18 M30的含量对NASH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齐凤祥;江勇;张颖;宓余强;徐亮;宋国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54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PTCSL组):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开腹组):开腹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患者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PTCSL 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CSL 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胆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HBP与CD6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与 CD64表达水平,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97例,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223例,根据标本中下呼吸道细菌浓度>107 cfu/mL 作为细菌感染导致 AECOPD 的诊断标准,将 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11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115例),及26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换算成 CD64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P,同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评价 HBP 与 CD64对AECOPD 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 患者治疗前CD64指数、HBP、CRP、WBC及PCT水平均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ECOPD 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前 HBP、CD64、CRP、WBC及PCT水平都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后HBP、CD64、CRP、WBC 及 PCT 水平明显下降,与非细菌感染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64取截断值为4.0时,CD64诊断AECOD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86.2%。 HBP取截断值为49 ng/mL,诊断AECOD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92.3%,可作为检测细菌性感染AECOPD的敏感指标。结论:HBP、CD64在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前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但在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HBP与CD64诊断AECOD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HBP与CD64指数可以作为急性期COPD患者辅助诊断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贺端明;江雁琼;张春云;伍慧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早期无创呼吸支持结合暂时性气管插管PS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INSURE联合nCPAP或BiPAP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出生,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给予INSURE治疗的早产儿120例。2013年1月前入选的早产儿初始呼吸策略为 INSURE+nCPAP ,其后为 INSURE+nCPAP/BiPAP。按疗效分为INSURE失败组和INSURE成功组。对所有入选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NSURE成功组为86例(71.67%),失败组为34例(28.33%)。失败组在胎龄、出生体重、经阴道分娩、产前激素应用、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rterial/alveolar oxygen tension ratio,a/APO2)均低于成功组(P <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明显高于成功组(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 =2.41、95%CI =0.98~8.45),出生体重<1500 g(OR =2.38、95%CI =0.55~11.51),PaCO2>7 kPa(OR =5.35、95%CI =2.08~11.01),a/APO2<0.44(OR =2.83、95%CI =1.24~6.48)均是 INSURE 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NSURE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PaCO2>7 kPa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0.44。

    作者:赵小朋;吕回;陆琰;张庭艳;沈婷;孙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Caspase-12和GRP78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心肌的表达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Caspase-12和GRP78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MVR)的表达。方法:30例择期行MVR的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BH 组,n =15)与心脏停跳组(CA 组,n =15),分别于体外循环(CPB)转流开始前(T0)、主动脉阻断30 min 后(BH 组为CPB开始后30 min,T1)及缝合右心房前(T2)收集右心房心肌组织,通过 RT-PCR 法检测两组心肌Caspase-12和GRP78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心肌Caspase-12和GRP78阳性着色情况。结果:CA组Caspase-12 mRNA 的表达量在T1时段增高,在T2时段显著增高(P <0.05);BH组仅在T2时段表达增高(P <0.05);CA组在T1、T2时间段Caspase-12 mRNA 表达量均高于BH组(P <0.05)。两组GRP78 mRNA 的表达量在 T1时段均增高,在 T2时段 CA 组表达量高于 BH 组(P<0.05)。 CA 组 T2时间段Caspase-12与GRP7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均高于BH组(P <0.05)。结论:心脏不停跳MVR能够通过减轻ERS反应来加强CPB过程中心肌保护。

    作者:马宪鲁;张申;陈德海;郑宝石;谢晓勇;周华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1例乳腺裂头蚴病治疗感悟

    患者女,56岁,农民,湖北省咸宁市崇阳镇人,以“发现右乳肿块2年余”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2012年6月自己触摸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约鹌鹑蛋大小包块,因无明显不适一直未处理,2014年10月20日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乳腺 B 超示:右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灶。后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甲乳外科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小约3.0 cm ×3.0 cm,质地稍硬,活动度可,无明显红肿、疼痛,无乳头内陷,无发热,无酒窝征,无橘皮痒改变,双侧腋窝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术前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7.75%,余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表面横行切口,长约5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乳房外上象限一大小约3.0 cm ×1.5 cm 肿块,色白,质硬,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提示:良性肿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下肿块包膜表面附有少许淡黄色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囊肿壁,切开囊壁后可见一白色活扁虫蠕动寄居。将标本送至湖北科技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活虫体长约25 cm ,白色,长带形,头部膨大,虫体不停伸缩蠕动,前端中央有一宽大的椭圆形凹陷,凹陷周围体壁有唇状突起,虫体前端无吸槽,体不分节但两侧体表有明显不规则横皱褶(图1),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赏鉴定为曼氏裂头蚴。术后石蜡病理切片提示:右乳寄生虫病伴组织隧道形成,其周边为纤维囊壁样结构,囊壁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术后颅脑CT及粪便化验均未见寄生虫感染,患者亦未行进一步驱虫治疗,2年来行回访患者亦无明显不适。

    作者:王娜;黄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宫颈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宫颈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用5-Aza-dC 处理4种宫颈癌细胞(HeLa、SiHa、C33A 和 CaSki)后,MSP 检测抑癌基因 P16和 MGMT的甲基化变化,并用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16和 MGMT 的表达情况,同时用 MTT 和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P16和MGMT在4种宫颈癌细胞中均存在甲基化。用5-Aza-dC处理细胞后,甲基化程度均被逆转。5-Aza-dC抑制P16和MGMT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5-Aza-dC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P16和MGMT虽在宫颈癌细胞中存在甲基化,但其表达程度仍然较高,推测P16和MGMT的表达调控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5-Aza-dC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5-Aza-dC虽然可以使宫颈癌细胞中P16和MGMT的甲基化程度得到逆转,但对P16和MGMT的表达却是抑制的,尚需更多实验验证并发掘其原因及机制。

    作者:陈观娣;范格英;游可理;钱德英;岑坚敏;舒焰红;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一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在肠癌中研究进展

    据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中国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6.9/10万和11.6/10万,死亡率高达9.0/10万、6.1/10万[1],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现居第5位[2]。高脂饮食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增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然而潜在机制尚不清楚。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等磷脂代谢产物的代谢紊乱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肿瘤关系密切,在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君君;周希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外周血单核细胞F-肌动蛋白α亚基作为鼻咽癌标志物的探索

    目的:对比 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组)9例、健康人(对照组)9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PZA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情况。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 RT-PCR 的2-△△Ct值分别是0.78±0.11、0.77±0.14、0.99±0.28,各组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Western blot的OD值分别为0.68±0.09、0.92±0.09、1.30±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一组低于观察二组。结论:CAPZA1低表达可能是高癌家系鼻咽癌高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可作为鼻咽癌的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

    作者:陈舒华;张华宋;张继平;刘丹;陈艳琼;刘湘;胡学锋;黄泽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T-SPOT.TB对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对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T-SPOT.TB、腺苷脱氨酶(ADA)、TB-DNA 法及结核抗体检测54例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其中有2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第2个月末复查 T-SPOT.TB,比较治疗前后 T-SPOT.TB斑点形成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在对54例确诊为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SPOT.TB诊断灵敏度(79.63%)显著高于ADA(64.81%)、TB-DNA(48.15%)及结核抗体(55.56%)(P <0.05)。2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复查 T-SPOT.TB 值,T-SPOT.TB 阳性率为90.91%,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测试孔A和B斑点细胞数(SFC)较治疗前下降((t =2.728和2.400,均P <0.05)。结论:T-SPOT.TB诊断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且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贾文青;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富马酸氯马斯汀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TLR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及富马酸氯马斯汀对其影响。方法:50只健康清洁级家兔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S)、缺血1 h再灌注2、4 h组(N+I1/R2、N+I1/R4)、富马酸氯马斯汀干预缺血1 h再灌2、4 h 组(F+I1/R2、F+I1/R4)。采用RT-PCR、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表达水平,电镜检测肺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TLR4表达量升高(P <0.05),并且再灌4 h组比再灌2 h组TLR4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P <0.05);使用富马酸氯马斯汀干预后TLR4表达被明显抑制(P <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进肺组织TLR4表达,并产生严重肺组织损伤,且与再灌注时间成正相关;富马酸氯马斯汀可以有效抑制肺组织TLR4的表达,显著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刘宁;王薇;张蕊;韩慧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的137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院内感染检出率和耐药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1-2],儿科患者易引起院内肺部感染[3]。痰培养检查是临床医生用来诊断肺部感染病原学常用方法,但痰液标本会受到下呼吸道正常定植菌的污染,分离得到细菌有可能不是感染致病菌。本研究通过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137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作者:曹黎明;周凯;谢国锦;王晓卫;徐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RKO自噬调节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细胞增殖和自噬讨论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RKO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单药以及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TX)联合应用对 EGFR 过表达结肠癌细胞系RKO增殖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是否在RKO中成功表达,以及黄芪甲苷处理RKO后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0μg/mL的黄芪甲苷与120μg/mL 的CTX联合应用对有EGFR表达的RK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AST能够通过影响自噬通路P62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AST在结肠癌的治疗中能够通过抑制自噬增强CTX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庞歆桥;赵鹏飞;杨凡;刘莲;曹邦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关闭速度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目的:分析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二尖瓣前叶关闭速度(即AC段斜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衰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对象102例,测量胸骨旁左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切面的二尖瓣前叶AC段斜率(分别为AC1和AC2),比较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衰超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AC1和AC2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呈正相关(r =0.685;r =0.647);与心衰超声指数均呈负相关(r-0.628; r =-0.61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病、年龄、体重、收缩压、AC1、AC2、HFEI是预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AC1和 AC2预测左室射血分数<50%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和0.913(均P <0.05)。结论: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关闭速率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评估。

    作者:项丽;李晖;朱静;吴燕妮;朱心怡;高岚;焦阳;徐卫亭;陈建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抗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抗肿瘤疫苗是利用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的肿瘤细胞、胞外体(exosomes, EXO)、多肽及核酸序列等诱发患者自身特异性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强,安全性相对较高,并能诱导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免疫记忆而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在经化疗或手术切除后低瘤负荷的患者中,应用抗肿瘤疫苗可明显地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或总生存期。因此,抗肿瘤疫苗具备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中几类疫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黄方;郝思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