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浆细胞性乳腺炎228例泌乳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陈莉颖;陆德铭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泌乳素, 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与泌乳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2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与泌乳素水平的关系,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探索影响疾病复发的因素。结果:泌乳素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范围、乳头凹陷程度并无明显关系,疾病治愈前后的泌乳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t =2.347,P =0.02)。在月经状况、乳头情况、合并疾病、病灶大小及泌乳素水平因素中,仅泌乳素水平与疾病的复发有一定的关联(P =0.038)。结论:疾病治愈后,泌乳素水平有显著的降低,泌乳素的升高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去神经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心脏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经腹肾脏去神经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脏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血压心脏肥厚的大鼠为研究对象,干预治疗4周,心脏超声探测左室壁厚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T-PCR )检测肥厚基因的表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和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病理改变。结果: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病理观察和超声探测显示心肌呈肥厚改变。干预治疗4周,病理观察发现,肾去神经治疗(renal denervation, RDN)和肾去神经联合氯沙坦(renal denervation combined with Losartan, R+L)治疗组病理性心肌肥厚有所改善,以后者更明显。左心室体重指数、局部心肌组织相对细胞表面积、相对肥厚基因的表达、左心室室壁厚度、炎症因子的表达与病理结果一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脏去神经可抑制高血压心肌肥厚,联用氯沙坦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作者:区德锦;林育辉;戴文军;伍金雷;谢文杰;黄炯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模型中Nrf2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16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CO中毒组(CO组)。采用改良式腹腔注射法制备 DEACMP 大鼠模型。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造模成功后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O组海马CA1区凋亡指数从第1天开始增多,第7天达峰值(20.20±1.78)后逐渐减少,第28天仍高于BC、AC组,且每个时间点其凋亡指数较 BC、AC 组均显著增高;CO 组大鼠 Nrf2表达从第1天开始增加,第3天达高峰(8.20±1.08),第28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每个时间点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结论:Nrf2与细胞凋亡呈线性相关,在DEACMP的发病机制中起双重作用,在染毒后3 d 内,Nrf2快速增高,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第7~28天其持续过量表达,很可能又促进了海马锥体细胞的凋亡,是 CO 中毒发展为 DEACMP 的助推因素。

    作者:何林;张奕雯;范星;张益梅;李经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影响乳腺癌体积倍增时间的相关因素

    目的:使用三维超声技术(3D-US)测量乳腺癌体积,计算其体积倍增时间(TVDT),探讨 TVDT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3D-US测量超声判断为BI-RADS-US 4A的乳腺肿块的体积,筛选接受≥2次3D-US检查(间隔≥3个月),期间未进行医学干预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计算TVDT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TVDT的因素。结果:共入选69例患者,乳腺癌TVDT为66~521 d,平均(185±126) d。(1)比较各乳腺癌肿块形态、有无边缘不光整、毛刺征、周边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回声特征,TVD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比较各年龄分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NPI 评分分组,TVD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TVDT因月经情况、乳腺癌家族史、病理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3)比较乳腺癌不同ER、PR、Ki-67表达、乳腺癌分子分型,TVDT差异有统计学性,但TVDT 因HER2不同表达差异无显著性;(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TVDT的因素有NPI评分、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乳腺癌分子分型。结论:乳腺癌 TVDT 与患者NPI 评分、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及乳腺癌分子分型显著相关,乳腺癌分子分型中三阴型乳腺癌生长快。

    作者:丁炎;朱巧英;宣旻;董吉;吴鹏西;吴春燕;赵新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ATRX在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ATRX)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RX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脑膜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各种病变中的意义。结果:ATRX表达阳性率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为16%(4/25),而在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中为86%(18/21),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为90%(19/21),室管膜瘤组织中为95%(19/20),脑膜瘤组织中为100%(20/20)。结论:ATRX的表达缺失主要发生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可用来辅助诊断星形胶质细胞瘤病变。

    作者:褚明亮;张著学;张赟;杨迎春;沈和德;易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关闭速度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目的:分析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二尖瓣前叶关闭速度(即AC段斜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衰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对象102例,测量胸骨旁左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切面的二尖瓣前叶AC段斜率(分别为AC1和AC2),比较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衰超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AC1和AC2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呈正相关(r =0.685;r =0.647);与心衰超声指数均呈负相关(r-0.628; r =-0.61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病、年龄、体重、收缩压、AC1、AC2、HFEI是预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AC1和 AC2预测左室射血分数<50%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和0.913(均P <0.05)。结论: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关闭速率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评估。

    作者:项丽;李晖;朱静;吴燕妮;朱心怡;高岚;焦阳;徐卫亭;陈建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对肺癌治疗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对于治疗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选择胸部CT扫描和MRI扫描,积极进行肿瘤靶区的勾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CT与MRI的扫描定位,CT难以鉴别肺癌造成的气肺组织病变,MRI成像显示肿瘤部分均呈高信号,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变得比较清晰。同时CT确诊为边界区分20例,而MRI确诊为边界区分25例;CT确诊为淋巴结转移36例,MRI确诊为淋巴结转移40例,为此CT与MRI肿瘤靶区的边界区分与淋巴结转移诊断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肺不张是CT与MRI肿瘤靶区勾画差异的影响因素(P <0.05),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不张为主要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相对于CT,肺癌放疗过程中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定位的精确性,有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肺不张的影响,确保放疗的精确性。

    作者:弋振营;徐志巧;李宁;高岭;张燕;田永魏;宋智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宫颈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宫颈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用5-Aza-dC 处理4种宫颈癌细胞(HeLa、SiHa、C33A 和 CaSki)后,MSP 检测抑癌基因 P16和 MGMT的甲基化变化,并用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16和 MGMT 的表达情况,同时用 MTT 和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P16和MGMT在4种宫颈癌细胞中均存在甲基化。用5-Aza-dC处理细胞后,甲基化程度均被逆转。5-Aza-dC抑制P16和MGMT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5-Aza-dC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P16和MGMT虽在宫颈癌细胞中存在甲基化,但其表达程度仍然较高,推测P16和MGMT的表达调控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5-Aza-dC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5-Aza-dC虽然可以使宫颈癌细胞中P16和MGMT的甲基化程度得到逆转,但对P16和MGMT的表达却是抑制的,尚需更多实验验证并发掘其原因及机制。

    作者:陈观娣;范格英;游可理;钱德英;岑坚敏;舒焰红;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N-乙酰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N-乙酰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骨肉瘤患者血清标本,采用PCR-RFLP检测NAT2基因的多态性,只观察M1、M2、M33个突变基因,观察NAT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慢乙酰化和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在群体之间的分布,分析 NAT2基因多态性和骨肉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共纳入126例骨肉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19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NAT2基因型出现的频率(纯合野生型WT/WT,杂合突变体WT/MX,纯合突变体 Mx/MX)分别为30.95%、50.79%、18.25%;在实验组分别为47.06%、46.22%、6.72%。两组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AT2快速乙酰化基因型者患骨肉瘤的风险是慢乙酰化基因型者的1.782倍(P <0.05)。与快速乙酰化基因型骨肉瘤患者相比,慢速乙酰化基因型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P =0.008),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 =0.011),更不易发生远处转移(P =0.001)。结论:NAT2基因多态性的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可能是骨肉瘤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张黎;姜姗;刘淼;李慧娟;干银弟;徐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HBP与CD6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与 CD64表达水平,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97例,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223例,根据标本中下呼吸道细菌浓度>107 cfu/mL 作为细菌感染导致 AECOPD 的诊断标准,将 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11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115例),及26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换算成 CD64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P,同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评价 HBP 与 CD64对AECOPD 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 患者治疗前CD64指数、HBP、CRP、WBC及PCT水平均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ECOPD 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前 HBP、CD64、CRP、WBC及PCT水平都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后HBP、CD64、CRP、WBC 及 PCT 水平明显下降,与非细菌感染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64取截断值为4.0时,CD64诊断AECOD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86.2%。 HBP取截断值为49 ng/mL,诊断AECOD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92.3%,可作为检测细菌性感染AECOPD的敏感指标。结论:HBP、CD64在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组治疗前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但在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HBP与CD64诊断AECOD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HBP与CD64指数可以作为急性期COPD患者辅助诊断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贺端明;江雁琼;张春云;伍慧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FNA和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47例采用PFNA及52例采用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随访超过1年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 X 线摄片次数、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结果:PFNA组显性出血量低于 THA 组,而PFNA 组的隐性出血量高于 THA 组,且 THA 组在住院时间、术中 X 线摄片次数、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均优于PFNA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THA是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效果显著优于PFNA内固定术。

    作者:单中书;仇志学;唐炜东;沈晓钟;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完成的44例S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isher分级Ⅲ级11例,Ⅳ级33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动脉瘤位置及形态等多因素进行术前紧急评估,选择急诊栓塞后再手术或急诊开颅夹闭方案,随访时间6~12个月,按照 GOS及mRS评分标准对手术后3个月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GOS评分1~3分13例,4~5分31例。mRS评分0~2分30例,3~6分14例。本组临床资料预后良好率70.5%,病死率11.4%。结论:一站式复合手术在SASAH中的应用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魏入廷;杨华;向欣;徐学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T-SPOT.TB对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对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T-SPOT.TB、腺苷脱氨酶(ADA)、TB-DNA 法及结核抗体检测54例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其中有2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第2个月末复查 T-SPOT.TB,比较治疗前后 T-SPOT.TB斑点形成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在对54例确诊为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SPOT.TB诊断灵敏度(79.63%)显著高于ADA(64.81%)、TB-DNA(48.15%)及结核抗体(55.56%)(P <0.05)。2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复查 T-SPOT.TB 值,T-SPOT.TB 阳性率为90.91%,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测试孔A和B斑点细胞数(SFC)较治疗前下降((t =2.728和2.400,均P <0.05)。结论:T-SPOT.TB诊断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且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贾文青;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RKO自噬调节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细胞增殖和自噬讨论黄芪甲苷联合西妥昔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RKO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单药以及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TX)联合应用对 EGFR 过表达结肠癌细胞系RKO增殖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是否在RKO中成功表达,以及黄芪甲苷处理RKO后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0μg/mL的黄芪甲苷与120μg/mL 的CTX联合应用对有EGFR表达的RK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AST能够通过影响自噬通路P62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AST在结肠癌的治疗中能够通过抑制自噬增强CTX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庞歆桥;赵鹏飞;杨凡;刘莲;曹邦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PEN 式 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5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计划靶体积周边单次剂量350~450 cGY,分8~12次进行治疗,每天1次,总剂量3500~4500 cGY,平均4170 cGY。结果:(1)病灶小于5 cm 者20例,其中15例 CR、2例PR、2例SD、1例PD;病灶5~10 cm 者25例,其中8例 CR、13例 PR、3例 SD、1例 PD;病灶大于10~15 cm 者7例,其中1例 CR、5例PR、1例SD、没有PD。(2)有临床症状者26例,其中临床症状消失21例,减轻3例,无效2例。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雷学芬;王琳;柯阳;江利锋;吕丽;林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HPV E6/E7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4.41%;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6.36%。 E6/E7检查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67%,PPV和NPV分别为48.53%、92.49%。液基细胞学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75.28%,PPV和NPV分别为54.79%、87.01%。结论:E6/E7检查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高,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较高。 E6/E7检测NPV的意义大于液基细胞学。 E6/E7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而特异性相似。

    作者:夏作利;陈国荣;潘丹;林萍;金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抗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抗肿瘤疫苗是利用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的肿瘤细胞、胞外体(exosomes, EXO)、多肽及核酸序列等诱发患者自身特异性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强,安全性相对较高,并能诱导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免疫记忆而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在经化疗或手术切除后低瘤负荷的患者中,应用抗肿瘤疫苗可明显地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或总生存期。因此,抗肿瘤疫苗具备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中几类疫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黄方;郝思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喉癌中高危型HPV、ATM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喉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TM及HPV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以探讨ATM, HPV 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PCR 法检测63例肿瘤组织和63例癌旁周围正常喉组织HPV16/18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周围正常喉组织的 ATM 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 法行生存分析。结果:63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为39.7%,癌旁组织HPV16/18阳性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TM蛋白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和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V16/18与ATM表达之间无相关性。喉癌HPV16/18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56.0%,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3例喉癌ATM 蛋白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65.4%,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癌中HPV16/18、ATM蛋白表达异常, HPV与ATM蛋白表达无相关性且两者表达与喉癌预后无关。

    作者:王晓凤;何琪懿;黄家军;周学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ZEB2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ZEB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40例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组织中 miR-200c 表达量,以及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株中miR-200c表达,检测其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细胞中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c表达量、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反义miR-200c转染组穿膜细胞数少于阴性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反义miR-200c转染组细胞中ZEB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结论:miR-200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ZEB2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苏纯;李巧云;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A 组)、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组(B组)。比较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组冠脉开通时间较B组缩短(P <0.05);B组血流达到TIMIⅢ级时间较A组缩短(P <0.05);B 组早期无复流发生率较A组低,早期血流达TIMIⅢ级比例较A组提高(P <0.05);B组较A组30 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血管开通时间及早期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改善冠脉灌注,不能降低30 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郑建发;汪和贵;周炳凤;柯永胜;班向阳;付敏敏;汪兵;许晴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自研椎体撑开复位植骨器械辅助下经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能量暴力及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经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在术中选取经伤椎植骨或者经伤椎置钉取决于术者的习惯及其理念,笔者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胸腰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雨辰;李云峰;马勇;俞伟忠;刘延辉;何建新;陆坚;刘百伟;徐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