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祺;朱圣炜;浦丹凤;程海燕;卜瑞芳
目的:了解3种不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血透、腹透、移植)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分析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一般人口学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有384例患者参与此研究。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血透及腹透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在3组患者中低。大多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肾移植患者在3组患者中睡眠质量好。老年、睡眠障碍与高碱性磷酸酶水平与低生理综合得分相关;年龄、是否独居、睡眠质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精神综合得分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睡眠障碍十分普遍。肾移植患者比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寻找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其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佩仪;张喆;誉翠颜;谢碧琴;晏星;肖观清;孔耀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确诊为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13例患者的MRI图像行回顾性分析,将MRI表现分为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炎、骨髓水肿、滑膜炎、滑囊炎、腱鞘炎五种。结果:膝关节MRI表现:附着点炎8膝,主要位于髌韧带髌骨附着点、髌韧带胫骨附着点、股四头肌肌腱髌骨端附着点;骨髓水肿8膝;滑膜炎5膝;滑囊炎3膝;腱鞘炎4膝。踝关节MRI表现:附着点炎3踝,位于足底筋膜跟骨附着点、跟腱跟骨附着点;骨髓水肿1踝;腱鞘炎4踝。结论: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肢关节,结合HLA-B27检查,MRI的附着点相关炎症可对其早期诊断。
作者:李国;李建军;詹峰;陈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面部年轻化一直是面部年轻化的重点和难点,操作简单、损伤小、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手术方式,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的追求目标。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笔者经下睑缘切口进行眼袋整形术的同时,在切口内双向悬吊颧脂肪垫,临床应用3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盛华;陈志鹏;丁祖烈;陈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否能通过核因子-κB(NF-κB)途径调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方法: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48 h使其转化为巨噬细胞。第一组:对照组;AngⅡ1×10-8 mol/L组;AngⅡ1×10-7 mol/L组;AngⅡ1×10-6 mol/L组;AngⅡ1×10-5 mol/L组。第二组:对照组;AngⅡ1×10-6 mol/L组;AngⅡ1×10-6 mol/L + PDTC组;PDTC组。 Western blot检测第一组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 Real time RT-PCR检测第二组巨噬细胞MIF mRNA的表达。 ELISA检测第二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MIF的含量。结果:Western Blot:随着AngⅡ浓度的增高,NF-κBp65的表达逐渐增强。Real time RT-PCR:AngⅡ组MI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DTC作用后,由AngⅡ诱导的MIF mRNA表达明显降低。ELISA:AngⅡ组MI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DTC作用后,由AngⅡ诱导增加的MIF含量明显降低。结论:AngⅡ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IF mRNA的表达和MIF的分泌。
作者:王艳宁;王旭光;张珉;韩莹;吴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存在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联合HD + HP组和常规HD组,随访观察12个月。分别行两组内部的纵向比较和两组间的横向比较,比较指标包括:血压、左心结构和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常规HD组患者的血压及反映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清炎性指标水平较前升高;HD + HP组患者的血压及反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改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减低(P <0.05);与常规HD组相比,联合HD + HP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 <0.05)。结论:HD联合HP与单纯HD相比,可改善有顽固性高血压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及左室结构和功能。
作者:邹懿;王茜茜;程宗华;姚国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丙泊酚组(I/R + P)。 I/R和I/R+P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I/R + P组于主动脉阻断前10 min和再灌注即刻泵注丙泊酚,另两组泵注生理盐水。再灌注24、48 h行神经功能评分,EB检测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RT-PCR检测MMP-9、claudin-5、NF-κB表达,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屏障通透性增加,MMP-9、NF-κB表达增多, claudin-5表达减少(P<0.05);与I/R组相比,I/R+P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屏障通透性降低,MMP-9、NF-κB表达减少,claudin-5表达增多(P <0.05)。结论:丙泊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脊髓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MMP-9的表达,减少claudin-5的丢失有关。
作者:解立杰;黄锦秀;胡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患者女,26岁,学生。因“咳嗽伴左侧胸痛10 d”,于2016年4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诉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左侧胸痛,未见发热、畏寒、寒战等不适。既往体健,有接触霉变粉尘史。查体:右下肺呼吸音偏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反复行痰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多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为阴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22×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50%。红细胞沉降率:35 mm/h。根据检查结果及外院胸部CT结果:双下肺斑片状实变,诊断考虑:细菌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及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后,疗效不佳。4月14日查胸部CT提示:双下肺胸膜下见多个大小不等高密度影,大者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大小约3.0 cm ×2.4 cm,边缘见较多毛刺影,与胸膜相连,周围见磨玻璃样晕征,其内见低密度空洞影及支气管充气征(图1A)。患者于4月16日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病理活检提示: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出血、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部分肺泡结构破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多个肉芽肿病灶,其中多个巨细胞浆内可见有空泡状孢子样物,抗酸(-),六胺银(+)、墨汁(-)、PAS(+),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图2:C1~2)。于4月22日停用原抗生素,改为氟康唑4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约20 d后患者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5月10日复查胸部CT,与4月14日胸部CT相比,病灶范围较前缩小(图1),之后改为氟康唑口服(400 mg/d)出院,疗程6~12个月。
作者:颜建龙;蔡兴东;邵文明;谭国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全球每年约3150万例脓毒症患者和1940万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每年因脓毒症死亡的人数约530万。近年来,尽管脓毒症的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保持在25%~30%,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2-4]。所以,急需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这种压力。前不久JAMA杂志上发布由美国危重病医学会(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SCCM)及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SICM)发起制定的脓毒症新定义[5],指出脓毒症是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而脓毒症休克是脓毒症伴有持续性低血压,在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要升压药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且血清乳酸水平升高(>2 mmol/L)。新定义在发布以来受到众多学术组织的反对,毕竟重新定义临床综合征本就不简单,新标准用于临床实践是否改善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被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目前评估MODS严重程度常用的标准有逻辑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core, LODS)、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标准以及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uickSOFA, qSOFA),各种评分旨在快速准确地预测疾病的死亡率,并指导临床治疗。然而,无论是新定义还是诊治新方法都离不开对疾病本身的了解,本文就MODS的病理生理机制展开论述。
作者:易梦秋;余旻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优化选择获益更多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死亡或生存分为两组,分析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严重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36例、存活组3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比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率、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均高于存活组;而血红蛋白、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血滤平均单次脱水量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为严重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机械通气治疗、血滤治疗平均单次脱水量、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时的感染状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PACHEⅡ评分是严重心肾综合征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陆非平;陈炜;赵磊;甄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微小 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进而负性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参与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且在DN患者血清及肾脏组织中发现miRNA表达异常,由此推测miRNA与DN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iRNA将可能成为早期DN诊断的标志物,并可能为DN的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肖艳华;何笑云;周素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脂联素与尿蛋白、血压及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ACR <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 >300 mg/g)。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脂联素水平。结果:相关分析尿脂联素与ACR、血肌酐、血脂联素、年龄、HbA1c、LDL-C、收缩压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1、0.52、0.77、0.21、0.23、0.31、0.22,均P <0.05)。与BMI、腰臀比呈反向关系(r分别为-0.32、-0.45,均P <0.05);多元Logisi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尿脂联素与年龄、收缩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ACR相关(β分别为0.210、0.114、0.127、0.124、0.421、0.753、0.010,均P <0.05);校正上述指标,发现尿脂联素与ACR独立相关,并且随ACR升高而升高。结论:尿脂联素可能是评估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指标;与ACR、血压及血糖相关。
作者:李爱琴;匡霞;林立平;王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效on-line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透(MHD)患者肾性贫血的远期影响。方法:80例MHD患者分为间歇性高效HDF组(50例)和常规血液透析组(HD组,30例),比较两组入组时及随访第3、6、12、36、60个月患者的Kt/V、β2-MG、CRP、Hb和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与红细胞压积(Hct)比值(EPO/Hct)的变化。结果:与同期HD组相比,间歇性高效HDF组在随访第3、6、12、36、60个月时Kt/V、Hb均显著增高(P=0.041,P=0.002;P=0.012,P <0.001;P =0.011,P <0.001;P =0.011, P <0.001;P =0.011,P <0.001),β2-MG、CRP和EPO/Hct均显著降低(在各随访时间点β2-MG和CRP均P <0.001;EPO/Hct随访3个月时 P =0.025,其余随访时间点均P <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EPO/Hct与Kt/V呈负相关(r =-0.37,P =0.02),与β2-MG及CRP呈正相关(r =0.79,P <0.01;r =0.65,P <0.01)。结论:与单纯HD治疗相比,间歇性高效on-line HDF治疗可进一步增加小、中、大尿毒症毒素的清除和减轻体内炎症状态,改善MHD患者的EPO低反应性,有利于肾性贫血的纠正和减少EPO用量。
作者:陈玉锦;连希艳;陈西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含量的表达,探讨其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中S100B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中癫痫组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2),外周血血清中癫痫组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8)。结论:癫痫患者脑内存在的动态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并导致癫痫脑损伤。早期检测S100B蛋白在血清和脑脊液中表达水平可作为反应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晶;殷亮;吕涌涛;冯肖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不同时间点的继发改变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留置导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置管部位血管改变情况。结果: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占89.36%,其中内径狭窄占38.10%,附壁血栓占73.81%,内膜增厚占47.00%,且三种改变可复合存在。与置管前比较,留置导管2周组内径狭窄、附壁血栓与内膜增厚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3周组、4周组,内径狭窄、附壁血栓与内膜增厚发生率均高于置管前(P<0.05);留置导管时间大于3周组与小于3周组比较,附壁血栓发生率增高(P<0.05),内径狭窄、内膜增厚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时间大于4周组与小于4周组血管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形成、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临时导管3周后是穿刺部位血管继发改变发生的高危时间。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成2组。予治疗组维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安慰剂联合阿卡波糖。12周后,观察相关指标与低血糖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 h血糖(2 h PG)明显降低(P <0.05),而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水平较前增长(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FBG、HbA1c降低,空腹C肽、餐后2 h C肽、FINS、2 h INS升高(P <0.05)。但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未有明确肝肾损伤指标(P >0.05),均无低血糖反应。结论:维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临床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阿卡波糖,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叶儒佳;王光耀;王兴华;孙心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肝癌在常见的肿瘤类型中排名第6位,在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中位于第2位[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肝细胞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5亿的HBV携带者。然而,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 HBV的X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被认为是HBV致癌的重要因素[2]。本文将就目前HBx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叙述。
作者:许侨东;颜永聪;黄拼搏;肖治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DTI及DTT评估孕产史对女性盆底肌的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46名健康女性分为未生育组和已生育组,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成像。调节小FA阈值进行纤维重建,获得佳纤维重建参数。测量双侧耻骨直肠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和T2加权迹线(T2-WT)。比较未生育组和已生育组的各参数值变化。结果:(1)纤维示踪设置小FA取值0.18时获得的DTT图像得分高。(2)未生育组和已生育组的耻骨直肠肌的ADC值分别为(1.24±0.11)×10-3 mm2/s,(1.33±0.11)×10-3 mm2/s(P=0.017);FA、VRA和T2-WT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小FA设为0.18时,纤维示踪得到的女性盆底肌三维结构显示佳,DTI和DTT可评估孕产史对女性盆底肌的影响。
作者:门永超;孙成凤;韩雨;常光辉;张桂华;刘金刚;王滨;王锡臻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间的关系。方法: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196例及血糖正常160例给予瑞苏伐他汀治疗,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冠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结果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研究对象血标本的CETP 基因 TaqI 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结果:CETP 基因TaqI B B1B1、B1B2、B2B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7%、48.0%,16.3%;对照组为31.3%、53.1%、15.6%。 HDL-C及MLA在瑞苏伐他汀治疗后呈上升趋势,LDL-C、TG、TCH、Lpa、PA、EEMA及PB治疗后呈下降趋势。结论:CETP基因Taql B多态性与瑞苏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调节以及血管斑块退缩作用可能有相关性。
作者:杨希立;许兆延;张健瑜;周昭仑;李健民;蔡炜标;李健;岑锦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关系,为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提供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初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性别分层后以有无高血压病史分成合并组和非合并组,前者再根据服降压药的情况分成未服药组、服钙通道阻滞剂(CCB)组、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结果:女性合并有高血压病组IAI、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于非合并组。服降压药者血压明显较未用药者低,女性组中服用ARB的收缩压较服用CCB者更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组中HOMA-IR与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的水平呈正相关,IAI与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在初诊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RASS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因此首选RASS拮抗剂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作者:黄祺;朱圣炜;浦丹凤;程海燕;卜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FTY720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高能量饲料结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给予大鼠,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2组:模型组和FTY720组,另选同周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FTY720组给予1 mg/kg FTY720,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结果:FTY720组心脏功能显著恢复。 FTY720可激活糖尿病心血管内皮细胞S1P1的表达,而降低了S1P3及 PKCβⅡ的表达量,恢复糖尿病心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恢复高糖诱导的心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升高的通透性。结论:本研究表明,S1P1和S1P3下调导致是糖尿病心血管功能障碍并发症的重要反应通路。 FTY720减轻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脏微血管功能损害,和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该功能依赖 PKCβⅡ信号通路。因此,FTY720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糖尿病心血管功能损害治疗方法。
作者:文婷;邓伟民;曾健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