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高婷婷;马燕琼;郭伟;杨晓玲;金少举;杨晓明;张鸣号;姜怡邓
目的:比较分析卡马西平(CBZ)和拉莫三嗪(LTG)所致皮疹的临床特征,探寻两者所致皮疹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近7年在我院癫痫专科就诊并首次接受CBZ和LTG规范治疗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二者所致皮疹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92例癫痫患者规范服用CBZ,其中38例(3.8%)出现皮疹;613例服用LTG,18例(2.9%)发生皮疹,两组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BZ皮疹组中,重型皮疹SJS/TEN占比34.2%(13/38);而LTG皮疹组中仅1例表现为SJS/TEN(5.6%,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CBZ皮疹组的平均潜伏期为13.5 d,而LTG皮疹组为17.7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7).CBZ皮疹组和LTG皮疹组中具有过敏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CBZ非皮疹组(P=0.001)和LTG非皮疹组(P=0.002).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起始剂量、合并药物等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史是CBZ和LTG所致皮疹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对具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重选择CBZ和LTG,减少或避免皮疹的发生.
作者:何娜;民福利;石奕武;刘晓蓉;黎冰梅;廖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唾液蛋白质组,筛选差异蛋白质指纹图谱,建立2型糖尿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方法:采集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的唾液标本,采用WCX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检测,筛选两组间特异性表达差异蛋白,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共获得15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P<0.05).选择质荷比(m/z)为3447.57 Da、4735.24 Da两个差异蛋白质峰构建佳决策树模型,该模型的准确率为89.57%(103/115),敏感性91.4%(64/70),特异性为86.7%(39/45).结论:初步建立了2型糖尿病唾液蛋白质组诊断模型,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孙珂焕;杨长青;曹美群;黄飞娟;陈嫚茵;李仲秋;吴正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460例服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将剩余的205例患者根据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分为经典药物组95例和非经典药物组110例,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基线期、随访第2年和第5年的疗效、社会功能及药物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年及5年时两组PANSS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较基线期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同期两组间对比显示仅阴性因子、焦虑/抑郁、认知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基线期,随访2年及5年时两组PSP分均有升高,但仅非经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经典药物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优于经典药物,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朱文静;陈致宇;梁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或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均经病理学诊断的不能手术的或术后复发转移曾接受过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总共化疗4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用药后疗效、毒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6例(18.75%)、疾病稳定(SD) 16例(50%)、疾病进展(PD) 10例(31.25%),有效率为18.75%,疾病控制率为68.75%,KPS评分提高10分19例(59.38%),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对照组:无CR病例、PR 14例(41.17%)、SD 11例(32.35%)、PD 9例(26.47%),有效率为41.18%,疾病控制率为73.52%,KPS评分提高10分21例(61.76%),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1~3级;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75%和7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铂类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组的毒副作用小,患者的耐受性好,生活质量高.
作者:郭依龙;周恒根;倪敬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阳性病例与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相关性及HPV分型检测在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临床处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7例宫颈细胞学异常并进行HPV检测的病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的HPV阳性率;对TCT为ASC-US且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的215例病例,分析比较HPV分型检测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关系.结果: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4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其HPV阳性率分别为50.17%、66.67%、76.34%、83.33%,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ASC-US病例中HPV阳性率为43.26%,HPV阳性组和阴性组检出CINⅡ及以上分别为29.03%、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HPV感染患者中,HPV分型检测感染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HPV 16、58、52、33、18,其中HPVI6及58阳性率分别为36.56%、27.96%.HPV16及58阳性组中检出CINⅡ及以上分别为17.20%、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增加,HPV阳性率逐渐升高,HPV分型检测对ASC-US的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延;许晶晶;张红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miR-455-3p在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比较miR-455-3p在心肌梗死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心肌细胞过表达miR-455-3p情况下分析细胞表面积和心肌肥厚基因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Westem blot法确定受miR-455-3p调控的靶基因.通过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体内miR-455-3p的过表达确定miR-455-3p对心肌肥厚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发现在心肌肥厚中miR-455-3p均被下调.体外实验,过度表达miR-455-3p可以抑制心肌肥厚.与miR-455-3p相比,心肌肥厚中HDAC2被上调.HDAC2是一种新型的miR-455-3p靶基因.心肌梗死大鼠过表达miR-455-3p通过降低HDAC2的表达能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结论:miR-455-3p是心肌肥厚的重要调节因子,为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李恩;丁同斌;孙利强;牛少辉;李黎;简立国;张丽华;汪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技术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闭合性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胫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及Rasmussen放射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有助于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提高术后关节功能.
作者:刘伟;苏伟;程建文;胡峰;赵劲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两种经尿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19例前列腺体积< 80 mL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选择汽化术59例(PVP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60例(TURP组),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止或中转开放手术.PVP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较TURP组为多,分别为(75.6±5.8)min和(54.6±5.2)min,19113.56(16 449.24,22 197.59)元和8 345.34(7 117.62,9 876.68)元,而在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方面,PVP组则少于TURP组,分别为(1.2±0.2) g/L和(3.6±0.3)g/L,(4.0±0.6)d和(6.5±0.9)d,(3.0±0.5)d和(5.0±0.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和6.8%).结论:PVP与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均安全有效,二者各有优缺点.而从经济效益来看,TURP更适合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作者:杨金辉;白铁男;孙建涛;郝彤彤;康延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甲髌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NPS)是一种多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遗传性指甲骨发育不良,或Turner-Kieser综合征.病变在四肢、眼睛、肾脏和指甲[1-2],表现为指甲缺失或发育不良、髌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肘关节异常或桡骨头半脱位、髂骨突出.发病率为1:50 000[1].该病早在19世纪被发现,是由于LMX1B基因变异所致,该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调控指甲、骨和肾小球基底膜生长的转录因子[3-4],对肾小球足细胞的正常功能的维持非常重要,主要维持足细胞肌动蛋白骨架正常结构[5],该基因表达异常将影响肾功能和引发青光眼.NPS伴有肾脏改变者达36%,表现为高血压,无症状性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其中2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0%发展为肾衰竭[2].本文主要综述NPS的肾脏表现.
作者:陈丽君;卢宏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常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损伤等.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其极高的致残率为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由于神经元的不可再生性,目前对于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尚无有效疗法.近期已有研究证实细胞移植疗法能够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然而国内尚缺乏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为总结目前细胞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促进国内研究人员对本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脊髓损伤的细胞移植疗法进行综述.
作者:崔进;陈晓;张荣佳;曹烈虎;纪方;苏佳灿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常量内直肌后徙对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62例大角度(>60PD)先天性内斜视分为观察组33例(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5.5 mm~10.0 mm)和对照组29例(双眼内直肌后徙5.0 mm+主斜眼外直肌缩短).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和6个月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84.5%、12.1%、3.0%和75.8%、18.2%、6.1%;对照组术后1周和6个月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89.6%、6.9%、3.4%和79.3%、10.3%、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6个月,内转功能受限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7例和2例、对照组5例和l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常量内直肌后徙与常量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治疗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效果相当,但手术肌肉数量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梅芳;陈娟;钱晶;陈志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血清中膜联蛋白A2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选取开腹子宫切除的腺肌病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各30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膜联蛋白A2表达,并分析其与痛经的相关性,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选取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各42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术前血清中膜联蛋白A2的浓度.结果:膜联蛋白A2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较正常内膜中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其在异位内膜中表达与痛经强度呈正相关(r=0.577,P=0.001),在位内膜中表达与痛经强度无相关性(r=0.283,P=0.130).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血清中膜联蛋白A2浓度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结论:膜联蛋白A2在子宫腺肌病组织及血清中表达增高有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促进痛经,这为该疾病及痛经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作者:乌音嘎;郑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引起腹泻病原体种类随季节、年龄的分布,病原体种类与症状、实验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2015年腹泻者粪便326例,使用液相悬浮芯片法检测15种痛原体.结果:诺如病毒GⅠ/GⅡ型(15.6%,51/326)、A组轮状病毒(14.4%,47/326)和弯曲菌(12.6%,41/326)检出多.寄生虫20例(6.13%),合并感染51例(15.6%).秋冬季以A组轮状病毒(13.2%,43/326)、诺如病毒GⅡ型(9.8%,32/326)、弯曲菌(9.5%,31/326)为主.儿童(<14岁)A组轮状病毒(11.9%,39/326)常见,病原检出率较成人高.病毒与细菌感染引起隐血(P< 0.001)、白细胞升高(P< 0.001)、呕吐(P<0.01)比率有差异.结论:研究提供了腹泻病原体种类随季节、年龄分布的情况;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有差异.
作者:林丽娟;彭雅冰;罗欣;陈满君;邓间开;余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随着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部分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后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高,需要反复多次手术.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共32例,其中11例为再次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邓国明;张耀明;周臻涛;罗宇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虽然“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胃癌进展模式已被广泛接受[1].但人们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缺乏认识,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下导致胃癌的总体疗效至今仍不令人满意.如何发现一种简单,有效,痛苦小的胃癌相关因子检测体系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意义重大.研究已发现了许多与胃癌相关的因子,其中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围绕8-OHdG和GST-π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各自代表的临床意义,探讨是否可以将两者作为早期胃癌筛查的指标[1].
作者:彭昭;房利荣;张亚娟;高会斌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left atrial volume,LAY)、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不同时段的变化以及对房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12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测定LAV、NT-proBNP、MMP-2.根据术后6个月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维持窦律组和房颤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2)维持窦律组术后1、3和6个月,LAV均较房颤复发组显著减小(P<0.05);术后3个月,NT-pmBNP低于房颤复发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MMP-2均小于房颤复发组(P<0.05).(3)以术后1个月LAV值预测房颤的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80,以37.8 cm3为截点值,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2.5%.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维持窦律患者在左房结构、心脏功能及胶原代谢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而术后1个月LAV的大小可能是房颤复发预测的较早指标.
作者:杨蓓;刘庆;谢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硫酸右旋糖苷(DS)通过调节HIF-1α (hypoxia induced factor,HIF-1α)的蛋白表达而抑制人胃癌细胞腹膜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培养BGC-823细胞,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DS和PBS,低氧培养不同时间,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B检测HIF-1α表达.(2)动物实验:构建胃癌腹膜转移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注射DS和PBS.剖腹观察癌细胞在腹膜上种植转移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WB方法检测HIF-1α表达.结果:(1)体外实验:免疫细胞化学和WB结果显示实验组HIF-1 α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2)动物实验:实验组瘤结节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实验组HIF-1α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硫酸右旋糖苷可以调节人胃癌细胞HIF-1α的蛋白表达,其可能会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人胃癌细胞大网膜种植转移.
作者:高文卫;王娟;金秀;王潇飞;黄宁波;黄允宁;徐远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单开门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2005-2015年期间,共218例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手术,其中18例(8.2%)接受再次手术.平均年龄59.5岁(44 ~ 73岁),平均手术间隔时间为7.4个月(15 d~30个月).17例与治疗不充分相关,1例与自然病程进展相关.再手术时均经前路手术,未出现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1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7.4个月(3~ 115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椎单开门手术后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充分或自然病程进展而接受再次手术,经前方入路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姚欣强;刘俊豪;蒋晖;郑明辉;瞿东滨;王吉兴;江建明;陈建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生物瓣和机械瓣对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几个主要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The Cochranc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CBM),获得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选用机械辫和生物瓣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文献.经筛选文献、质量评估后,运用RevMan 5.3对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使用机械瓣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组在手术近期病死率(P=0.001)、术后5年存活率(P=0.003)及术后再感染率(P=0.003)等方面均优于使用生物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院内病死率、5年存活率及术后再感染率等方面,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选择机械瓣均优于使用生物瓣.
作者:梁敏;敬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血清(Syndecan-4)、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及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心衰患者105例(心衰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24例、Ⅲ级35例、Ⅳ级46例,以同期正常人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检测Syndecan-4、PTX-3,BNP检测仪测定BNP.结果:心衰组Syndecan-4、PTX-3、BNP基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NYHAⅡ级比较,NYHAⅢ、Ⅳ级心衰患者血清Syndecan-4、PTX-3、BNP水平高(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yndecan-4、PTX-3、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V)均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Syndecan-4、PTX-3与BNP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yndecan-4+BNP、PTX-3 +BN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07,0.918(均P<0.01).结论:血清Syndecan-4、PTX-3、BNP水平均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且均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联合BNP在诊断慢性心衰患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侯维娜;金凤表;孙宏超;金大鹏;李博;侯瑞田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