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博
改良性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镇静和肌肉完全松弛状态下应用多参数监测技术进行电休克治疗.临床上常用依托咪酯、琥珀胆碱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但其安全有效剂量尚无规范的用药指南.本实验使用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进行麻醉诱导,探求依托咪酯在MECT中理想有效的安全剂量.
作者:欧益金;张春平;邓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腹泻患者粪便中的艰难梭菌A&B毒素(CDAB),了解某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7-12月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37份.首先筛查常见的腹泻病原菌——沙门菌,再检测CDAB,然后再对CDAB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改良的方法进行厌氧培养.结果:排除7例检出沙门菌的标本,对剩余的130例粪便标本利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CDAB,共检出8例阳性,阳性率为6.15%.按科室分布分析,2例来自消化科,2例血液科,2例来自儿科门诊,1例来自肾内科,1例来自器官移植科.按年龄段分布分析,3例来自儿童,3例中青年,2例老年人.厌氧培养结果显示8例毒素阳性的标本中有6例培养出艰难梭菌,2例未检测到艰难梭菌.结论:艰难梭菌感染易感人群正在发生变化,酶联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AB素简单、快速,适合对腹泻患者进行艰难梭菌感染的筛查.
作者:王瑞莲;林丽娟;付亮;方艳平;姜长宏;江凌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 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 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 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王建成;史振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探讨适用于PCOS中医分型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将553例PCOS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A组192例(脾虚痰湿型),B组140例(痰瘀互结型),C组154例(肾虚肝都型),D组67例(肾虚血瘀型).再根据是否有痰湿表现将553例患者分为痰湿型332例(痰湿组)和非痰湿型221例(非痰湿组).分别采集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pR)及腰身比(WHtR).结果:(1)BMI:痰湿组高于非痰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BMI(25.92±4.60)高.(2)WC及HC:痰湿组高于非痰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WC值(85.99±11.64)高,B组HC值(101.02±10.30)高.(3)WHpR:A组(0.87±0.82)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WHtR: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WC、HC及WHpR可作为PCOS中医分型的参考依据,同时BMI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防治痰湿型PCOS的首要人体测量学指标.
作者:乔世聪;侯丽辉;王鑫;孙淼;李妍;徐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院内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药物因素,为制定其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BM、CNKI、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照NOS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纳入10个研究,1 289例患者,真菌感染505例.纳入3个研究,596例患者,患者死亡构成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4);纳入5个研究,770例患者,使用三代头孢及碳青霉烯类的患者构成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4和2.05);纳入8个研究,1 217例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3种抗生素的患者构成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6和21.40).纳入7个研究,914例患者,抗生素与激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23和5.43).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为COPD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使用三代头孢、碳青霉烯及2种以上抗生素,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时间均为重要高危因素.
作者:黄榜江;肖政;汪成琼;楚亚林;胡世芸;张啟鹏;邱隆敏;余昌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使用吡啶斯的明和强的松的治疗剂量、围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在术毕2h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72.58%;17例术后呼吸恢复不佳需呼吸支持,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呼吸支持率为27.42%.B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A组(P<0.05);B组吡啶斯的明和激素的剂量均高于A组(P<0.05);呼吸支持组激素用量高于非呼吸支持组,联合激素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P<0.05).结论: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率与MGFA分型有关,围手术期应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合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尽可能用小的药物剂量将临床分型降低.
作者:秦雪梅;鲁卫华;金孝岠;姜小敢;吴敬医;王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提高临床治疗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住院痰液细菌培养阳性,证实存在下呼吸道感染,且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225例,对其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G-菌则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亦以G-菌为主,占88.8%,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均为G-菌.CAP组G+菌感染高于HAP组.(3)头孢曲松两组耐药率相似,其余各药耐药率CAP组明显低于HAP组(P<0.05).结论: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感染情况,可针对性选择抗生素.
作者:程武;谭守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40例肝癌肺转移患者对肺部病灶行微波消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3例,女7例,中位年龄45.5岁.对77个(平均每人1.9个)肺转移灶一共进行了53次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消融后1个月胸部CT复查显示,肿瘤的完全消融率达100%.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10月20日,24例患者仍然健在,16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7.3~1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8.7个月(95% CI 21.5~36.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2.3%、29.1%.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95% CI 3.2~8.5),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5%和6.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痛(6/40),其次是气胸(3/40).结论:CT导向下的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宋泽;李虹;齐翰;万超;张亮;范卫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1966年1月至2014年)和CNKI中文数据库(1976年8月至2014年),收集符合条件的国内外关于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ALI/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7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2.15,P=0.03);亚组分析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的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WMD=9.91,P< 0.000 01);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降低ALI/ARDS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ALI/ARDS患者危重程度及氧合情况,并能降低其7d病死率,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作者:王春亚;吴媛媛;王国恩;韩锋;吴媛;李满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经的监护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护技术及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有了很多新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床旁监测既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又可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带来不便.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常用床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龙;胡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Tn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Tn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Tn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远超;喻莉;武晓灵;龙鼎;杨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加重,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吸烟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更深刻理解吸烟与COPD的相关性,现将香烟烟雾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川;刘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 (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57例non-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LBC及non-BLBC中Apaf-1、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af-1在BLBC中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BLBC组织低表达Apaf-1、Caspase-9和Bax,三者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1),Apaf-1、Caspase-9和Bax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丙信;赵霞;陈雪;周炳娟;赵文明;李金梅;孙吉瑞;张金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儿男,7岁,以间断性头晕、颈枕部疼痛4d入我院小儿内科.入院时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5.39×109/L,中性粒细胞8.87×109/L;C反应蛋白147.69 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221.6IU/mL.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脑电图可见较多4~7次/s棘波.入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并予抗炎等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未见好转,行头颅CT检查见右颞顶枕叶交界区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3.6 mm×2.7 mm×4.0 mm,边界欠清,其内团片状高密度影,考虑瘤卒中.
作者:羊飞龙;许伍环;夏祥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女,22岁,既往无特殊疾病史.因“皮疹1个月,发热1周”入我院风湿科.查体:T 39.0℃,P81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呼吸平,面颈部浮肿,面部及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哕音,心率81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全身浮肿.
作者:陆肖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颈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约占颈椎病40%,也是治疗为有利的时机[1].传统推拿治疗颈椎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2].近年来我科引进智能美式脊椎矫正枪技术替代传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华;区大明;冼晓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三年来ICU重症患者送检血培养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共216例,其中经治疗后165例患者存活,51例患者死亡.检出排名前四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其中亚胺培南的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和4 mg/L的病死率有差异(病死率分别为17.4%与79.3%,P< 0.01).结论: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温庆辉;高元妹;黎凤英;万德胜;郭志勤;罗润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方法:将53例行LH术患者分为间断性Pringle法组(A组,n=22)及区域性血流阻断法组(B组,n=3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A组(P<0.05),术后第1、3、7天A组ALT、AST水平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血流阻断法术中出血量略高于间断性Pringle法,但对肝功能的保护优于间断性Pringle法.
作者:唐暨捷;袁国辉;黄明文;刘天德;罗地来;邹书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和总体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187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手术组95例,开放手术组92例,比较两组手术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总生存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微创手术组术后第1、2天疼痛明显减轻(POD1:3.1±0.8 vs 3.9±0.9,P=0.03;POD2:2.7±0.6vs 3.5±0.5,P=0.018),术后3d胸管引流总量减少(410±160vs 710±208,P=0.01)、胸管留置时间缩短(5.2±1.5 vs 7.5±1.0,P=0.02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减少(22.5%vs 51%,P=0.01).随访6~ 48个月,微创手术组总生存率略优于开放手术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0%vs 75.6%,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前者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达到同样淋巴结清扫效果,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获益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忠民;蓝斌;杨彦龙;李锐雄;王沐廷;朱天翔;陈恕;马陈声;邱旭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17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简易Fugl-Meyer(FMA)积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及FMA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加快康复、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作者:徐伟光;殷利明;钟德泉;赵展;王文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