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乳期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现状与传播途径分析

左江成;曾一芹;向希映;李祖铭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婴儿, 感染现状, 传播途径
摘要:目的:对母乳期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为预防婴儿HCM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和母乳中HCMV-DNA,ELISA检测婴儿血清中抗CMV-IgG和IgM.结果:婴儿尿液巨细胞病毒检出率为52.3%,母乳检出率为59.1%,年龄1月内婴儿HCMV感染显著低于2月及以上年龄的婴儿(P<0.05),婴儿血清抗CMV-IgG和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8.5%和13.2%,不同年龄婴儿的抗体检出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男婴儿HCMV感染率、血清血清抗CMV-IgG和IgM的阳性率均略高于女婴,但差异不显著(P>0.05).HCMV主要引起婴幼儿肝胆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CMV-DNA检出率分别为50.8%和51.5%.母乳CMV-DNA阳性的婴儿CMV-DNA阳性率为52.5%,CMV-DNA在≤1月、2月和≥3月龄婴儿的检测率分别为22.7%、61.1%和82.1%;母乳CMV-DNA阴性的婴儿CMV-DNA阳性率为34.9%,CMV-DNA在≤1月、2月和≥3月龄婴儿的检测率分别为0.0%、75.0%和46.2%.结论:母乳期CMV的再激活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并能通过母乳传染给婴幼儿,并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而使婴儿的感染率风险增加,3个月达到感染峰值,1个月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婴儿CMV感染的风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囊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

    患者男,72岁,主因“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1个月余”于2013年9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出现会阴部隐痛,夜间及久坐、站立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双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及腹泻、黑便.患者同时逐渐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尿线细、尿滴沥,伴尿频、尿急,排尿间隔约30 min,夜尿约5~7次/晚.无肉眼血尿,无血精、逆行射精.有乏力症状,无腰痛、发热、盗汗、消瘦症状.

    作者:彭伟彬;王志勇;李俊鹏;于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并肺寡转移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局部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寡转移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NSCLC肺寡转移病例共21例,分两组,A组为手术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55岁;B组为化疗组,共10例,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以及A组患者中原发灶TNM、pN分期、转移模式、结节数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两组MST分别为37个月和11.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8.2%和9.1%(P<0.05);A组中单发、异时性转移、原发灶为pN0、Ⅰ和Ⅱ期的患者总生存期高于多发、同时性转移、原发灶为pN1-2、Ⅲ和Ⅳ期者(P<0.05).结论:局部手术治疗能明显延长NSCLC肺寡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作者:何锦园;李昀;刘立宝;黄邵洪;张军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X射线辐射对睾丸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西藏小型猪睾丸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18头成年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对照组1组.实验组分别接受2、5、8、11、14 Gy全身X线照射.照射72 h后观察血清睾酮、精子畸形率、生殖细胞DNA损伤、睾丸组织学变化.结果:血清睾酮5、8、11、14G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5Gy起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血清睾酮浓度降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精子畸形率2、5 Gy组别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明显增高(P<0.01),8、11、14 Gy组别,管腔内已无成熟精子;尾部DNA百分率和尾距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睾丸病理形态显示随剂量增加,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精细胞剥离脱落,空洞形成,管腔已无成熟精子.结论:X射线辐射后可引起雄性西藏小型猪生殖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5 Gy是对睾丸组织生理损伤的关键点.生殖细胞DNA损伤率可作为一种剂量估算的指标.

    作者:王玉珏;岳敏;林继红;田雨光;郭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警觉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作为注意功能重要组分之一的警觉,是维持认知功能的基础.自1990年Posner首次提出注意网络由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3个功能子网络组成以来,注意网络的研究已逐渐深入至其子网络.根据目标刺激出现前有无暗示信号的提示,警觉可以细分为位相性警觉(phasic alertness)和固有警觉(intrinsic alertness)[1].前者是短暂提高的准备就绪的能力,而后者是一般的觉醒状态.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Tn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Tn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Tn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远超;喻莉;武晓灵;龙鼎;杨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神经重症监护室内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经的监护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护技术及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有了很多新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床旁监测既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又可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带来不便.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常用床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龙;胡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40例肝癌肺转移患者对肺部病灶行微波消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3例,女7例,中位年龄45.5岁.对77个(平均每人1.9个)肺转移灶一共进行了53次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消融后1个月胸部CT复查显示,肿瘤的完全消融率达100%.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10月20日,24例患者仍然健在,16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7.3~1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8.7个月(95% CI 21.5~36.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2.3%、29.1%.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95% CI 3.2~8.5),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5%和6.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痛(6/40),其次是气胸(3/40).结论:CT导向下的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宋泽;李虹;齐翰;万超;张亮;范卫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弹性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测量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实质、肾窦部的弹性,探讨VTQ在2型D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糖尿病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N-1组)及早期肾病组(DN-2组)及临床肾病组(DN-3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肾脏实质及肾窦区行VTQ,测量反映组织弹性顺应力的横向剪切波速度(Vs),比较分析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肾脏Vs均肾实质>肾窦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左、右肾实质及肾窦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DN-3组肾实质Vs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肾窦部Vs则无明显差异(P>0.05).(3)DN-1组、DN-2组肾实质、肾窦部Vs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可以量化评估DN患者肾脏损害程度,为DN患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的定量评估指标.

    作者:付晓丹;王艳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美式脊椎矫正枪与传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颈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约占颈椎病40%,也是治疗为有利的时机[1].传统推拿治疗颈椎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2].近年来我科引进智能美式脊椎矫正枪技术替代传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华;区大明;冼晓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高血压患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的研究证明,脂联素(adiponectin,APN)作为炎性因子参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能量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通过检测ACS并高血压患者血清EH脂联素水平,探讨APN在ACS并EH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栾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基于临床分型的围术期准备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使用吡啶斯的明和强的松的治疗剂量、围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在术毕2h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72.58%;17例术后呼吸恢复不佳需呼吸支持,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呼吸支持率为27.42%.B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A组(P<0.05);B组吡啶斯的明和激素的剂量均高于A组(P<0.05);呼吸支持组激素用量高于非呼吸支持组,联合激素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P<0.05).结论: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率与MGFA分型有关,围手术期应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合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尽可能用小的药物剂量将临床分型降低.

    作者:秦雪梅;鲁卫华;金孝岠;姜小敢;吴敬医;王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 (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57例non-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LBC及non-BLBC中Apaf-1、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af-1在BLBC中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BLBC组织低表达Apaf-1、Caspase-9和Bax,三者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1),Apaf-1、Caspase-9和Bax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丙信;赵霞;陈雪;周炳娟;赵文明;李金梅;孙吉瑞;张金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解读北美脆性X临床与研究协会临床实践共识——脆性X综合征药物治疗指南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X连锁智力低下中常见的疾病,已证实由FMR-1基因突变引起.为指导FXS的治疗,美国国家脆性X基金会(National fragile X foundation,NFXF)组织脆性X临床与研究协会(fragile X clinical&research consortium,FXCRC)的专家出版了一系列的共识性文件[1].其中,由Gudrun Aubertin教授牵头撰写的脆性X综合征药物治疗指南(medications for individuals with fragile X syndrome,以下简称该指南)[2],建议在行为干预、言语和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及个性化教育支持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对有需要的FXS患者应用一些精神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作者:段现来;李啬夫;易咏红;廖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部疾病电视纵隔镜治疗性手术722例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为722例纵隔和胸壁肿物、手汗症、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电视纵隔镜治疗性手术,其中胸壁和纵隔肿物9例,恶性胸腔积液56例,手汗症657例.结果:9例纵隔和胸壁肿物患者,病理检查示胸腺囊肿2例,纵隔脂肪瘤2例,后纵隔神经鞘瘤5例,肿物直径均<3cm,均完整切除.5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中均获得病理确诊,其中肺腺癌25例,肺鳞癌23例,肺小细胞癌2例,肺腺鳞癌3例,乳腺癌转移1例,卵巢癌转移2例,术中行胸膜固定术,术后1个月复查,胸腔积液均无复发.657例手汗症患者,行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后代偿性多汗63例,少量气胸合并轻度皮下气肿122例,胸腔积液23例,其中双侧胸腔积液11例,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伤口感染12例,全组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是一种更加微创、简便、美观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胜利;王晋;杨劼;古卫权;叶俊;朱乐伟;王飞;罗灵均;刘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香烟烟雾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加重,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吸烟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更深刻理解吸烟与COPD的相关性,现将香烟烟雾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川;刘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母乳期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现状与传播途径分析

    目的:对母乳期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为预防婴儿HCM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和母乳中HCMV-DNA,ELISA检测婴儿血清中抗CMV-IgG和IgM.结果:婴儿尿液巨细胞病毒检出率为52.3%,母乳检出率为59.1%,年龄1月内婴儿HCMV感染显著低于2月及以上年龄的婴儿(P<0.05),婴儿血清抗CMV-IgG和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8.5%和13.2%,不同年龄婴儿的抗体检出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男婴儿HCMV感染率、血清血清抗CMV-IgG和IgM的阳性率均略高于女婴,但差异不显著(P>0.05).HCMV主要引起婴幼儿肝胆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CMV-DNA检出率分别为50.8%和51.5%.母乳CMV-DNA阳性的婴儿CMV-DNA阳性率为52.5%,CMV-DNA在≤1月、2月和≥3月龄婴儿的检测率分别为22.7%、61.1%和82.1%;母乳CMV-DNA阴性的婴儿CMV-DNA阳性率为34.9%,CMV-DNA在≤1月、2月和≥3月龄婴儿的检测率分别为0.0%、75.0%和46.2%.结论:母乳期CMV的再激活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并能通过母乳传染给婴幼儿,并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而使婴儿的感染率风险增加,3个月达到感染峰值,1个月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婴儿CMV感染的风险.

    作者:左江成;曾一芹;向希映;李祖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压氧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多数学者[1-2]报道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高压氧治疗(HBOT)疗效显著,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同时伴有无自主呼吸、肺部感染、多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胃肠道出血、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并且由于高压氧舱内环境的特殊性,如何保证安全有效地进行HBOT非常重要.现对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医护陪舱治疗的138例危重患者的情况和在HBOT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隽;翁其彪;陈雪林;王晓雯;张晓菁;尹娜;陈玲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核专科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提高临床治疗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住院痰液细菌培养阳性,证实存在下呼吸道感染,且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225例,对其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G-菌则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亦以G-菌为主,占88.8%,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均为G-菌.CAP组G+菌感染高于HAP组.(3)头孢曲松两组耐药率相似,其余各药耐药率CAP组明显低于HAP组(P<0.05).结论: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感染情况,可针对性选择抗生素.

    作者:程武;谭守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2013年百色市终止抗病毒治疗的201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2.65∶1,平均年龄(43.35±14.05)岁,以壮族、初中以下文化、农民及农民工、已婚/同居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个月的累积生存率为0.77、0.64、0.52.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前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100个/mm3组(A组)、100 ~ 200个/mm3组(B组)和>200个/mm3组(C组)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相对于C组患者的死亡危险度分别为4.587(95%CI:2.389 ~ 8.809)和2.501(95%CI:1.308 ~ 4.78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治疗终止时是否有治疗药物毒副作用、终止治疗前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男性相对于女性的死亡危险度为2.846(95%CI:1.257 ~ 6.443),患者终止治疗时出现治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死亡危险度为2.765 (95%CI:1.446~5.285).结论:终止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应加强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及依从性支持服务,及时处置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减少停药及治疗失访的发生,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坚;梁旭;农慧桃;谭兰芬;覃彩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肺通络方不同时期给药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补肺通络方不同时期给药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内毒素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单纯模型组(A组)造模后当日起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即刻给药组(B组)当日起给予补肺通络治疗,延迟给药组(C组)第11天起给予补肺通络治疗.第28天处死所有小鼠,HE染色观察肺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结果:肺损伤评分A组(0.82±0.14)与B组(0.49±0.14)(P<0.01)和C组(0.34±0.08)(P<0.01)比较,B组与C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纤维化评分C组(14.25±2.25)低于A组(18.44±2.65)(P< 0.01)和B组(17.71±3.25) (P< 0.05),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肺通络疗法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但应避免在急性炎症阶段给药.

    作者:贾先红;吴瑕;吕俊秀;任玉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