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在卵泡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许婷;肖国宏;杨洁

关键词:
摘要:卵泡是卵巢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卵泡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受内分泌、旁分泌及基因调节的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些调控因素的紊乱可能导致卵巢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卵巢早衰、不孕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MicroRNA (miRNA)是调控基因表达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它通过转录抑制或降解来调节靶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影响细胞活动的结局.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女性生殖系统调控有关,尤其是可能参与卵巢中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子信号调控通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应用方式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席少华;周朝波;赵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的相关性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小关节病的发生率,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定量CT对本地13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L2~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测得的骨密度和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骨密度正常组进行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的比较分析.结果:132例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为45例,符合骨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的为87例.45例骨质疏松症组中有3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71.1%,87例骨密度正常组中有4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48.3%.骨质疏松组中腰椎小关节发病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腰椎小关节病的病因之一.

    作者:周利华;刘松;王慧明;张鹏;彭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肠道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感染、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运动障碍及切口感染等[1].大多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可治愈或好转;少数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则需再手术治疗.再手术治疗可有效消除首次手术出现的医源性或非医源性问题,掌握再手术发生原因,对提高首次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胃肠道疾病术后近期再手术患者进行了病因分析,并总结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平;张江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miR-208a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中miR-208a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miR-208a表达的变化,并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血清miR-208a的表达水平在手术前很低,在主动脉阻断后开始升高(P<0.05),在主动脉开放后达到峰值(P<0.01),术后24 h下降,但仍较术前显著升高.皮尔森相关分析显示miR-208a的表达与CK-MB和cTnⅠ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208a可作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杨伟;白向峰;刘寅强;张桂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作者:黎晔;吴共发;林俊汕;区瑞章;曾宇婷;叶梓莹;黄绮亭;陈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钙素在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鲑鱼降钙素与单纯行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降钙素组和对照组.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健侧腕部骨密度,记录肩关节评分及SF-12量表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骨折情况.结果:76例患者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降钙素组38例,对照组38例,除对照组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行肩关节置换外,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均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术后1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1年、2年降钙素组健侧桡骨远端平均骨密度T值分别为-1.83±0.28、-1.32±0.22、-1.17±0.15,对照组分别为-2.35±0.31、-1.98±0.24、-2.03±0.26,降钙素组患者骨密度明显提高.术后两组患者肩关节ASES评分及术后1年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两组患者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钙素组无一例发生其他部位骨折,对照组术后13 ~ 24个月,3例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方便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而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降低再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建;陈杰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回顾性对照研究(case-controlled trial,CCT),截止到2014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RCT 5篇,CCT 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术式有显著差异(OR=0.57,95%CI:0.38 ~ 0.86,P=0.008),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没有显著差异(OR=1.17,95%CI:0.79~1.75,P=0.43).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辰;马信龙;马剑雄;孟德旺;王颖;张弢;汪松;姜轩;吕广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rs10757274和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易感基因rs10757274和rs1333049与临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昆明地区汉族CAD人群CAD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昆明地区汉族CA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rs10757274和rs1333049两个SNP位点进行分型.检验分析各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CAD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统计年龄、BMI、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传统危险因素,分析其与CAD发病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AD与基因及临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rs10757274 AG/GG基因型及rs1333049 CG/CC基因型与昆明地区汉族人群CAd的易感性相关.rs10757274-GG OR =1.915,s1333049-CC OR=1.685,两基因纯合子均较杂合子CAD的易感性增高.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显著增加CAD患病率(P<0.05).两组年龄和BM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10757274和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因素相互作用,影响CAD的易感性.

    作者:孙帅;夏小杰;欧振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是导致宫内感染常见的病毒之一,近几年来HCMV的感染有上升趋势,并且年龄越小,容易感染性越高,其症状也越重.HCMV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以及胎儿出生时产道感染,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及畸胎等出生缺陷发生.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一种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在我国主要以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在临床上主要可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本文通过分别比较地贫妊娠者同时合并感染HCMV组与单独地贫组或单独HCMV感染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地贫妊娠者同时合并HCM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高人口的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永莉;王丹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碎裂QRS波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6例DCM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fQRS在DC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DCM患者中fQRS组和无fQRS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DCM组fQR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DCM患者中fQRS组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无fQRS组(P< 0.01~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QRS对DCM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坎地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两种药物的综合疗效.结果:A组患者降压有效率为79.55%,B组患者降压有效率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0.11,P>0.05);A组患者达到显效标准的平均时间为(4.44±0.78)周,B组患者为(5.25±0.6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45,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均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患者的血压水平,其中坎地沙坦起效更快,但两种药物的血压控制率相似.

    作者:张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其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的评估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周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主要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趋势、RDW及其变化率与AMI患者Gensini积分的关系,评估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AMI患者100例,于1周内2次检测血常规观察RDW变化趋势,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积分,分析Gensini积分与RDW及其变化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MI后1周内RDW升高(P<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RDW与年龄、Gensini积分、BNP呈正相关(P<0.05),RDW变化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RDW预测AMI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显示RDW的临界值为13.23%,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65.2%.结论:AMI后1周内RDW升高,RDW及其变化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赵琳茹;陈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与相关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肝癌患者80例,其中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8例(A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2例(B组),两组进行血生化常规、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的检测,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值都明显高于A组,而白蛋白值明显低于A组(均P< 0.05).A组患者的肝脏硬度为(10.42±4.12)kPa,而B组为(15.21±4.68)kPa,B组的肝脏硬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血清HA、LN、C-Ⅳ和PⅢP含量都明显高于A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肝脏硬度与血清HA、LN、C-Ⅳ和PⅢP含量都呈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脏硬度检测能反映血清肝纤维化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肝脏硬度可用于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非创伤性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波;王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诊疗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定义为食管与胃交界区(EGJ)的腺癌,且不论肿瘤大部所处位置.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AEG均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食管癌和胃癌,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类型.目前,有关AEG的分型主要有Siewert、WHO和Liverpool分型.其中,Siewert分型是较为公认的分型方法,其按照肿瘤发生部位将AEG分为3型[1]:Siewert Ⅰ型为食管远端腺癌,肿瘤位于食管胃交界处之上1~5 cm;SiewertⅡ型为真正的贲门腺癌,肿瘤位于EGJ之上1 cm至下2 cm;SiewertⅢ型为贲门下癌,肿瘤位于EGJ之下2~5cm.

    作者:陈媛媛;彭开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例经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推动脉狭窄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均得到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因动脉迂曲而导致的介入治疗失败.

    作者:艾志兵;李龙倜;张晓东;王云甫;何国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道早癌39例黏膜下层剥离术后疗效分析

    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改变了消化道早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局面,不但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而且能使大部分患者免除了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QOL)[1-2].在日本、中国香港,ESD已成为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内癌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已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1-2].本文就我院39例行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至少5个月或以上的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文冲;吕巍巍;乔秀丽;高孝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 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 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作者:付京东;薛栋;李新军;成丕光;张成德;周宪勇;张同军;夏修良;巩本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异常瞬目症645例分析

    正常瞬目频率为每分钟8~20次[1],属非随意眼睑运动,对眼角膜上皮起滋润保护作用[2].儿童频繁眨眼,每分钟可达15次以上,称为儿童异常瞬目症.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来院的645例异常瞬目患儿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每5秒钟以内瞬目一次作异常瞬目.随机收集我科门诊异常瞬目患儿645例,男421例,女224例,年龄8个月~15岁,平均5岁,起病时间3d~1年.所有患儿主要表现为阵发不规则的眨眼,突发或间歇发作,多为双眼,伴有眼痒不适,怕光.

    作者:周青;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癌间质中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乳腺病变组织中的分布和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119例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和CD68标记T淋巴细胞和TAMs,定量分析组织中浸润的阳性细胞数.结果: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乳腺癌组织中为(79.0±20.5)个/HPF,明显高于其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9.8±3.8)个/HPF(P< 0.01).TAMs数量在乳腺癌组织中为(93.0±33.3)个/HPF,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为(20.9±6.4)个/HPF,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和PR阳性、肿瘤直径≤2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的数明显多于ER和PR阴性、肿瘤直径>2cm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TAM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在淋巴结转移病例有减少趋势.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浸润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T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可能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指标之一.

    作者:付云霞;王弦;朱敬凤;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管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AD的患者各3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老人3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MMSE、ADAS-Cog量表评定,采集晨空腹血进行血脂、血糖检测,并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采用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各组间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Pearson's相关分析各因素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CI、AD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指数、血胆固醇水平呈进行性下降,收缩压水平明显升高,且AD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earson's分析可见各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参与AD发病过程.

    作者:李波;金尚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