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兴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内科胸腔镜为呼吸内镜的一种,是一项由内科医师操作的微创、有效、安全的介入性诊疗手术,对不明原因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诊断能力[1-4],但仍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影响医疗安全及质量[5-6]。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共实施诊断性内科胸腔镜检查216例,本文针对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欧勤芳;陈华昕;高亮;钱超;陈宏;郑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男72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0 d,声音嘶哑8 d”于2010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0 d 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颈部肿块,无疼痛,无声音嘶哑,无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未就诊,8 d 前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前往当地医院就诊,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混合回声团块”,遂转我院继续治疗。查颈部CT提示右侧甲状腺占位,边缘不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占位内见小条片状钙化,增强后边缘环状强化,占位内强化不均匀,器官受压变形(图1)。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专科查体:颈软,气管偏左,右侧甲状腺可及直径约4 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轻压痛。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胡金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对急性中风患者血压下降和昼夜变化的影响。方法:155例患有急性中风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并接受氨氯地平与氯沙坦治疗。通过考察醒时、睡觉时和睡醒前血压下降平均值评估2种药物的降压效果。结果:在意向性分析中,氨氯地平组患者平均收缩压降压值为(14.82±11.71) mmHg,氯沙坦组为(13.11±12.69) mmHg,证明氨氯地平优于氯沙坦(平均差异1.71 mmHg)。在符合方案集分析中,氨氯地平组与氯沙坦组降压值分别为(16.06±11.33) mmHg和(17.17±11.85) mmHg,平均差异为-1.11 mmHg,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比氯沙坦在减轻血压晨峰方面的趋势更佳,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结论:氨氯地平可以降低高血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压波动程度,减少中风的发生。
作者:王少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例AA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用蒙脱石散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腹泻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浆DA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平均腹泻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腹泻前血浆D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至治疗第3天,两组 DAO 水平均显著上升(P <0.01),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1);第7天两组 DAO 水平均较第3天显著降低,且对照组仍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1)。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AAD具有良好疗效,其机制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黏膜修复有关。
作者:李焕琼;钟斌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取材活检在多节段压缩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68例多节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 PVP 治疗,所有患者均术中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根据术前诊断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A 组,37例)、诊断不明组(B 组,19例)和肿瘤组(C组,12例)。分析各组的病检结果。结果:取材活检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活检相关并发症。A组37例患者34例为骨质疏松,2例为转移瘤,1例诊断不明;B 组19例患者中11例为骨质疏松,6例为转移瘤,2例诊断不明;C组12例患者中10例诊断为转移瘤,1例为骨质疏松,1例诊断不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取材活检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有助于多节段压缩性骨折的病因诊断,在多节段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应常规进行。
作者:曹奇;黄新云;杨铁军;唐国军;陈亮元;陈小明;颜学亮;唐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LY294002对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5个阶段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别给予尼克酰胺+B27(B27组)为对照组和尼克酰胺+ LY294002(LY组)为实验组诱导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成熟。显微镜下观察各阶段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胰岛素、c-肽、生长抑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第5阶段诱导14 d LY组胰岛素单染阳性率与B27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生长抑素和胰高血糖素单染阳性率,胰岛素/生长抑素共染率均低于B27组(P﹤0.05)。结论: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下,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能够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更加成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作者:王亚楠;陆平;黄筱慧;田晨光;孙丽君;窦倩;谭丽;王武亮;毛跟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基于CT 数据集获取盆腔结构表面轮廓信息,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探讨3D 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盆腔结构的方法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例妇科患者的 CT 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angiography, CTA)数据集,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各组织三维模型,再利用 Z510型号3D 打印机按照1∶1比例进行3D 打印。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出患者的腰骶椎、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外静脉、输尿管、子宫及子宫动脉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并利用3D 打印技术1∶1打印出完整的3D 模型。结论:3D 打印模型不仅具有数字化三维模型一样的三维视觉功能及个体化特点,还具有可手动触摸、标记重要解剖结构的功能,为医学教学、临床、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萍;陈兰;李鉴轶;陈春林;唐雷;段慧;孔祥雪;陈若兰;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三维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对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前术后眼前节立体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2例,64眼。通过Pentacam观察手术前后人工晶体与虹膜及晶状体的关系以及前房角的变化,测量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术后拱高等参数。常规检测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及屈光状态等数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9±7)岁,平均等效球镜为(-13.50±3.76) Ds。三维前节成像显示术后前房角较术前狭窄,未见粘连关闭。ICL与虹膜和晶状体均无接触粘连。术后6个月前房容积为(128.43±14.86) mm3,前房深度为(2.96±0.26) mm,分别低于术前前房容积(215.11±34.16) mm3和术前前房深度(3.11±0.19) mm(P<0.05)。术后6个月拱高(0.464±0.125) mm,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测拱高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0.929±0.203,与术前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眼压与术前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entacam能有效评估ICL植入术的安全性。
作者:熊露;易魁先;石钰;詹妮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不同时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而探讨患者的佳置管时机。方法:65例 APL 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和缓解期置入PICC ,比较不同置管期间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结果:非缓解期患者置管后3 d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高,因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PL患者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不建议APL患者在急性期置入PICC导管。
作者:熊晓云;胡海珍;范彬;张玉红;周静然;潘银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B型脑利钠肽(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5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40例,非冠心病40例。对比各组 BNP 及心肌酶谱水平, BNP及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病变冠脉血管中的水平及其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并研究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MI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非冠心病组,UA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SAP组及非冠心病组,而SAP 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中,重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病变者及轻度病变者,而中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BNP及心肌酶谱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96例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因并发症死亡患者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高于桥血管通畅者,但与桥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NP联合心肌酶谱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指示价值,但对冠脉搭桥术后的疗效无明显的预测作用,仍需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定。
作者:邱宗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漏斗胸的标准术式是NUSS手术[1],该手术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又具有不少缺陷[2-6]。为克服这些缺陷,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良。从2012年5月到2014年10月,我们对49例漏斗胸患者实施了全胸膜外手术。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作者:王文林;陈春梅;龙伟光;赖湘念;黄文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颅内血流的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7例,均经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采用TCD检测术前术后颅内血管血流、侧支开放情况及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PSV、PI及CVR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开放侧支循环关闭,颈动脉重度狭窄的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开放B 型(不完全开放)患者的患侧大脑中动脉PSV、RI、CVR 改善明显高于A 型(完全开放)(P <0.05)。结论:应用TCD可以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颅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戴旭辉;梅芳;余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10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内镜下治疗提供潜在的依据。方法:回顾3年间我院内镜中心随访行胃癌根治术后病理证实的105例早期胃癌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5例早期胃癌,男80例,女25例,年龄19~89岁,发病高峰为40~60岁。汉族男性67例,回族男性13例;汉族女性24例,回族女性1例,回汉族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分布无差异(P >0.05)。依次好发于胃窦部(56.1%)、胃体部(26.7%)、贲门胃底部(17.1%);病灶以2 cm以上多见(54.3%);内镜下分型以Ⅱ型(69.5%)为主;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腺癌(45.7%)为主;分化型与未分化型比例分别为43.0%、56.2%;黏膜内癌63例(60%),黏膜下癌42例(40%);12例(11.4%)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在40~60岁,回汉族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分布无差异,对于>2 cm 的病灶、未分化型且浸润到黏膜下层的患者有着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需要行胃癌根治术和密切的内镜随访。
作者:孟锐;杨力;刘雅琦;孟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 IABP 15例,以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伟;李树松;樊志勇;罗又桥;曹辉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