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何婉雯;王立勋;李辉;陈友利;李建宾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常见原因[1]. 发生SSI 并死亡的患者 75%归因于SSI[2]. 在中国当前医疗模式下, 控制SSI 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3]. 《手术风险评估表》(以下简称NNIS )是国内外用来评估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较好工具, 且在国外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研究拟对国外应用的进展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NNIS 在国内应用的启示,为国内优化 NNIS、降低 SSI 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作者:宫玉龙;王庆丰;郭芳;孟丽敏;高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纤支镜小标本活检易出现取材不满意而导致诊断困难,本文探讨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对肺小细胞癌(SCLC)组织活检之外的补充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在纤支镜直视下钳取活检小标本及取得刷检物,经联合活检、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CK-pan、TTF-1、CD56、NSE、Syn、 CgA ,终确诊的SCLC 69例. 并设置对照组51 例非肺小细胞癌 (NSCLC). 结果:SCLC组69 例,NSCLC 组51例,两组的同步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阳性结果分别对应为 62 例和45 例,刷检液基细胞学与组织学活检的统计学差异为(P = 0.022 和 0.042); CK-pan、TTF-1、CD56 在 SCLC 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81.8%, 86.7%, 100.0%; 而CK-pan 在NSCLC组 (鳞癌、 腺癌) 均为100.0%;TTF-1 在NSCLC组的鳞癌为5.0%, 腺癌为66.7%; CD56 在NSCLC组的鳞癌为 0%, 腺癌为 3.0%; NSE、CgA、Syn 在 SCLC 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 95.2%,48.4%,而NSCLC组(鳞癌、腺癌)均为0.0%.结论:SCLC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与组织活检有较高一致性,但其诊断的敏感性差于组织学活检. 在纤支镜活检取材不满意,组织形态难以辨别的情况下,刷检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可作为SCLC确诊策略之一.
作者:邵少慰;唐铁鑫;张学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叶或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据报道虽然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病率只有0.5%~15.0%, 但是其病死率却高达23.6%~71.2%[1]. BPF患者易发生气胸、脓胸、败血症,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等,90%的BPF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2]. BPF 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冲洗引流、 外科手术及内镜下封堵等,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修补支气管残端. 其中支气管内镜下封堵疗法对于小瘘口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疗效好的优点,内镜下介入治疗 BPF 的方法众多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3].近期,一项关于支气管镜下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封堵支气管胸膜瘘的研究成为了热点, 其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对于小瘘口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宋亚亚;高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治疗孤立肾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53 例孤立肾结石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PCNL组31例,F-URS组22 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M-PCNL组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要明显大于F-URS组,但住院总费用少于F-URS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F-URS 组,但两组总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M-PCNL 组出现大出血、胸膜损伤的几率要高于 F-URS 组,术后高热的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cr 水平术后 24 h 均上升,F-URS 组 72 h 后开始下降, 术后 7 d 接近术前水平,M-PCNL 组逐步上升,术后 7 d时与F-U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GAL水平术后24 h 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72 h开始下降,术后7 d时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疗效确切,大出血发生率更低,对肾功能影响更小,尤其适合孤立肾结石的治疗.
作者:梁磊;杨春生;孟繁林;薛健;刘忠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雄性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n = 6):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 SL 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 SH 组)和舒芬太尼 + 渥曼青霉素组( WM 组).于再灌注前,各组分别注入以下药物:SL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H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3 μg/kg , WM 组予渥曼青霉素15 μg/kg 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 组及 I/R 组予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浆 cTnI 浓度;取心脏测定缺血危险区( AAR )和梗死区( IS )体积. 结果:与 S 组相比,其余四组 cTnI 浓度均明显升高(P < 0.01);与 I/R 组比较,SL 组、SH 组 cTnI 浓度及 IS/AAR 均明显降低(P < 0.01),WM 组cTnI 浓度明显降低(P < 0.01);与SL组比较,SH组cTnI浓度及IS/AAR均明显降低(P<0.01), WM组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与PI3K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燕;吴新海;黄飞;徐向辉;张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是一组构成水通道并与水通透性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广泛存在于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界. 它的发现和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释了水跨膜转运的调节机制. 从AQP 的发现至今 20余年间,有关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肾脏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鉴于AQP对水分子跨膜转运的重要调节作用, 肺作为存在水液交换的又一重要脏器,有关AQP对肺液体平衡的调节作用同样引起重视. 本综述主要讨论了 AQP 与肺液体调节的相关性及其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沈楚婕;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小机器跳数对计划质量的影响,为计划设计时小机器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innacle治疗计划的DMPO优化方式对10例宫颈癌病例进行调强计划设计,小机器跳数分别取4 MU、5 MU、6 MU、8 MU、10 MU、12 MU、15 MU , 每个患者共得到 7 个计划,所有计划的小子野面积均取5 cm2,计划的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与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保持一致. 处方剂量为95% PTV 45 Gy,1.8 Gy/次. 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靶区V95%、V105%、V110%、Dmean、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V40%),子野数量及机器跳数.将结果与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相比较.结果:随着小机器跳数的增加,V95%小幅降低,V110%与Dmean小幅增加,而V105%、增加的幅度较大,适形度降低,均匀性变差. 统计学比较显示当小机器跳数低于10 MU时,V105%、V110%、Dmean、CI、HI的均P > 0.05,当小机器跳数≥10 MU时,靶区的部分剂量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 随着小机器的增加,子野数目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变化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宫颈癌调强计划时,小机器跳数可适当提高,这样不会引起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显著改变,同时可以达到减少子野数量的效果.
作者:陈亮;艾源;倪佰会;娄凤君;王焕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整合素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受体,能通过促进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介导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活性而参与细胞生存维持、细胞周期调节、细胞迁移和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近来研究发现, 整合素也在肿瘤细胞耐药机制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吕帅;王艳林;艾文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伴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2 例伴有高碳酸血症并且合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 BiPAP Auto N757 型无创呼吸机治疗10 d 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在应用 BiPAP 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pH显著下降(P < 0.05),PaO2显著升高(P < 0.05),PaCO2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分析造影剂注射流速对不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 ( PCa ) 动态对比增强 MR ( DCE-MRI )灌注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佳的注射流速. 方法:使用 3 . 0 T GE 磁共振扫描仪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心肾功能正常、体质指数(BMI)≤25 kg/m2 的 70 例 PCa 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2.5 mL/s,其余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5.0 mL/s, 通过 GE AW 4.3 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外周带癌区信号强度-时间( SI-T )曲线,计算出达峰时间( Tmax )、大强化程度( SImax%)和快强化率( Rmax ) ,并分别分析造影剂不同注射流速对动态增强灌注指标的影响. 结果:造影剂注射流速 2.5 mL/s 与 5.0 mL/s 的两组 PCa 患者不同病理分级低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中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高危组( Gleason 评分 > 7分) 三组 Tmax 的均值分别为 (19.89 ± 2.76)s、(15.42 ± 1.68)s;(16.91 ± 2.34)s、(12.88 ± 1.73)s;(14.13 ± 1.81)s、(10.20 ± 1.42)s,两组 PCa 的 T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61,3.10,3.25, P < 0.01). 两组 PCa 的 SImax%的均值分别为 (1.45 ± 0.17)%、(1.51 ± 0.27)%;(1.62 ± 0.12)%、(1.84 ± 0.18)%;(1.86 ± 0.16)%、(2.11 ± 0.28)%,两组 SImax%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4,-4.55,-5.16,P < 0.05). 两组 PCa 的 Rmax 的平均值分别为 (6.29 ± 2.62)%、(7.64 ± 4.09)%;(8.92 ± 4.21)%、(10.24 ± 9.09)%;(10.85 ± 2.89)%、(12.43 ± 3.51)%,两组 R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07,-3.85,-8.68,P < 0.01). 造影剂注射流速 5.0 mL/s 的 PCa 患者较注射流速为 2.5 mL/s 的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 Tmax 缩短,SImax%、Rmax 升高. 结论:造影剂注射流速为 5.0 mL/s 的 PCa患者较流速为 2.5 mL/s 的 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更加敏感,可以提高 PCa 的增强效果,有助于提高对 PCa 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俊;尹雪梅;姬广海;蔡磊;李鹏;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 ICU 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例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等,按出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康复出院组,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 638 例,血源性危重脓毒症870例,年龄(48 ± 12)岁,男560例,康复出院558例,Logistic 回归方程提示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湛元;侯六生;杨婷;徐雪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 508 例患者资料,患者男女比例 340:168,平均年龄(48.4 ± 12.0)岁;共540 侧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 495 侧(91.7%),输尿管上段结石 45 侧(8.3%);其中鹿角形结石98侧(18.1%),多发结石335侧(62.0%),单发非鹿角形结石107 侧(19.8%). 既往曾行开放手术取石者31例;平均结石大径(31.3 ± 11.9)mm. 结果:共完成手术559例次,均一期成功建立通道,其中单通道手术543例次、双通道手术16例次. 平均手术时间(79.3 ± 38.1)min,平均首个通道建立时间(8.2 ± 3.0)min,平均结石处理时间(40.5 ± 35.4)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9 ± 2.9)d. 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80.4%,其中单发非鹿角形结石为100.0%、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75.5%;再次手术28 例(再次经皮肾镜手术19 例,输尿管软镜手术9例),终手术清石率85.4%.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68例(12.2%),其中术后发热45例(8.1%),无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输血22例(3.9%),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5 例(0.9%),无肾切除患者. 无中转开放手术,气胸1例,无其他毗邻脏器损伤. 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黄建林;廖勇;安宇;黄翔;何鹏;邱明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工艺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复杂形态的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亦可获致密、安全的栓塞效果[1]. 我科自2001 年采用Solitaire AB 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 161例并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欣;杨华;彭瀚;吕莹;徐学友;出良钊;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腹水、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有关[1-2]. 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预后[3-4]. 然而,在我国肝硬化的营养支持治疗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即使给予了一定的治疗,其主观性、随意性也较大. 另外,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定本是营养诊疗的两个基本步骤, 对下一步的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但国内多数文献常将其混为一谈,许多临床医师更是如此. 2011 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 ASPEN)临床指南[5]明确指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定及支持治疗是营养诊疗的关键步骤, 建议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对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评定; 对筛查和评定出有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本文以营养风险、筛查及支持治疗为主线,就肝硬化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林玲;颜琼;汪敏;邓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患者男,42岁. 2年前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大小 3.6 cm × 4.0 cm,为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肿块切缘阴性,肿瘤侵出浆膜,周围脂肪组织内结节形成. 送检腹膜结节为癌结节. 自检肠周淋巴结1/7枚见癌转移.后病灶进展,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术后改变,周围局部肠系膜轻度增厚、粘连,左上腹小肠系膜间隙、髂总动脉分叉之间、吻合口周围多个软组织结节影, 大直径 22 cm ,转移病灶考虑. 患者出现脐周、腰背部疼痛,考虑为癌性疼痛,长期予以羟考酮缓释片口服. 予以姑息性化疗多次,病灶稳定, 患者自行调整羟考酮缓释片早口服70 mg ,晚口服90 mg ,间隔时间12 h,疼痛控制可,NRS 法评分 1 分左右,无明显恶心、呕吐,口服通便药物,二便正常,入院准备再行化疗以及姑息性粒子植入.
作者:韩海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高血压患者后鼻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可发生于单侧,亦可发生于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也可持续出血而危及生命. 此类患者常出血量较多,导致鼻内镜检查及处理受到限制[1].而采取纱球后鼻孔填塞后患者感觉较为痛苦, 且临床并发症颇多. 因此,继续探讨迅速、有效的止血措施非常重要. 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 日, 我科应用自制水囊行后鼻孔填塞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后鼻孔出血患者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铭芳;庞康;邓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 但术后不良反应多. 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辉萍;杨承祥;洪彬源;蔡日生;刘梅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不良发声性嗓音疾病的手术治疗和护理体会. 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1 264例不良发声性嗓音疾病的患者,在门诊行电子喉镜下病变摘除术;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对患者的院外健康宣教,达到佳的护理效果. 结果:其中1 261 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仅3例患者因息肉较大,患者过度紧张,配合欠佳,未能一次性切除而改行全麻支撑喉镜下 CO2激光切除获得成功. 结论:患者喉部表面经充分麻醉后,术者依据病变的性质、大小,使用合适的钳夹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术前、术中、术后细致有效的护理及对术后患者发音方面详细入微的健康宣教可以大限度避免日后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曾芳芳;彭新宇;王路;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居第三位,而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15%~25%[1],传统翼点入路是治疗 MCA 动脉瘤的经典入路[2].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显微器械的不断更新,许多治疗动脉瘤的显微微创技术应运而生, 近 3年来我科对 15 例 MCA 动脉瘤经眶上外侧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许文辉;周志平;吴达;王中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