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生;陈英武;魏建初
目的:构建高表达CXCR4慢病毒并转染MCF-7细胞,获得高表达CXCR4的MCF-7细胞。方法:RT-PCR法扩增CXCR4基因,构建重组质粒CXCR4/pSin-EF2,与psPAX2、pMD2G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空载体包装的病毒为对照,将包装慢病毒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XCR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XCR4受体表达。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CXCR4/pSin-EF2构建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高滴度慢病毒,RT-qPCR和Western blot证实病毒转染MCF-7细胞中CXCR4表达量显著增高(P <0.05),流式测得CXCR4阳性细胞由26.78%升到99.29%,而MCF-7Vector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量与未转染病毒MCF-7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CXCR4受体稳定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
作者:段司沁;范遥;赵雪;曹园芝;谭毅;龙北国;马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及与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其中三阴乳腺癌15例)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乳腺癌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52.9%(45/85)、74.1%(63/85)、69.4%(59/85)、22.4%(19/85)。乳腺癌中GPR30表达和ER呈正相关(P =0.021);GPR30和PR及HER2表达无相关性(均P >0.05)。15例三阴乳腺癌中GPR30阳性11例,GPR30和三阴乳腺癌高度相关(P=0.014)。结论: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和ER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GPR30在三阴乳腺癌高表达,针对GPR30的研究及应用有望成为三阴乳腺癌诊治的新靶标。
作者:杨玉华;娄丹;吕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20例EB、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的痰上清液黏蛋白 MUC5AC、MUC5B及LTC4和PGE2水平,分析上述炎症介质在EB与哮喘患者的黏蛋白差异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哮喘组的MUC5AC[(26.8±8.5)μg/mL]显著高于EB组[(17.6±7.0)μg/mL]和对照组[(12.5±4.3)μg/mL](P <0.01),MUC5B[(1.1±0.5)μg/mL]与EB组[(2.6±0.5)μg/mL]和对照组[(2.6±0.4)μg/mL]相比,显著降低(P<0.01),EB组的MUC5AC和MUC5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与其他组相比,哮喘组的LTC4[(700.8±172.3)pg/mL]和EB组的PGE2[(433.8±118.1)pg/mL]均显著升高(P <0.01)。受试者的痰上清LTC4与MUC5AC呈正相关(r=0.785,P<0.01),与MUC5B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哮喘与EB患者的大气道黏蛋白MUC5AC与MUC5B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LTC4和PGE2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引起该差异的机制。
作者:罗炜;杨超培;王慧;陈如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7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别采取单纯放射治疗(RT组,37例)和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CRT组,40例)。评价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可评价病例中,RT组和CRT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1.4%(19/37)和75.0%(30/4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P =0.036)。 RT组和CRT组均未观察到过敏反应、脱发、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CRT组出现2例肝功能I级受损;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不会增加毒副反应,且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是更优的选择。
作者:林灿峰;辛淑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是否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 =250)和对照组(n =250)。对照组进行常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徒手淋巴引流健康教育,将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各组患者的腋网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在术前24 h、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上肢臂围及肩关节外展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且干预组患者腋网综合征发生率及肩关节外展度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徒手淋巴引流结合常规功能锻炼的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腋网综合征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丽娟;黄中英;朱晓丽;颜君;唐海林;辛明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大直径约9 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 cm ×6 cm ×3.5 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大直径约0.2~0.5 cm,溃疡多处,切面灰白,质软。镜检:肿瘤位于外阴部皮肤真皮下层与皮下交界处,富于黏液背景,伴有明显胶原纤维束穿插其内,伴有玻璃样变性,肿瘤深部胶原纤维减少至消失。肿瘤向皮下方向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肿瘤细胞 vimentin (+)、desmin(+)、ER(+)、PR(+)、SMA(-)、S-100(-)、Calponin (-)、Caldesmon (-)、CD34(-)、PCK (-)、P63(-)、Ki67阳性细胞指数<1%。病理诊断:(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肿块经局部手术切除后随访2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韩义明;范婉婷;谢军花;杨婉;邹先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功能障碍,多发于老年人,典型表现为步态不稳、认知功能下降和(或)小便失禁,影像学表现为脑室扩张,而颅内压在正常范围。早期给予外科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患者预后。然而iNP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明确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本文对iNPH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潘宝根;王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由秦兵主任医师、谭启富教授等我国著名癫痫病专家主译、主审的《立体定向与癫痫外科》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2012年底,欧洲John Libbey出版社推出了自“法国学派”开创近70年来第一部英文著作--《立体定向与癫痫外科》,由法国学派的开山鼻祖、圣-安娜医院癫痫外科Jean Talairach教授的嫡传弟子--法国雷恩大学癫痫中心的Jean-Marie Scarabin教授领衔,揽法国、意大利、美国50余位癫痫内、外、儿科、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和康复、生物工程等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编撰而成,这部著作秉承了举世闻名的法国圣-安娜学派的思想精髓,全景式地展现了法国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有别于大家熟知的北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学术思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预防性造口(defunctioning stoma)也称为转流性造口,是通过在吻合口近端的肠袢上建立造口,从而转流粪便等肠内容物,达到避免肠内容物到达远端新建吻合口部位而对其造成机械压力、致病原污染,以期保护吻合口的外科手术方式[1]。近年来,随着预防性造口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日趋广泛,关于其对患者影响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本文将着重就预防性造口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聂霁;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小脑出血常压迫脑干或破入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造成病情迅速恶化和死亡,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个体化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匡涛;刘旭;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患者女,25岁,2013年3月因多颗牙缺失就诊。临床检查:面下1/3距离降低,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异常。残根,断面位于龈下,残根,断面位于龈上,烤瓷桥(图1),烤瓷桥松动且部分崩瓷,浅龋(图2a)。拆除烤瓷桥后,检查结果示:残根,断面平齐龈缘,残根,远中断面位于龈上。治疗方案:(1)拔除残根;(2)根管治疗牙;充填治疗牙;(3)置入金属桩(图2b),铸瓷桥,铸瓷单冠,磁性附着体,上颌行分裂式基托义齿联合磁性附着56876485585321123432112343211234321124568764855853211243211234125321543211234体修复。另给患者做一副上颌传统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作为对照。修复过程:(1)咬合重建,通过观察面下1/3的高度与面部长度比例是否协调及发音过程中正确的唇齿关系和准确的发音判断咬合重建是否合适,制作临时修复体并随访观察3个月,患者无颞下颌关节不适后确定该颌位为佳颌位。(2)面弓转移牙合位关系至全可调架(图3),固定义齿修复前牙。(3)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图4a ,4b )。分裂式基托设计时牙设计为金属面且与牙的基托分裂开(图4c),牙上放置变455异T型卡环(图4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美观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5)。治疗完成后1、3、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患者对分裂式基托义齿的舒适度、固位和稳定性、咀嚼效能、美观和发音表示更为满意,也更愿意佩戴该义齿。临床检查见末端基牙无松动,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X线片未见牙槽骨吸收。义齿状况良好,无支架折断,无人工牙无脱落等。长期随访仍继续进行。
作者:闵婕;俞丹丹;张晶晶;高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索海马认知障碍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胃肠运动的关系。方法:大鼠海马注射Aβ1-42构建认知障碍模型,检测血糖血脂水平,B超、推墨实验检测胃肠运动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实验组FPG、TG、TC、LDL分别为(7.92±0.29)mmol/L、(2.24±0.12)mmol/L、(4.67±0.12)mmol/L、(2.41±0.12)mmol/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 <0.05)。实验组单位时间肠蠕动次数、小肠推进比、胃排空率分别为(2.13±0.83)次、(44.35±7.53)%、(57.60±7.82)%,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 <0.05)。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为(64.98±3.7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大鼠海马认知障碍可能会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胃肠运动障碍有关。
作者:叶琳;杜森;朱琳;夏春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健康孕妇,检测并分析其孕9~12、14~17、23~26和37~40周4个妊娠时段空腹血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与血脂6项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血清TSH与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均呈正相关,FT3、FT4与CHOL、TRIG、LDL-C、APOA-I和APOB均呈负相关,TSH、FT3和FT4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相关性。结论:除HDL-C外,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密切相关。
作者:蔡佳;张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HAART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100例HIV感染和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12个月,每月用流式细胞仪MultiSET绝对计数法检测患者CD4+T细胞水平,bDNA法(检测范围1.60 log ~6.10 log RNA拷贝/mL)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1次,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12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升高430×106/L(P <0.01)。病毒载量于治疗后8个月全部降至可测水平(1.70 log拷贝/mL)以下,平均下降45 log拷贝/mL。结论: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生存率与相关文献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朱宇佳;覃琼芬;付少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结果的对比,探讨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62例,根据诊断情况分为结核组32例,非结核组30例。入院后行T-SPOT.TB,TB-Ab,胸水ADA检验,将患者T-SPOT.TB检验结果与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T-SPOT.TB、ADA、TB-Ab的敏感性分别为90.6%,71.9%,62.5%;特异性分别为:90.0%,83.3%,86.7%。 T-SPOT.TB敏感性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法,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 T-SPOT.TB与ADA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结核抗体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SPOT.TB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作者:高亮;郑建;欧勤芳;陈华昕;于志明;陈延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胸科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容易导致咳嗽无力、呼吸受限、分泌物潴留、肺不张、低氧血症、肺炎、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有时会发展为严重的慢性疼痛。创伤及疼痛也会引起全身应激反应,甚至多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下降。因此,寻求更有效而副作用少的镇痛方式,对于胸科手术患者的早日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肋间神经冷冻术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已有40余年,早期研究[1]显示镇痛效果好,特别是远期镇痛效果,而无神经瘤的发生。随着其他镇痛方式的改进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冷冻温度和时间方面该如何选择,相比常用的镇痛方式有哪些优势,以及是否会增加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将详细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永春;叶胜泉;王军业;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昆母汤醇提液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昆母汤治疗R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滑膜组织取自行关节置换术或关节镜检查术的8例活动性RA患者,分离出FLS进行原代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滑膜细胞表面抗原,应用MTT比色法检测醇提液对RA-FL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原代培养的RA滑膜细胞中CD90+阳性细胞为(94.78±0.98)%。醇提液对RA-FLS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醇提液和甲氨蝶呤均可显著促进FLS的凋亡,且醇提液促FLS凋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昆母汤可抑制RA-FLS增殖、促进其凋亡,具有治疗RA的潜在价值。
作者:陈秀敏;林昌松;刘清平;徐强;关彤;陈纪藩;刘风震;吴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近年来,在本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在编委、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团队的努力下,《实用医学杂志》各项学术指标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新数据显示,2013年本刊刊出文章基金论文比达到46%。2013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继2012年首次突破1万次以来,继续呈增长趋势,达到14056次,且本刊影响因子首次突破了1.0,为1.063。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含量变化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MCI组患者和82例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入选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比较两组间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对MCI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CI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MMSE评分、MoCA总评分及子项目中注意、记忆、抽象得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是MC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作者:褚忠海;王文静;韩丽珠;吴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产科因输注药物所致的浅静脉炎患者共50例,分为尼卡地平组25例,非尼卡地平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和干预效果。结果:尼卡地平组患者静脉炎分级以Ⅲ级为主,占68%(17/25),Ⅱ级次之,占24%(6/25),Ⅰ级占8%(2/25);而非尼卡地平组患者以Ⅰ级为主,占52%(13/25),Ⅱ级次之36%(9/25),Ⅲ级占12%(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44,P=0.001)。尼卡地平组患者的硬结面积、皮肤温度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尼卡地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尼卡地平组用药后平均28 h发生静脉炎,而非尼卡地平组平均84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65,P <0.05);两组静脉炎患者应用硫酸镁外敷治疗7d后,非尼卡地平组病情全部缓解,尼卡地平组尚有2例无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526,P =0.000);尼卡地平组平均显效时间(151.5 h)明显长于非尼卡地平组(52.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7,P =0.000)。结论:尼卡地平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加强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宝春;刘碧云;邹嘉欣;黄伟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