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实用医学杂志, 期刊引证报告, 总被引频次, 基金论文比, 主办单位, 增长趋势, 影响因子, 学术指标, 审稿专家, 中国, 显示, 团队, 数据, 科技
摘要:近年来,在本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在编委、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团队的努力下,《实用医学杂志》各项学术指标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新数据显示,2013年本刊刊出文章基金论文比达到46%。2013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继2012年首次突破1万次以来,继续呈增长趋势,达到14056次,且本刊影响因子首次突破了1.0,为1.063。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口径引流管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中的应用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气胸目前临床采用多经中心静脉置管或传统大口径硅胶引流管(26F~32F口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研究也多以两者比较为多,而忽视小口径引流管(口径14F~18F)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我院自2008年以来应用小口径引流管对COPD合并气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魏文学;李凯;王芸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变化。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TC组)、缺血+再灌注5 min组(IR 5 min组)、缺血+再灌注10 min (IR 10 min组)组、缺血+再灌注15 min组(IR 15 min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IR 30 min组),每组8只,采用小鼠Langendorff模型,TC组给予平衡灌注45 min;缺血再灌注组均给予缺血25 min,随后给予5、10、15和30 min的再灌注。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不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呼吸功能变化。结果:与TC组相比,IR 5 min组以谷氨酸+苹果酸为底物的复合体Ⅰ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变,而IR 10 min、15 min和30 min组,复合体Ⅰ的呼吸功能显著抑制;与TC组相比,以琥珀酸、TMPD/ascobate为底物的复合体Ⅱ、Ⅳ的呼吸功能在IR 5 min组即开始下降,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呼吸功能抑制程度加重。结论: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存在不同变化,研究不同线粒体复合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应选择不同的缺血后再灌注时间。

    作者:许爱军;陈明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脑神经脂肪瘤1例

    患者女,54岁,因“间断头疼、头晕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12月9日入院。查体:行走不稳,左侧指鼻试验阳性,水平眼震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辅助检查:头部CT:颅后窝左侧2.8 cm ×2.5 cm类圆形等密度,局部混杂低密度信号占位性病变(图1)。头部MRI平扫加增强:颅后窝左侧可见大小约为2.8 cm ×2.5 cm类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位于左侧小脑半球,T1WI呈等信号,病灶中心见点状高低信号, ;T2WI(图2)及FLAIR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高低信号影,压脂像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低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周围未见水肿带。考虑脑膜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肿瘤与硬脑膜无明显粘连,边界清晰,将肿瘤进行全切,术中考虑为髓母细胞瘤,将肿瘤周边脑组织切除。术后行MRI复查显示肿瘤全切。

    作者:刘朋飞;高海军;孙玉学;于金录;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尼卡地平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产科因输注药物所致的浅静脉炎患者共50例,分为尼卡地平组25例,非尼卡地平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和干预效果。结果:尼卡地平组患者静脉炎分级以Ⅲ级为主,占68%(17/25),Ⅱ级次之,占24%(6/25),Ⅰ级占8%(2/25);而非尼卡地平组患者以Ⅰ级为主,占52%(13/25),Ⅱ级次之36%(9/25),Ⅲ级占12%(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44,P=0.001)。尼卡地平组患者的硬结面积、皮肤温度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尼卡地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尼卡地平组用药后平均28 h发生静脉炎,而非尼卡地平组平均84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65,P <0.05);两组静脉炎患者应用硫酸镁外敷治疗7d后,非尼卡地平组病情全部缓解,尼卡地平组尚有2例无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526,P =0.000);尼卡地平组平均显效时间(151.5 h)明显长于非尼卡地平组(52.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7,P =0.000)。结论:尼卡地平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加强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宝春;刘碧云;邹嘉欣;黄伟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人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离体培养的人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血浆-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MN,分为对照组,1 ng/mL Dex组,10 ng/mL Dex组和100 ng/mL Dex组,离体培养24 h ,取培养2 h和24 h的 PMN 悬液,检测 caspase-3活性、PMN 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Dex与PMN孵育2 h,PMN的caspase-3活性、PMN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没有统计学差异;孵育24 h,与对照组比较,1 ng/mL Dex组PMN caspase-3活性、PMN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没有差异,而10 ng/mL Dex 组和100 ng/mL Dex 组PMN 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率增加和呼吸爆发功能下降;与10 ng/mL De组比较,100 ng/mL Dex组PMN 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率增加和呼吸爆发功能下降。结论:临床常用剂量的Dex(血药浓度<1 ng/mL)不影响PMN的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不影响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而大剂量的Dex与PMN孵育一定时间(>24 h)可促进PMN凋亡,降低其呼吸爆发功能。

    作者:吴新海;邓若熹;万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组合措施,以减轻患者的应激,促进其术后康复。ERAS理念源自西方,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lhet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所有外科领域,并成为结直肠疾病的标准外科治疗模式,但在国内临床应用尚少,并都是照搬西医方案,而注重全身调理的中医与ERAS理念十分契合,且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将中医药方法整合到ERAS程序中、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ERAS治疗方案,必将进一步加速外科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从而提高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但国内迄今仅有少量相关研究报道,以下就目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回顾和展望。

    作者:程黎阳;谢正勇;陈俊勇;李泽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保护动机理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液体摄入不依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实施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于干预1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液体摄入依从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5),透析间期体重相对增加值、日液体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液体摄入相关知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液体摄入自我效能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结论: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对血透患者实施有关液体摄入控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

    作者:刘贞;邓远琼;陈凯云;陈谷霖;邓丽花;谌秘;李鸿鹏;吴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院肾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工作是中医院肾病学科建设的重点,是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开展深化的基础,人才梯队建设的根本。目前传统中医院校教育落后于临床而备受争议。近年来,已有循证医学研究[1-2]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具备一定优势。目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以中医类别人才为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临床类别人才吸纳不足;中医院校教学以中医学大纲为基础,西医学各科为独立学科,缺乏学科交叉设计。临床教学工作应怎样践行中西医结合?怎样使中医院校生兼容中西医诊疗思路?如何互参中医证治规律与西医肾脏病理?怎样将经典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怎样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临床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我科10余年来教学探索,教师们不断尝试、修正、完善,使中医肾病教学摆脱了模糊、晦涩、繁冗、呆板的内容和形式,教案更规范、明确、实用,师资团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学方法生动多样,教学工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作者:孟元;张胜容;王雨;王悦芬;赵文景;刘宝利;张炳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肝移植术中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中采用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TXA)对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3组(n =20),对照组(C组)、TXA1组(T1组)、TXA2组(T2组)。 C组:手术前经静脉给予10 mL生理盐水,随后20 mL/h泵注至新肝期120 min;T1组和T2组则给予1 g TXA共10 mL,随后T1组为10 mg/(kg·h),T2组为20 mg/(kg·h)泵注至新肝期120 min。于手术前(T0)、手术120 min (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60 min(T3)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记录术中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用量,血栓栓塞事件。结果:T2、T3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T2组< T1组< C组,T2组的出血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小于其他两组(P<0.05),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似(P >0.05)。结论:术中输注TXA可抑制纤溶功能、不增加栓塞发生率;大剂量效果更好,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

    作者:陈祯;李坤河;郭隽英;肖亮灿;白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女性外阴及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大直径约9 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 cm ×6 cm ×3.5 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大直径约0.2~0.5 cm,溃疡多处,切面灰白,质软。镜检:肿瘤位于外阴部皮肤真皮下层与皮下交界处,富于黏液背景,伴有明显胶原纤维束穿插其内,伴有玻璃样变性,肿瘤深部胶原纤维减少至消失。肿瘤向皮下方向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肿瘤细胞 vimentin (+)、desmin(+)、ER(+)、PR(+)、SMA(-)、S-100(-)、Calponin (-)、Caldesmon (-)、CD34(-)、PCK (-)、P63(-)、Ki67阳性细胞指数<1%。病理诊断:(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肿块经局部手术切除后随访2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韩义明;范婉婷;谢军花;杨婉;邹先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裂式基托义齿和磁性附着体的联合应用1例

    患者女,25岁,2013年3月因多颗牙缺失就诊。临床检查:面下1/3距离降低,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异常。残根,断面位于龈下,残根,断面位于龈上,烤瓷桥(图1),烤瓷桥松动且部分崩瓷,浅龋(图2a)。拆除烤瓷桥后,检查结果示:残根,断面平齐龈缘,残根,远中断面位于龈上。治疗方案:(1)拔除残根;(2)根管治疗牙;充填治疗牙;(3)置入金属桩(图2b),铸瓷桥,铸瓷单冠,磁性附着体,上颌行分裂式基托义齿联合磁性附着56876485585321123432112343211234321124568764855853211243211234125321543211234体修复。另给患者做一副上颌传统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作为对照。修复过程:(1)咬合重建,通过观察面下1/3的高度与面部长度比例是否协调及发音过程中正确的唇齿关系和准确的发音判断咬合重建是否合适,制作临时修复体并随访观察3个月,患者无颞下颌关节不适后确定该颌位为佳颌位。(2)面弓转移牙合位关系至全可调架(图3),固定义齿修复前牙。(3)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图4a ,4b )。分裂式基托设计时牙设计为金属面且与牙的基托分裂开(图4c),牙上放置变455异T型卡环(图4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美观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5)。治疗完成后1、3、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患者对分裂式基托义齿的舒适度、固位和稳定性、咀嚼效能、美观和发音表示更为满意,也更愿意佩戴该义齿。临床检查见末端基牙无松动,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X线片未见牙槽骨吸收。义齿状况良好,无支架折断,无人工牙无脱落等。长期随访仍继续进行。

    作者:闵婕;俞丹丹;张晶晶;高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预防性造口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预防性造口(defunctioning stoma)也称为转流性造口,是通过在吻合口近端的肠袢上建立造口,从而转流粪便等肠内容物,达到避免肠内容物到达远端新建吻合口部位而对其造成机械压力、致病原污染,以期保护吻合口的外科手术方式[1]。近年来,随着预防性造口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日趋广泛,关于其对患者影响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本文将着重就预防性造口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聂霁;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麻醉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TRD)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TRD患者共90例,随机进入氯胺酮组(30例)、异丙酚组(30例)、混合组(即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组,30例),每例患者于MECT治疗前和第1、2、3、4、6、8次MECT治疗后均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各评定1次。结果:(1)3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2)对3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从第1次MECT治疗后开始,每次治疗后各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其治疗前(P <0.05);(3)从第1次MECT治疗后开始,每次治疗后对3组的HAMD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两比较显示氯胺酮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 <0.05);(4)末次治疗后3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3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氯胺酮组为96.7%、异丙酚组为43.3%、混合组为73.3%):(5)治疗前以及末次治疗后3组的TESS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氯胺酮为麻醉剂的MECT可能对TRD的治疗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兴兵;梅芳;黄雄;何红波;孙彬;张春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广西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研究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HAART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100例HIV感染和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12个月,每月用流式细胞仪MultiSET绝对计数法检测患者CD4+T细胞水平,bDNA法(检测范围1.60 log ~6.10 log RNA拷贝/mL)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1次,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12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升高430×106/L(P <0.01)。病毒载量于治疗后8个月全部降至可测水平(1.70 log拷贝/mL)以下,平均下降45 log拷贝/mL。结论: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生存率与相关文献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朱宇佳;覃琼芬;付少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黄芪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黄芪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而黄芪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中药配方颗粒,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清IGF-1水平和CIMT。结果:黄芪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升高,CIMT值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能够有效促进DM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降低CIMT。

    作者:刘毅;江腾春;傅强;游良举;李伯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MiRNA-1247-3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目的:检测脂多糖(LPS)处理A549细胞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miRNAs,并验证miR-1247-3P在不同浓度LPS处理后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照组是以培养液处理A549细胞,实验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LPS处理A549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SP-A、SP-C的表达量。用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处理前后的表达谱,找出其中的关键miRNA,PCR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NA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中各组细胞的SP-A、SP-C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下降(P <0.05)。miRNAs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表达显著上调的有31个,显著下调的有3个。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出各实验组miRNA-1247-3P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上升(P <0.05)。结论:miRNA-1247-3P在实验组有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程东良;梁媛;陈衍晨;卿娣;史长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氟哌啶醇或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或托烷思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组(H组)与托烷司琼组(T组)(n =86)。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 mg,手术开始后H组与T组分别给予氟哌啶醇1 mg或托烷司琼琼3 mg。观察两组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包括患者进入麻醉后恢复室1h后、6h后及24h后发生的恶心、干呕或呕吐、补救性镇吐药物的使用、首次给予补救性镇吐药物的时间及完全有效例数;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的镇静程度、达到离开麻醉后恢复室的时间、手术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后的Q-T间期等。结果:两组预防PONV的效果相似,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哌啶醇或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PONV同样安全有效,而氟哌啶醇价格低廉,值得选用。

    作者:殷伟;赵静月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功能障碍,多发于老年人,典型表现为步态不稳、认知功能下降和(或)小便失禁,影像学表现为脑室扩张,而颅内压在正常范围。早期给予外科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患者预后。然而iNP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明确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本文对iNPH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潘宝根;王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结果的对比,探讨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62例,根据诊断情况分为结核组32例,非结核组30例。入院后行T-SPOT.TB,TB-Ab,胸水ADA检验,将患者T-SPOT.TB检验结果与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T-SPOT.TB、ADA、TB-Ab的敏感性分别为90.6%,71.9%,62.5%;特异性分别为:90.0%,83.3%,86.7%。 T-SPOT.TB敏感性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法,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 T-SPOT.TB与ADA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结核抗体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SPOT.TB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作者:高亮;郑建;欧勤芳;陈华昕;于志明;陈延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转染

    目的:构建高表达CXCR4慢病毒并转染MCF-7细胞,获得高表达CXCR4的MCF-7细胞。方法:RT-PCR法扩增CXCR4基因,构建重组质粒CXCR4/pSin-EF2,与psPAX2、pMD2G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空载体包装的病毒为对照,将包装慢病毒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XCR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XCR4受体表达。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CXCR4/pSin-EF2构建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高滴度慢病毒,RT-qPCR和Western blot证实病毒转染MCF-7细胞中CXCR4表达量显著增高(P <0.05),流式测得CXCR4阳性细胞由26.78%升到99.29%,而MCF-7Vector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量与未转染病毒MCF-7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CXCR4受体稳定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

    作者:段司沁;范遥;赵雪;曹园芝;谭毅;龙北国;马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