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肝移植术中纤溶功能的影响

陈祯;李坤河;郭隽英;肖亮灿;白雪

关键词:肝移植, 氨甲环酸, 纤维蛋白溶解,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摘要: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中采用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TXA)对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3组(n =20),对照组(C组)、TXA1组(T1组)、TXA2组(T2组)。 C组:手术前经静脉给予10 mL生理盐水,随后20 mL/h泵注至新肝期120 min;T1组和T2组则给予1 g TXA共10 mL,随后T1组为10 mg/(kg·h),T2组为20 mg/(kg·h)泵注至新肝期120 min。于手术前(T0)、手术120 min (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60 min(T3)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记录术中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用量,血栓栓塞事件。结果:T2、T3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T2组< T1组< C组,T2组的出血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小于其他两组(P<0.05),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似(P >0.05)。结论:术中输注TXA可抑制纤溶功能、不增加栓塞发生率;大剂量效果更好,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结果的对比,探讨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62例,根据诊断情况分为结核组32例,非结核组30例。入院后行T-SPOT.TB,TB-Ab,胸水ADA检验,将患者T-SPOT.TB检验结果与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T-SPOT.TB、ADA、TB-Ab的敏感性分别为90.6%,71.9%,62.5%;特异性分别为:90.0%,83.3%,86.7%。 T-SPOT.TB敏感性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法,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 T-SPOT.TB与ADA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结核抗体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SPOT.TB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作者:高亮;郑建;欧勤芳;陈华昕;于志明;陈延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回顾性持续改进法在临床用血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回顾性持续改进法在临床用血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4月所有出院病例7485例为对照组,2014年1-4月所有出院病例8623例为试验组(持续改进法实施后),比较两组输血浆率、输血浆总量、输血浆次数、申请单完整率、输血浆指征符合率、输血浆前检验率和输血浆记录完整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住院人数增加1138人的情况下,试验组输血浆量(12700 mL)和输血浆的人次(1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输血浆量(47100 mL)和输血浆的人次(84次),试验组输血浆率(0.16%)低于对照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97,P =0.000),输血浆指征符合率(95.45%)和申请单完整率(95.45%)均高于对照组输血浆指征符合率(39.5%)和申请单完整率(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回顾性持续改进法对临床合理应用血浆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袁明生;黄健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预防性造口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预防性造口(defunctioning stoma)也称为转流性造口,是通过在吻合口近端的肠袢上建立造口,从而转流粪便等肠内容物,达到避免肠内容物到达远端新建吻合口部位而对其造成机械压力、致病原污染,以期保护吻合口的外科手术方式[1]。近年来,随着预防性造口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日趋广泛,关于其对患者影响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本文将着重就预防性造口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聂霁;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获评2014年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入编名目公布,《实用医学杂志》连续第三次入选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儿童左侧小脑静脉畸形1例

    患儿女,10岁,因突发头晕伴呕吐于2014年8月急诊收治入我院。患儿既往无脑出血或癫痫病史。入院时专科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差,对答切题,未见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A检查:左侧小脑半球内见团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2.1 cm ×1.8 cm,左侧小脑半球深部髓质内见多根呈放射状的静脉,汇入一支增粗的中央静脉,并汇入岩下窦。头颅CTA诊断:左侧小脑半球静脉畸形伴左侧小脑半球出血可能性大(图1~2)。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发现与头颅CTA影像表现一致,畸形静脉引流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液(图3~6),畸形静脉被正常脑组织包裹,未见其他类型血管畸形存在且引流区功能非常重要,故造影完成后及时结束手术。由于患者左侧小脑血肿量<10 mL,故术后予以保守治疗,2周后出院。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随访3个月其生活、学习均未见异常。

    作者:缪学建;夏祥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冻融胚胎个体化移植方案的探讨

    目的:分析若干因素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4年5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3192例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不孕原因、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给药方案、移植胚胎数目和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35岁组不孕妇女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33.96%)高于35~39岁组(27.58%)和>39岁组(19.35%)(P <0.05)、临床妊娠组的不孕年限小于未妊娠组(P <0.05)、移植3个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1.01%)高于移植2个胚胎组(28.75%)(P <0.05)、≥40岁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移植3个胚胎的临床妊娠率(25.49%)高于移植1个胚胎(0.00%)(P <0.05)、冻融胚胎移植囊胚组临床妊娠率(40.00%)高于卵裂期组(26.27%)(P <0.05)。结论:年龄、不孕年限、冷冻胚胎的移植数目和时间均可对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造成影响。结合年龄建立的个体化移植方案可以增加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陈华平;杨洁;肖国宏;刘未平;白诗雨;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在撤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中,机械通气应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在急救复苏、危重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伴随而来的呼吸机依赖也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在撤机困难患儿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在撤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本研究对70例撤机困难患儿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部分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慧;唐远平;谢丹宇;颜菲菲;赵长安;王波;谭艳芳;周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Wnt 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传统研究认为,成年动物的中枢神经无再生能力,若神经元受损则是永久性的,不能进行修复与再生。然而,近来研究[1]表明,即使在成年动物中也有神经发生,这为脑卒中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神经发生指以神经干细胞为基础,在一定情况下增殖分化为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过程[2]。在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时期发育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具有关键作用[3]。研究[4-5]显示,Wnt信号通路可调控神经发生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迁移,突触发生以及轴突生长等过程。缺血性脑卒中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的常见疾病,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发生的机制,可为卒中后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慧玲;彭会珍;陈素艳;高峰;张振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女性外阴及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大直径约9 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 cm ×6 cm ×3.5 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大直径约0.2~0.5 cm,溃疡多处,切面灰白,质软。镜检:肿瘤位于外阴部皮肤真皮下层与皮下交界处,富于黏液背景,伴有明显胶原纤维束穿插其内,伴有玻璃样变性,肿瘤深部胶原纤维减少至消失。肿瘤向皮下方向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肿瘤细胞 vimentin (+)、desmin(+)、ER(+)、PR(+)、SMA(-)、S-100(-)、Calponin (-)、Caldesmon (-)、CD34(-)、PCK (-)、P63(-)、Ki67阳性细胞指数<1%。病理诊断:(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肿块经局部手术切除后随访2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韩义明;范婉婷;谢军花;杨婉;邹先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组合措施,以减轻患者的应激,促进其术后康复。ERAS理念源自西方,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lhet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所有外科领域,并成为结直肠疾病的标准外科治疗模式,但在国内临床应用尚少,并都是照搬西医方案,而注重全身调理的中医与ERAS理念十分契合,且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将中医药方法整合到ERAS程序中、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ERAS治疗方案,必将进一步加速外科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从而提高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但国内迄今仅有少量相关研究报道,以下就目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回顾和展望。

    作者:程黎阳;谢正勇;陈俊勇;李泽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优先策略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优先策略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PICU 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采用nCPAP优先策略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CPAP治疗79例,有效69例,无效10例。 nCPAP无效的患儿治疗前PaO2、PaO2/FiO2均低于有效的患儿(P <0.05)。治疗12、24 h后,nCPAP有效的患儿的PaCO2、PaO2/FiO2、PaO2、呼吸、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2、12及24 h后,nCPAP有效且治疗前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儿的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结论:nCPAP能有效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氧合及高碳酸血症,但对PaO2、PaO2/FiO2较低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能需尽早气管插管。

    作者:沈玉才;王斌;巢伟聪;许志松;邝勇华;陈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含量变化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MCI组患者和82例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入选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比较两组间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对MCI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CI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MMSE评分、MoCA总评分及子项目中注意、记忆、抽象得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是MC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作者:褚忠海;王文静;韩丽珠;吴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健康孕妇,检测并分析其孕9~12、14~17、23~26和37~40周4个妊娠时段空腹血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与血脂6项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血清TSH与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均呈正相关,FT3、FT4与CHOL、TRIG、LDL-C、APOA-I和APOB均呈负相关,TSH、FT3和FT4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相关性。结论:除HDL-C外,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密切相关。

    作者:蔡佳;张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肝移植术中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中采用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TXA)对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3组(n =20),对照组(C组)、TXA1组(T1组)、TXA2组(T2组)。 C组:手术前经静脉给予10 mL生理盐水,随后20 mL/h泵注至新肝期120 min;T1组和T2组则给予1 g TXA共10 mL,随后T1组为10 mg/(kg·h),T2组为20 mg/(kg·h)泵注至新肝期120 min。于手术前(T0)、手术120 min (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60 min(T3)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记录术中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用量,血栓栓塞事件。结果:T2、T3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T2组< T1组< C组,T2组的出血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小于其他两组(P<0.05),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似(P >0.05)。结论:术中输注TXA可抑制纤溶功能、不增加栓塞发生率;大剂量效果更好,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

    作者:陈祯;李坤河;郭隽英;肖亮灿;白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广西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研究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HAART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100例HIV感染和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12个月,每月用流式细胞仪MultiSET绝对计数法检测患者CD4+T细胞水平,bDNA法(检测范围1.60 log ~6.10 log RNA拷贝/mL)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1次,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12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升高430×106/L(P <0.01)。病毒载量于治疗后8个月全部降至可测水平(1.70 log拷贝/mL)以下,平均下降45 log拷贝/mL。结论: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生存率与相关文献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朱宇佳;覃琼芬;付少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的时间对生存的影响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时间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5例,初诊时有无脑转移、治疗期间脑转移与非脑转移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小细胞肺癌初诊时有脑转移与无脑转移相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0%、20.0%、0,86.1%、39.5%、13.1%,有统计学差异(P =0.024);治疗期间脑转移与非脑转移相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0.0%、10%,88.6%、38.5%、14.3%,无统计学差异(P =0.742)。结论:小细胞肺癌初诊时有脑转移对生存有显著影响,治疗期间脑转移对生存无显著影响。

    作者:梁香存;梁凯;王庆;才虹美;梁健;张俊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

    近年来,在本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在编委、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团队的努力下,《实用医学杂志》各项学术指标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新数据显示,2013年本刊刊出文章基金论文比达到46%。2013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继2012年首次突破1万次以来,继续呈增长趋势,达到14056次,且本刊影响因子首次突破了1.0,为1.063。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及与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其中三阴乳腺癌15例)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乳腺癌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52.9%(45/85)、74.1%(63/85)、69.4%(59/85)、22.4%(19/85)。乳腺癌中GPR30表达和ER呈正相关(P =0.021);GPR30和PR及HER2表达无相关性(均P >0.05)。15例三阴乳腺癌中GPR30阳性11例,GPR30和三阴乳腺癌高度相关(P=0.014)。结论: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和ER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GPR30在三阴乳腺癌高表达,针对GPR30的研究及应用有望成为三阴乳腺癌诊治的新靶标。

    作者:杨玉华;娄丹;吕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治疗的AECOPD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BiPAP Symchrony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观察比较:(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2、24 h和通气治疗结束时的RR、血气参数的变化;(3)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RR、血气参数较治疗前、通气后2 h、通气后24 h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RR、血气参数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氧饱和度和氧分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西亮;黄相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徒手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是否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 =250)和对照组(n =250)。对照组进行常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徒手淋巴引流健康教育,将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各组患者的腋网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在术前24 h、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上肢臂围及肩关节外展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且干预组患者腋网综合征发生率及肩关节外展度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徒手淋巴引流结合常规功能锻炼的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腋网综合征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丽娟;黄中英;朱晓丽;颜君;唐海林;辛明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