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豪;白雪燕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干扰素-γ(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胸腔积液及其同源外周血,分为结核组、恶性组、细菌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测定三种指标浓度,并对结果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组胸水SLPI、IFN-γ及ADA浓度较恶性组、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SLPI、IFN-γ和ADA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联合SLPI、IFN-γ和ADA能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效能,其中以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佳。结论:单独测定SLPI、IFN-γ及ADA均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但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巫艳彬;吴聪;孔晋亮;蔡双启;冯挺眉;卢桦崧;梁象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10%葡萄糖溶液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间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糖水组、蒸馏水组和禁饮组。糖水组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溶液500 mL,蒸馏水组口服同等量蒸馏水,禁饮组则术前常规禁食禁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三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根据患者外周血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患者胃内残留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溶液未显著增加术前胃内残留量(P>0.05),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口渴感和饥饿感(P<0.01)。三组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术后第1、3天糖水组的IR程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ISI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2 h口服500 mL 10%葡萄糖溶液是安全的,并可缓解术前的口渴感和饥饿感,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俊勇;程黎阳;谢正勇;李泽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和冷沉淀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34例,按照胎龄28-31+6周、32-33+6周、胎龄34-36+6周、胎龄≥37周进行分组,每组均分析使用Vit K1、Vit K1联合血浆以及Vit K1联合冷沉淀等干预措施前后PT、APTT、Fbg、TT的变化。结果:(1)各胎龄组使用Vit K1治疗后, PT、APTT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胎龄组使用Vit K1联合血浆后,PT、APTT、Fbg、TT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胎龄组使用Vit K1联合冷沉淀后,PT、APTT、Fbg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Vit K1联合血浆对PT、APTT改善大,Vit K1联合冷沉淀对Fbg改善大。结论:使用维生素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能有效干预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
作者:张涛;廖嘉仪;张费通;谭小华;崔其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0%~40%,骨转移发生后,患者出现的骨痛及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研究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是寻找有效抑制或治疗骨转移方法的理论关键,本文就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东来;李雅琪;常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芦荟减阻剂对大鼠40%体表面积深Ⅱ度烧伤休克模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减阻剂组及盐水组(烫伤后5 min给予减阻剂或者盐水进行补液复苏)。检测烧伤休克后24 h肺湿干重比(W/D)、病理及动脉血气;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烧伤休克后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观察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盐水组肺组织W/D增加(P<0.05),PO2降低、Lac增高(P<0.05或P<0.01),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明显降低(P<0.01),HE染色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盐水组比较,减阻剂组肺组织W/D明显降低(P<0.05),PO2增加、Lac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脊斜肌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明显增高(P<0.01)并且减阻剂治疗组大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芦荟减阻剂明显改善烧伤休克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烧伤休克后微循环。
作者:张俊莉;蔡淑敏;李涛;曾振华;高友光;陈仲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灌洗吸痰+抗感染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灌洗前后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及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菌株清除率为8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和6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3、5、7天时,研究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灌洗治疗1、4 h后,PIP、Cdyn、Raw及WOB均较灌洗前明显改善,灌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灌洗后的呼吸力学参数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VAP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肺部感染控制效果好,且能有效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作者:陈伟杰;谢伟武;李泽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4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8例(62.2%),有效12例(26.7%),有效率为88.9%。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首选途径。
作者:黄洪;余奕慧;李静;林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评价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引流血回输装置和负压吸引装置不回输的对照试验,采用统计软件RevMan5.1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对照研究,其中回输组318例,对照组322例。结果显示自体引流血回输能够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异体血输血量和异体血输血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而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及财力的方式,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和住院时间,避免出现并发症。
作者:颜世海;颜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熵指数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脑电图信号,量化麻醉深度,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增加,熵值由高变低。根据不同计算原理有Kolmogorov熵、近似熵、频谱熵、希尔伯特黄熵等。熵指数与BIS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有效监测麻醉深度,预测意识状态、切皮反应等,在麻醉监测中有较好指导意义。大脑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用BIS等一些线性模型很难反映大脑系统非线性活动复杂性,因此需要一种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脑电图信号进行解读。熵指数就是用非线性模型反映系统复杂性的一种脑电信号监测指标。本文就熵指数相关概念、临床应用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作者:胡江;郭曲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本地区外来女性PP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的抑郁自评量表(CES-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PPD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广州市天河区3家医院2013年5-12月分娩的2021例外来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天河区外来女性PPD筛查率为18.31%,单因素分析显示夫妻出生地不一致、居住时间、新生儿疾患、婴儿性别、家庭月收入等5个因素与PPD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夫妻出生地不一致、居住时间、新生儿疾患、婴儿性别是PPD的危险因素,家庭月收入与PPD呈负相关,OR值为0.680;外来女性中PPD产妇SSRS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天河区外来女性PPD发生率较高,应加大对流动育龄人口的健康教育,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防治PPD的发生。
作者:邓爱文;熊日波;姜婷婷;罗映萍;魏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0、10、25、50、100μmol/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株C666-1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5、50、100μmol/EGCG作用C666-1细胞24 h后或50μmol/L的EGCG作用不同时间(0,6,12,24 h), 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其增殖情况;0、25、50、100μmol/L的EGCG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10、25、50、100μmol/L的EGCG处理C666-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50μmol/L EGCG分别作用0、6、12、24 h时,12 h~24 h细胞增殖抑制明显被抑制(P<0.05)。0、25、50、100μmol/L的EGCG处理C666-1细胞24 h后,50μmol/L的EGCG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细胞内SIRT1的表达亦被明显抑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EGCG通过诱导鼻咽癌细胞C666-1凋亡抑制其增殖, SIRT1可能参与该过程。
作者:赵莉;覃媛;何艳华;侯敬申;蔡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61例初治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30例)和适形调强放疗组(3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观察放疗中、后患者出现的皮炎及口腔黏膜反应、口干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和80.6%。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增高,T3、T4、NK细胞值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3、T4、NK细胞值降低(P<0.05),黏膜反应和皮炎、口干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明显好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降低适形调强放射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
作者:朱丹丹;周大明;赵九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钛(titanium,TI)颗粒作用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进行细胞鉴定。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钛颗粒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出半数致死浓度。在此浓度作用下分别加入10-5、10-6、10-7、10-8、10-9、10-10 mol/L的淫羊藿苷进行干预,观察淫羊藿苷对钛颗粒作用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找出佳药物浓度。以佳药物浓度干预钛颗粒作用下的成骨细胞,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茜素红法钙化结节染色,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钛颗粒均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0.5 mg/mL为钛颗粒的半数致死浓度。淫羊藿苷可以促进钛颗粒作用下的成骨细胞增殖(P<0.05),佳药物浓度为10-9 mol/L。在此浓度下的淫羊藿苷可以显著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P<0.05)和钙化结节形成。结论:淫羊藿苷可以促进钛颗粒作用下的成骨细胞增殖和表型表达,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作者:林绵辉;史占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头顶部包块1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重要既往史:患者于1996年开始出现左下肢乏力伴听力进行性下降,左腰背部软组织包块,行腰背部包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009年上述症状加重,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颅内多发占位。2011年2月4日至3月23日先后行右桥小脑角区、右颈静脉孔区、右枕骨大孔区、高段颈椎、T1~2、L3~5及骶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伴砂粒体形成,WHOⅠ~Ⅱ级,免疫组化:EMA (+),S-100(+),CEA(+),GFAP(-),ki-678%(+)。右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EMA(-),S-100(+),CD56(+), GFAP(灶性+),ki-678%(+)。 T1~2、L3~5椎管内及骶管脑膜瘤合并神经鞘瘤,免疫组化:Vim (+),EMA (弱+),S-100(+),PR(+),ki-67<2%(+)。2011年5月行头颅伽马刀治疗,2012年患者无意间发现头顶包块,不伴疼痛,进行性增大2个月来院就诊,行头颅 CT及MRI检查提示左侧听神经瘤、颅内多发占位及右侧额部皮下占位,颈部及上胸部多发占位。2013年5月行颅骨及颅顶部皮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徐军;胡勇;王春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颈背肌筋膜综合征[1]是发生于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综合征症疾病,属于纤维质综合征的一种。该病可致患者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颈部活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门诊采用瑞士 EMS 公司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上述症状,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柏;李淑丽;纪春梅;马玲;胡同慧;姜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应用瑞济生物羊膜修复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耳内镜下对6个月未愈合的外伤性鼓膜穿孔38例患者进行修复手术,术中分别采用外置法,术后观察穿孔修复情况。结果:除1例创面感染,穿孔未一期愈合,其余全部成活,成功率为97.37%。结论:生物羊膜对外伤性鼓膜穿孔修补手术疗效确切,耳内镜下应用外置法行鼓膜修补术创伤小、成功率高。
作者:李军政;陈伟南;金红;邓丽芳;高翔;李荣需;田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脊柱手术20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了38例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1.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长期使用药物史等11项因素与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住院时间、脊柱手术创伤指数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更密切。结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性别、住院时间、脊柱手术创伤指数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青松;钟招明;陈建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治疗作用及效果预测。方法:对50例该病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对10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疗效预测。结果: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P<0.01),但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对两组患者预后的测评与治疗结果相符。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痛苦较小,还可以准确预测该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先红;任玉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对全凭静脉麻醉质量及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组(E组)。 C组根据传统麻醉深度监测调整用药,E组熵指数监测指导麻醉用药;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观察术中各时点HR、MAP变化,统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记录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躁动及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患者各时点HR、MAP更平稳,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E组高于C组(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能够提高全凭静脉麻醉质量,节省麻醉费用。
作者:姜爱华;马加海;于建宏;丁永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孕酮诱导阻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剪接体在正常人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Western bolt检测3例正常肝组织和8例HCC癌及癌旁组织中PIBF剪接体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48例HCC患者癌及癌周组织中PIBF剪接体的表达;ELISA检测103例正常人及109例HCC患者术前和其中15例术后第5天血清中PIBF剪接体浓度;使用t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PIBF剪接体在HCC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人血清PIBF剪接体浓度较HCC患者高;HCC患者术前血清PIBF剪接体浓度较术后低。结论:PIBF剪接体在HCC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低表达,可以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吴双;雷舜;周杰;周荣斌;曾瑞;梁后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