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作用

蒋云;崔妙玲;王自秀;赵琳;李丽蓉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BAP-65评分, CURB-65评分,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BAP-65及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所收住的18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入住ICU组和普通病房组患者的BAP-65和CURB-65评分;构建 ROC 曲线分析 BAP-65和 CURB-65评分。结果:死亡组、入住ICU组患者BAP-65评分的风险等级和CURB-65评分的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普通病房组(P<0.01)。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患者院内病死率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955和0.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入住 ICU 的 AUROC 分别为0.750和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结论:BAP-65和CURB-65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分辨度,可用于预测AECOPD患者的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常规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红外热成像,通过监控软件对热图图形及温度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摄像设备在心脏外科术中诊断及并发症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心外科行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34例,术中全程行红外摄像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手术事件节点下的心脏热图,依据相关术前检查,研究心脏冷灌注保护期间温度变化与心肌术后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CABG)前后心肌缺血区域温度变化对CABG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红外摄像机能够敏感获取心脏术中不同事件下的组织热图,能够通过心表温度变化预警心肌冷保护状态、诊断心肌缺血范围、预判CABG手术疗效,导航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于丁;唐闽;陈子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喉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3.9%。喉癌外科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对于中、晚期和复发患者,常规治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其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存活率分别是27%~61%、18%~31%、27%~34%[1]。此时,放化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靶向性不够明显,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了疗效。因此,增加肿瘤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靶向治疗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作者:周莲(综述);骆文龙(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快速老化小鼠听功能及耳蜗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以及耳蜗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 A(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rkA,NGFR TrkA)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用3、5、7月龄的快速老化小鼠亚系8(SAMP8)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听觉诱发反应仪检测其8 kHz短纯音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应用NGFR Trk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耳蜗组织染色光密度进行分析。结果:SAMP8听性脑干反应阈值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NGFR TrkA蛋白在不同月龄快速老化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SAMP8耳蜗组织中的NGFR TrkA蛋白染色光密度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NGFR TrkA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增龄性减退而降低,说明NGFR TrkA可能与维持耳蜗的功能状态有关。

    作者:王翔;刘强和;王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计数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纳入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47例。分别记录年龄、多发伤、低血压、低血小板、血管狭窄以及在入院后14 d是否出现边缘带脑梗死。使用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探索边缘带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独立影响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评估回归模型的评估价值。结果:年龄>60岁、低血压及低血小板是边缘带梗死的影响因素,但无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外伤后边缘带梗死有诊断价值。结论:轻型颅脑外伤后边缘带梗死可能与低血压、低血小板有关。

    作者:余水;曾令春;彭宗清;淡冰;曾义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VEGF-A基因及其选择性剪接与大肠癌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肿瘤的生长和存活依赖于生成的血管为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研究显示,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和基因参与调控。目前发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和成熟有关的因子多达30余种。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能特异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VEGF 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 以及胎盘生长因子等。其中, VEGF-A 是目前认为重要也是研究多的因子。根据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方式不同,VEGF-A 可以产生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 VEGFxxx 亚型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 VEGFxxxb 亚型,本文就VEGF-A 及其剪接异构体与大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忠锐(综述);杨俊(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脐血来源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前后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

    目的:探讨接受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胃癌术后患者20例,常规方法体外扩增脐带血来源的CIK 细胞,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于治疗前后7 d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B 及 NK 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 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8+T 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8+细胞比值升高(P<0.05);CD3-CD56+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19+B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孟鑫;李佩宏;李振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损伤的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即使抗菌治疗取得成功,存活者中高达50%左右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听觉、视觉损伤、癫痫等[1]。而后遗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菌感染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神经组织结构受到了破坏且难以恢复。

    作者:陈琼;江镜全;唐晓华;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62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EBV-DNA 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2例IM患儿中EBV-DNA阴性18例(29.03%),EBV-DNA阳性44例(70.97%),阳性组平均值6.1×103/mL。IM患儿的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 NK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在IM患儿中DNA阳性组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少于DNA 阴性组(P<0.01),CD8+细胞比例高于DNA阴性组(P<0.05),NK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EBV-DNA阳性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与NK 细胞无明显相关性。 EB病毒血症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翊;伍鸣杰;朱朝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IL-32在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以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小鼠血清和关节组织中 IL-32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关节炎小鼠脾细胞分泌IL-32的能力,探讨IL-32在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8周龄DBA/1小鼠尾根部皮内分次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关节炎发病的不同阶段,应用实时定量RT-PCR 法动态检测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膝关节中 IL-32的基因表达水平;收集不同阶段小鼠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模型鼠IL-32。体外分离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加入或不加牛Ⅱ型胶原刺激,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IL-32蛋白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发病的关节炎小鼠关节组织中IL-3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的ELISA结果显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的血清IL-32蛋白水平较正常小鼠也显著上调(P<0.05),其上升的趋势与关节炎病变进展平行。体外研究也证实牛Ⅱ型胶原刺激引起胶原关节炎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32显著增加(P<0.05)。结论:IL-32表达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中显著上调,并且随着关节炎的进展呈逐渐上升趋势,胶原刺激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IL-32分泌增加。这些数据表明,IL-32可能参与了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靶向IL-32或许为治疗关节炎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夏勇;林丽英;王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尼莫地平减少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疗程3 d。3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30 mg ,每天3次,疗程1周。对照组110例,术后不应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面听神经并发症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面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尼莫地平组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作者:黄旭;闫昕;林贵军;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支气管镜下改变及痰菌阴转时间等指标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支气管瘘口分布常见部位为右中叶,占24%(12/50);全身化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49/50)。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占8%(4/50);经6个月随访,49例有效患者病灶均稳定,复查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光滑,无明显肉芽及干酪坏死物阻塞。结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主要通过结核炎症侵袭破坏气管管壁、坏死物阻塞气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经支气管镜局部钳夹及药物注射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苏铎华;汤春梅;张言斌;方琼;谢艺开;肖海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及IE86 mRNA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以及IE86 mRNA的影响。方法:用HCMV感染巨噬细胞(MOI=0.5),设HCMV组、对照组、HCMV+BML-111组及HCMV+MP组,在感染后0、1、2、4、8、12 h收集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及IE8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FN-βmRNA升高(P<0.05),HCMV+MP组IFN-βmRNA下降;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E86 mRNA 无明显差异(P>0.05),HCMV+MP 组 IE86 mRNA 升高(P<0.05)。结论:BML-111在HCMV感染早期通过促进IFN-βmR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陈晓红;舒赛男;刘兴楼;王慧;张菊;杜小弋;李革;方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损伤控制在胸部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随着交通、城市建设等不断发展,各种创伤患者也在不断增多,其中胸部创伤尤为常见,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胸部创伤可引起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据报道严重胸部创伤已成为仅次于颅脑创伤的第2位死因[1]。因此,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理胸部创伤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陈振岗;林凌;赵鸿杰;王广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血压晨峰的作用对比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厄贝沙坦片组(A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 组)各45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降压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DBP、SBP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程度较 A 组明显(P<0.05),B 组 MBPS 较 A 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低血压、预防血压晨峰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安博维)。

    作者:周朝霞;王顺达;武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4~16 d SD大鼠胚胎中分离NSCs并原代培养及Nestin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低浓度及高浓度DEX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0 ng/mL DEX。 MTT法检测NSCs活性;5-溴脱氧尿(Brdu)法观察检测NSCs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期NSCs 中ERK1/2磷酸化;免疫荧光法标记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干细胞观察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 阳性;低浓度 DEX 组 MTT 吸光值、Brdu 阳性细胞及 EKR1/2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而高浓度DEX 组较对照组及低浓度 DEX 组明显降低(P<0.05);高、低浓度 DEX 组中 NeuN、GFAP及MB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Nestin阳性细胞则显著降低(P<0.05),而高、低浓度DEX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DEX诱导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而高浓度DEX则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EKR1/2磷酸化;高、低浓度DEX均诱导神经干细胞非选择性分化。

    作者:李红英;于卫;张建杏;周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鼻肠管与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生大黄经鼻肠管与胃管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 S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胃管和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观察入院0 d、7 d 时 IL-18、IL-15、PCT,CRP、AMY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入院0 d 时A、B 组 IL-1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IL-1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但 IL-18、IL-15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明显(P <0.O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IL-15明显升高(P <0.01)。治疗7 d时两组PCT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患者CRP、AMY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P治疗中,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优于经胃管给药。

    作者:肖都;张永根;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25例

    经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有关该治疗方法的研究报道主要见于胰源性疼痛的治疗,对于非胰源性结肠系膜以上癌性疼痛的治疗罕有报道。本研究对2004年2月至2013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结肠系膜以上癌性腹痛患者进行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艾江;葛冉;张明明;李剑瑜;严英光;张雯雯;刘晨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普通重建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锁骨骨折在肩部损伤中占35%~45%,而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75%~80%[1-2]。目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固定,而钢板种类的选择依据骨折类型可有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3-4]。我科近3年来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52例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尚起;王硕;张磊;王能兴;陈国军;商振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晚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奥利沙伯、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FOLFOX6)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个周期以上化疗后的疗效。结果:通过化疗,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乏力虚弱、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试验组的SOX和对照组的FOLFOX6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胃癌老年患者时疗效相当,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郑积华;周娟;谢波;徐志勇;英娟;林金容;张为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