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尚起;王硕;张磊;王能兴;陈国军;商振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心脏变时功能不全( CI )是指人体在运动、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作用下,心率不能随着机体代谢需要的增加而增加,并达到一定程度或者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1]。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CI 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2],然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随访观察冠心病患者 CI 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旨在探讨 CI 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刘伟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观察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介入科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行含洛铂方案介入治疗,4~5周为1个疗程,行1~4次介入术后观察。因失访或后续治疗方案更改,后完成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的病例为77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37例。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含洛铂的介入方案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与含奥沙利铂的介入方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韩成龙;马亦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常规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红外热成像,通过监控软件对热图图形及温度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摄像设备在心脏外科术中诊断及并发症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心外科行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34例,术中全程行红外摄像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手术事件节点下的心脏热图,依据相关术前检查,研究心脏冷灌注保护期间温度变化与心肌术后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CABG)前后心肌缺血区域温度变化对CABG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红外摄像机能够敏感获取心脏术中不同事件下的组织热图,能够通过心表温度变化预警心肌冷保护状态、诊断心肌缺血范围、预判CABG手术疗效,导航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于丁;唐闽;陈子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3.9%。喉癌外科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对于中、晚期和复发患者,常规治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其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存活率分别是27%~61%、18%~31%、27%~34%[1]。此时,放化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靶向性不够明显,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了疗效。因此,增加肿瘤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靶向治疗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作者:周莲(综述);骆文龙(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技术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55例肾囊肿患者,左侧29例,右侧26例,囊肿直径5.1~12.0(7.2±1.5)cm。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后,游离周围带蒂脂肪组织瓣填塞残腔并缝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5例实施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术,其中14例经腹腔入路,41例经后腹腔入路,无中转病例。手术时间25~50(35.4±4.6)min,术中出血量5~200(24.6±5.4)mL。随访1~6(3.8±1.4)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并固定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窦建卫;黄随富;李华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比较生大黄经鼻肠管与胃管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 S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胃管和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观察入院0 d、7 d 时 IL-18、IL-15、PCT,CRP、AMY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入院0 d 时A、B 组 IL-1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IL-1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但 IL-18、IL-15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明显(P <0.O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IL-15明显升高(P <0.01)。治疗7 d时两组PCT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患者CRP、AMY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P治疗中,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优于经胃管给药。
作者:肖都;张永根;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以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小鼠血清和关节组织中 IL-32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关节炎小鼠脾细胞分泌IL-32的能力,探讨IL-32在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8周龄DBA/1小鼠尾根部皮内分次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关节炎发病的不同阶段,应用实时定量RT-PCR 法动态检测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膝关节中 IL-32的基因表达水平;收集不同阶段小鼠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模型鼠IL-32。体外分离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加入或不加牛Ⅱ型胶原刺激,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IL-32蛋白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发病的关节炎小鼠关节组织中IL-3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的ELISA结果显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的血清IL-32蛋白水平较正常小鼠也显著上调(P<0.05),其上升的趋势与关节炎病变进展平行。体外研究也证实牛Ⅱ型胶原刺激引起胶原关节炎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32显著增加(P<0.05)。结论:IL-32表达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中显著上调,并且随着关节炎的进展呈逐渐上升趋势,胶原刺激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IL-32分泌增加。这些数据表明,IL-32可能参与了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靶向IL-32或许为治疗关节炎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作者:夏勇;林丽英;王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神经标记物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标本和10例非肠神经节病变的结肠手术标本进行NSE、S-100蛋白、CAD、PGP 9.5和SY检测,比较染色结果。结果:NSE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内,2例移行段肠壁仅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S-100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CAD特异性表达于神经节细胞;PGP 9.5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但1例移行段肠壁仅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SY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结论:与其他抗体相比,CAD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交叉组合使用这5种神经标记物,可以优势互补,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朱伟雄;李雪清;严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估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即PLR-△SVV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60例,用 PiCCO 监测 PLR和补液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补液试验后△SV(stroke volume)≥10%为容量反应组,评价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反应组PLR-△SVV明显变化[(10±4)mL vs (14±6)mL,P<0.05],无反应组无明显变化(P>0.05)。 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以PLR-△SVV≥11.2%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0%。结论:PLR-△SVV可预测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
作者:林冰;蒋丽芳;孟繁甦;郭应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获得大肠癌colo205细胞株不同细胞群差异基因表达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colo205细胞及其来源的CD133+、CD133-总RNA,进行表达谱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得到1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32个代谢途径。结论:Colo205细胞来源不同类群细胞间存在大量差异基因,可为大肠癌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作者:岳昌武;周昕;吕玉红;曾庆良;李园园;王苗;邵美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6、HPV11)所致尖锐湿疣皮损中CXCL12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尖锐湿疣标本中筛选出低危型HPV6、HPV11感染的标本,以正常包皮内板组织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XCL12和E-cadherin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由低危型HPV感染所致的皮损内,CXCL12表达下调,下调倍数20.23倍(P=0.001);E-cadherin表达上调,上调倍数3.129(P>0.05)。结论:CXCL12在低危型HPV感染皮损中低表达,E-cadherin呈上调趋势,可能与HPV抑制局部免疫应答及改变朗格汉斯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黏附有关,可能在HPV的持续感染和尖锐湿疣的复发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燕萍;王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86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4周的直立训练并收集资料。分析晕厥复发组和晕厥未复发组临床资料的不同之处。结果:共有24例(27%)患者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62例(73%)患者未再发生晕厥,研究发现未发生晕厥组年龄显著小于晕厥组(P<0.05),晕厥发生频率和基础直立倾斜实验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年龄、晕厥发生频率和基础直立倾斜实验阳性是影响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年轻、晕厥发生频率高、基础直立倾斜阳性的患者进行直立训练获益更大。
作者:王志华;孙仁华;潘菊芳;李晶晶;王育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output,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 ICU 的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试验组(P组)采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为容量指标,外周血管阻力(SVRI)、心脏指数(CI)为血管活性药物指标;对照组(C 组)以传统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为容量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为血管活性药物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24和72 h 的 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住院病死率等的差异。结果:(1)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72 h 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天数P 组短于对C组(P<0.05)。(3)P组与C组比较28 d 住院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以CVP、MAP为治疗指导指标相比,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PiCCO监测更能恰当地指导临床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使危重患者获益。
作者:许建强;霍保善;袁满涓;梁爱霞;黄永光;吴冠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接受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胃癌术后患者20例,常规方法体外扩增脐带血来源的CIK 细胞,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于治疗前后7 d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B 及 NK 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 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8+T 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8+细胞比值升高(P<0.05);CD3-CD56+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19+B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孟鑫;李佩宏;李振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miR-19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迁移能力的作用。方法:运用qRT-PCR检测miR-19在肺上皮细胞株BEAS-2B 和肺腺癌A549-Luc 细胞株中的表达;建立稳定过表达 miR-19的 A549-Luc 肺癌细胞株;qRT-PCR鉴定稳定细胞株A549/RFP+/ H2B 和A549/RFP+/m19中miR-19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形态变化及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miR-19在BEAS-2B及A549-Luc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t=-20.954,P<0.001)。成功建立了稳定过表达 miR-19的肺腺癌细胞株 A549/RFP+/m19;观察发现A549/RFP+/m19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与空载A549/RFP+/ H2B 细胞相比,A549/RFP+/m19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01)。结论:miR-19可使肺腺癌A549-Luc细胞迁移能力增强。
作者:鄢文;靳文;王昂;宋维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疗程3 d。3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30 mg ,每天3次,疗程1周。对照组110例,术后不应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面听神经并发症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面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尼莫地平组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作者:黄旭;闫昕;林贵军;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替吉奥和卡培他滨作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拟评价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治疗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完成Meta分析,评价内容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4篇相关文献,其中替吉奥组患者514例,卡培他滨组患者520例。其有效率分别为51.95%和46.54%,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80;95%CI:0.63~1.03)。安全性评价结果:替吉奥组较卡培他滨组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而在安全性方面,替吉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
作者:刘文婷;张瑞雪;闫涵;苏强;曹邦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停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术后半年内无癫痫发作颞叶癫痫患者164例,分析患者术后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远期预后。结果:早期停药组术后1年及2年内癫痫发作较持续用药组高(P<0.05);手术3年后停药组与持续用药组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停用AEDs 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但不影响其远期预后;早期停药能够较早的识别出手术失败需要继续接受AEDs 治疗或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持续AEDs治疗可能推迟术后癫痫复发的时间,但不改变终的预后。
作者:张杰;高晋健;吴建兵;冯文;杜春富;高利民;李良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