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双套管引流在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治疗中的应用

宋笑飞;宋玉成;张学东

关键词:双套管引流, 胃癌, 术后早期, 治疗效果, 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治疗方法, 引流方式, 根治手术, 难处理, 合并症, 资料, 收集, 临床, 患者
摘要:目前,胃癌根治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大弯侧瘘在术后早期合并症频发,是一种临床中较难处理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收集的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型的引流方式对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的治疗效果,从而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VA)、近视力(NVA)及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NVA、眼轴长度、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均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疗效,术后视力受术前BCVA、NVA、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等的影响。

    作者:唐平;王康宏;陈梨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管生成素-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及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 )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BALB/c 小鼠随机分NS组、LPS 组、LPS+Ang-1组、LPS+Ang-1+Ly组和Ang-1组(n=16)。测血浆VE-cadherin、Ang-2水平,肺湿干比,肺通透指数(LPI),检测肺总VE-cadherin、磷酸化VE-cadherin。结果:除Ang-1组外各组血浆Ang-2较NS组均升高(P<0.01),LPS+Ang-1组和LPS+Ang-1+Ly 组血浆Ang-2较LPS组降低(P<0.05),LPS+Ang-1+Ly 组血浆Ang-2较LPS+Ang-1组明显升高(P<0.01)。肺湿干比、LPI、血浆VE-cadherin与肺磷酸化VE-cadherin变化趋势与Ang-2相同。肺总VE-cadherin变化趋势与Ang-2相反。结论:Ang-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脓毒症小鼠VE-cadherin从而改善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

    作者:麦振华;钟秀明;张媛莉;何惠娟;姚华国;邓烈华;陈韵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疼痛护理对LASIK手术的疼痛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LASIK手术中疼痛护理联合表面麻醉与单独表面麻醉比较是否能减轻疼痛及其对LASIK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180眼,两组均行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同时给予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做瓣,激光切削,手术全过程,手术后15、30 min的疼痛评分及术后满意度,统计分析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LASIK手术患者做瓣,激光切削及术后30 min 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术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SIK手术中,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能够提高表面麻醉的效果,减轻疼痛,可提高 LASIK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角膜大曲率方向切口与传统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的透明角膜切口与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58例(60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从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 mm透明角膜切口,B组从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散光度和轴向并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A、B两组术前和术后各阶段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的矢量分析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切口,白内障手术中选择角膜大曲率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能够使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性散光度减小。

    作者:薛愚愚;成仲夏;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隐睾伴腹股沟异位肾上腺1例

    患者男,4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4年于2012年9月20日入院。患者家属代诉患者缘于出生时发现左侧腹股沟一包块,包块无红肿、疼痛,平卧消失,不进入阴囊,不伴腹痛、腹胀等症状,未行特殊治疗。入院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专科检查: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一大小约为0.6 cm ×0.5 cm ×0.3 cm 的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质地软,压之胀痛,不可还纳至腹腔,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缺如,右侧睾丸正常,位于阴囊内。彩超检查:双侧腹股沟区内分别探及低回声,边界清,有包膜,左侧大小约9 mm ×4.8 mm,右侧大小约16 mm ×8 mm。 CT 扫描:左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结构,左侧腹股沟内见一约37 mm ×12 mm 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精囊腺形态、大小、密度正常。盆腔内未见积液及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侧腹股沟隐睾。2012年9月2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隐睾下降固定+左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在脐下做一长约0.5 cm的手术切口,置入气腹针并连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压力为9 mmHg。置入5 mm戳卡,置入光源、摄像系统。术中探查见左侧腹股沟管内环口未闭合,左侧腹股沟区可见睾丸。术中诊断为:(1)左侧隐睾;(2)左侧腹股沟斜疝。于平脐左、右脐腋前线处做一长约0.5 cm 的切口,置入5 mm 戳卡并置入分离钳,先行左侧隐睾下降固定术,予钝性分离精索、输精管等周围组织,游离睾丸,予以腹壁下动静脉内侧进入阴囊,并固定,在左侧腹股沟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一长约0.2 cm 切口,在光源和分离钳的辅助下,腹股沟区见一直径约0.2 cm的结节,予以切除。再将穿号双7号丝线的钩针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将左侧内环口外侧疝囊缝合半圈,退出穿刺针,再用穿刺针将内环口内侧疝囊缝合半圈与疝囊外侧缝合针同一孔穿出,确定不留空隙,完整缝合疝囊一圈。用钩针将腹腔内线头拖出体外并打结,确认缝合线收紧、无扭曲,闭合左侧内环口,检查无异常后,退镜并排气拔戳卡,逐个缝合各戳孔皮肤,术毕。病理检查:肉眼观,灰黄色结节状组织一个,大小0.3 cm ×0.2 cm ×0.2 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软。镜下见,结节周围有薄的纤维包膜,包膜内有肾上腺的皮质结构组成,细胞透明或半透明状,细胞间可见丰富的血窦。病理诊断:(左侧腹股沟)异位肾上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肖海;刘四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张盐水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IL-1β、S-100β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张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TNF-α、IL-1β、S-100β的影响,探讨高张盐水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 A 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4.2%NaCl 组;D组:高张盐水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脑血流1.5 min时,经股静脉注射4 mL/kg的4.2%NaCl(C组)或7.5%NaCl(D组), A 组和B组不给任何药物。再灌注22 h后,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取缺血侧顶叶附近脑皮质测TNF-α、IL-1β、S-100β的含量。结果:经高张盐水后处理后,脑组织TNF-α、IL-1β、S-100β含量明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高,C组和D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张盐水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IL-1β、S-100β含量。

    作者:赖永东;金文香;何荣芝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0.05%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黑素细胞缺失所致[1]。本病影响患者的容貌,特别是发生在面部的皮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负担。在临床上外用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很多,常见如中医中药和糖皮质激素制剂等,但单独应用的效果均不理想,且治疗周期长,易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致治疗中断。探讨有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治疗方法对皮肤科医生是一种挑战。笔者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应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0.05%地奈德乳膏对面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颖;凌芝雄;曾丽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清CEA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在首次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 EGFR 基因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血清CE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后首次复发的晚期 NSCLC 患者102例,ADx-ARMS 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 29种突变,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102例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中,EGFR总突变率为60.8%,其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χ2=11.868,P =0.001);腺癌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χ2=6.002,P =0.014);非吸烟患者显著高于吸烟患者(χ2=8.502,P=0.004);血清 CEA≥5.0 ng/mL 时显著高于血清CEA<5.0 ng/mL(χ2=22.543,P=0.000)。多变量Logistic 分析发现首次复发时血清CEA表达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P=0.002)。结论:对于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EGFR 突变率与血清 CEA 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血清CEA表达水平是EGFR 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CEA水平可作为难以获得组织的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判断EGFR基因突变的一种参考因素。

    作者:李焕焕;马晓平;林芷伊;巩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B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临床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 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2.7±7.3)个月,B组为(30.9±6.5)个月。两组患者在角度纠正及高度恢复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6),B组患者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B组优于A组;而在工作状态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4)。A、B组均有3例患者手术失败,A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患者出现Cobb角增加≥10°,而B组均为角度纠正丢失。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A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结论: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好于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

    作者:冯树雄;陈小萍;梁炳权;杨国栋;梁伟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多胺类似物四丁基丙二胺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多胺类似物四丁基丙二胺(TBP)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分析TBP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BP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DNA片段化和线粒体膜电位分析用于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法检测TBP对多胺降解代谢酶精胺氧化酶(SMO)和乙酰多胺氧化酶(APAO )活性的影响。结果:TBP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显著抑制HL-60细胞增殖;随TBP药物浓度增高,HL-60细胞凋亡水平增加,SMO和APAO的活性亦显著增高。结论:新多胺类似物TBP能够通过诱导多胺降解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 HL-60细胞增殖,具有抗白血病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王清;王凯;王艳林;杨建林;曹春雨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 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 ARDS 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衡,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2]。Gattinoni 等[3]发现,因重症肺炎与腹部疾病导致的 ARDS ,在应用呼气末正压( PEEP )治疗时有显著差异,首次提出了肺内源性 ARDS ( ARDSp )和肺外源性( ARDSexp )的概念。本研究在肺保护通气策略( LPVS )基础上,观察压力控制法( PCV )法 RM 对 ARDSp 和ARDSexp 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 ARDS 患者应用 PCV 法 RM 提供依据。

    作者:丁琦;黄建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比经动脉与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CA)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 随机经颈动脉(IA-gro=10)或经颈静脉(IV-gro=10)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10 min 无效则放弃复苏。主要观察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率及ROSC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心肺复苏时经颈动脉或经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两组小鼠的ROSC 率无显著差异(10/10 vs 8/10)。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生存时间也无显著差异[51±13 s vs 62±24 s;8.5(6.0,17.0) h vs 6.5(2.8,21.3) h, P>0.05]。结论: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甘伟妮;宋凤卿;谢露;陈蒙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合并右眼黄斑缺损1例

    患儿女,4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伴右眼斜视,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斜视,弱视”,给予配镜治疗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4月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体健,无夜盲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直系亲属眼病史。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6。右眼外斜2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散瞳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周围可见大面积灰白色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沿静脉两旁向周边辐射状延伸,萎缩区中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右眼黄斑区大片萎缩灶,可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双眼沿静脉走行萎缩区呈大面积透见荧光,其间色素沉着处呈遮蔽荧光;右眼黄斑区萎缩灶为弱荧光,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呈强荧光,晚期未见荧光渗漏(图2)。OCT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周围萎缩区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反射不均匀;右眼黄斑区萎缩灶全层反射明显向巩膜方向凹陷,神经上皮层局部变薄,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反射局部增强(图3)。临床诊断:双眼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PPCRA),右眼黄斑缺损,右眼外斜视。随访观察2年,病情稳定,双眼视力及眼底均无明显改变。

    作者:孙则红;郎卫华;戴冬姝;王志学;赵俊华;李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Sonoclot 分析仪在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对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enty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ISTH)评分分为显性DIC组22例,非显性DIC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D-二聚体、Sonoclot 仪器指标检测。利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Sonoclot指标(ACT、CR、PF)与患者是否发生DIC进行分析。 ROC曲线分析评价Sonoclot 仪器指标的DIC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中心体温、住院时间之间无差异,ICU 住院时间、DIC症状、预后、ISTH 评分、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noclot仪器各量化指标ACT、CR与DIC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ACT、ACT 联合CR在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 诊断DIC特异性为69.2%,敏感性为90.3%,当ACT 联合CR后,敏感性上升至80.2%,特异性为93.5%。结论:Sonoclot 分析仪能够对重症中暑DIC作出快速诊断,成为临床诊断DIC的有效选择。

    作者:万鹏;童华生;张兴钦;段鹏凯;唐柚青;苏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檗碱对肺炎链球菌侵袭A549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檗碱是否对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侵袭人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有保护性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预处理 A549细胞,并与 S.pn 一起与A549细胞共同作用,通过用0.025%的 Triton X-100裂解细胞,然后将稀释后的裂解液涂布 TSAB 平板,培养过夜,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结果:小檗碱的浓度为0,25,50,100,200μg/mL 时,S.pn 对24孔板上每孔A549细胞的侵袭数分别为52±21,29±11,13±10,0,0;在其浓度终浓度为100μg/mL时,未得到可测的细菌数。结论:小檗碱可抑制S.pn 侵袭A549细胞,两者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王蓉;徐邦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房水引流物植入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长期疗效观察

    随着当今中国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眼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眼外伤并发症中较严重而又易被忽略的是继发性眼压升高和青光眼。据统计眼球挫伤后约60%~94%患者发生房角后退。部分患者由于房角后退导致小梁网撕裂,水肿而后变性萎缩丧失房水外引流功能,导致顽固性高眼压且药物无法控制。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是治疗此类外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的新选择。我院对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并术中联合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跟踪随访12~36个月,总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珂;赵璐;郭梅清;章余兰;汪昌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式缝合在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36例

    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1]。临床观察到:子宫收缩乏力时,子宫体与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同时或单独存在,且下段收缩乏力直接影响整个子宫体收缩。我院针对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术中,对有子宫下段过度拉伸菲薄、瘢痕隐性破裂、胎盘前置血窦丰富,已发生或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单一实行子宫下段纵向连续折叠式缝合,或必要时联合 b-lynch 缝合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缝合防治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余心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HLA基因配型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与术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 学术搜索,收集有关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 Meta 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1128只眼),配型组与对照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HLA-A配型组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眼数比对照组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B配对组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眼数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DR配型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少(P<0.00001)。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中,术前进行HLA-A、HLA-B、HLA-DR位点配型的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进行HLA 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瑾;吴静;崔裕波;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肝癌患者144例血尿酸、白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尿酸、白蛋白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能否反映肝癌患者病情与营养状况。方法:选取广州某社区医院收治的144例肝癌患者,及在该院体检的86例健康对照人员,测量其血清尿酸(SUA)和血清白蛋白(SALB)值。结果:144例肝癌患者的SUA、SABL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肝癌患者SUA、SALB浓度均随病情加重而降低(P<0.05)。营养不良的肝癌患者SUA、SALB浓度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或超重肥胖组,超重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癌患者血尿酸水平在低分位点比在高分位点病情严重程度的比例也更高。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93, P<0.05)。结论: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可以反映肝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作者:刘宇;欧璇;阎艺然;卢晓翠;李梅;周美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