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苗勒管激素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

王海英;梁洁玲;张仁礼;毕燕玲;罗怀钦;蒋洲梅;闻安民

关键词:抗苗勒管激素, 子宫肌瘤剔除术, 卵巢功能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新的卵巢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评估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年轻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选取36~45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于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 AM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选取同年龄组未行手术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各时间点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1)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AMH水平分别为(1.54±0.95)ng/mL,(1.18±0.77)ng/mL,(1.50±0.58)ng/mL,术后2 d AMH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AMH 水平逐步回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肌瘤切除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AMH 水平比较,差异有差异性(P<0.05),而FSH、LH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H评估卵巢功能的改变优于FSH。子宫肌瘤剔除术短期影响卵巢功能,但3个月后恢复,手术与术中出血可能会暂时性影响AMH水平下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作者:朱晓霞;陈龙华;晁漪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MSE 评分、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影响,评估盐酸多奈哌齐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确诊为脑梗死后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运用MMSE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在治疗开始时和3个月末分别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MMSE评分和BI指数明显提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有效治疗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任志军;李粮;王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抗苗勒管激素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

    目的:通过检测新的卵巢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评估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年轻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选取36~45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于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 AM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选取同年龄组未行手术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各时间点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1)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AMH水平分别为(1.54±0.95)ng/mL,(1.18±0.77)ng/mL,(1.50±0.58)ng/mL,术后2 d AMH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AMH 水平逐步回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肌瘤切除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AMH 水平比较,差异有差异性(P<0.05),而FSH、LH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H评估卵巢功能的改变优于FSH。子宫肌瘤剔除术短期影响卵巢功能,但3个月后恢复,手术与术中出血可能会暂时性影响AMH水平下降。

    作者:王海英;梁洁玲;张仁礼;毕燕玲;罗怀钦;蒋洲梅;闻安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0(IL-20)水平的变化,探讨IL-20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的轻至中度急性发作哮喘患者45例作为哮喘组,体检中心的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哮喘组患者均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μg(1吸,2次/d)、万托林(必要时)治疗,中度哮喘组加用茶碱缓释片,总疗程1周。分别检测哮喘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20的水平。同时检测免疫球蛋白E (IgE)、嗜酸粒细胞(EOS)数量、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ECP 及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比较哮喘组治疗前后IL-2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与IgE、EOS、ECP 和FEV1%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度和中度哮喘组治疗前血清IL-20水平[(23.43±13.60)pg/L和(33.78±22.69)pg/L]均高于对照组[(13.58±6.17)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组高于轻度组。轻度和中度哮喘组治疗后血清IL-20分别为(15.73±8.27)pg/L和(19.64±11.69)p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20与IgE,EOS和ECP呈正相关,而与FEVl%呈负相关。结论:IL-20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谭小玉;侯长春;陈艳;方妮;刘唐娟;周鸿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常发生于脊髓长期缓慢受压迫如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骨化、椎间盘突出引起椎管狭窄或椎管内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的患者在通过手术减压后随即出现更严重的部分或原受压平面以下全脊髓损伤症状[1]。如不及时处理,脊髓功能可能长期或永久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负担。

    作者:艾琪勇;罗越;刘辉;洪国峰;蔡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方法防治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效应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经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但CSEA 可导致低血压[1]。近年来报道麻黄素、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文献很多,但以往报道中还未见把这三种常用升压药进行对比研究的,故将该三种药物均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何种升压药更能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徐天星;李雅兰;周锦财;帅兵;戴载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角膜大曲率方向切口与传统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的透明角膜切口与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58例(60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从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 mm透明角膜切口,B组从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散光度和轴向并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A、B两组术前和术后各阶段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的矢量分析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切口,白内障手术中选择角膜大曲率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能够使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性散光度减小。

    作者:薛愚愚;成仲夏;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成药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3-4期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成药辨证论治对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方案的339例患者,分为规范组167例、对照组172例,规范组按辨证论治方案予中成药单方或组方口服;对照组予经验中成药单方口服;观察2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KD3期规范组治疗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规范组优于对照组;CKD4期规范组与治疗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CKD3-4期规范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规范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 <0.05)。结论:中成药辨证论治对CKD3-4期患者在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降低证候积分方面优于经验用药治疗。

    作者:孟元;张胜容;刘宝利;李靖;赵轶雯;王雨;赵静;赵文景;葛楠;杨彦芳;刘洋;任建伟;程虹;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比经动脉与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CA)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 随机经颈动脉(IA-gro=10)或经颈静脉(IV-gro=10)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10 min 无效则放弃复苏。主要观察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率及ROSC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心肺复苏时经颈动脉或经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两组小鼠的ROSC 率无显著差异(10/10 vs 8/10)。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生存时间也无显著差异[51±13 s vs 62±24 s;8.5(6.0,17.0) h vs 6.5(2.8,21.3) h, P>0.05]。结论: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甘伟妮;宋凤卿;谢露;陈蒙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改良双套管引流在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胃癌根治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大弯侧瘘在术后早期合并症频发,是一种临床中较难处理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收集的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型的引流方式对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的治疗效果,从而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张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灶分布、临床表现、处理预后不同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及阴道直肠隔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浸润深度≥5 mm或累及重要脏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DIE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性交痛、痛经、排便痛和慢性盆腔痛。

    作者:雍敏婕;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DLE和SLE患者血清中抗RPLP0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 RPLP0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RPLP0抗体;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皮损部位的免疫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自身抗体及补体。结果:健康对照组、DLE 组、SLE 组的抗RPLP0-IgG 抗体的吸光度(A.U.)均值分别为:0.72±0.16,0.53±0.18和1.23±0.62。 DLE 组患者的抗RPLP0-IgG 抗体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组高于 DLE 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SLE血清抗RPLP0抗体高水平组患者的关节炎、肾脏损害和特征性皮损的频率高于抗 RPLP0抗体低水平组(P<0.05),而抗 RPLP0抗体水平与其他临床表现、SLEDAI、CLASI 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DLE患者与健康人血清抗RPLP0抗体水平无差异,SLE患者血清抗RPLP0抗体水平高于DLE患者,且与关节损害、肾损害及特征性皮损相关。

    作者:杜艳瑜;谭国珍;叶瑞心;陈娇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超声监测妊娠早期母体-胎盘循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超声母体-胎盘循环监测数据,探讨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单胎孕妇,同期50例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进行检测子宫动脉主干上行支及子宫螺旋动脉的频谱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 Pl、RI、S、D、S/D比值。结果:重度PE组双侧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存在率高于对照组、妊高组及轻度PE组(P<0.01);重度PE组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动脉血流PI、RI、D、S/D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PI值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以PI平均值>1.997作为界值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75.1%;以RI平均值>0.961作为界值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63.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早期11~13+6周监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频谱参数可用于早期预测重度先兆子痫的发生。

    作者:李荆;曹小娟;韦庆深;何小乔;钟创峰;卢丽萍;杨琳;彭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36例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腹腔镜与输尿管镜的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组(A组)21例,16例成功,成功率76%,3例穿孔,1例输尿管撕脱改开放手术,1例部分断裂改开放手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B组)15例,14例成功,成功率93%,1例缝合时输尿管撕裂严重改开放手术。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优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作者:刘建平;王永忠;郭文彬;梁胜军;高伟;殷振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吉西他滨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肿瘤,从免疫学角度分为 T 细胞和 B 细胞两型,尽管目前传统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近70%[1],但依然有50%~60%的侵袭性 NHL 尚存在复发难治等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针对复发性难治性NHL 的补救方案如 DHAP (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ESHAP (依托泊苷,甲基强的松,阿糖胞苷,和顺铂)和 EPIC 方案(依托泊苷,泼尼松龙,异环磷酰胺和顺铂),尽管有效,然而顺铂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2],依托泊苷易诱发第二肿瘤,致使这些方案作用受限,因此研究新的药物或联合方案,实现治疗的高效低毒已是必然。吉西他滨(dFDC,2’2’-二氟脱氧胞苷)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脱氧胞苷的水溶性类似物,可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并将其三磷酸代谢物(dFdCTP)掺入到 DNA 链中的脱氧胞苷位点,导致 DNA 链断裂,致使 DNA合成中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3]。吉西他滨对多种实体瘤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的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的特点[4-5],目前逐步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本文综述吉西他滨应用于NHL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探索针对难治复发性NHL的含吉西他滨挽救方案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明宛;郭坤元;许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疼痛护理对LASIK手术的疼痛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LASIK手术中疼痛护理联合表面麻醉与单独表面麻醉比较是否能减轻疼痛及其对LASIK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180眼,两组均行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同时给予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做瓣,激光切削,手术全过程,手术后15、30 min的疼痛评分及术后满意度,统计分析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LASIK手术患者做瓣,激光切削及术后30 min 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术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SIK手术中,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能够提高表面麻醉的效果,减轻疼痛,可提高 LASIK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胎球蛋白、α-L-岩藻糖苷酶、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甲胎球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单项与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8例PHC、24例肝硬化、36例肝炎患者,用 ELISA 定量检测血清 GP73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 AFP ,速率法检测AFU并评价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AFP、AFU、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肝癌患者中AFP、AFU、GP7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采用AFP、AFU、GP73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可以大大增加对PHC的灵敏度(χ2=10.148、P<0.05),与两两组合检测相比差异不显著(χ2=2.074、P>0.05),而且会提高特异度(与单项相比χ2=15.137、P<0.05,与两两组合相比χ2=16.526、P<0.05)。结论:AFP、AFU、GP73三项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对PH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双元;朱振国;解占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0.05%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黑素细胞缺失所致[1]。本病影响患者的容貌,特别是发生在面部的皮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负担。在临床上外用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很多,常见如中医中药和糖皮质激素制剂等,但单独应用的效果均不理想,且治疗周期长,易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致治疗中断。探讨有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治疗方法对皮肤科医生是一种挑战。笔者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应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0.05%地奈德乳膏对面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颖;凌芝雄;曾丽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成人Still病延误诊治1例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发热、双下肢散在皮疹、四肢关节疼痛半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d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咽痛、全身关节酸痛,于当地医院按“上感”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体温能下降,但仍间断发热,发热无规律。7d 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皮疹,诊为药物疹给口服氯雷他定、泼尼松,用药5d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失。停药后又开始发热,间断出现双下肢皮疹并感四肢关节疼痛,于发热时明显,常伴腹痛,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先后于多家医院按“支气管炎、胆囊炎、胃肠炎、前列腺增生症并感染”,给间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上诉症状时发时止,2 d 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前列腺增生症”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39.20C,P 108次/min,H 20次/min,BP 132/70 mmHg;热病容,颈胸部潮红,双下肢散在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08次/min ,律齐,各瓣膜区未听到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WBC:16.0×109/L,N 80%,L 11.4%;RBC:4.1×1012/L,Hb112 g/L;动脉血气分析:PaO258.9 mmHg,PaCO230 mmHg,SaO293.5%,HCO320.2 mmol/L,BE:-2.3 mmol/L,丙氨酸转氨酶5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2 U/L,血生化正常,血沉46 mm/h。B超:慢性胆囊炎表现;CT 示:双肺纹理增多,两下肺斑片状阴影。诊为:肺部感染,I型呼吸衰竭。使用左氧氟沙星和氟氯西林抗感染,同时予储氧面罩高流量吸氧、补液、营养支持治疗。3d 后呼吸困难缓解,咳嗽、咳痰减轻,仍然发烧。继续抗感染至第10天,咳嗽、咳痰消失,但仍间断发热,复查:WBC:15.6×109/L,N 88%,L 10.4%;RBC 4.0×1012/L,Hb 110 g/L;动脉血气分析:PaO280.2 mmHg,PaCO233 mmHg,SaO297.5%, HCO320.2 mmol/L,BE:-2.1mmol/L.;CT示:双肺纹理增多,两下肺斑片状阴影吸收。继续查:C-反应蛋白60.5 g/L,血清铁蛋白1500 ng/mL;抗0、类风湿因子阴性,风湿多肽抗体谱(ENA7项)阴性;多次血、痰、咽试子培养阴性;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结核菌抗体和 GM 试验阴性;肿瘤标记普阴性;骨髓图片示:中毒性骨髓象。结合临床特点考虑成人 Still 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 静脉滴注每日1次,5d后体温降至正常,停用抗生素,改泼尼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血白细胞、血沉,血清铁蛋白明显下降,肝功能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龙10 mg/d ,随访3个月无复发。后诊断:成人 Still 病合并肺部感染;I 型呼吸衰竭。

    作者:毕宝林;田昭涛;李金辉;李凤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VA)、近视力(NVA)及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NVA、眼轴长度、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均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疗效,术后视力受术前BCVA、NVA、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等的影响。

    作者:唐平;王康宏;陈梨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