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水引流物植入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长期疗效观察

石珂;赵璐;郭梅清;章余兰;汪昌运

关键词:房水引流物植入术, 抗代谢药物, 药物治疗, 房角后退, 继发性青光眼, 眼外伤并发症, 难治性青光眼, 现报告如下, 眼压升高, 眼球挫伤, 临床效果, 患者, 小梁网, 顽固性, 外引流, 高眼压, 发生率, 中联, 中国, 选择
摘要:随着当今中国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眼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眼外伤并发症中较严重而又易被忽略的是继发性眼压升高和青光眼。据统计眼球挫伤后约60%~94%患者发生房角后退。部分患者由于房角后退导致小梁网撕裂,水肿而后变性萎缩丧失房水外引流功能,导致顽固性高眼压且药物无法控制。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是治疗此类外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的新选择。我院对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并术中联合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跟踪随访12~36个月,总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双套管引流在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胃癌根治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大弯侧瘘在术后早期合并症频发,是一种临床中较难处理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收集的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型的引流方式对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的治疗效果,从而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张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1]。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多数患者可出现心、脑及代谢性疾病。研究显示[2],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锻炼,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降低患者因高血压而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动态血压监测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中,是高血压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3]。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健;贺晓恒;李发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合并右眼黄斑缺损1例

    患儿女,4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伴右眼斜视,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斜视,弱视”,给予配镜治疗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4月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体健,无夜盲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直系亲属眼病史。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6。右眼外斜2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散瞳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周围可见大面积灰白色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沿静脉两旁向周边辐射状延伸,萎缩区中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右眼黄斑区大片萎缩灶,可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双眼沿静脉走行萎缩区呈大面积透见荧光,其间色素沉着处呈遮蔽荧光;右眼黄斑区萎缩灶为弱荧光,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呈强荧光,晚期未见荧光渗漏(图2)。OCT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周围萎缩区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反射不均匀;右眼黄斑区萎缩灶全层反射明显向巩膜方向凹陷,神经上皮层局部变薄,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反射局部增强(图3)。临床诊断:双眼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PPCRA),右眼黄斑缺损,右眼外斜视。随访观察2年,病情稳定,双眼视力及眼底均无明显改变。

    作者:孙则红;郎卫华;戴冬姝;王志学;赵俊华;李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36例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腹腔镜与输尿管镜的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组(A组)21例,16例成功,成功率76%,3例穿孔,1例输尿管撕脱改开放手术,1例部分断裂改开放手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B组)15例,14例成功,成功率93%,1例缝合时输尿管撕裂严重改开放手术。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优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作者:刘建平;王永忠;郭文彬;梁胜军;高伟;殷振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表达asporin对L929细胞中TGF-β1及Col2α1的影响

    目的:构建高表达 asporin 基因 L929细胞株,研究其对子小鼠正常成纤维细胞 L929 TGF-β1及Col2α1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小鼠下颌骨组织中扩增asporin cDNA ,连接酶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所得的重组质粒pcDNA3.1(-)-ASPNⅢ用脂质体法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经过G418筛选,使用 RT-PCR 以及 Western blot 技术筛选 asporin 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并使用 RT-PCR 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sporin 基因高表达对细胞TGF-β1及Col2α1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asporin 高表达的L929细胞株。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高表达asporin对TGF-β1及Col2α1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sporin基因在L929细胞中高表达能抑制细胞TGF-β1及Col2α1的表达。

    作者:赵浩;李新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 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 ARDS 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衡,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2]。Gattinoni 等[3]发现,因重症肺炎与腹部疾病导致的 ARDS ,在应用呼气末正压( PEEP )治疗时有显著差异,首次提出了肺内源性 ARDS ( ARDSp )和肺外源性( ARDSexp )的概念。本研究在肺保护通气策略( LPVS )基础上,观察压力控制法( PCV )法 RM 对 ARDSp 和ARDSexp 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 ARDS 患者应用 PCV 法 RM 提供依据。

    作者:丁琦;黄建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年龄介于18~65岁,性别不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组成、APACHEII、CPIS、初始呼吸机参数(PSV、O2%、PEEP和f)、MAP、HR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镇静药物用量及总镇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纳入2周时,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CIPS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比较,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VAS、谵妄发生率、严重不适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且不增加患者严重不适、疼痛及意外拔管等不良情况发生。

    作者:唐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风险评估结合保护性约束在预防呼吸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体会

    气管插管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已成为心肺复苏和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有文献[1]报道: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8%~20.6%,非计划性拔管可导致患者损伤、住院时间延长、经济成本增加、甚至可致患者死亡。为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预防呼吸科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我科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成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1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内科学术技术类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等8家国际数据库)。其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提高广大临床内科医师诊治水平而服务。主要栏目包括:高端论坛、专题笔谈、指南与共识、院士论坛、专家经验谈、专题讨论会、论著、综述、病案报告、临床病例讨论、连续讲座等。创刊30余年,受到广大临床读者欢迎,发行量位居同业前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红景天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红景天低、高剂量组(0.21,1 g/kg),每组8只。小鼠分别于第0、14天以OVA致敏,第24天开始每天雾化吸入2.5%OVA激发并持续18 d,建立哮喘模型。红景天组致敏后每次激发前0.5 h予以红景天灌胃。刘氏染色法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呼吸道炎症、胶原染色面积,ELISA 法检测 BALF 中 TGF-β1、IL-4和 IFN-γ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 TGF-β1、IL-4和 IFN-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哮喘组小鼠呼吸道炎症、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加重,肺组织中 IL-4、IL-4/IFN-γ、TGF-β1升高,IFN-γ降低(P <0.05);布地奈德和红景天能减轻小鼠气道炎症及胶原染色面积,降低肺组织中IL-4、IL-4/IFN-γ、TGF-β1,升高 IFN-γ(P <0.05)。结论:红景天能够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IL-4/IFN-γ失衡,抑制 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德锋;熊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组( A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组( B 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 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宫缩情况、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在行分娩镇痛后60 min、宫口开至5~6 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差异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较硬膜外持续输注产妇满意度更高,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彭永保;胡松权;周群;程良道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BAK、cFLI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K、cFLIP在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卵巢EMs 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BAK、cFLIP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K、cFLIP基因蛋白在三组子宫内膜细胞都有表达; BAK基因蛋白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呈递增表达,而cFLIP呈递减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泌期正常内膜组BAK 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增殖期,而cFLIP则相反(P<0.05),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的BAK、cFLIP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05);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 BAK 基因蛋白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重度组(Ⅲ~Ⅳ期)明显低于轻度组(Ⅰ~Ⅱ期),而cFLIP的表达则相反(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BAK与cFLI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89,P<0.05)。结论:BAK、cFLIP的负相互作用,参与了EMs 凋亡与增殖紊乱过程,在EMs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燕;黄守国;蒙秋;张静;覃慧君;杜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比经动脉与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CA)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 随机经颈动脉(IA-gro=10)或经颈静脉(IV-gro=10)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10 min 无效则放弃复苏。主要观察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率及ROSC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心肺复苏时经颈动脉或经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两组小鼠的ROSC 率无显著差异(10/10 vs 8/10)。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生存时间也无显著差异[51±13 s vs 62±24 s;8.5(6.0,17.0) h vs 6.5(2.8,21.3) h, P>0.05]。结论: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甘伟妮;宋凤卿;谢露;陈蒙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病因、分型、诊断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16例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A 组)和随机选取的45例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患者(B 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LH、E2、Gn启动日FSH、LH、E2、HCG日LH、E2、P、Gn时间、Gn 用量、获卵数、优胚数以及卵裂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的受精率为86.2%明显低于 A 组的94.3%(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4%和43.7%,种植率分别为31.8%和29.1%(P>0.05)。结论:经手术确诊为腹茧症的不孕患者如子宫、卵巢功能正常,应尽早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解决生育问题。腹茧症不孕患者的IVF-ET成功率为40%~50%,与同年龄组一般的输卵管性不孕的妊娠率基本一致。

    作者:席红琳;谭新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胎球蛋白、α-L-岩藻糖苷酶、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甲胎球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单项与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8例PHC、24例肝硬化、36例肝炎患者,用 ELISA 定量检测血清 GP73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 AFP ,速率法检测AFU并评价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AFP、AFU、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肝癌患者中AFP、AFU、GP7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采用AFP、AFU、GP73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可以大大增加对PHC的灵敏度(χ2=10.148、P<0.05),与两两组合检测相比差异不显著(χ2=2.074、P>0.05),而且会提高特异度(与单项相比χ2=15.137、P<0.05,与两两组合相比χ2=16.526、P<0.05)。结论:AFP、AFU、GP73三项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对PH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双元;朱振国;解占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抗苗勒管激素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

    目的:通过检测新的卵巢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评估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年轻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选取36~45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于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 AM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选取同年龄组未行手术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各时间点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1)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AMH水平分别为(1.54±0.95)ng/mL,(1.18±0.77)ng/mL,(1.50±0.58)ng/mL,术后2 d AMH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AMH 水平逐步回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肌瘤切除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AMH 水平比较,差异有差异性(P<0.05),而FSH、LH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H评估卵巢功能的改变优于FSH。子宫肌瘤剔除术短期影响卵巢功能,但3个月后恢复,手术与术中出血可能会暂时性影响AMH水平下降。

    作者:王海英;梁洁玲;张仁礼;毕燕玲;罗怀钦;蒋洲梅;闻安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成人Still病延误诊治1例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发热、双下肢散在皮疹、四肢关节疼痛半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d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咽痛、全身关节酸痛,于当地医院按“上感”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体温能下降,但仍间断发热,发热无规律。7d 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皮疹,诊为药物疹给口服氯雷他定、泼尼松,用药5d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失。停药后又开始发热,间断出现双下肢皮疹并感四肢关节疼痛,于发热时明显,常伴腹痛,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先后于多家医院按“支气管炎、胆囊炎、胃肠炎、前列腺增生症并感染”,给间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上诉症状时发时止,2 d 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前列腺增生症”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39.20C,P 108次/min,H 20次/min,BP 132/70 mmHg;热病容,颈胸部潮红,双下肢散在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08次/min ,律齐,各瓣膜区未听到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WBC:16.0×109/L,N 80%,L 11.4%;RBC:4.1×1012/L,Hb112 g/L;动脉血气分析:PaO258.9 mmHg,PaCO230 mmHg,SaO293.5%,HCO320.2 mmol/L,BE:-2.3 mmol/L,丙氨酸转氨酶5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2 U/L,血生化正常,血沉46 mm/h。B超:慢性胆囊炎表现;CT 示:双肺纹理增多,两下肺斑片状阴影。诊为:肺部感染,I型呼吸衰竭。使用左氧氟沙星和氟氯西林抗感染,同时予储氧面罩高流量吸氧、补液、营养支持治疗。3d 后呼吸困难缓解,咳嗽、咳痰减轻,仍然发烧。继续抗感染至第10天,咳嗽、咳痰消失,但仍间断发热,复查:WBC:15.6×109/L,N 88%,L 10.4%;RBC 4.0×1012/L,Hb 110 g/L;动脉血气分析:PaO280.2 mmHg,PaCO233 mmHg,SaO297.5%, HCO320.2 mmol/L,BE:-2.1mmol/L.;CT示:双肺纹理增多,两下肺斑片状阴影吸收。继续查:C-反应蛋白60.5 g/L,血清铁蛋白1500 ng/mL;抗0、类风湿因子阴性,风湿多肽抗体谱(ENA7项)阴性;多次血、痰、咽试子培养阴性;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结核菌抗体和 GM 试验阴性;肿瘤标记普阴性;骨髓图片示:中毒性骨髓象。结合临床特点考虑成人 Still 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 静脉滴注每日1次,5d后体温降至正常,停用抗生素,改泼尼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血白细胞、血沉,血清铁蛋白明显下降,肝功能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龙10 mg/d ,随访3个月无复发。后诊断:成人 Still 病合并肺部感染;I 型呼吸衰竭。

    作者:毕宝林;田昭涛;李金辉;李凤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HLA基因配型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与术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 学术搜索,收集有关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 Meta 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1128只眼),配型组与对照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HLA-A配型组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眼数比对照组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B配对组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眼数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DR配型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少(P<0.00001)。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中,术前进行HLA-A、HLA-B、HLA-DR位点配型的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进行HLA 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瑾;吴静;崔裕波;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喉罩与面罩通气的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与面罩通气方式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表面麻醉自主呼吸组(Ⅰ组,n=40)、内镜面罩通气组(Ⅱ组,n=40)和喉罩通气组(Ⅲ组,n=40),其中Ⅰ组经鼻导管吸氧、Ⅱ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Ⅲ组插入喉罩控制呼吸。观察术中通气效果、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纤支镜检查前、中、后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患者和镜检医师满意度。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手术条件好,不良反应少,检查中 MAP、HR 和 NE 波动变化小,手术耗时短,完成度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Ⅱ组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手术耗时高于Ⅲ组(P<0.05)。结论:面罩和喉罩均可安全用于老年人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检查术气道管理,后者具有通气可靠、血流动力学平稳和便利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罗兵;阮祥才;许立新;魏树全;应彦璐;郭静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Sprague-Dawley大鼠脑干5-HT2A受体表达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

    目的:探讨5-HT2A受体在大鼠睡眠呼吸暂停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自由活动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睡眠呼吸监测。通过Western blot 免疫印记法检测SD大鼠脑干5-HT2A受体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相关性。结果:SD 大鼠呈现出两种呼吸暂停模式:叹息后呼吸暂停(post-sigh sleep apnea, PS)和自发性呼吸暂停(spontaneous apnea, SP)。总呼吸暂停指数(AI)与脑干5-HT2A受体表达量成负相关(r=0.672, P<0.001)。 PS指数与脑干5-HT2A表达量成负相关(r=0.686,P<0.001),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的PS 指数与脑干5-HT2A表达量也成负相关(r=0.663,P<0.001)。而总 SP 指数以及不同睡眠时期的SP指数均与5-HT2A受体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5-HT2A受体表达量与大鼠叹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HT2A受体可能参与了呼吸中枢兴奋性的调节及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

    作者:张韬;张成;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