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唐晓琴

关键词:镇静镇痛,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护理主导
摘要:目的:分析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年龄介于18~65岁,性别不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组成、APACHEII、CPIS、初始呼吸机参数(PSV、O2%、PEEP和f)、MAP、HR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镇静药物用量及总镇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纳入2周时,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CIPS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比较,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VAS、谵妄发生率、严重不适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且不增加患者严重不适、疼痛及意外拔管等不良情况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onoclot 分析仪在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对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enty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ISTH)评分分为显性DIC组22例,非显性DIC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D-二聚体、Sonoclot 仪器指标检测。利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Sonoclot指标(ACT、CR、PF)与患者是否发生DIC进行分析。 ROC曲线分析评价Sonoclot 仪器指标的DIC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中心体温、住院时间之间无差异,ICU 住院时间、DIC症状、预后、ISTH 评分、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noclot仪器各量化指标ACT、CR与DIC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ACT、ACT 联合CR在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 诊断DIC特异性为69.2%,敏感性为90.3%,当ACT 联合CR后,敏感性上升至80.2%,特异性为93.5%。结论:Sonoclot 分析仪能够对重症中暑DIC作出快速诊断,成为临床诊断DIC的有效选择。

    作者:万鹏;童华生;张兴钦;段鹏凯;唐柚青;苏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表达asporin对L929细胞中TGF-β1及Col2α1的影响

    目的:构建高表达 asporin 基因 L929细胞株,研究其对子小鼠正常成纤维细胞 L929 TGF-β1及Col2α1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小鼠下颌骨组织中扩增asporin cDNA ,连接酶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所得的重组质粒pcDNA3.1(-)-ASPNⅢ用脂质体法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经过G418筛选,使用 RT-PCR 以及 Western blot 技术筛选 asporin 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并使用 RT-PCR 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sporin 基因高表达对细胞TGF-β1及Col2α1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asporin 高表达的L929细胞株。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高表达asporin对TGF-β1及Col2α1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sporin基因在L929细胞中高表达能抑制细胞TGF-β1及Col2α1的表达。

    作者:赵浩;李新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成人Still病延误诊治1例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发热、双下肢散在皮疹、四肢关节疼痛半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d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咽痛、全身关节酸痛,于当地医院按“上感”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体温能下降,但仍间断发热,发热无规律。7d 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皮疹,诊为药物疹给口服氯雷他定、泼尼松,用药5d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失。停药后又开始发热,间断出现双下肢皮疹并感四肢关节疼痛,于发热时明显,常伴腹痛,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先后于多家医院按“支气管炎、胆囊炎、胃肠炎、前列腺增生症并感染”,给间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上诉症状时发时止,2 d 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前列腺增生症”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39.20C,P 108次/min,H 20次/min,BP 132/70 mmHg;热病容,颈胸部潮红,双下肢散在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08次/min ,律齐,各瓣膜区未听到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WBC:16.0×109/L,N 80%,L 11.4%;RBC:4.1×1012/L,Hb112 g/L;动脉血气分析:PaO258.9 mmHg,PaCO230 mmHg,SaO293.5%,HCO320.2 mmol/L,BE:-2.3 mmol/L,丙氨酸转氨酶5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2 U/L,血生化正常,血沉46 mm/h。B超:慢性胆囊炎表现;CT 示:双肺纹理增多,两下肺斑片状阴影。诊为:肺部感染,I型呼吸衰竭。使用左氧氟沙星和氟氯西林抗感染,同时予储氧面罩高流量吸氧、补液、营养支持治疗。3d 后呼吸困难缓解,咳嗽、咳痰减轻,仍然发烧。继续抗感染至第10天,咳嗽、咳痰消失,但仍间断发热,复查:WBC:15.6×109/L,N 88%,L 10.4%;RBC 4.0×1012/L,Hb 110 g/L;动脉血气分析:PaO280.2 mmHg,PaCO233 mmHg,SaO297.5%, HCO320.2 mmol/L,BE:-2.1mmol/L.;CT示:双肺纹理增多,两下肺斑片状阴影吸收。继续查:C-反应蛋白60.5 g/L,血清铁蛋白1500 ng/mL;抗0、类风湿因子阴性,风湿多肽抗体谱(ENA7项)阴性;多次血、痰、咽试子培养阴性;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结核菌抗体和 GM 试验阴性;肿瘤标记普阴性;骨髓图片示:中毒性骨髓象。结合临床特点考虑成人 Still 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 静脉滴注每日1次,5d后体温降至正常,停用抗生素,改泼尼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血白细胞、血沉,血清铁蛋白明显下降,肝功能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龙10 mg/d ,随访3个月无复发。后诊断:成人 Still 病合并肺部感染;I 型呼吸衰竭。

    作者:毕宝林;田昭涛;李金辉;李凤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HLA基因配型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与术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 学术搜索,收集有关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 Meta 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1128只眼),配型组与对照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HLA-A配型组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眼数比对照组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B配对组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眼数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DR配型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少(P<0.00001)。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中,术前进行HLA-A、HLA-B、HLA-DR位点配型的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进行HLA 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瑾;吴静;崔裕波;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全胚冷冻后冻融周期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全胚冷冻对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48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214个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移植周期(F-ET)为A组,275个新鲜移植周期为B 组,并根据移植胚胎发育阶段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囊胚移植组(A1组,B1组)和卵裂胚移植组(A2组,B2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A1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71.1%、53.0%)显著高于 A2、B1和 B2组(分别为:57.3%、34.0%;55.0%、42.1%;52.9%、32.7%)(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高于B2组(P<0.05)。结论:全胚冷冻可明显提高首次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冻融囊胚移植可获得比冻融卵裂胚移植更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李攀;姜宏;陈京京;范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作者:朱晓霞;陈龙华;晁漪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口腔科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正畸托槽的护理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位置准确是取得理想矫治效果的关键。托槽黏贴不妥会导致出现矫治后咬关系欠佳、牙根倾斜度不正确、食物嵌塞、后牙边缘嵴不连续等问题,以致在后期咬精细调整时不得不重新黏结托槽来解决,且常规直接粘结法还常会出现粘结脱落、操作时间过长等问题。本研究应用Dreve 透明硅橡胶,建立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间接粘接方法,探讨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口腔正畸托槽的护理,现将此护理配合模式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疼痛护理对LASIK手术的疼痛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LASIK手术中疼痛护理联合表面麻醉与单独表面麻醉比较是否能减轻疼痛及其对LASIK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180眼,两组均行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同时给予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做瓣,激光切削,手术全过程,手术后15、30 min的疼痛评分及术后满意度,统计分析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LASIK手术患者做瓣,激光切削及术后30 min 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术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SIK手术中,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能够提高表面麻醉的效果,减轻疼痛,可提高 LASIK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国汉族人载脂蛋白C3(-482C>T)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载脂蛋白 C3(-482C>T)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300例NAFL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载脂蛋白C3(-482C>T )多态性。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NAFLD及其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载脂蛋白C3(-482C>T )基因型频率在NAFL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纯合子CC相比,NAFLD患者T等位基因携带者更容易合并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结论:载脂蛋白C3(-482C>T )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NAFLD易感性不相关,但T等位基因携带者增加NAFLD患者合并代谢异常的风险。

    作者:李敏睿;张盛洪;廖献花;钟碧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整合素α2(ITGA2)-807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人群整合素α2(ITGA2)基因807C/T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再根据DN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T2DM)及DN组,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运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三组实验组的血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三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的血脂 TC、TG、LDL-C值均升高(P<0.05),DN组ITGA2基因-807C/T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DN的相对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72倍(OR=1.72,95%CI=1.176~2.517)。而T2DM组与对照组、DN组相比,ITGA2基因-807C/T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GA2-807C/T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桂北地区汉族人群的DN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T等位基因可促进血脂TC水平的高度表达而使DN的发病风险增加。

    作者:廖雪玲;陈军宁;李小励;邓特;邓一岚;谢旭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Sprague-Dawley大鼠脑干5-HT2A受体表达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

    目的:探讨5-HT2A受体在大鼠睡眠呼吸暂停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自由活动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睡眠呼吸监测。通过Western blot 免疫印记法检测SD大鼠脑干5-HT2A受体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相关性。结果:SD 大鼠呈现出两种呼吸暂停模式:叹息后呼吸暂停(post-sigh sleep apnea, PS)和自发性呼吸暂停(spontaneous apnea, SP)。总呼吸暂停指数(AI)与脑干5-HT2A受体表达量成负相关(r=0.672, P<0.001)。 PS指数与脑干5-HT2A表达量成负相关(r=0.686,P<0.001),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的PS 指数与脑干5-HT2A表达量也成负相关(r=0.663,P<0.001)。而总 SP 指数以及不同睡眠时期的SP指数均与5-HT2A受体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5-HT2A受体表达量与大鼠叹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HT2A受体可能参与了呼吸中枢兴奋性的调节及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

    作者:张韬;张成;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脑电生物反馈和利他林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脑电生物反馈和利他林治疗不同亚型 ADHD 儿童的疗效。方法:将120例 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利他林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SNAP-Ⅳ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跟踪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反馈组和利他林组的SNAP-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2组有效率分别为64.81%和81.67%,缓解率为38.89%和43.33%,利他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反馈组(χ2=4.162,P=0.041)。但治疗后3、6个月利他林组的有效率和缓解率显著低于反馈组(均 P<0.05)。2组均为注意缺陷型、混合型患儿治疗后的SNAP-Ⅳ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均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近期疗效逊于利他林,但远期疗效持久;不同亚型ADHD的治疗效果不同。

    作者:杜文冉;崔立华;王平;齐浩;张洁;董静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微创通道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其中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34例(开放组),Quadrant 微创通道单侧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33例(微创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前1 d 及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腰背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随访1年。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104.0±19.6)min]稍长于开放组[(96.0±20.2)min],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2.7±0.4)cm]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5.6±0.8)cm];微创组[(82.3±7.6)mL]出血量少于开放组[(235±15.3)c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微创组ODI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在功能障碍改善方面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非常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其与传统 PLIF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蔡子军;吴培斌;熊含颖;万杰;鲍立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组( A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组( B 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 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宫缩情况、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在行分娩镇痛后60 min、宫口开至5~6 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差异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较硬膜外持续输注产妇满意度更高,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彭永保;胡松权;周群;程良道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MSE 评分、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影响,评估盐酸多奈哌齐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确诊为脑梗死后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运用MMSE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在治疗开始时和3个月末分别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MMSE评分和BI指数明显提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有效治疗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任志军;李粮;王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灶分布、临床表现、处理预后不同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及阴道直肠隔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浸润深度≥5 mm或累及重要脏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DIE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性交痛、痛经、排便痛和慢性盆腔痛。

    作者:雍敏婕;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胎球蛋白、α-L-岩藻糖苷酶、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甲胎球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单项与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8例PHC、24例肝硬化、36例肝炎患者,用 ELISA 定量检测血清 GP73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 AFP ,速率法检测AFU并评价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AFP、AFU、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肝癌患者中AFP、AFU、GP7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采用AFP、AFU、GP73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可以大大增加对PHC的灵敏度(χ2=10.148、P<0.05),与两两组合检测相比差异不显著(χ2=2.074、P>0.05),而且会提高特异度(与单项相比χ2=15.137、P<0.05,与两两组合相比χ2=16.526、P<0.05)。结论:AFP、AFU、GP73三项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对PH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双元;朱振国;解占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后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与<50%两组的差异,评价影响射血分数的因素。方法:选择有DCM临床体征符合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100例,分为LVEF≥50%组和 LVEF<50%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测指标及其他(吸烟史、饮酒史及既往病史)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法确立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右心房直径(RAD)、右心室直径(RVD)、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直径(LVDD)、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脂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DCM患者正常射血分数值呈显著正相关,IVSD与DCM患者正常射血分数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合并高血压与IVSD可作为DCM后发生射血分数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黄晓莉;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CT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术前选择的应用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股骨假体型号的准确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的临床治疗,术前用三维CT重建测量并分析股骨颈平截面髓腔长径大小、股骨峡部的小髓腔内径,利用股骨颈截面髓腔长径大小及股骨峡部小髓腔内径的测量值对比股骨假体的型号大小来指导选择假体型号,采用模板测量法对照分析比较CT三维重建预测股骨假体型号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两个实验组利用CT三维重建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之间存在较高的优秀率,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预测假体型号之间的优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良率间的差异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HA术前,利用CT三维重建选择股骨假体型号可行,准确性高。

    作者:蔡荣辉;李锐军;刘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0.05%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黑素细胞缺失所致[1]。本病影响患者的容貌,特别是发生在面部的皮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负担。在临床上外用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很多,常见如中医中药和糖皮质激素制剂等,但单独应用的效果均不理想,且治疗周期长,易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致治疗中断。探讨有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治疗方法对皮肤科医生是一种挑战。笔者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应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0.05%地奈德乳膏对面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颖;凌芝雄;曾丽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