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莉;张莹
目的:检验我院制定的以“有接触史的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作为咽试子H7N9核酸检测的筛查标准的阳性率及漏诊率,并提出可能的佳筛选标准。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份进行咽试子H7N9核酸检测的61例患者及4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现行的筛查标准及假设的三种筛查标准的符合率、阳性率和漏诊率。结果:现行标准、假定标准1、2、3的符合率分别为32.8%、24.6%、54.1%、62.3%;阳性率为10.0%、13.3%、9.1%、10.5%;漏诊率分别为50.0%、50.0%、25.0%、0.0%。结论:为减少漏诊率,以“白细胞不高的肺炎”作为筛查标准可能更加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王吉文;丘宇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VA)、近视力(NVA)及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NVA、眼轴长度、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均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疗效,术后视力受术前BCVA、NVA、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等的影响。
作者:唐平;王康宏;陈梨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气管插管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已成为心肺复苏和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有文献[1]报道: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8%~20.6%,非计划性拔管可导致患者损伤、住院时间延长、经济成本增加、甚至可致患者死亡。为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预防呼吸科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我科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成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作者:朱晓霞;陈龙华;晁漪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1]。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多数患者可出现心、脑及代谢性疾病。研究显示[2],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锻炼,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降低患者因高血压而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动态血压监测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中,是高血压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3]。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健;贺晓恒;李发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常发生于脊髓长期缓慢受压迫如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骨化、椎间盘突出引起椎管狭窄或椎管内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的患者在通过手术减压后随即出现更严重的部分或原受压平面以下全脊髓损伤症状[1]。如不及时处理,脊髓功能可能长期或永久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负担。
作者:艾琪勇;罗越;刘辉;洪国峰;蔡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32岁患者,2008年9月突发寒战、发热、疲乏,诊断“痔疮、肛屡”,切开引流后高热不退,查全血细胞减少,l0月25日转我院,血常规:WBC 0.25×109/L、淋巴占90%,Hb 65 g/L、PLT 4×109/L,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极重度;阑尾周围脓肿;肛屡;同胞间HLA配型有完全相合供者,供者Rh 阳性O 型血,受者Rh阴性O型血。抗感染等治疗同时11月2-8日 ATG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0 mg/d ×5 d、Flu (氟达拉滨)50 mg ×5 d、Cy (环磷酰胺)40 mg/kg ×1 d 预处理,8日持续高热39~40℃,生命体征不稳定,11月9日、l0日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 MNC 3.05×108个/kg,CD34+细胞7.56×106个/kg ,予泰能、利奈唑胺、卡泊芬净抗感染。 l0日晨病情加重,高热40℃、抽搐,呼吸40~50次/min ,血氧饱和度75%~80%、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血培养为 ESBL+大肠埃希氏菌,确诊:(1)移植后骨髓空虚;(2)大肠埃希氏菌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3)肺部感染、呼衰Ⅰ型。继续上述抗感染及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短暂停环孢素,予甲强龙500 mg ×3 d 冲击治疗,患者并发血糖、血压升高,间断意识模糊、烦躁等多种症状,积极联系予 Rh 阴性成分血及细胞因子、丙球、胰岛素等积极治疗,+10 d 中性粒细胞>0.5×109/L ,+14 d 白细胞恢复正常,患者病情渐稳定、意识恢复,仍反复寒战、发热,多次血培养同前,泰能、舒普深敏感,卡泊芬净于+18 d改为伏立康唑片维持3周,+19 d转出移植病房。患者卧床,白细胞正常,HGB 50~60 g/L,血小板4~12×109/L,胸部 CT:肺部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痰培养细菌与血培养一致,移植后3周 CSA 改为口服,渐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考虑软组织感染,加抗 G+球菌抗生素后好转,继续泰能、舒普深等交替抗感染。12月15日上午出现腹痛、血便,量约200 mL ,于17:20、18:40及19:20反复鲜血便200~400 mL ,予输血、抑酸、止血等治疗,20时急行肠镜检查明确阑尾口血管破裂出血,局部止血,出血渐停止。12月17日高热反复、胸闷、气短,体温40.1℃,CT 提示右下肺炎症较前略吸收,又予万古霉素、特治星治疗,23~28日再予泰能治疗体温恢复正常,2009年1月12日血象恢复,检查供体细胞完全植入出院。后诊断:(1)vSAA (very severe aplastic anaemia);(2)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3)脓毒血症;(4)肺部感染,I 型呼衰;(5)消化道出血;(6)阑尾周围脓肿;(7)肛屡;(8)类固醇型糖尿病;(9)继发性高血压。随访至今患者痊愈,血型O ,型Rh+,正常生活。
作者:葸瑞;白海;王存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0(IL-20)水平的变化,探讨IL-20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的轻至中度急性发作哮喘患者45例作为哮喘组,体检中心的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哮喘组患者均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μg(1吸,2次/d)、万托林(必要时)治疗,中度哮喘组加用茶碱缓释片,总疗程1周。分别检测哮喘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20的水平。同时检测免疫球蛋白E (IgE)、嗜酸粒细胞(EOS)数量、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ECP 及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比较哮喘组治疗前后IL-2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与IgE、EOS、ECP 和FEV1%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度和中度哮喘组治疗前血清IL-20水平[(23.43±13.60)pg/L和(33.78±22.69)pg/L]均高于对照组[(13.58±6.17)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组高于轻度组。轻度和中度哮喘组治疗后血清IL-20分别为(15.73±8.27)pg/L和(19.64±11.69)p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20与IgE,EOS和ECP呈正相关,而与FEVl%呈负相关。结论:IL-20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谭小玉;侯长春;陈艳;方妮;刘唐娟;周鸿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与<50%两组的差异,评价影响射血分数的因素。方法:选择有DCM临床体征符合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100例,分为LVEF≥50%组和 LVEF<50%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测指标及其他(吸烟史、饮酒史及既往病史)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法确立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右心房直径(RAD)、右心室直径(RVD)、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直径(LVDD)、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脂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DCM患者正常射血分数值呈显著正相关,IVSD与DCM患者正常射血分数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合并高血压与IVSD可作为DCM后发生射血分数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黄晓莉;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其中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34例(开放组),Quadrant 微创通道单侧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33例(微创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前1 d 及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腰背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随访1年。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104.0±19.6)min]稍长于开放组[(96.0±20.2)min],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2.7±0.4)cm]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5.6±0.8)cm];微创组[(82.3±7.6)mL]出血量少于开放组[(235±15.3)c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微创组ODI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在功能障碍改善方面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非常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其与传统 PLIF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蔡子军;吴培斌;熊含颖;万杰;鲍立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表达是否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9例胃癌组织中的ERCC1和COX-2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ERCC1、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等无关(P>0.05)。COX-2在Hp感染阳性胃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阳性表达率为86.5%。 ERCC1与COX-2两组蛋白表达不存在相关性。结论:ERCC1、COX-2蛋白参与了胃癌发展,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指标,然而两者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马冬;杨冬阳;罗少燕;刘建化;黎莹;江韦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患者男,4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4年于2012年9月20日入院。患者家属代诉患者缘于出生时发现左侧腹股沟一包块,包块无红肿、疼痛,平卧消失,不进入阴囊,不伴腹痛、腹胀等症状,未行特殊治疗。入院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专科检查: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一大小约为0.6 cm ×0.5 cm ×0.3 cm 的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质地软,压之胀痛,不可还纳至腹腔,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缺如,右侧睾丸正常,位于阴囊内。彩超检查:双侧腹股沟区内分别探及低回声,边界清,有包膜,左侧大小约9 mm ×4.8 mm,右侧大小约16 mm ×8 mm。 CT 扫描:左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结构,左侧腹股沟内见一约37 mm ×12 mm 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精囊腺形态、大小、密度正常。盆腔内未见积液及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侧腹股沟隐睾。2012年9月2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隐睾下降固定+左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在脐下做一长约0.5 cm的手术切口,置入气腹针并连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压力为9 mmHg。置入5 mm戳卡,置入光源、摄像系统。术中探查见左侧腹股沟管内环口未闭合,左侧腹股沟区可见睾丸。术中诊断为:(1)左侧隐睾;(2)左侧腹股沟斜疝。于平脐左、右脐腋前线处做一长约0.5 cm 的切口,置入5 mm 戳卡并置入分离钳,先行左侧隐睾下降固定术,予钝性分离精索、输精管等周围组织,游离睾丸,予以腹壁下动静脉内侧进入阴囊,并固定,在左侧腹股沟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一长约0.2 cm 切口,在光源和分离钳的辅助下,腹股沟区见一直径约0.2 cm的结节,予以切除。再将穿号双7号丝线的钩针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将左侧内环口外侧疝囊缝合半圈,退出穿刺针,再用穿刺针将内环口内侧疝囊缝合半圈与疝囊外侧缝合针同一孔穿出,确定不留空隙,完整缝合疝囊一圈。用钩针将腹腔内线头拖出体外并打结,确认缝合线收紧、无扭曲,闭合左侧内环口,检查无异常后,退镜并排气拔戳卡,逐个缝合各戳孔皮肤,术毕。病理检查:肉眼观,灰黄色结节状组织一个,大小0.3 cm ×0.2 cm ×0.2 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软。镜下见,结节周围有薄的纤维包膜,包膜内有肾上腺的皮质结构组成,细胞透明或半透明状,细胞间可见丰富的血窦。病理诊断:(左侧腹股沟)异位肾上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肖海;刘四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灶分布、临床表现、处理预后不同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及阴道直肠隔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浸润深度≥5 mm或累及重要脏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DIE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性交痛、痛经、排便痛和慢性盆腔痛。
作者:雍敏婕;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位置准确是取得理想矫治效果的关键。托槽黏贴不妥会导致出现矫治后咬关系欠佳、牙根倾斜度不正确、食物嵌塞、后牙边缘嵴不连续等问题,以致在后期咬精细调整时不得不重新黏结托槽来解决,且常规直接粘结法还常会出现粘结脱落、操作时间过长等问题。本研究应用Dreve 透明硅橡胶,建立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间接粘接方法,探讨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口腔正畸托槽的护理,现将此护理配合模式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K、cFLIP在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卵巢EMs 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BAK、cFLIP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K、cFLIP基因蛋白在三组子宫内膜细胞都有表达; BAK基因蛋白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呈递增表达,而cFLIP呈递减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泌期正常内膜组BAK 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增殖期,而cFLIP则相反(P<0.05),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的BAK、cFLIP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05);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 BAK 基因蛋白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重度组(Ⅲ~Ⅳ期)明显低于轻度组(Ⅰ~Ⅱ期),而cFLIP的表达则相反(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BAK与cFLI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89,P<0.05)。结论:BAK、cFLIP的负相互作用,参与了EMs 凋亡与增殖紊乱过程,在EMs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燕;黄守国;蒙秋;张静;覃慧君;杜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与术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 学术搜索,收集有关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 Meta 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1128只眼),配型组与对照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HLA-A配型组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眼数比对照组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B配对组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眼数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DR配型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少(P<0.00001)。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中,术前进行HLA-A、HLA-B、HLA-DR位点配型的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进行HLA 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瑾;吴静;崔裕波;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36例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腹腔镜与输尿管镜的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组(A组)21例,16例成功,成功率76%,3例穿孔,1例输尿管撕脱改开放手术,1例部分断裂改开放手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B组)15例,14例成功,成功率93%,1例缝合时输尿管撕裂严重改开放手术。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较大结石优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作者:刘建平;王永忠;郭文彬;梁胜军;高伟;殷振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当今中国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眼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眼外伤并发症中较严重而又易被忽略的是继发性眼压升高和青光眼。据统计眼球挫伤后约60%~94%患者发生房角后退。部分患者由于房角后退导致小梁网撕裂,水肿而后变性萎缩丧失房水外引流功能,导致顽固性高眼压且药物无法控制。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是治疗此类外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的新选择。我院对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并术中联合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跟踪随访12~36个月,总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珂;赵璐;郭梅清;章余兰;汪昌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全胚冷冻对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48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214个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移植周期(F-ET)为A组,275个新鲜移植周期为B 组,并根据移植胚胎发育阶段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囊胚移植组(A1组,B1组)和卵裂胚移植组(A2组,B2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A1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71.1%、53.0%)显著高于 A2、B1和 B2组(分别为:57.3%、34.0%;55.0%、42.1%;52.9%、32.7%)(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高于B2组(P<0.05)。结论:全胚冷冻可明显提高首次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冻融囊胚移植可获得比冻融卵裂胚移植更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李攀;姜宏;陈京京;范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肿瘤,从免疫学角度分为 T 细胞和 B 细胞两型,尽管目前传统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近70%[1],但依然有50%~60%的侵袭性 NHL 尚存在复发难治等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针对复发性难治性NHL 的补救方案如 DHAP (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ESHAP (依托泊苷,甲基强的松,阿糖胞苷,和顺铂)和 EPIC 方案(依托泊苷,泼尼松龙,异环磷酰胺和顺铂),尽管有效,然而顺铂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2],依托泊苷易诱发第二肿瘤,致使这些方案作用受限,因此研究新的药物或联合方案,实现治疗的高效低毒已是必然。吉西他滨(dFDC,2’2’-二氟脱氧胞苷)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脱氧胞苷的水溶性类似物,可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并将其三磷酸代谢物(dFdCTP)掺入到 DNA 链中的脱氧胞苷位点,导致 DNA 链断裂,致使 DNA合成中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3]。吉西他滨对多种实体瘤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的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的特点[4-5],目前逐步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本文综述吉西他滨应用于NHL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探索针对难治复发性NHL的含吉西他滨挽救方案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明宛;郭坤元;许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